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的悲剧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世英杰的陨落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史记〃淮阴侯列传》专门记录韩信的生平。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这样评价韩信的: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韩信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

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说起这位江苏老乡,是非常有希望跻身于太史公的本纪或世家之中的,以其功绩,如果延至共和朝,则连副统帅这样的位置都可能有份,可惜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竟死于一女人之手,还被灭了三族。

灭亡秦朝及最后的定鼎,尽管各路英雄纷纷亮相,其实也就是三个江苏人在争斗。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刘邦徐州人,项羽宿迁人,韩信淮安人。据考证汉代淮阴在现在的镇江,那就是一个苏北人刘邦领着苏南人韩信在跟另一个苏北人

项羽干架。

在出身方面韩信跟项羽是无法匹敌的,而跟刘邦倒是有得一拼。韩信平民出身,年轻时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混吃骗喝,闹得人见人厌,可见也是属于小混混一类的人物。而在打仗方面,估计韩信当小兵的时候很顾惜生命,这从他乐于钻少年们的裤裆可见一斑,因此在进入项梁队伍后,不见战功默默无闻,再归到项羽麾下,当了个郎中,也就是给项羽看家护院的卫士,位卑言微,给项羽建言自然得不到重视。估计韩信看看项羽这边能工巧匠太多,自己又看不惯项羽的贵族派头,出头无望,于是脚底抹油,开个小差溜到刘邦那边去了。端的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刘邦虽然也是混混出身,此时有了点人马能呼个风唤点雨,来不及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及时合并同类项。巧的是韩信还一头栽进别人的犯法连坐圈,只是凭着他的英雄气概从刀下捡了条命,并被夏侯婴推荐给好友刘邦,刘邦却不了夏侯婴的人情,给韩信委了个管粮草的小官──治粟都尉。这次跳槽韩信没逮到一丝便宜,郎中好歹是个贴身跟随,还有机会见领导的面,关键时刻伸出手英雄救美一把也能成就没世功勋,这治粟都尉却是跟弼马温差不多的角色,连悟空都不能接受的官职还能拴住韩信的臀部?

这次韩信还是选择了跑,他这一跑二千年后成就了一代京剧名角周信芳,其演出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独树一帜影响广及江南各地,成为麒派传承之作;这一跑也使韩信跑来

了“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而拜的名副其实的上将军一职,真正直接受最高领导指挥;他这一跑也给后人们注解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前半句。

小混混毕竟是小混混,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项羽观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立马说皇帝的位置我也可取而代之的;刘邦到咸阳服徭役,远远望见秦始皇,憧憬之色油然而生:“大丈夫就该如此做人上人啊!”;毛泽东立在橘子洲头,还不时地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且要“粪土当年万户侯”。而韩信就没有这些人的“杀”气,只知道感恩戴德,知恩必报。漂母见他饥饿给他连喂了十天的饭,他就跟漂母表态说日后定当重报,气得漂母当即给他脸色恨不得赏他一耳刮子。刘邦给他拜了个大将军,他就心甘情愿地给主子当走狗,缺失了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跟二千年后的副统帅有着天壤之别。

纵观历史,韩信的第一步错在无防范之心,这大概是一些比较正直有能力人的通病。刘邦是很流氓的,用人不疑只做在表面上,经常把韩信练得好好的精兵调走自用。几次三番后韩信也不吸取教训,治军不严,与后辈周亚夫相去甚远。周亚夫屯兵细柳,军中常备不懈将士训练有素军纪森严,天子进入军营也须按军纪行事。可韩信硬是在半夜三更被刘邦闯进宿营地摸了将军印信,虽然官升相国,也只是表面风光,

刘邦收走部队是硬道理。韩信领着点老弱病残还要被差去啃齐王这块硬骨头,刘邦是否想借强齐挤兑掉韩信也未可知。

韩信的第二步错是贪功,在郦食其已说服齐王投降的情况下乘齐王无备横扫山东,虽然帮刘邦清除了强敌,但依然功高震主,为后来的灭亡唱响了前奏。

韩信的第三步错是错失三分天下的最好时机,也是他人生道路上最不能原谅的错。韩信只记着项羽的小不足刘邦的虚情假意,未能正确把握形势,对同乡武涉的游说和齐人蒯通的劝导都当耳旁风,表现出一种令人可惜的愚忠。该做的事不做也就罢了,不发兵求援被围后危在旦夕的刘邦,却派一使者去给自己申请当假齐王,尽管是想给刘邦安定已占领土,但已造成乘人之危的影响,给领导留下极坏印象。读《史记》至此,常叹老乡只配当一武夫,否则中国历史必然被韩信改写,三国争斗也会提前四百多年演绎。

往下的事情只是水到渠成。汉也立国了,刘邦也当上皇帝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死期就在眼前了。宋高宗杀武将岳飞只需“莫须有”三个字,刘邦也玩过这一手。因韩信在项羽亡后收留了前来避难的钟离昧又没及时告诉刘邦,刘邦就以所谓的游云梦准备袭杀韩信,韩信听了小人之言不但背了逼迫钟离昧自杀的不义黑锅,还立即被刘邦绑了起来甚至还戴上了戒具,理由是四个字“人告公反”,刘邦把个韩信玩于鼓掌之间。只是老狐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