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

理》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理论课时:40

实践课时:53

总课时:93

理实学分:5 考核形式:考试

编写时间:2017.05

******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及应急处理》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及应急处理课程是城市轨道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站务工作、行车组织等工作情境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与应急能力,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行

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

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高职

学生认知特点和技术需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设

计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多的掌握相关应急处理知识。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1、依据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值班员、站务员职业资格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等岗位核心

职业能力要求,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理论体系、站务工

作常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行车工作中重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等综合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知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体系等,掌握站务突发事件、行车突发事件、全线综合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主要措施及

演练程序。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基本理论体系;

(2)掌握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及客运组织措施;

(3)掌握行车工作中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4)掌握恶劣天气等全线综合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2、技能目标

(1)会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客伤事故的处理办法;

(2)熟悉车站设备操作,能处理屏蔽门、电扶梯等设备故

障所引起的突发事件;

(3)熟悉行车组织工作,能处理行车工作中突发事件;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能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知理守信;

(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较敏锐的问题识别与处理能力;

(4)注重遵章守纪、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1)课时安排: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学制为3年的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建议每周3学时,分两学期授课,共93学时。

(2)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设备一览表

2、师资条件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站场线路、通信信号、

车辆构造、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掌握应急处理相关知识。

(2)能够熟练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AFQ、BAS FAS综合后备盘(IBP)、列车自动控制(ATQ等各种实训设备进行教学。

(3)具备高职教师资格证书,熟悉各种教学方法。

(4)熟悉高职学生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本课程教学过程中,

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基于实训条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坚持工作过程导向,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做中学、做中教。创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生产现场或工作情境,密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密切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及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使之贴近行业实际发展的需要。

4 .将操作规范、安全生产、服务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品格和素养。

(三)教材选用或编写

本课程选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这本书,刘奇、徐新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理论,实践,演练三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直接通过实操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提咼其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采用理论测试、理论与技能测试相

结合、作业作品展评等多种形式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

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课堂教学30%■实训成果30%+考试成绩30%+ 态度评价

1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配全实验实训设备,开发各种工具用书和实训指导手册。

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现场资源,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学校的多媒体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普通高

职学生。

2、根据新技术发展,该课程标准使用2年后修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