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1.1 人口分布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1.1 人口分布

【任务小测】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平原地区
③沿海地区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从纬度看世界人口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主
要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主要集中于平原地区。
2.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
A.西亚
B.北非
(2)芬兰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芬兰人口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3)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有何影响? 提示:芬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和降水大 致从南到北递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南 部。
(4)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有何影响? 提示:芬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 (5)为什么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 提示:该地区海岸线漫长,海运交通便捷;靠近首都,经济发达。
2.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
人口稠密区 东亚 南亚
欧洲西部 北美东部
具体地区 我国东部、_朝__鲜__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印度、_巴__基__斯__坦__、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英国、_法__国__、德国、荷兰等国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_东__南__部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_极__不__平__衡__。_亚__洲__、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占世界 总人口的85%。 (2)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已有中国、_印__度__、 美国、_俄__罗__斯__、巴西等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地带
口集中分布在气候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凉爽、降水相对较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完成1~2题。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自然资源状况C.对外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海、西藏的生物总量分别是105 100万吨、88 600万吨、10 000万吨,它们的可承载人口分别是23 000万人、22 000万人、1 000万人,因此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状况。

故选B项。

第2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

因此③④正确,故选B项。

2.B3.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

“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

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

“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

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马太效应”会降低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故选A项。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

读表,完成4~5题。

4.由上表可以看出()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5.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口”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一章一、教学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学重点: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新课教学]: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度---60度地带最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1)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

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3)欧洲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原因是: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4)北美东部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原因是: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3.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1)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1)高纬度地带---严寒2)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降水量极少(2)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3)气候适宜地区----中低纬度地区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3篇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区别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与四个制约因素的关系3.能够说出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2) 过程与方法1.培养自我探究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能力3.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与探究、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4分钟导入+看书4分钟前面两节我们讲了人口增长的两种类型,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迁移率决定。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地球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呢?有没有一个极限呢?提问学生:现在地球有70亿左右的人口,你认为地球最多能容纳多少人?生:略教师总结: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

有人曾计算出下列有趣的结果: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而且人人有“立足”之地。

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00米的大箱子里。

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两个概念: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请同学用三分钟的时间看书第三节第一个标题“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说说什么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教学设计1、区别“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两概念5分钟提问学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

新教材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本章整合提升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本章整合提升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 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 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 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 为73%,65岁及以上为4%。
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 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 图:
例题2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 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读图,回答(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B )
(2)该国最可能位于( B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 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第(2)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以 上三地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 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 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 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B)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持续供养人口数 2 100 800 320 1 020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B )
A.180万
B.320万
C.1 000万
D.2 100万
解析: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 资源,并取决于最少的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而表中土地 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人数都大于水资 源,因此该城市的人口容量就是最少的水资源所能持续供养的 人数即320万。
解析:科学技术与获取资源的数量密切相关,从渔猎时期 到工业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 增多,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
2.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 确定性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B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解析: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 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项。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优质教案目录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三节人口容量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第二节城镇化第三节地城文化与城乡景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分析】本节以一个“卫星影响世界地图”这一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以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问题开始本节内容的学习。

本节讲述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和特点,阐述自然、人文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回答了两个基本问题: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儿?为什么?在讲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时,教材采用了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本节共有两个标题:“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一个标题聚焦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材先安排图 1.2“世界人口的分布(2014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发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接着从纬度、距海岸远近、海拔三个方面,利用数据进一步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在描述人口分布特点之后,本节第二个标题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制约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诸多影响因素。

这样层层深入,由浅人深,有助于学生掌掘比较完整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另外,课后还有一个“活动”教学和“自学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中图第二册: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中图第二册: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定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01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02人口规模下各种□03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其中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04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05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2.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是由区域中的“□06短板”即最□07紧缺要素决定的。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受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经济水平、□08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09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10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11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12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1.判断正误。

(1)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所能容纳的人口一定少。

(×)(2)某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会随时间而变化。

(×)2.我国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地形B.水源C.植被D.能源答案 B解析我国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

3.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二、人口合理容量1.定义: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01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妨碍□02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分类(1)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

(3)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4.特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

一、判断题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 )2.区域短板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 )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 )4.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 )5.现在所有国家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 )6.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 )答案:1.× 2.√ 3.√ 4.× 5.× 6.√二、选择题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9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5
方法
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 横轴表示人口死亡率,左纵轴表示人口出生 率,右纵轴和上面的横轴同时表示人口人口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按常 规的直角坐标判读,判读人口自然增长率则 需要画一条通过该点平行于图上斜线的直线, 此直线在右纵轴和上面的横轴截得的相应数 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8
经典例题
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其中阴影代表各纬度人口数量。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6
名师指导
低平地区人口分布多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平地区,开阔平坦的地形易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7
1.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土壤肥沃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晚,②④错。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3.图中人口分布最多的纬度带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13
2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
如北半球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 ②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历史的长短等。
特点
区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东亚 中国东部、朝鮮半岛、日本中南部等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②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
4.南纬40°~60°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历史的长短等。

《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2. 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人口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如何根据人口容量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何将人口容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图表、案例等,便于学生理解。

2. 准备相关视频、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容量的应用。

3. 准备课堂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人口容量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城市人口密度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容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深入讲解人口容量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差异及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课堂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人口容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容量的内涵和应用。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如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分析这些案例中如何运用人口容量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容量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容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人口容量的相关问题。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一节-人口分布-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学案-第一节-人口分布-含解析

本章概述明要求〔课标导航〕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影响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的因素,解释不同区域、不同因素对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二节主要运用相关资料和典型案例,介绍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在学习这两节时,可采用两种不同方法:一是比较法,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不同: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的人口分布、民工潮、民工荒、移民就业等现实问题,分析英影响因素。

第三节,注意对比区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掌握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项目专业或髙校(排名不分先后)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社会学类专业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淸华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Yl ZHANG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自主梳理探新知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的特点:很不均匀。

2.世界人口分布(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

〜60°地带。

(2)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 m以下的低平地区。

(3)从距海洋远近来看:近6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km以内的沿海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四部和北美东部。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因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因素: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而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2020春(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练习含答案

2020春(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练习含答案

2020春(新教材)⼈教地理必修第⼆册第⼀章⼈⼝练习含答案2020春(新教材)⼈教地理必修第⼆册第⼀章⼈⼝练习含答案*新版必修第⼆册第⼀章⼈⼝*⼀、选择题(⼀)下图为世界⼈⼝纬度分布图,阴影⽰意各纬度⼈⼝数量多少。

据此完成问题。

1、世界⼈⼝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纬地区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世界⼈⼝主要分布在北纬15°~45°之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2、下列地区中,位于⼈⼝密集的纬度带,但⼈⼝稀疏的是()①东亚地区②中亚地区③南欧地区④西亚地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东亚地区和南欧地区⼈⼝稠密,中亚地区和西亚地区⼈⼝稀疏。

3、40°S~60°S地区⼈⼝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候因素C.海陆分布D.经济因素答案 C解析40°S~60°S地区,以海洋为主,造成⼈⼝稀少,故C项正确。

(⼆)读某⼤洲沿30°纬线⼈⼝密度图,回答问题。

1、①地区⼈⼝密度较⼤的原因是()A.现代⼯业发展早B.经济⾼度发达C.灌溉农业发展早D.矿产资源丰富答案 C解析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洲为亚洲,①地位于印度河流域,⾃然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展历史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因此现在⼈⼝众多,⼈⼝密度⼤,C项正确;该地现代⼯业发展较晚,经济较为落后,不属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区,A、B、D三项错误。

2、②地区⼈⼝稀疏的原因是()A.针叶林⼴布B.未开发的⾬林地区C.⼲旱的沙漠地区D.地势⾼峻的⾼原答案 D解析②地区位于青藏⾼原。

海拔⾼,⾼寒、缺氧、⽣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

(三)清朝乾隆年间,约16.4万⼈迁移到新疆。

以民户(主要从事粮⾷⽣产)为主,兼有商户、遣户(流放罪犯)、兵眷等,政府给予官⽅资(遣)送、租给农具、划拨⼟地、提供籽种、⼝粮等。

下图⽰意该⼈⼝迁移的主要路径。

2人口容量

2人口容量

平方公里的7.5倍。日本资源极其匮乏。
日本人口约1.26 亿(2019年),国内
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问题:日本靠什么养活1.26亿人口,并让
他们生活得很好?
3 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相对于一 定的消费水平而言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资源 环境承载力与消费水平呈负 相关
得益于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B、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它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 环境人口容量的?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提高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口资源能源, 发展科技。
C、 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的资源 调配对调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何有利影响?
人口容量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4.图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 B.相对性 C.差异性 D.临界性
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距离最近有人定居 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公里。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 屿之一。这里曾经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最兴 盛时岛上人口到了8千到2万人。由于开垦耕地、造船捕鱼 和运送石像等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随之鸟类也逐渐灭 绝,也无木头建造船只出海海捕。由于过度依赖粮食导致 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历经饥荒、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岛上仅剩111人。 问题: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 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2.分类 (1)资源承载力: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 ___矿__产__资__源___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 _自__然__生__态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_,包括大气环境、 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整合提升】 1.从木桶“短板效应”看环境承载力 (1)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容纳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 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2)理论应用:下图中a、b、c、 d、e分别代表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资 源的环境承载力,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最短板“e资源 环境承载力”。
2.关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答案】D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能养活的人口最少;从农业社 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社会,随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养活的人口渐增。
人口合理容量
【情境探究】 材料 14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 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而中 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总量除以14亿,人均占有量就变 得很少。中国的耕地面积并不充足,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使得我国的 粮食安全、环境资源承受着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差异,并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容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自然条件、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估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难点:理解各因素对人口容量的综合影响及相互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容量的章节内容。

2. 教学辅助工具: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用于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情况。

3. 课前预习材料:提供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准备:提前分组,明确讨论主题和要求,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个成功的课堂讨论不仅需要精心准备,还需要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和平衡。

以下为可能的续写内容:提前准备并确定分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按照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学习风格、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均衡的参与和有效的讨论。

明确讨论主题和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

讨论主题应具有探讨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要确保主题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

要求方面,应明确讨论的规则、时间限制以及期望的成果形式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

通过这样的准备,可以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有效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1.概况:(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2)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2)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表现原因影响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限制人类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18世纪中叶后,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政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就会下降。

(×)4.影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020年3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至2019年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容量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结合资料,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并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通过实例,描述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明确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重大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知识清单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研究意义(1)是人口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值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2)指导制定区域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直接衡量指标,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即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等量关系,都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任务清单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影响因素情境探究[情境]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探究]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2)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3)资源的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提示(1)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水资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素养凝练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

(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因素相关性影响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正相关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利用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率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一个地区的资源不断变化,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素养应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区域环境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

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区域环境承载力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区域环境承载力。

答案(1)B (2)B任务清单二人口合理容量情境探究[情境] 材料一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探究] (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提示(1)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应提倡适度消费。

素养凝练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大小关系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方法技巧】图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

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2)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素养应用(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中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人口却不断增长,这一增一减,使得中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压力增长。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2)结合我国国情,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提示(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

课堂学业达标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2.下列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第2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生态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故选B项。

答案 1.A 2.B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3~4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③8亿~9亿人3.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B.②C.③D.④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解析第3题,分析表中提供的信息,①表示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而②、③、④表示在不同消费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第4题,②、③、④数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费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 3.A 4.C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5~6题。

5.以上材料表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6.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根据材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是由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5.C 6.C7.读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

(2)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我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从图丙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得出;第(2)题,根据人口多带来的压力大展开思考;第(3)题,回答我国的人口政策与土地政策。

答案(1)不断增长不断减少(2)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田生态系统有遭受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

例如,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

(3)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节约用地,少占用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一、选择题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