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牛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牛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

青蛙在外面周游的一番回来了,它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小鱼听着听着,这时,在它的脑海里,出现的“鱼牛”的形象。

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把鱼看成是孩子的隐喻,青蛙看成是教师的隐喻,牛是教学内容的隐喻,那么这个故事不正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吗,它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一: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正如鱼一样,它不是简单地接受青蛙所灌输给它的概念,它在建构牛的概念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虽然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但至少是鱼认知层面上的牛。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在不断成熟和发展;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需要、各自的好恶,有各自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倾向;是其生活、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的权力和能力;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动的反应。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他是有选择地接受外来刺激的,选择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另一方面他对外界事物的接受是依赖于他原有的知识背景的。

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和提升经验。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孩子作为一个容器,简单地将知识倾注进去,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指向,尊重孩子的意愿;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调集和展示学生的经验,不断激活孩子的“内存”。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

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弹性化。

启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石,孩子只有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认识真实的事物。

如果有人告诉鱼,大象就是比牛多了个长鼻子,那么鱼脑中的大象与实际的大象更是相差甚远了,错上加错了。鱼牛的故事和皮亚杰的建构式学习理论说明:要想更准确的理解概念、把握规律必须有足够的认知来提供支撑,“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还原“生活画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让他们像青蛙一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

当然,为人师,我们也要像青蛙一样,跳出井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出自己思维的局限,走到大课堂,大视野的舞台,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教六年,想16年,看60年,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真正成为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有潜力、有魅力、有创造力的教师。

启示三:课堂教学需要交流

如果小鱼学生不把心中的“鱼牛”说出来或者画出来,青蛙老师知道小鱼的“奶牛”吗?肯定不会。

课堂教学需要交流,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

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动生成、智慧闪耀,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

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我们才能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知情况,当发现学生建构的是“鱼牛”时,我们的讲解和引导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为预设的“教学目标”所困惑,转换角色、引导探究、延迟判断、横向处理、插问导引、应和链接、点睛升华、课外迁移。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选择交流内容,让学生乐于交流。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把握交流契机,让时机适合交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交流。教师参与,促进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