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训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训练题
一、单选题
读我国A、B两地2014年部分统计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与A区域相比,B区域的优势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产业结构成熟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经济发达
2.A区域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读“某省及其四个区域2015年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3.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该省最可能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A.甲→丙 B.乙→甲 C.丙→丁 D.丁→乙
4.该省所处的发展阶段
A.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 B.区域内部发展差异较大
C.人地关系基本处于协调 D.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化主要动力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该流域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
6.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和频率降低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面积增长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
当地时间2016年9月11日,法国留尼旺岛火山喷发熔岩迸溅场面震撼。
读火山喷发的卫星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7.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8.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飘动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动的方向
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9.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10.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
油茶树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油茶树提炼的茶油是一种高档食用油,目前占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份额不到1%。
同时我国食用油缺口巨大。
下图为我国油茶树分布和产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发展油茶产业会导致( )
A.与粮棉争地,不利于保护耕地资源 B.保持水土,促进山区综合开发
C.缓解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实现自给 D.生产成本大,减少农民收入
12.发展油茶产业的措施( )
A.全面降价促销,打“价格战” B.扩大种植面积,宜林山地全部种植油茶树
C.对茶油进行深加工,开发化妆品美容等领域 D.加强宣传与营销,全部销往海外国际市场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
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
④加强环境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1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17.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读“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9.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一年只有一熟,单产也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却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机械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多
下图为我国云南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关于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鱼苗出售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1.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D.杜绝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二、综合题
22.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和年平均气温(单位:℃)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的趋势。
(1分)
(2)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主要粮食作物有,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
(3)D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为保护该生态系统可采取的措施有。
(3分)
23.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区域降水较少,沙漠广布;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煤炭储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均名列前茅。
(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2)包头市被誉为“草原钢城”,其发展钢铁生产的主导区位条件是,而缺乏则是的主要制约因素。
(3)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_______和_____。
(4)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试简析产业转移对内蒙古产生的积极
影响。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在内蒙古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上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
近年来,某乳品企业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1) 影响“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影响该乳品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加工基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图中甲地区尤为突出。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导致草原超载严重;由于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
(3)宁东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简述该工程对电力输出地的影响是?
1. C
2. D
【解析】
1.读表分析,A区域每万人大学生人数比B区域多,因此A区域的劳动力素质高,A错误;A区域产业结构为三、二、一,产业结构更优,B错误;通过耕地面积除以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B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更大,C正确;A区域的GDP和城市化水平都高于B,说明A区域的经济更发达,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读表分析可知,A区域GDP高,而且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为三二一,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说明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故答案选D。
3. A
4. B
【解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较为发达。
甲区域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乙区域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也较小;丙区域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支柱是第二产业;丁区域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当。
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甲转向丙,因为甲的第三产业最发达,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需要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丙寻求劳动力、市场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由表中的四地产业结构特征可知,该地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故B 项正确。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经济较为发达,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故A项错误。
该地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处于工业化阶段,人地矛盾关系不协调。
故C项错误。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才是推动城市化主要动力。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5. A
6. B
【解析】
5.读图,该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水体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A对。
水体减少,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B错。
不能体现地质灾害增多、地面沉降问题,C、D错。
6.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强度和频率增加,A错。
水体减少,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B对。
城镇面积增长幅度较大,C错。
河流流量减少,D错。
7. D
8. A
【解析】
7.RS为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手段,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RS,A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查询、模拟、存储等;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和导航。
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BCD均错误。
故选A。
8.从火山喷发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监测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及此时段当地风向等。
故选D。
9. B
10. C
【解析】
9.根据图例分析,水库的入库泥沙有波动,可能是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不一定是上游来水少,A错。
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泥沙越来越多,所以水库库容逐年减小,B对。
不能判断库区水污染情况,C错。
入库泥沙量是波动变化,D错。
10.1997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水库清淤,C对。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是入库泥沙量增大的原因,A错。
水库库容变小不是出库量剧增的原因,B错。
水库拦截率高,泥沙沉积加快,与出库量剧增无关,D错。
11. B
12. C
【解析】
11.油茶树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发展油茶产业不会导致与粮棉争地,A错。
有利于保持水土,促进山区综合开发,B对。
缓解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占市场的份额不到1%,不能实现自给,C错。
生产成本大,市场需求量大,增加农民收入,D错。
12.发展油茶产业的措施是对茶油进行深加工,开发化妆品美容等领域,C对。
全面降价促销,打“价格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A错。
扩大种植面积,宜林山地全部种植油茶树,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B错。
国内市场广阔,不可能全部销往海外国际市场,D错。
13. C
14. C
15. D
【解析】
13.加大科技投入,升级原有产业,加强环境管理可进一步促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
所以②有可能无法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排除与之
相关选项,故C正确。
14.中三角城市群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缓解了长三角地区资源紧张的状况和环境压力,并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可能使长三角地区就业机会减少。
故C正确。
15.1990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故D正确。
16. A
17. B
【解析】
16.据示意图的工业类型判断,珠三角发展的企业类型依次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故A正确,B错误。
在珠三角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时,污染小;在中期,印染厂建立,污染重;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污染程度低,故C错误。
珠三角的发展是由于改革开发政策和经济规律的反映,故D错误。
17.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印染厂对水资源的污染,故B正确。
产业转移可以加快迁入地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产业转移必然导致劳动力空间的重新分布,但不一定是严重的失业;产业的升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高。
故A、C、D错误。
18. D
19. D
【解析】
18.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因此土地利用方式以草地为主;乙位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耕地为主;丙地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以林地为主。
故D正确。
19.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因此一年一熟且单产不高,然而该地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阔,因此粮食商品率高于人多地少的太湖平原,故D正确。
相对于太湖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机械化程度高不是主要原因,故A、B、C错误。
20. D
21. A
【解析】
20.由图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主要原因是山上水质好,且可顺着河流到水稻地放养,因此不是用来捕捞的,故A错误。
村寨秧田育鱼苗靠近居民,便于管理,故B错误。
山腰梯田种水稻,山地面积小,上下梯田坡度大,不利于机械化耕种,故C错误。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利用稻田里的有机质,为鱼类提供饵料,故D正确。
21.该农业生产系统是一生态农业模式,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故A正确。
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专业化程度低;该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无法体现“杜绝”,故B、C、D错误。
22.
(1)递减(1分)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小麦(或玉米、水稻)(1分)人少地多,耕地广布(1分);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政策支持(任答1点得1分)
(3)湿地破坏(或湿地萎缩、湿地减少)(1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退化的湿地;加大执法力度(任答2点得2分)
【解析】
(1)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趋势。
(2)B地区为松嫩平原,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政策支持等。
(3)D位于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该地人口增多和湿地开垦,使得该地湿地面积逐渐减小。
为保护该地生态系统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退化的湿地;加大执法力度等。
23.(1)种类多(1分)储量大(1分)
(2)煤、铁矿产资源丰富(1分)水资源(1分)
(3)夏季光热充足(1分)有灌溉水源(1分)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任答2点得2分)
【解析】
(1)从材料中信息不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等特点。
(2)包头市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该市发展钢铁生产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铁矿产资源丰富。
因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不足是该地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本小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
河套平原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黄河及其支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4)作为产业转移的接受地,产业转移对内蒙古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分析。
24.(1)原料市场(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
【解析】
(1)在内蒙古建立乳品加工企业,是接近原料产地布局。
在上海等大城市建,则是接近市场。
(2)甲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条件较好,自然条件优越。
当地土地沙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牧、过垦,导致植被破坏。
(3)该工程为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
可结合资源跨区域调配来分析,如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短缺的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