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机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样本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样本

二噁英--色谱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用色谱学方法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首先需进行样本中待分析物的提取和净化, 这是由于分析物在样本中含量低( ppt级) , 超痕量分析很容易受基质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然后色谱柱的分离, 并联用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以上各步。

提取这步目的在于使待测物游离, 并萃取进入用于抽提的溶剂中。

该步对于检测的重复性至关重要, 主要是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方法的选择, 且不同的样本需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对于土壤、灰尘等样本使用溶剂有甲苯、乙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液( 1: 1体积比) 、二氯甲烷和丙烷混合液( 1: 1体积比) 、苯, 提取时间为12~60小时。

而且一般采用索氏抽提, Hengstmann 等曾研究采用超音速索氏抽提( supersonic Soxhlet extraction) , 超临界流体抽提(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也已使用, Barnabas对此进行了详细综述。

对生物样本一般是在冰冻后与无水硫酸钠共同研磨去除水分, 然后再采用合适的溶剂提取。

常见溶剂有: 轻石油-丙酮-乙烷-二乙基乙醚( 18: 10: 5: 2体积比) 、丙酮-乙烷( 1: 1体积比) 、丙酮-戊烷( 3: 7体积比) 、丙请、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 1: 1体积比) 、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 1: 1: 1体积比) 。

其中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用于血样, 丙请和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用于奶样, 其余用于脂肪和肌肉组织。

血样提取前常添加乙醇和硫酸铵饱和溶液, 然后再抽提。

奶样则先用甲酸处理。

生物样本提取方法, 除血样和奶样是于室温下振荡提取外, 其它样品一般用Dean Stark的仪器进行索氏抽提。

水样中二恶英的抽提一般使用二氯甲烷和甲苯, 于索氏抽提器中抽提24小时。

水中多氯联苯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使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 ( 2) 使用填充柱吸附; ( 3) 碱性水溶液分解-水蒸气蒸馏法。

二恶英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

二恶英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

二恶英的种类、产生机理及消除方法一、种类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和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通常总称为氯代二恶英或二恶英类。

它们是三环氯代芳香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物化性质和生物效应。

主要来源于焚烧和化工生产,前者包括氯代有机物或无机物的热反应,如城市废弃物、医院废弃物及化学废弃物的焚烧,钢铁和某些金属冶炼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后者主要来源于氯酚、氯苯、多氯联苯及氯代苯氧乙酸除草剂等生产过程、制浆造纸中的氯化漂白及其它工业生产中。

其75个PCDD和135个PCDF同类物中,只是侧位(2,3,7,8-位)被氯取代的那些化合物才具有很强的毒性,尤以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为甚,被认为是最毒的有机化合物。

二、二恶英的生成机理二恶英的生成机理特别是城市废弃物焚烧过程中的生成机理,已成为二恶英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普遍认为PCDD/FS既可由碳和无机氯化物在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也可由PCDD/FS 的前生体有机氯化物产生。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城市废弃物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有以下几种原因:1.焚烧了含有微量PCDD垃圾,在排出废气中含有PCDD。

2.在有两种或多种有机氯化物(如氯酚)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二聚作用,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就会结合成PCDD。

3.多氯化二酚、多氯联苯等一类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生成PCDD。

4.由于氯及氯化物的存在,破坏了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的基本结构,而与木质素,如木材、蔬菜等废弃物相结合,促使生成PCDD、PCDF(多氯二苯呋喃)的化合物。

一般认为在低于900℃焚烧PCB时会产生二恶英,而二恶英在700℃以下对热稳定,高温时开始分解。

另外在其它领域二恶英的生成有以下两种:(一)六六六热解生产中易产生二恶英其六六六热解生产产生二恶英的机理又有以下两种:1.Fe和FeCl3存在下二恶英的生成模拟反应采用Fe粉和FeCl3为催化剂,在玻璃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六六六无效体和铁粉或FeCl3,并配接玻璃冷凝管。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危害分析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危害分析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分类及其危害分析摘要二恶英类化学物质(Dioxins-class Chemicals)对人类乃至生物体的持久毒性危害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基于大量科技文献中所涉及的科技术语多有混淆的现象,以及目前研究与实践领域中存在的难题,本文就该类物质的规范性分类、危害性分析以及建议予以论述。

关键词二噁英;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多氯联苯Classification and Hazard Analysis of Dioxins-class ChemicalsMA DejinAnhui BBCA Chemical Equipment Co.,Ltd.,Bengbu 233010,Anhui Province,ChinaAbstract The persistence of the toxicity hazard being to human and organism caused by dioxins-class chemicals,has been attaching more and more highly atten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 rel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 had been misused and confused from the large standard literature,this paper recited its norm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hazard analysis and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existing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words 1,4-dioxin;dioxins;PCDDs;PCDFs;PCBs1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分类近半个世纪以来,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概念多见于国内外各类刊物与文献上,但在概念的规范性方面存在颇多异议与混淆,本文基于对大量科技文献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论述。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专题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专题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噁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用色谱学措施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一方面需进行样本中待分析物旳提取和净化,这是由于分析物在样本中含量低(ppt级),超痕量分析很容易受基质中其他成分旳影响。

然后色谱柱旳分离,并联用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

下面将分别简介以上各步。

提取这步目旳在于使待测物游离,并萃取进入用于抽提旳溶剂中。

该步对于检测旳反复性至关重要,重要是溶剂旳选择和提取措施旳选择,且不同旳样本需采用不同旳提取措施。

对于土壤、灰尘等样本使用溶剂有甲苯、乙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液(1:1体积比)、二氯甲烷和丙烷混合液(1:1体积比)、苯,提取时间为12~60小时。

并且一般采用索氏抽提,Hengstmann等曾研究采用超音速索氏抽提(supersonic Soxhlet extraction),超临界流体抽提(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也已使用,Barnabas对此进行了具体综述。

对生物样本一般是在冰冻后与无水硫酸钠共同研磨清除水分,然后再采用合适旳溶剂提取。

常用溶剂有:轻石油-丙酮-乙烷-二乙基乙醚(18:10:5:2体积比)、丙酮-乙烷(1:1体积比)、丙酮-戊烷(3:7体积比)、丙请、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1:1体积比)、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1:1:1体积比)。

其中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用于血样,丙请和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用于奶样,其他用于脂肪和肌肉组织。

血样提取前常添加乙醇和硫酸铵饱和溶液,然后再抽提。

奶样则先用甲酸解决。

生物样本提取措施,除血样和奶样是于室温下振荡提取外,其他样品一般用Dean Stark旳仪器进行索氏抽提。

水样中二恶英旳抽提一般使用二氯甲烷和甲苯,于索氏抽提器中抽提24小时。

水中多氯联苯旳提取措施重要有三种:(1)使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2)使用填充柱吸附;(3)碱性水溶液分解-水蒸气蒸馏法。

常用溶剂有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碳、石墨、高分子大口径网状吸附树脂(特别是美国旳XAD系列),常用洗脱剂有乙醚、甲醇、二氯甲烷、甲酮、二甲基亚砜。

二恶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ppt课件

二恶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ppt课件
二恶英污染产生的危害及治理 对策
1
一、二恶英的定义、理化性质与毒性
1.1定义
二恶英(Dioxin)是指含有1个或2个氧键连接2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二恶英是 非人为生产,但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的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是一种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POPs)。包括2类含氯化合物: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和多氯二苯并 呋喃(PCDF),根据氯原子取代数目与位置的不同,PCDDs有75种可能的结构,而 PCDFs则有135种可能的结构,因此二恶英(PCDD/Fs)共有210种可能的结构。 二恶英类物质中以2,3,7,8一四氯代二恶英(2,3,7,8-TCDD)的毒性最强。
5
二恶英的毒性当量
二恶英毒性随氯原子的位置和数目的不同存在差异: 含有0,1,2,3个氯原子的二恶英无明显毒性; 含有4~8个氯原子并且在2,3,7,8位置上有氯原子取代的二恶英才有毒, 共有17种,其中2,3,7,8-TCDD毒性最强,随氯原子数的增加,毒性将会 减弱,相差1000倍以上,毒性的强弱决定了其在人体内与体内分子结合 能力的强弱。 环境中的二恶英以混合物形式存在。 为评价这些混合物对健康的潜在效应提出了毒性当量的概念,并通过毒性当 量因子(TEF)来折算,以毒性最强的2,3,7,8-TCDD的TEF为1,其它二 恶英异构体的毒性折算成相对于2,3,7,8-TCDD的毒性强度。
12
四、二恶英的形成机理
(1)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应具备如下条件:含苯环的化合物(苯、酚等);含氯元素的 化合物(氯化氢、氯气等);反应催化剂(铁、铜等);反应温度在300-600℃之间。 (2)城市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有两种成因: 一是二恶英类物质混入垃圾, 二是焚烧炉在燃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其机理相当复杂。 有关研究认为,焚烧垃圾时,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如下: ①高温合成:即高温气相生成PCDD。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内初期干燥阶段,除水分 外含碳氢成分的低沸点有机物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暂 时缺氧状况,使部分有机物同氯化氢反应,生成PCDD。 ②从头合成:在低~t(250~350cI=)条件下大分子碳(残碳)与飞灰基质中的有机或无 机氯生成PCDD。残碳氧化时,有65%~75%转变为一氧化碳,约1%转为氯苯转 变为PCDD,飞灰中碳的汽化率越高,PCDD的生成量也越大。 ③前驱物合成:不完全燃烧及飞灰表面的不均匀催化反应可形成多种有机气相前驱 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再由这些前驱物生成PCDD。 具体哪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取决于炉型、工作状态和燃烧条件。生成PCDD的前提 可以概括为:存在有机或无机氯,存在氧,存在过渡金属阳离子作为催化剂。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认识及其控制2讲课文档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认识及其控制2讲课文档

浓度水平
1/1000 =10-3g/g = mg/g = g/kg
1 克 酒精在 1 升血中
1 ppm = 10-6g/g = µg/g= mg/kg
1 个德国人在杭州
1 ppb = 10-9g/g = ng/g= µg/kg
1 个德国人在中国
1 ppt = 10-12g/g = pg/g = ng/kg 1 杯茶溶解在水库中
14,000
109-3000 500 1000 83
14-110
54 64 270 7
污染物排放水平
❖ g/kg ❖ ppm
土壤 10-3
化学品残余物,如PCP, PCB 10-6
❖ ppb
焚烧飞灰 10-9
❖ ppt 焚烧炉烟气排放 10-12
❖ ppq
大气本底 10-15
第三十四页,共134页。
涉及范围非常广
开放式清单, 不断有新POPs已经进入审批程序
第十三页,共134页。
肮脏的“一打”
❖ 首批受控物质:12种 POPs,难降解、易 富集、长距离迁移、 对生态和人类有负面 影响;
Aldrin
Dieldrin
Endrin Toxaphene
Heptachlor
起始生产年度
1949
1948
75 种同系物
PCDFs
135种同系物
主要研究对象:
十七种2,3,7,8-位氯取代的 PCDD/Fs
氰化钾毒性的50 ~1000倍不等
,强烈的致癌性 、生殖毒性、内 分泌毒性和免疫 抑制作用,具有 跨世代效应,二 恶英被称为世纪 之毒。
第三十一页,共134页。
二恶英类的急性毒性
L D 5 0 (m g /k g )

二恶英的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二恶英的危害及防治ppt课件
二噁英
危害以及防治
二噁英的简
介 二噁英,即1,4-二氧杂环己二烯,
是一个单环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在工 业上没有用处的副产物,一般来说广义 的“二噁英”一词泛指含有前述结构的 衍生化合物,例如常被使用于动物实验 的四氯双苯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二噁英与其衍生化合物的毒 性各有不同,另外此类化合物因具脂溶 性之故,会积聚猛在戳这动里 物脂肪组织及植物 的某些部位。
控制措施
控制污染的源头 切断二噁英的形成途径 净化二噁英的污染:
详细介绍
控制污染的源头
二噁英最主要的来源是焚化炉等污染源,控制好这些污染源意义重大。美国国家 环保局(EPA)中试反应器焚化实验表明,焚化过程中加入硫可大大降低二噁英类化 合物的形成。用天然气焚烧时以CuSO4的方式加入硫,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用含 硫煤焚烧城市废弃物不仅有助于减少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而且也可降低SO2的排 放。并提①出通了过可气能相的反机应理除:去Cl2:Cl2+SO2+H2O=2HCl+SO3;
让我们来看看排放清单。
清单
下一步
控制二噁英污染的措 施
面对二噁英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在对本 国二噁英产生源头、污染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治 二噁英污染的具体措施。如何控制二噁英的形成源、切断二噁英的形 成途径以及采取有效的二噁英净化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三个核心问题。
下一步
二噁英的污染 现状
正在统计中…
国内污染
现状
我国虽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二噁英污染数据, 但是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有限的数据来看,我国 在人体血液、母乳和湖泊底泥中都检出了二噁 英,尽管其浓度水平较低,但也说明了二噁英 在我国环境中的存在。含氯农药、木材防腐剂 和除草剂等的生产,特别是我国曾用作对付血 吸虫病的灭钉螺药物(五氯酚钠)的生产都会 有二噁英副产品生成,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会使 二噁英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环境。五氯酚钠作 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在我国使用了几十年, 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这必然造成二噁英 在喷洒区的沉积。

二恶英的致病机理

二恶英的致病机理

二噁英进入人体后首先溶解于脂肪,待渗入细胞后附着于一种被称作“Ah 受体”(芳烃受体)的蛋白质。

研究人员在搞清“Ah受体”氨基酸排列的基础上,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不带这种受体的动物实验小鼠。

在一次实验中,对带有“Ah受体”的怀孕12.5天的小鼠,以每公斤体重40微克的比例添加二噁英后,幼鼠出现了肾脏畸形和腭裂。

在另外一项以38只胎儿鼠为对象的实验中,所有胎儿鼠都出现了腭裂,33只出现了肾脏畸形。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28只不带“Ah受体”的小鼠,接触二噁英后均未出现畸形。

研究人员据此认为,由二噁英带来的大部分毒性影响,可能都经过了“Ah受体”的中介。

中持新兴处理垃圾焚烧、钢铁冶炼、殡葬等烟气中所含二恶英。

据分析,二噁英粘附“Ah受体”后,可进一步渗入细胞核中,与Arnt蛋白质相结合。

该结合体粘附DNA后,则可控制相应基因的活动。

研究表明,上述受结合体控制的基因之一,便是一种起促进药物代谢作用的蛋白质基因。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基因出现异常,二噁英的致癌性和干扰内分泌作用才体现了出来。

结合了二噁英的Ah受体能够使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使细胞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人体产生病变。

二恶类化合物分析研究

二恶类化合物分析研究

乌克兰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尤先 科确诊二恶英中毒
香港迪斯尼乐园工程出现严重环 境污染问题,地底发现不寻常的 致癌物质二恶英
编辑课件
定义: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s)和多氯 代二苯并呋喃(PCDFs)通常总称二恶英类 (PCDD/Fs),是氯代 三环化合物。因Cl的取 代数目和位置不同,有210种。

编辑课件
二恶英的分析检测
1。同位素稀释气相色普与质普联用测定法
PCDD/Fs的化学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一 为分析所有PCDD/Fs,目的在于了解各化合物的 分布形式,鉴定其可能的来源;另一为仅测定 2,3,7,8-取代的17种PCDD/Fs,后一方法较完 善。
典型的分析程序:
样品采集-提取-净化-气相色谱质普 分析-数据处理
二恶类化合物分析研究
陈晓军
03081072
化学系3班
历史上几次灾难
•比利时饲料二恶英类污 染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台湾食用油事件 •美国动物中毒事件
罪魁祸首-二恶英
二恶英在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毒性最大,
广泛分布全球环境介质中,它对人类造成巨大 的伤害。因此对二恶英的分析研究至关重 要!!!
编辑课件
生物法测总毒性当量(TEQ)
二恶英类对生物的毒性是通过Ah受体而起作用,它对Ah 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能专一的诱导细胞素P450酶,对P450 酶的诱导作用可通过乙氨基-导吩唑酮-脱乙基酶活性来测 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线性计量-效应关系。
酶免疫分析法
一般采用抗PCDD/Fs的老鼠或兔子的单克隆或复 合克隆抗体。此法简便易操作,准确性优于上法。
编辑课件
毒性机理
途径
芳香烃受体介导的基因表达

二恶英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 ppt课件

二恶英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  ppt课件

一般情况下,把前两类物质简称为二噁英(PCDD/Fs),根据
氯原子取代数目及取代位置的不同,它们分别含有75种和
135种同系物。
PPT课件
5
物理性质
高熔点 高沸点 二噁英一般为白色晶体,熔点为302℃~ 305℃,500℃时开始分解,800℃时在21s内完全分解。
非常稳定 微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极难溶解于水,同时 耐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
当存在含氯原料时, 各种燃烧过程均可 产生和释放二噁英, 如生活垃圾、污水 污泥,医疗废物和 危险废物焚烧,高 温炼钢,熔铁,废 旧金属回炉,煤、 木材、石油产品的 燃烧
9
垃圾焚烧是二噁英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这里 我们主要讲述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二噁英产生机 理
二噁英的形成机理
PPT课件
10
因为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其产 生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已被证实的垃圾焚烧过程中 PCDD/Fs的形成机理主要有4种方式:
PPT课件
8
二噁英的来源
二噁英的来源
工业生产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
自然界存在的酚 类物质(如木浆 中的酚)可通过 氯化形成二噁英。 如使用氯漂白纸 浆的造纸工艺可 产生二噁英,并 存于废水中。
一些化工产品, 如氯,氯化物 (五氯酚、多氯 联苯、苯氧基除 草剂等)在生产 过程也产生二噁 英。
PPT课件
燃烧焚烧过程
从头合成
前驱物合 成
垃圾中 已经存在 的
垃圾在燃烧时 原有PCDD/Fs 未完全破坏或 分解,继续在固 体残渣和烟气 中存在;
高温气相 生成
与合适的前驱 物有关,是气相 中氯苯和氯酚等 氯代前驱物在温 度500~800℃时 的热解重排结果.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恶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噁英--色谱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189********用色谱学方法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首先需进行样本中待分析物的提取和净化,这是由于分析物在样本中含量低(ppt级),超痕量分析很容易受基质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然后色谱柱的分离,并联用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以上各步。

提取这步目的在于使待测物游离,并萃取进入用于抽提的溶剂中。

该步对于检测的重复性至关重要,主要是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方法的选择,且不同的样本需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对于土壤、灰尘等样本使用溶剂有甲苯、乙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液(1:1体积比)、二氯甲烷和丙烷混合液(1:1体积比)、苯,提取时间为12~60小时。

并且通常采用索氏抽提,Hengstmann等曾研究采用超音速索氏抽提(supersonic Soxhlet extraction),超临界流体抽提(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也已使用,Barnabas对此进行了详细综述。

对生物样本一般是在冰冻后与无水硫酸钠共同研磨去除水分,然后再采用合适的溶剂提取。

常用溶剂有:轻石油-丙酮-乙烷-二乙基乙醚(18:10:5:2体积比)、丙酮-乙烷(1:1体积比)、丙酮-戊烷(3:7体积比)、丙请、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1:1体积比)、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1:1:1体积比)。

其中二氯甲烷和乙烷混合液用于血样,丙请和氯仿-甲醇-乙烷混合液用于奶样,其余用于脂肪和肌肉组织。

血样提取前常添加乙醇和硫酸铵饱和溶液,然后再抽提。

奶样则先用甲酸处理。

生物样本提取方法,除血样和奶样是于室温下振荡提取外,其它样品一般用Dean Stark的仪器进行索氏抽提。

水样中二恶英的抽提一般使用二氯甲烷和甲苯,于索氏抽提器中抽提24小时。

水中多氯联苯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三种:(1)使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2)使用填充柱吸附;(3)碱性水溶液分解-水蒸气蒸馏法。

二恶英的致癌机制与毒性研究

二恶英的致癌机制与毒性研究

二噁英的致癌机制与毒性研究二噁英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有机化合物,它不仅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排放物中,还能在自然环境中被发现。

它的存在一方面与工业污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长期暴露于二噁英的环境中,可能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其致癌作用。

本文将从二噁英的化学特性、致癌机制以及毒性研究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探讨。

一、二噁英的化学特性二噁英的化学式为C12H8O,是一种芳香烃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包含两个苯环和两个氧原子。

二噁英的结构非常稳定,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长时间存储而不分解。

同时,由于二噁英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双键和炔键,这些键能够很容易地被光线和氧化剂氧化,形成一系列的氧化产物。

这也就是二噁英经常被视为一种有害物质的原因。

二、二噁英的致癌机制二噁英是一种远古的有害物质,其致癌作用的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二噁英能够与人类细胞的DNA分子结合,导致DNA发生变异或损伤,这是二噁英致癌的主要机制。

DNA分子是人类细胞的遗传基因,能够指挥细胞生长和分裂。

每当DNA分子遭到损伤时,机体就会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一种是通过DNA修复机制让DNA复原,另一种是向身体的免疫系统报告这个问题,由免疫系统去消灭被损伤的细胞。

但是当DNA多次遭到损伤时,机体的DNA修复机制就可能失灵,导致细胞的遗传信息紊乱。

此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就可能失控,形成肿瘤细胞,进而引发恶性肿瘤。

因此,长期暴露在含有二噁英的环境中,就会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

三、二噁英的毒性研究除了二噁英的致癌作用之外,其它毒性也备受关注。

二噁英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能够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

实验证实,长期暴露于含有二噁英的环境中的动物会受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具体来说,二噁英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动物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突触前神经发放的传递效率,导致记忆力和行为能力的降低。

二恶英:毒性巨大,严防严控

二恶英:毒性巨大,严防严控

二恶英:毒性巨大,严防严控二恶英(Dioxin),又称二氧杂芑,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实际上是二恶英类(Dioxins)的一个简称。

以下是对二恶英的详细科普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性质●化学结构:二恶英是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组成的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s)或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组成的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

●稳定性:二恶英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

●外观与形态:无色无味的白色结晶体,常温下为固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二、毒性与危害●毒性强度:二恶英的毒性极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

其中,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CDD)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污染物,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

●健康影响:o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可损害多种器官和系统。

o生殖毒性与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

o其他毒性:包括急性致死毒性、皮肤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毒性等。

三、污染来源●主要来源:o化工冶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等产业。

o日常生活中燃烧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品时也会释放二恶英。

o落叶剂、含铅汽油、煤、防腐处理过的木材以及石油产品等燃烧不完全时也容易产生二恶英。

●环境分布:二恶英在环境中的分布是全球性的,主要聚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中,特别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

四、降解与消除●自然降解:二恶英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因为其化学稳定性强,对光解、化学分解以及生物降解有很强的抵抗作用。

●半衰期: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年,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天,在人体内降解缓慢,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五、毒性当量与评价●毒性当量(TEQ):由于环境中二恶英类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国际上常把各同类物折算成相当于2,3,7,8-TCDD的量来表示,称为毒性当量。

二恶英的物性、来源、机理及解决方法资料讲解

二恶英的物性、来源、机理及解决方法资料讲解

二恶英的物性、来源、机理及解决方法目录1. 二恶英的物性、来源、机理及解决方法 (3)1.1 二恶英物性分析 (3)名称 (3)结构 (3)物性 (3)1.2 二恶英的污染源 (4)1.3 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4)1.3.1二恶英的“de novo”反应机理及模型 (5)1.3.2二恶英的低温前驱物催化反应机理(200~500℃) (5)1.3.3二恶英的高温气相反应机理(500~800℃) (7)1.3.4影响二恶英生成的因素 (9)1.3 PCDD /Fs控制措施 (10)1. 二恶英的物性、来源、机理及解决方法1.1 二恶英物性分析名称二恶英是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s及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这两类化合物的统称。

狭义的二恶英是指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因其在二恶英类物质中毒性最强,所以有时国内学术界所指的二恶英特指该物质。

结构二恶英为含有2个或1个氧键连结2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

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PCDD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PCDFs。

每个苯环上都可以取代1~4个氯原子,形成众多的异构体,其中PCDDs有75种异构体,PCDFs有135种异构体。

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物性1、分子量321.96。

2、白色结晶体。

3、熔点为302~305℃,705℃开始分解,800℃时21s完全分解。

4、极难溶于水,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有极强脂溶性。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2×10-6 mg/ L,在二氯苯的溶解度为1400mg/ L。

5、性质稳定。

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a,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d,体内的半衰期估计为7至11年。

1.2 二恶英的污染源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范围大气中二恶英的来源(kg TEQ /a)Sources ofPCDD /Fs in air in the world1.3 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目前几种被接受的PCDD /Fs生成机理主要有:1、从头合成(De nove)反应机理2、前驱物合成机理3、高温气相反应机理4、直接释放机理从头合成反应机理被广大学者认为是PCDD /Fs的主要生成途径,其次为前驱物合成机理,而直接释放则是最为次要的生成途径。

二恶英--生物学方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恶英--生物学方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噁英--生物学方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189********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生物学检测是依据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机理。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与机体细胞内芳香烃受体相结合,然后结合物转移入细胞核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蛋白结合,两者形成的复合物与胞内二恶英反应增强子作用,诱导特异基因的表达(主要是CYPIAI),导致毒性作用。

由于二恶英与芳香烃受体接触的量与其诱导基因表达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检测特异基因的表达产物来反映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量。

通常使用的生物学标志物是芳烃羟化酶(AHH)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这两个酶都是CYPIAI的表达产物。

并且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了不同二恶英同系物导致毒性的能力与它们诱导这两个酶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使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程序为,将样本的抽提物与细胞共同培养数天,收集细胞、裂解细胞、离心收集上清用于检测酶活性。

所得值与2,3,7,8-TCDD所制标准曲线比较,结果用TEQ值表示。

AHH的检测原理是该酶可催化苯并芘生成3-羟基苯并芘,而3-羟基苯并芘为荧光物质,可通过荧光检测3-羟基苯并芘反映AHH的量。

EROD的检测原理是,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和NADPH 在氧气和EROD的参与下生成7-羟基-异吩恶唑酮(RF),RF为荧光物质。

用于生物检测的细胞株,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细胞中的芳香烃受体的含量需较高,只有这样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才能与细胞作用,达到较高的灵敏度;另外该细胞株对待诱导酶的本底表达必须低。

常用的细胞株有:大鼠肝癌细胞株H4IIE、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尤其是H4IIE。

最早使用该法的是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他们采用H4IIE细胞株,以异辛烷为溶剂提取淡水鱼中的二恶英,检测限为10pg。

Thomas等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提高了检测速度,检测限达到了20pM。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机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机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机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高工--189********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的分子机制还没完全研究清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其机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总的说来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产生作用并不是通过直接的损伤,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并不与蛋白质和核酸形成加合物,也不直接损害细胞DNA。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诱导基因表达,改变激酶活性,改变蛋白质功能等而起作用。

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芳香烃受体介导的基因表达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基因表达(如P4501A1)是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作用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机制。

芳香烃受体是一高分子量的蛋白质(110-150KD),与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有可逆转的高亲和力,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也有小部分在胞核中),其作用模式类似于甾体类受体,但也有不同。

该蛋白属于basic helix-loop-helix PAS(Per-Arnt-Stim)超家族,该家族均为转录因子),均含有两个功能部位即:basic helix-loop-helix部位和PAS功能部位,该族蛋白对激活基因的转录具有重要意义。

且各芳香烃受体具有明显的种间,种内和组织差异。

芳香烃受体在细胞浆中是以380 KD的复合物无活性的形式存在,除自身外还有3-4种蛋白质与之结合,其中只鉴别出了90 KD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90),该蛋白对受体的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芳香烃受体介导的基因表达基本的作用过程可区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二恶英类化学物进入细胞;2.化合物与芳香烃受体结合;3.配体-受体复合物与DNA识别位点结合;4.特异基因的转录及翻译;5.表达蛋白发挥作用。

在这五个过程中,1-3步研究的比较清楚,而4-5步目前还不很清楚.1.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进入细胞:通常认为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细胞浆(由于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都为脂溶性物质),但也有几个研究显示被动扩散并不能完全解释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

二恶英中毒 ppt课件

二恶英中毒 ppt课件
18
检查与诊断
血液学检查 初期,外周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增高;中后期,上述血液 学指标降低,血凝系统抑制;血红细胞再生障碍 。 血液生化改变 血清氨基—酮戊酸合成酶活 性增高,胆固醇、总蛋白、清蛋白、尿素氮含量 增加;细胞色素P450附属物微粒体酶活性增高。 免疫学变化 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和吞噬 细胞及其溶菌酶降低,T、B细胞以及有效的玫瑰 花环形成的T细胞数量减少;与自溶红细胞有联系 的淋巴细胞数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T 细胞效应降低,发生继发性免疫缺陷。
19
检查与诊断
1.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资料,临床症状和病 理变化,结合生化改变与免疫学变化情况,可初步 诊断。确诊必须进行饲料、动物组织中二噁英的分 析,常用高分辨率色谱—质谱联用法。 2.鉴别诊断 (1)慢性氟、锰、汞和有机氯 中毒以及均三氮苯类衍生物中毒时,动物也呈现全 身抑制、生长迟缓、皮肤及其衍生物损害、流产或 产弱胎。(2)黄曲霉毒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 毒也表现皮下水肿、消瘦和心包积水等。
21
防治措施
基准要求在200℃以下,这样,可大幅度减少二噁 英的生成与排出。 (3)利用植物清毒 二噁恶英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具有高度的脂 溶性,所以容易积存在人体内脂肪多的部位。日本 专家研究认为,富含纤维素和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 、萝卜叶等有助于消除体内富积的二噁英。其原理 是反利用肠肝循环,在二恶英被小肠吸收前,使其 附着在食物纤维上,然后排出体外而解毒。 (4)净化污染的土壤 日本高知大学教育部的蒲生研究小组开发成功
16
毒性作用及症状
和最敏感的靶器官之一,敏感动物小鼠的免疫功能 在小剂量暴露时即可被抑制。二噁英的免疫毒性表 现为胸腺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抗 病毒能力降低以及抗体产生能力下降等,其机制可 能与体内二噁英长期抑制杀伤性 T 细胞的产生和诱 导淋巴细胞凋亡有关系。

【免费下载】二恶英演讲报告

【免费下载】二恶英演讲报告

二恶英摘要: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大、性质稳定,难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本文介绍了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二恶英 毒性 防治措施Abstract: The toxicity of dioxin-like chemicals, stable and difficult to degrade the environment and cause significant harm to human health.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ature of dioxin-like compounds, sources, generation channels, hazar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Dioxins Toxic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一.二恶英的结构和性质二恶英(DIOXIN ,简称为DXN )即Poly Chlorinated Dibenzo - P - Dioxins ,略写成PCDDs 。

是指含有2个或1个氧键连结2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 ,简单地说PCDDs 是两个苯核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苯核中的一部分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所产生,根据氯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而异和Cl 原子在 1~9的取代位置不同,共有75种物质,多氯代二苯 (PCDD)和 135种异构体,其中毒性最大的为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s (2,3,7,8-TCDDs ),计有22种;另外;和PCDDs 一起产生的二苯呋喃PCDFs ,共有135种物质。

通常将上述两类物质统称为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二恶英(或称戴奥辛),所以二恶英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多达210种物质(异构体)的统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机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高工--189********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的分子机制还没完全研究清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其机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总的说来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产生作用并不是通过直接的损伤,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并不与蛋白质和核酸形成加合物,也不直接损害细胞DNA。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诱导基因表达,改变激酶活性,改变蛋白质功能等而起作用。

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芳香烃受体介导的基因表达
通过芳香烃受体介导基因表达(如P4501A1)是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作用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机制。

芳香烃受体是一高分子量的蛋白质(110-150KD),与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有可逆转的高亲和力,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也有小部分在胞核中),其作用模式类似于甾体类受体,但也有不同。

该蛋白属于basic helix-loop-helix PAS(Per-Arnt-Stim)超家族,该家族均为转录因子),均含有两个功能部位即:basic helix-loop-helix部位和PAS功能部位,该族蛋白对激活基因的转录具有重要意义。

且各芳香烃受体具有明显的种间,种内和组织差异。

芳香烃受体在细胞浆中是以380 KD的复合物无活性的形式存在,除自身外还有3-4种蛋白质与之结合,其中只鉴别出了90 KD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90),该蛋白对受体的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芳香烃受体介导的基因表达基本的作用过程可区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二恶英类化学物进入细胞;2.化合物与芳香烃受体结合;3.配体-受体复合物与DNA识别位点结合;4.特异基因的转录及翻译;5.表达蛋白发挥作用。

在这五个过程中,1-3步研究的比较清楚,而4-5步目前还不很清楚.
1.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进入细胞:通常认为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细胞浆(由于二恶英类化学物质都为脂溶性物质),但也有几个研究显示被动扩散并不能完全解释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

如:该类物质可刺激肝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浸润,上皮细胞的肥大增生,这些观察表明细胞膜在二恶英类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中起着一定作用。

2.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与芳香烃受体的结合:二恶英类化学物质进入胞浆后即与胞浆中的芳香烃受体结合,该结合过程将导致芳香烃受体激活。

但该结合导致的物理化学变化目前并不清楚。

Miller等的实验显示配体-芳香烃复合物的形成并不能与DNA结合位点结合,不足以导致生物反应,说明受体的激活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体外研究中温度对芳香烃受体的激活有重要作用,于4℃形成的复合物并不能正确与基因位点结合,而在高于在20℃形成的复合物则有生物活性,说明该过程需要温度依赖性的激活步骤。

HSP90对受体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HSP90对于配体的结合是必须的,并且可以抑制未与配体结合的受体与DNA结合(设想为抑制受体与核中的转录因子结合)。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原结合于受体的HSP90即脱落下来,暴露出受体的DNA结合位点,导致受体的激活。

3. 配体-受体复合物与DNA的结合: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与芳香烃受体的结合使芳香受体激
活,随后配体-受体复合物即转移入胞,在细胞核中聚集。

该复合物在与DNA结合以前必须与细胞核中的一种蛋白结合即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蛋白(Ah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 protein, ARNT)结合,才能获得与DNA结合的能力。

该蛋白质分子量为87kDa,也属于basic helix-loop-helix PAS(Per-Arnt-Stim)超家族,含有两个功能部位即: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部位和PAS功能部位。

它与同属一个家族的芳香烃受体结合形成异二聚体,对于与DNA 的结合意义重大。

仅保留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蛋白的bHLH和PAS部位,可保存ARNT形成二聚体及与DNA结合的能力,其中bHLH部位的两个α-helilx结构主要参与二聚体的形成,而basic 结构则仅与DNA的结合有关;PAS部位包括两个亚结构即PAS A和PAS B,去除两者之一,仅轻微影响异二聚体形成能力,但两者均去除则严重影响异二聚体形成能力。

AhR/ ARNT复合物然后与特异基因上游部位的增强子即二恶英反应元件(dioxin responsive element, XRE)结合即可激活基因的转录。

二恶英/外来物反应元件的核心序列为5′-T/GNGCGTGA/CG/CA-3′。

4. 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激活的基因表达包括细胞色素P4501A1和1A2,谷胱甘肽S转移酶,甲基醌氧化还原酶,醛脱羟酶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1A1和1A2,同时也研究的最为广泛。

AhR/ ARNT复合物与增强子核心序列结合后,通过何种方式激活基因的转录研究较少。

一般而言AhR/ ARNT复合物与增强子核心序列的结合后可导致DNA链的弯曲,核染色质的断裂,从而增加了激活启动子的机率,增加了CYP1A1起始转录的机率,导致细胞色素P4501A1的mRNA在核中的聚集。

Roberton等研究发现,在细胞色素P4501A1转录起始点上游,281-950个碱基间有九个顺式反应元件,其中三个为二恶英反应元件,另六个元件的作用不详。

但当AhR/ ARNT复合物与二恶英反应元件结合后其余几个反应元件更易与各自的蛋白作用因子结合。

表明基因的转录可能主要是通过Oozing方式.转录后的信使RNA即进入细胞浆,结合于核糖体开始蛋白质的翻译。

5. 表达蛋白作用的发挥: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很少,主要还是对细胞色素P4501A1和1A2表达产物的研究,如:芳烃羟化酶,可将前致癌物转化为致癌物,从而促进机体癌症的发生。

以上为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介导机体基因表达的基本方式,目前对该过程的研究仍是二恶英类化学物导致毒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过程可见图1。

Fig.1.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dioxin-like chemicals.
二.芳香烃受体介导的蛋白激酶途径
二恶英毒性作用的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然后通过激酶途径产生各种生物学活性。

首先发现的蛋白激酶为酪氨酸蛋白激酶。

Enan等在1996发现2,3,7,8-TCDD在非细胞条件下可使豚鼠脂肪细胞胞浆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增高,且该作用为芳香烃受体依赖性的。

不久他们进一步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不仅可被2,3,7,8-TCDD激活,并且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胞浆中特异地与芳香烃受体复合物结合。

Enan等认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胞浆中与芳香烃受体复合物结合,当配体与芳香烃受体结合,则使酪氨酸蛋白激酶被释放且被激活。

从而使细胞内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的磷酸程度增加。

这种磷酸化作用对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Blankenship等通过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不久又发现了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Enan 等发现2,3,7,8-TCDD可通过芳香烃受体使细胞内的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激活,从而使细胞内Ca+2水平增高,细胞分泌功能加强,以及对糖原分解和合成途径及葡萄糖的摄取产生影响,这对二恶英导致的机体脂肪消耗和进行性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三.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对机体营养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进行性衰竭,细胞葡萄糖摄取减少。

在生化方面的表现主要为:影响脂蛋白脂肪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葡萄糖转位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s, GLUT)。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抑制与其影响GLUT浓度的作用相关。

Hugh等研究表明2,3,7,8-TCDD对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抑制主要是通过GLUT-4浓度的下调而发生作用,芳香烃受体拮抗剂可拮抗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抑制,且各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与芳香烃受体的结合能力与它们抑制细胞葡萄糖摄取的能力一致。

Hugh等的研究结果说明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调控GLUT-4的浓度,从而抑制葡萄糖的摄取,但中间的具体过程目前还不清楚。

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减少将导致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降低和肝脏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下调,也是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导致衰竭综合症的基本原因。

脂蛋白脂肪酶主要作用为水解血清甘油三酯,使之转位于脂肪组织,该酶活性的降低则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组织的耗竭。

肝脏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为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的主要途径,该受体的下调则导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升,则血清胆固醇浓度也上升.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的分子机理经过十余年的研究,至今以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很多细节问题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尤其是基因表达后,表达产物如何发挥作用;蛋白激酶激活后如何导致毒性效应;以及芳香烃受体存在于机体的意义也就是其生理作用和内源性配体。

这些问题是当前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理机制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二恶英毒性的评价,预防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