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条目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Ⅱ、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宇宙中的地球

⑴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A、地球的宇宙环境:

①天体:天体是宇宙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②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即形成了天体系统。人们认识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层关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B、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①普通性: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虽自有特点,但并不特殊。

②特殊性: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A、安全的宇宙环境:①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的演化中断;②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B、优越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②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可以吸引大量气体并演化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③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导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

⑵日地关系:

A、太阳系概况: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自西向东)、近圆性和共面性三大特点。根据质量、体积、密度和运动周期的差异,九大行星被划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三大类。除行星外,太阳系还有各种流星、彗星(哈雷慧星公转周期76年)、卫星等等。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富含矿体。

B、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距日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C、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4H→1He)

D、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纬度越高受太阳活动影响越显著,其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

①太阳黑子(光球层):与地球气候(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扰乱电离层,干扰短波无线电通讯,是太阳活动激烈程度的显示。

③太阳风(日冕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极光现象。

⑶地球

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形状:地球为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且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略长。

②大小:地球极半径为6356.8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2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轴、两极;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及极圈:

①地轴、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的轴,称为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两极。地球表面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为赤道。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其交点为地心。

②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即子午线。所有经线等长且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而标注的度数,叫经度。国际上统一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º经线,又叫本初子午

线。全球经度由0º开始,东、西各跨180º,且经度往东递增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两个经线平面间的夹角为二者的经度差。

③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所有纬线独立成圈,纬线圈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º纬线圈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而标注的度数,叫纬度。赤道为0º,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极点为90º。赤道以北为北纬,反之是南纬。某地的地理纬度,即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④南、北回归线及极圈:南、北回归线分别为南、北23º26′的纬线圈,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则为南、北纬66º34′的纬线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C、经纬网及其意义: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网络,即经纬网。人们绘制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定位和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且北极点四周皆为正南,南极点,反之)

D、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

①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统一规定,20ºW以东,160ºE以西为东半球;160ºE以东,20ºW以西为西半球。[东、西半球关于经度的暗示对地方时的计算有重要意义]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据纬度变化特征、温度分布规律、季节与月份对应、地转偏向力方向等判断]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

E、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º(东、西12区除外,各占7.5º)。

②日界线:法定日界线(180º);自然日界线(0点钟所在经线,即夜半球平分线)

③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区时(0º经线的地方时)

④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120ºE经线的地方时)

⑤区时的应用:时区内以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区时。

⑷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意义:

A、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①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可借助经度判断东、西);俯视(南顺、北逆)

②自转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处角速度相等,均为15º/时;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