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地理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

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

A.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波浪发电和温差发电

C.盐差发电和温差发电

D.温差发电和潮汐发电

解析: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潮汐能和波浪能。

答案:A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英吉利海峡

解析:麦哲伦海峡、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都受盛行西风影响,波浪能较丰富。

答案:A

3.阅读下面一段诗句,完成第3~4题。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普希金《致大海》)

从季节上看,在我国沿海地区,该诗句描述的海洋能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从纬度位置上看,该诗句描述的海洋能最大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信风带

C.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解析:第3题,“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是题眼,说明该海水运动的形式是风浪,冬季盛行冬季风,大风日数多,强度大。第4题,极地东风带要么是大陆,要么结冰;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无风或微风;信风的强度要小于西风。故选C项。

答案:3D 4C

5.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完成第5~7题。

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6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7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

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7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5B 6B 7C

8.读世界著名海峡图,完成第8~10题。

①~④中波浪能最丰富的海峡及其所在的风带为( )

A.①信风带

B.②西风带

C.①西风带

D.④信风带

9①~④中存在明显密度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关于图中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冬冷夏热温差大

B.②油轮往来运输忙

C.③地跨东西两半球

D.④水温、盐度均最高

解析:第8题,①为英吉利海峡,这里位于西风带,常年风浪大,波浪能丰富。第9题,②处为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盐度、水温差异大,具有典型密度流。第10题,①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夏温差小;②处为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输出的必经之地;③为白令海峡,位于西半球;④为马六甲海峡,水温高,但盐度较低。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8C 9B 10B

11.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完成第

11~12题。

对于海洋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大,密度小

B.可再生

C.人类不能开发

D.分布不均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最新的高中地理会考题,能带你什么样的启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 A.凌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 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B.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极夜范围变化 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 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 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

2020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2020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知识分类复习打破传统按章节或会考条目复习的方法,是将11章44节必修内容中的229个会考知识条目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等四部分,并将能力融于其中进行复习,具体作法如下: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按会考考试要求,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 (1)重要比例数据用归类法。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物: ①可见光区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比例 ②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 ③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例 ④我国平地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的比例 ⑥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⑦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例 ⑧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⑨地壳中硅的含量 (10)我国宜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11)西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12)我国浅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比例等,填入图下方相应方框内进行归类 (3)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下经纬网图中:E点位 于高纬度、C点位于低纬度,这是绝对概念,而A点比C点的纬度 高是相对概念,这是指AC两地纬度相比较而言,所以高纬度与纬度 高是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的关系。从A点到B点是沿纬线方向或是 沿经度方向,指的是东西相对方向,从C到E是沿经线方向或是沿 纬度方向,指的是南北绝对方向。再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 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用图解法,帮助学 生加以理解。 (4)相似地理名词用比较法。如下表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异同: 不同点相同点天气影响因素是气团、锋面 大气物理状况长期变化理状况的变化 再如恒星与星云,寒流与寒潮,矿物与矿产,水能与水资源,土地与国土,国土与国土资源,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等都可一一效法。 一、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它们虽有着密切关联,但按会考考试要求则有所侧重。 1、地理事物的特点用归纳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 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 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2、事物的成因用知识结构图表以果导因法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 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如下四季更替的因 果关系知识结构图: 3、地理基本规律用投影演示法地理事物的规律往往在普遍性中,又包含着局部性。如昼夜长短变化投影(①—⑤曲线代表太阳直射点 回归运动轨迹):演示太阳直射点由①—③曲线,揭示北半球昼渐短 夜渐长的普遍规律,包含着由①到②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昼短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会考)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约1度每天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太阳系 其他恒星 地月其他行星

高中地理会考必过

一.农业的两个特点 1. 地域性:因地制宜2:季节性和周期性 二.农业投入中必须投入自然条件和动植物 三.在发达国家的新增产值中,科技投入占了很大的比例 四.农业的分类 五.区位的含义 1. 指该事物的位置 2. 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 六.农业中主要的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自然条件。必须投入) 七.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八.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九.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塑料大棚(改造温度) 梯田:在缓坡上修筑梯田,不仅可以扩大种植面积,而且有助于保持水土,但是陡坡上不适合种植梯田。十.对农业影响的因素 市场的区位及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大。十一 A小麦,因为小麦所需土地面积大,对运输的要求不迫切,可离城市远一些;B乳牛,因为产品易变质,需方便快捷的运输;C花卉,因为花卉不宜远距离运输,且需接近水源。 十二.水稻种植业 1. 水稻种植业的分类 A.按劳动对象:种植业 B.按产品用途:商品农业 C.按投入多少:密集农业 2.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A.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B.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3. 水稻种植业的条件 A.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雨热同期 3). 灌溉水源充足 B.社会条件 1).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去精耕细作 2).单位面积产量大,因为人均耕地少,从而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3).水稻种植业有着悠久的种植史,并且当地居民喜好吃稻米 4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一大:水利工程量大 一小:小农经营 一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三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 4. 美国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必修2 人文地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四、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 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突然消失 出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一)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英吉利海峡、 巴黎(0o东侧)、伊比利亚半岛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等。 30o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摩尔曼斯克(30o东侧)、莫斯科(30o东侧)、 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海峡东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 开罗、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海岸等。 60oE :穿过亚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oE :穿过亚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恒河河口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00oE :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o E: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 120o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漠河西侧、大兴安岭(东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东侧)、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o E: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 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侧(堪 培 拉、悉尼)等。 180o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吻合,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

高中地理会考条目解析

地理会考条目解释 a为识记: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b为理解:简述、简释、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与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和与地理有关的基本国情、国策;解读地理统计数据和图表; c为应用:利用各类信息材料说明地理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图上正确填绘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比较和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与其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a) 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图示( c )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它位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读图要求(必修ⅠP8图1-3):识别地球在八大绕日行星中的位置、运动方向、相邻行星的名称。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原因(b)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1)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2)距日远近适宜,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3)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适中的大气层,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地球内部水汽的生成与外逸凝结导致了液态水的存在。 3、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含义与能量分配(a)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b)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4、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的类型(a)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提纲 湘教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提纲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主要功能分区: ①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化: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位置:市中心、干道两侧或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务区。特点:建筑物 高大稠密。 ③工业区:运输量大→寻求交通便捷的地带→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⑴经济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②交通便捷程度⑵社会因素⑶历史因素 ⑷行政因素:如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多是先建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 付租水平:商业区变化最急剧,工业区变化最和缓。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等级划分标准: ①超级大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②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③大城市:人口50~100万④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

⑤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⑥城镇型居民点:县城、建制镇、工 矿区 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间间隔越大 城市发展的条件:地形、资源、交通。 三、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衡量城市化高低标准)。 城市化发展特点: 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起步早3.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 建设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通,与自然协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会考练习题大全解析

1.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示意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上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图17中A 、B 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 、B 、C 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图18)中的 位置上;该日以后,太 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5)在图18的①、②、③、④四点中, 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 、 。[易 ] 2.读图3“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3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3表示的日期是 ,该日A 、B 、C 三 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地,白昼最长的是 地。 (3)图4中正确表示图3中B 地该日正午太阳高 度的是 。 (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 ,该日 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 赤道 ② 图 2 图 1 图4

3.图5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6是中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5中画出晨昏线,并用 表示夜半球。 (2)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图5中,①处昼长为 小时,下列各点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选择填空)。)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4)该日,对图6中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进行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 .北京小于汕头 B .汕头大于海口 C .海口小于北京 D .汕头小于北京 (5)描述从图示日期起到次年3月1日时间段内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7),完成下列要求。 (1)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地球运行在公 转轨道①②③④中的 段,该时段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将逐渐 。 (2)在地球公转轨道①②③④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有 。 (3)当地球运行到Ⅰ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在 Ⅰ、Ⅱ、Ⅲ、Ⅳ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 。 (4)当地球处于Ⅲ位置时,北京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选择填空)。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正午时人的影子最长 D .正午时人的影子最短 ③ ④ ① ② B D C A Ⅰ Ⅳ Ⅲ Ⅱ ¤ 图5 图6

高中地理会考常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常考知识点 1.太阳系:水金地火(类地)小行星带木土(巨)天王海王(远日) 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3.太阳活动: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冕发生在色球层,造成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产生极光。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 4.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有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自转周期)和太阳日(24小时,一个昼夜的周期),速度是15°/小时(两极点除外) 5.晨昏线:由昼进入夜的界线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界线是晨线 6.地转偏向力:北顺南逆(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偏转,南半球逆时针方向偏转) 7.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黄赤交角为23.50(23°26`),也是回归线的纬度 8.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9.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一般用这种方法:连接太阳直射点和地球中心,作晨线(或昏线)与连线垂直,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直接看出昼夜长短 10.太阳直射点: 11.四季: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和直射点的移动,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12.五带:北寒带(>66°34`)、北温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南寒带 13.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1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5.地壳的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会考常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常考知识点 除红字外都摘自课本或网络 1.太阳系:水金地火(类地)小行星带木土(巨)天王海王(远日) 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3.太阳活动: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冕发生在色球层,造成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产生极光。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 4.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有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自转周期)和太阳日(24小时,一个昼夜的周期),速度是15°/小时(两极点除外) 5.晨昏线:由昼进入夜的界线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界线是晨线 6.地转偏向力:北顺南逆(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偏转,南半球逆时针方向偏转) 7.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黄赤交角为23.50(23°26`),也是回归线的纬度 8.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9.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一般用这种方法:连接太阳直射点和地球中心,作晨线(或昏线)与连线垂直,标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直接看出昼夜长短 10.太阳直射点: 11.四季: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和直射点的移动,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12.五带:北寒带(>66°34`)、北温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南寒带 13.岩石圈: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1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5.地壳的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选择题(上)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 A.凌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 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B.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极夜范围变化 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平行 D.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外部圈层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2019年11月北京市出现持续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 结大全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会考)地理基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岩石圈厚度大于Array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

(会考)地理基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 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突然消失 出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会考)地理基础知识总结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 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北逆 南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 秒 除极点都是15 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 公转自西向东(北逆 南顺)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约1度每天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总星系 银河 系 河外星 太阳系 其他恒星 地月 其他行星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最大 值,南半球 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 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 之日:北半球达昼 达到最大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 、地幔2900km 、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风 所受的力 最后风向 近地面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常见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雨区域 举例 冷锋 晴朗,温高压低 阴雨大风天 气 晴朗温低压高 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 冷空气南下,沙尘暴 暖峰 晴朗,温低压高 连续性降雨 晴朗温高压低 锋前 常见天气 气压状况 运动方向 对应天气 典型天气 出 写出五代的名称 和分界线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 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 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 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 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 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条目详解

2006年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Ⅱ、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宇宙中的地球 ⑴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A、地球的宇宙环境: ①天体:天体是宇宙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②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即形成了天体系统。人们认识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层关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B、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①普通性: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虽自有特点,但并不特殊。 ②特殊性: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A、安全的宇宙环境:①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的演化中断;②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B、优越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②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可以吸引大量气体并演化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③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导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

⑵日地关系: A、太阳系概况: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和共面性三大特点。根据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周期的差异,九大行星被划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大类。除行星外,太阳系还有各种流星、彗星(哈雷慧星公转周期76年)、卫星等等。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富含矿体。 B、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距日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C、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4H→1He) D、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纬度越高受太阳活动影响越显著,其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 ①太阳黑子(光球层):与地球气候(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是太阳活动激烈程度的显示。 ③太阳风(日冕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极光现象。 ⑶地球 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形状:地球为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且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略长。 ②大小:地球极半径为6356.8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2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轴、两极;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及极圈: ①地轴、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两极。地球表面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为赤道。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其交点为地心。 ②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即子午线。所有经线等长且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而标注的度数,叫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o经线,又叫本初子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