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总体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总体方案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是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为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推出的举措,同时也是北京市确立的城乡统筹“三大示范工程”之一。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沟域示范单位之一,为适应“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要求,探索和尝试新型现代农游产业之路,充分发挥其在全市山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制订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实施方案。

一、思路及概念
(一)思路
以“环境立本,旅游至上,农业为用,互助共进”为思路,依据蒲洼沟域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廊、四区、七、八、九工程”。

“一廊”,即:沿涞宝路、108国道“议合—蒲洼—宝水—东村—芦子水—鱼斗泉”20公里的沟域经济走廊;“四区”,即:建设南部生态科普区、中部种植加工区、北部休闲度假区、西部旅游探险拓展区;“七、八、九”工程,即:以“一廊”为轴,按照“四区”的功能分区,以点、线、面形式,建设“七大特色园区”、“八大产业基地”、“九项辅助配套工程”。

(二)理念
在理念上追求新颖独特,在创意上力求标新立异。

依托本地的资源和特点,以特色养殖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根本,以生态环境为条件,强调文化和谐,注重山乡人文景观与山林生态环境气象贯通、文脉融合。

在方案上突出“抓线、布点、连片”,抓线是延伸沟域经济主线路,打造沟域产业长廊,贯穿全乡主流区域,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布点是以主线路为轴,按照设计要求,沿线建设不同的功能景区、景点、观光点,培育沟域经济亮点,发挥其辐射全乡的作用;连片是将点和线集中整合,有效连接,形成网络,达到沟域经济设计标准和目标效果。

二、目标及方向
(一)目标
按照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山区沟域经济示范工程要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平经营的“四高”标准,通过三年的努力,在2008年的建设基础上,重点突破,2009年全面提升,实现沟域经济建设成型;沟域经济产业链条搭建;沟域经济机制体制建立;沟域经济特点特色显现。

2010年切实实现产业升级、百姓增收的最终目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市级示范沟标准。

(二)方向
通过自身努力和三年沟域经济建设,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交运物流、多种服务力度,使多层次产业体系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实现“房涞流通枢纽、绿色生态屏障、特色产业基地、乡土文化驿站、自然观光乐园、山区发展典型”的发展方向。

全力打造“生态蒲洼、活力蒲洼、和谐蒲洼”。

三、投资及来源(详见蒲洼沟域经济建设工程估算表)
沟域经济预计投资规模在800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依托项目支撑。

二是申请和争取市区财政、发改支持。

三是自筹资金。

四、主要任务
(一)沟域经济走廊建设工程
沿“议合—蒲洼—宝水—东村”10公里,向芦子水、鱼斗泉延伸,使其规模扩大到20公里、86个地块、1200亩土地,构成连接南北、横贯东西、辐射全乡的沟域经济主轴线。

科学发展特种特养,突出冷凉、林下、空中等特点,种植倭瓜、葫芦等观赏性品种各300亩;特色养殖规模达到中华蜂2000群、梅花鹿50只、野猪200头、柴鸡20000只,因地制宜,进行水利电力配套,建设观光采摘园和特种养殖园,把景观、人文融于其中。

(二)“七大特色园区”建设工程
七大特色园区功能不同,风格各异,分别服务和衬托于四个功能分区和整个沟域经济,从而达到农游产业、绿色生态、情节环境、优美景观的整体感官效果。

1、奇瓜异果观光园。

该园既是进入蒲洼第一印象,又是沟域经济的第一感官,是在议合—蒲洼沿线原有的地块上,进行整理,精耕细作,科学种植各种奇特异形观赏瓜果,用竹篱笆搭建各种造型,满足植物藤萝攀爬,打造乡土田园风光。

一是将主园区延伸至龙潭港,形成一个整体的园区,总面积达到130亩。

在种植品种布局上,北部种植葫芦,南部种植倭瓜,品种数为15—20个,竹园内铺设环形步道。

二是在议合至东村沟域经济核心区域规划和设计10至20个分园区,构成以主园区为主、以分园区为辅的奇瓜异果综合观光园,格调一致,相得益彰。

2、中华蜜蜂科普园。

旨在传播生态保护、中蜂养植科普知识,唤起培育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的价值观,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观。

在南雀鸣山建设集养殖、繁育、科普、宣教、参观、展览为一体的中华蜂科普园。

主要包括中华蜂育种场,中华蜜蜂博物馆,蜂产品加工及销售展示。

一是软件配套上建立机构、完善制度;二是进行专业设计专题布展,安装放映设备,制作展示展板;三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园区与环境的协调一致。

3、龙山度假采摘园。

在整个沟域经济大框架内,谋划和策划天龙山庄体验、休闲、接待、食宿风格和风味,发挥狩猎这一唯一性优势,增加项目,拓展功能,依托现有地块,在山庄内及山庄周围建设集采摘、观光、度假、培训及拓展为一体的综合性采摘休闲园区。

主要建设内容:香酥梨、苹果、鲜杏、李子各50亩;瓜菜(含野菜)20亩。

节水灌溉150亩,蓄水池2座400立方米,集雨池5个,引水管路4000米,泵房2个。

田间路2000米,步行采摘路3000米,鱼池2个,瓜菜走廊1000米,建观光小憩休息亭3个,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灯80盏,污水处理池1处,
4、鑫宝农业综合园。

丰富宝水民俗村内涵,形成特色产业支撑,填充议合至东村景观段带,形成环环相扣、景景相连效果。

充分利用东、西泥湾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分东、西两区建占地1000亩,集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园区。

主要建设内容:果品采摘园800亩,其中鲜杏200亩、山野菜300亩、中草药、草莓、红提各100亩。

新建垂钓园一处;修建观光路2000米,整修沟道3000米,架设引水管路5000米,建蓄水池5座,蓄水量达到1000立方米;建污水处理厂1座,铺设排水管路2000米;建园区大门2个;安装变压器一台,架线4000米;建休闲亭3座;水冲环保公厕一座;垃圾桶20个;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

5、花台乡村生态旅游园区。

该园区属沟域经济核心景区、农游结合示范区,是整个沟域经济的重点和中心,按照AA级旅游区的建设标准,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把花台地区及东村进行整体包装,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打造并申报蒲洼花台乡村生态旅游AA级景区。

按功能不同把景区划分为五个区域:森林沐浴区、山脊风光区、养生度假区、田园采摘区、农家休闲区,同时建立导示标识系统,完善交通、安全、环卫、通讯设施等。

——林间度假区。

采用木、石结合材料铺设林间木栈道,配套木亭、坐椅、环卫设施,垃圾箱,简易厕等设施,在林间放置吊床、帐篷等休息沐浴设施;利用林间沟壑等地形,建设小吊桥、木桩桥、秋千等趣味型建筑和劳动场景、动植物等景观小品。

——山脊风光区。

登山步道中选择风景好的路段和角度设平台、亭子等若干个观景点。

沿线点缀造型奇特的石头或刻字石头;沿山脊对面山上种植带状、成片的植物景观,按照季节交替,采用2—3个色系交叉种植野花、开花药材等,裸岩处进行绿化,增强山脊游观赏性;延山脊游线路两侧建设安全防护网,仿真护栏等;延步道设立2个服务站点。

——养生度假区。

分三个组团建21栋2000平方米小木屋群,可满足80人入住规模;安装山庄简介牌,完成区域内水、电、路、照明等配套工程和木屋内相关设备配备;采取木石结合的方式铺设通道,两旁进行绿化。

设置石桌、石凳等小憩场所;在小木屋附近建配套会所和市级旅
游咨询中心各一处;建设游客中心,配备相关管理、消防、保安、服务、卫生人员等。

——田园采摘区。

一是林下经济采摘园区。

发展食用菌面积500亩,购菌棒50万棒。

品种以香菇、白灵菇、白平菇、黑平菇为主;二是冷凉采摘区。

发展高山草莓面积200亩,品种以卢比、威力为主,自繁种苗10万株,试管苗5000株。

新建设施大棚15个,累计达到26个,设施面积达到50亩。

发展滴灌20亩,累计达到50亩。

试验盆栽草莓1000盆,硬化道路2公里,新建停车场一个;三是瓜果种植园,面积25亩,建设休闲走廊1条120米,搭采摘棚架20个,种植特色瓜果20多个品种,新建李子、鲜杏采摘园15亩,同时修观光步道1500米,观光园区大门一个,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绿化美化;四是花卉展示区。

打造山之盟景区一处,山脊游入口处两侧,花卉造型区1处,食用菌基地—草莓基地花卉带2000米;景区大门口两侧108国道上花卉带1000米。

——农家休闲区。

在山脊游相连处建民俗游大门,在东村村里选择一条相对具有农村特色、道路规整的街道作为村内旅游线路,利用爬蔓植物遮盖现代感较强的房屋建筑,线路两侧可进行绿化美化,竹栅栏或石头围成路边小菜园,营造乡土氛围,线路中设置耕种、石碾、石磨、丰收、年年有余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景观小品,村内设小接待站一处,设立民俗村简介、民俗接待户导示牌,选择具有民俗接待能力、卫生条件、烹饪技术较好的农户进行民俗接待,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

6、户外运动主题园。

科学设计,准确定位,瞄准追求感官刺激、体验冒险人群开发和开展户外运动。

以天龙狩猎为依托,进一步开发山庄拓展项目;在花台建设汽车营地,包括房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汽车展示区、卡丁车赛区、项目综合管理运营区五大功能区,其中管理服务、住宿、活动区、消防安全环卫等配套设施可与景区通用。

7、山石文化展示园。

在去年建设奇石园的基础上,整合本地资源,将怪石嶙峋置于山峰林立的大环境中去展示,彰显蒲洼奇特地形地貌的自然美、原貌美、和古朴美。

将石头文化开发与沟域治理有机结合,把造型奇特、新颖的石头统一收集摆放,提升奇石观赏园文化内涵,利用市场运作手段,向市场延伸。

(三)“八大基地”建设工程
1、特种养殖基地。

主要包括富合村特种养殖、议合村柴鸡养殖、森水村柴鸡养殖和珍惜野生动物养殖四个养殖基地。

野猪、柴鸡养殖规模分别达到300头和20000只。

新引进褐马鸡20对。

2、画家写生基地。

结合龙潭港农业观光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完成画室后续装修及房屋布展工程,具备基本旅游接待能力,使其成为画家创作写生的乐土,名家成功成名的驿站。

3、良种繁育基地。

继续提升七里店山野菜繁育基地,增加育苗种类与数量,一是新增加8万株红豆杉育苗品种,扩大常用品种育种规模;二是新上3万只美洲雁养殖项目,增加现有养殖品种的存栏数量。

4、农民培训基地。

在原蒲洼中学校址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建培训教室6间324平方米,建图书室一处,购进用于培训的电教设施。

5、干果种植基地。

在全乡退耕还林地块种植核桃、仁用杏的基础上,建立干果种植基地1500亩,主要以核桃、仁用杏为主。

6、农产品加工基地。

发挥山野菜加工厂龙头带动作用,研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七里店繁育基地和农产品配送中心“三位一体”的作用,做到山内与山外相结合,达到最大效益。

计划新建小型工艺葫芦烙画加工厂1座。

7、葫芦、矮瓜种植基地。

种植食用葫芦600亩,以本地冷凉品种为主;种植景观葫芦50亩,主要有圆葫芦、亚腰葫芦、线葫芦、牛腿葫芦、犁形葫芦等15种观赏品种;种植本地青翠倭瓜10亩,以本地扁形和长形品种为主。

8、民俗文化体验基地。

以宝水市级民俗村、东村民俗村、议合民俗村为依托,恢复蒲洼山梆子戏、农家饭、刺绣、烙画等传统风俗。

(四)九项辅助配套工程
1、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完善产业、旅游、环境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包括各个建设项目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人才系列培训工程。

开展沟域经济人才系列培养工程,进行内容丰富的种植、养殖、工艺品、民俗户培训。

为沟域经济建设培养“土专家”。

预计培训20期,培训2000人次。

3、旅游宣传推介工程。

采取人口密集区宣传、开通旅游专线车、旅游推介会、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组织活动、免费发放门票、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旅行社等多种手段提高蒲洼旅游知名度,达到吸引游人、宣传推介的目的。

4、生态治理修复工程。

继续完成4个村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和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矿山修复450亩。

5、靓丽环境治理工程。

一是完成108国道、涞宝公路沿线绿化工程;二是完成全乡8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程;三是重点完成蒲洼、芦子水村的拆除私搭乱建工作。

6、民俗户接待提升工程。

新发展民俗旅游接待户60户,在各户庭院内种植苹果、桃树、核桃、黄瓜、豆角等经济作物,供游客采摘品尝,发展庭院经济。

对宝水村原有30户民俗接待户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卫生环境,提高接待水平,通过示范和带领,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其中。

7、资源引进整合工程。

按照蒲洼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智引才,争取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8、服务设施配置工程。

结合产业、旅游等项目需要,初步建立导示、消防、安全、环卫、管理等服务系统。

9、文化创意跟进工程。

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实现沟域经济建设与绘画、摄影、雕刻、编织等创意艺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蒲洼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

五、保障措施
推进蒲洼沟域经济建设工程是新阶段蒲洼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就业、农民增收,促进蒲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要建立深入持久推进蒲洼沟域经济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实现蒲洼沟域经济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工程的主要工作。

负责制定工作目标、研究各项措施,实施总体协调和督促考核。

各科室、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沟域经济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认真履行职能,在工作指导、资金投入、项目申报、政策集成等方面向沟域经济建设整合,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推动蒲洼沟域经济建设。

(二)科学规划、确保投入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沟域经济“统一规划、政府扶持、集体搭台、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模式,特邀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按照我乡沟域实际特点结合“三乡”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编制了《北京市房山区“京郊小西藏”生态休闲沟战略规划报告》按照“四个定位,一规划”的思路即:沟域经济战略定位、生态休闲沟旅游业战略定位、沟域农业战略定位、沟域加工业战略定位;生态休闲沟经济发展目标规划。

通过科学、专业、系统规划的实施,为全乡沟域经济建设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三)科技支撑、提高档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确保沟域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而现代化的科技取
往往要通过现代化的人才去实现。

因此要充分整合各方面人力资源,一是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作用,针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项目的落地和落实,会诊把脉、跟踪指导。

二是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本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吸引山外优秀的人力资源、吸纳山外雄厚的资本资金,引入蒲洼,发展蒲洼。

三是密切与市工促局、市农科院、海军92117部队研究所等10个单位的共建和帮扶关系,加强沟通,扩大合作。

三是主动联系、积极争取“百村帮扶”对口单位的支持,变输血为造血。

(四)严格管理、提高效能
统筹各方面资金来源,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各种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蒲洼沟域经济建设。

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专项监督检查制度,用于沟域经济建设的项目资金必须由沟域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支配,严格管理,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合理。

(五)制定标准、严格验收
严格按照市农委提出的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要求,按照规划和各个建设项目申报内容与实地相结合,各项工程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严把质量关,使各项工程达到设计标准。

六、项目落地及立项方向
(一)项目落地落实
抓好龙潭港开发、水源地保护等5个重点项目的落实和中子山沟域设施建设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使其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项目支撑。

(二)立项方向方案
对项目进行科学设计专业包装,按照政策支持内容分别上报有关部门。

沟域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上报发改委;沟域经济产业发展项目上报财政局;沟域经济科技项目上报科委;沟域经济支持项目上报农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