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红军长征后革命的大本营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体制研究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NO.2 2019第2期2019年【理论探讨】陕甘宁边区的政治体制研究朱海霞(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4000)摘要: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到达陕北的落脚点,也是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抗0战争的总后方,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把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实行民主政治和廉正政治的典范,作为抗日和民主的模范区,把它视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为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对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及对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政治;体制中图分类号:D220文献标识码:A一、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历史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领土范围内较偏西北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的东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原为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之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所在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937年9月决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宣告成立。
1947年3月18日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8年3月28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东渡黄河,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1948年4月21日收复延安,此时陕甘宁边区建制依旧存在,但已被蒋介石政府已经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自然也认定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存在为非法。
1949年10月1日,中文章编号:(2019)02-03-05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的建置撤消,1950年1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共历时12年又4个月。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任务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明确的赋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进行切实的抗战动员,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的普及,增进国防与民生的经济建设,肃清土匪汉奸,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用。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时期红军长征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红色延安是中国共产积极开展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下是红色延安的简介:
1. 建立背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延安,并在延安展开了以整编军队、加强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
2. 政治中心:红色延安成为中国共产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机关所在地。
在这里,中央组织了中国共产的七大、八大、九大和中央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
3. 军事中心:红军长征胜利后,红军谋求战略转移,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后来发展成的晋察冀游击区。
这些军队在延安进行了整编和休整,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
4. 文化中心:红色延安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陕甘宁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推动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发展。
5. 医疗救助:红色延安还设立了多个军民医院,提供医疗救助和培训医务人员。
延安医院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医疗救护机构之一。
红色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中国共产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推进。
红色延安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如今,红色延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和学习。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究竟是叫陕甘宁边区,还是叫“陕甘宁特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究竟是叫陕甘宁边区,还是叫“陕甘宁特
区”?
当年,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这就是后来的陕甘宁边区。
这个新的革命根据地,在历史上有过两个称谓:陕甘宁特区和陕甘宁边区。
那么,这两个称谓经历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陕甘宁边区(来自网络)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在1937年2月改为陕甘宁特区的,9月又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甘宁大事记述》明确记载:1937年9月6日,陕甘宁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边区纪念馆(来自网络)
早在1937年2月10日,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的电文中就曾经表示:苏维埃工农政府将“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将“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但是,这时中央并没有立即把苏维埃政府改为特区政府。
陕甘宁边区(来自网络)
1937年4月,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遵照中央指示,开始
召开专门会议,具体讨论把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改为特区政府的问题,同时成立了一些相应机构。
不过,这时人们对于边区政府的具体名称尚有不同意见。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它是1931年以后在陕北革命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之后,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
首府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原来的陕甘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辖陕西、甘肃、宁夏边境的23县,面积1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50万。
1936—1948年,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和总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等敌后战场抗日武装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东有日军进攻,南、西、北三面有国民党军包围封锁,内有土匪特务大肆破坏的形势下,认真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三三制”(即抗日民主政权中的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大体各占1/3)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文化建设。
边区驻军八路军留守处(后改称后方留守兵团,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边区人民和人民自卫军的配合下,消灭土匪,打退日军对边区黄河防线的进攻,战胜国民党的军事摩擦和经济封锁,巩固了边区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保卫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机关的安全。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继续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边区的重点进攻,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陕甘边根据地
陕甘边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1月在华池县南梁创立的山区革命根据地。
它以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现南梁镇)为中心,在此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驻地: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古城成立时间:1934年1月创建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地理位置:陕西西北部、甘肃东部交界处简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1935年2月)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寺村塬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底-8月底)、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10月)和南梁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1935年2月),这三个根据地一脉相承,其后随着渭北革命根据地的重建和加入,最终形成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为聪明的“狡兔三窟”。
其中南梁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即南梁政府)所在地,照金位于陕西省耀县(今耀州区)西北。
南梁乡(今南梁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东部50公里处。
寺村塬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新正县(今正宁县)以东。
创建经过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冬,中共甘肃特别支队组织王孝锡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在庆阳市宁县太昌建立了中共宁县支部委员会,不久后成立了太昌区临时委员会。
1929年起,刘志丹、谢子长先后打入军阀部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刘志丹利用陇东民团军骑兵第六营营长的名义,发动了“太白起义”,消灭了谭世麟第二十四营,这次起义打响了共产党人在陇东地区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揭开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
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
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一、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的背景(一)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社会环境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区域政权。
陕甘宁边区的前身是陕甘边、陕北根据地,是在游击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将这里作为革命的大本营。
第二次国共合作后,于1937年5月改称陕甘宁特区。
1937年10月,改名陕甘宁边区。
边区辖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东南部,北起府谷、横山,南达淳化、构邑,西至固原、豫旺,东濒黄河。
抗日战争爆发前,边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边区在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的中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高原性的干燥气候,夏天干旱,冬季无霜期短,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干旱时河流干涸,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实际可耕种面积较少。
(上接 第05页)充分兑换货币,重视币值稳定。
抗日战争期间,提出统一战线内部货币合作关系,与伪币斗争的关系原则。
薛暮桥等马克思主义学者,面对根据地没有黄金、白银、外汇,提出以重要物资作为货币发行准备,在山东根据地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形成了“货币本位论”的货币流通思想。
发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以币值稳定的“抗币”驱逐币值不稳定的法币在根据地流通。
解放区货币统一中,采取“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的方针。
发行货币,同步管理金银、外币的基本思想。
(作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货币金银处处长,江苏省钱币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注释:① 罗华素,廖平之:《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第167-168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③ 李实:《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第78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④ 陈廷煊:《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第76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⑤ 中国近代金融史编写组:《中国近代金融史》第571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根据地,“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期间几乎全部丧失。只有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提供了长征“落脚点”。
1935年7月、8月、9月的《大公报》,曾经连续报道陕甘红军活动的消息。7月23日天津《大公报》报道:“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非赤化……全陕北赤化人民70余万,编为赤卫军者20万,赤军者2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正是从《大公报》对于陕甘地区“赤化情况”的连续报道中得出结论:陕甘地区存在着刘志丹等率领的红军,具有相当实力,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建立有革命根据地。同时,中共陕西省委派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贾拓夫,长征中也多次向毛泽东介绍陕西情况。9月28日,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地区吴起镇,完成长征。
实践证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这些政策切合实际,适合西北民情,符合中国国情,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这也是陕甘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地处西北一隅的艰苦条件下,创建、生存和发展的根源所在。
陕甘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创建、坚持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宝贵经验
在自然环境极端艰苦的西北、在远离中共中央的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攻,排除党内历次右倾和“左”倾错误的干扰,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陕甘地区特色的历史经验。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植根群众、服务群众,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群众领袖。习仲勋经常和同志们一起,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逐村调查研究,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开展工作,一家一户地做群众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抗租、抗捐、抗税、分粮斗争。在这个基础上,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各级民主政府。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习仲勋向各级干部强调:“对根据地群众开展工作,最主要的是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一家一户做工作,一家都不能落下。调查土地改革分配的情况,分配要做到公平合理。通过土地革命,从宣传群众到组织群众,条件成熟时就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对红军家属开展工作时,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支持红军和边区政府。要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解决。帮助他们孝敬老人、抚养子女……对他们的家属要经常宣传、争取和教育,详细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生活困难的要适当接济。”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重大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重 大贡献
□张建胜
摘要: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 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硕果仅存” 的革 命根据地,为被迫进行长征的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后来又成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我们党和人民 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而特殊 的贡献。
关键词: 陕甘边 革命根据地 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 EO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4492 (2016) 03 - 0107 - 1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 又称陕甘苏区、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 位于陕西北 部的延安、子长、吴起、定边、靖边、清涧、延长、延川、甘泉、富县、志丹、安塞等县与 甘肃毗邻的正宁、宁县、庆阳、华池、合水、镇原等县的广大地区,由刘志丹、谢子长、习 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创建和发展。在其他革命根据地遭到重大挫折时,这块革命根据地成为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 “硕果仅存” 的革命根据地,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战的出发点,具有十分重 要的历史地位,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而特殊 的贡献。
着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确立。1935 年春, 随着形势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 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边革命根据 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和 陕甘 边 区 苏 维 埃 政 府 的 建 立,是 毛 泽 东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在西北地区的创造性 运用和 具 体 实 践 的 产 物, 是 以 农 村 包 围 城 市、开展游击战、运动战、持久战的重要成 果,是中国革命政权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 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 顺应中国革命规律、符合陕甘边实际乃至中 国实际的革命路子。
中国陕甘宁边区的政治体制19页
1941年1月 30日,边区中央局就彻底实 行“三三制”的选举运动 给各级党委发出 指示,“三三制”原则不仅要实行于 议会, 而且要实行于政府机关中,应“有步骤的、
(一)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参议员 由人民直接选举。
(二)政府机关,设边区、县、乡三级, 主要领导人由同级参议会选举产生。专员公 署和区公署,分别为边区政府和县政府的派 出机关。
(三)司法机关,边区设高等法院,专区 设高等法院的分院,县设县法院。边区和县 的法院院长,由边◆区划制度改革以精简和便民为原则
4.实行民主选举让人民当家作主
在选举资格上条例规定 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群 众,从选举之日起年满16周岁, 不论性别、宗教、民族、财产、 文化程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在选举资格中虽然没有明确规 定“不分阶级”,但规定了无
5.组建“三三制”边区民主政权
(1)“三三制”的概述
2.任务和性质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 赋予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是:“进行切实 的抗战动员,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教 育工作的普及,增进国防与民生的经济 建设,肃清土匪汉奸,发扬艰苦奋斗的 工作作风,在全国起模范的与推动的作 用。”。
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 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 隶属于国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边区
(1)基 分区 县 本结构 区 乡
(2)基本特点
◆ 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借鉴国民政府行政区划制度成果即新县制,根 据人口、环境、富力等条件与标准将行政区划分 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定。
红军东征与西征
红军东征与西征作者:张荣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2期摘要:长征胜利之后,红军紧接着进行的东征和西征,建立了拥有200万人口、约13万平方公里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也发展到2万余人,并与国民党东北军、第17路军建立起日益广泛的统战关系,巩固与扩大了陕甘苏区,为胜利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根据地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东征;西征;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对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反击失利后,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开始了艰苦卓绝,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犯了先是冒险主义,后是逃跑主义的错误,使党和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了不足3万人,几乎陷于绝境。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城,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的基本原则,改组了遵义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军事上的领导地位。
在历史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指挥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随后,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5月,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8月红军又穿越纵横六百里渺无人烟的茫茫达草地,攻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后,继续北上。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结束了历时一年之久的战略转移,而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了大西北。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日本导演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华北五省已经名存实亡。
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正在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北苏区大举进犯,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作者:党政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7期【摘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伟大贡献。
它是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在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推动各项事业建设,巩固加强了党的正确领导,创造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陕甘边;根据地;历史功绩二十世纪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西北地区创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一、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习仲勋对陕甘边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作过明确论述:“以后发展成为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9月27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达榜罗镇,在此召开政治局常务会议,决定长征落脚于陕甘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热情接待了党中央和各路红军。
自此,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地区生存发展,陕甘革命根据地在北方立稳脚跟,中国革命大本营由南方转移到西北,中国革命实现了转折:由土地革命的失败到走向迎接抗日战争新阶段。
对于陕甘边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和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
他指出,目前陕甘是我们唯一的可靠后方,这个落脚点对抗战和整个中国革命来说,意义重大。
(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针对日本不断侵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
长征前,中共中央曾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但是没能达到目的。
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大大有利于实施这一战略。
红军在此改编为八路军,陕甘根据地成为八路军抗日的战略基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逐渐成为党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核心区域,党在这里,首先同东北军、西北军结成三位一体的西北统一战线,而后发展成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以这个基地为核心,领导人民进行抗日,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特别是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收复大片沦陷区,党在陕甘宁边区以外,建立起18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党逐步发展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共和国的八个革命老区
共和国的八大革命老区陕西老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陕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辛亥革命中,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
陕西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举行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邑起义。
三十年代前期,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创建了渭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建立了渭北、陕甘边、陕北根据地。
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摇篮。
陕西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延安和陕西的名字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陕西省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陕北全地区,陕南大部地区和关中少数县乡。
全省革命老区县(市)50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46.7%,老区乡(镇)97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7.9%,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5.1%。
建国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陕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国务院每年以5000万元款项支援老区,并将陕北21个老区县(市)列入国定贫困县,9个列入省级贫困县,予以支持。
陕西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主任的“陕北老区建设委员会”,以省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老区建设的领导。
革命圣地延安,在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60周年前夕,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三通”目标。
现在,西部大开发和《新世纪十年扶贫纲要》为陕西老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江西老区: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省简称赣。
全省土地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有汉、回、苗、畲、瑶等民族。
现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个县级市,73个县,15个市辖区,1833个乡镇。
江西省革命老区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中央、闽浙赣、湘鄂赣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现属江西行政辖区部分,全省分布有老区乡镇的县(市)共81个,所辖乡镇共1684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4个,占75%。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12作者简介:谭敏(1992— ),女,汉族,陕西洛南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研究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新时期西北红军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项目编号:ZX90);西安思源学院校级课题“OBE理念下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ASYPY1-A20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北红军等人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建设,传播了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为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贡献(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土地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创建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刘志丹为首的西北党组织创建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便是其中之一。
因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下,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转移的探索过程中,处在困境中的中央红军发现陕北苏区相当数量的红军活动频繁,毛泽东表态,去陕北与那里的红军会师。
因此,红军经过一年的苦战,终于结束漂泊生涯,在陕甘边区安营扎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
(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和红军主力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中枢,为了指导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如,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中共七大等,在会议中毛泽东制定抗战的各项政策和策略,并撰写一系列抗战著作,对抗战的形势作出精辟的论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前进方向。
(三)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全面解放时期,为指导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大支持,在人民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召开一系列政治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纲领以指挥全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争取和平民主和做好自卫战争进行了艰辛的努力。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资料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资料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区域。
下面将介绍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
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由陕西、甘肃和宁夏组成。
20世纪30年代初,国共两党为了与国民党进行对抗,选择将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至农村和边疆地区。
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到达陕北地区,由于地域偏僻,红军决定在当地建立革命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地区,共产党员以农民为基础,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实现了农民的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共产党员还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军事斗争,建立人民武装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在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加强了党对农民的组织和领导,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他们还提倡婚姻平等和男女平等,推动了新婚姻法的实施,使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平等的地区之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整个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共产党员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革命经验,形成了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的农村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群众积极性,建立人民武装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同时,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也证明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依靠他们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建设经验对中国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陕甘宁边区的优良传统,坚定革命信念,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红军长征后革命的大本营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红军长征后革命的大本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也称陕甘宁边区。
它的基础是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清涧起义、渭南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陕甘红军会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极大地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按照团结抗日的原则,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更名改制。
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
国民政府划定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范围为23个县,即陕西肤施、甘泉、?~县、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靖边、定边、淳化、旬邑、吴堡、清涧、绥德、米脂、葭县,甘肃的正宁、宁县、庆阳、合水、环县、镇原。
此外,宁夏的花马池,陕西的神府区、关中的部分地区,均归边区政府直接管辖。
它北起陕西北部的府谷、横山,南达陕西中部的淳化、旬邑,西至甘肃固原、宁夏的豫旺堡,东临黄河,南北长900里,东西宽800里,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林伯渠说:因为边区跨有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各一部,西接甘肃、宁夏,北接绥远,东邻山西,所以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后方。
”加上陕甘宁边区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使党中央有条件集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陕甘宁边区的政治体制
二. 制度概括
(一)宪法及宪法原则
1939年1月17日至24日, 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 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 有中国共产党主要起草 的地区自治性宪法文件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 施政纲领》。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 十三日陕甘宁边区第 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 会通过 宪法原则基本内容: 一 政权组织 二 人民权利 三 司法 四 五 经济 文化
(2)“三三制” 在选举中的体现 在“三三制”民主政权选举中,参议会 是边区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参议会、 政府、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由民众选举产 生,对民众负责,受民众监督,对民众反 应的重大民意做出反映,实际上等于把权 力置于民众监督之下。 同时,“三三制”政体强调党政分 开, 把党政分开看作最“适合于民主制度的体例”
◆区划制度改革以精简和便民为原则
4.实行民主选举让人民当家作主
在选举资格上条例规定凡居住在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群 众,从选举之日起年满16周岁,不论性别、宗教、民族、 财产、文化程度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在选举资格中虽 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分阶级”,但规定了无“财产”区 别,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不分阶级的含义。 在候选人推荐上实行公开竞选制,条例规定一切抗日 农会、青年救国会、妇女会、商会等群众团体组织均可 以推荐自己的候选人,地主、富农、资本家由共产党组 织推荐,并对推荐候选人的人数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选举方式上,针对边区民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实 际状况,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 票选举制及选举方法,大大的提高了边区民众参与民主 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据国 共两党的协议,1937年9月决定将陕甘革 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 1948年3月28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 东渡黄河,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陕甘宁边区建制依旧存在,但已被蒋介 石政府认定为非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陕甘宁边区的建置撤消,政府解散。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从圣地延安到幸福延安,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
From sacred Yan’an to happy Yan’an, historical deposits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ambience of the times.文/郭梦桐 图/新华社1935年10月,一支7000余人的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从那时开始,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地区,深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以燎原的革命之火为全国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
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记者来到延安,重温党的光辉岁月,寻找初心与答案。
Yan’an Spirit Shining eternally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延安,革命旧址成为党史学习的生动课堂。
In Yan’an, the revolutionary site has become a vivid classroom for learning the Party history.斗,彻底击溃尾随而来的国民党骑兵部队。
至此,该支队主力历经367天、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式在吴起镇画上句号。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中共中央挑选了一处庄园作为中央驻地,也就是现在的“枣园”。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上回顾陕甘宁边区历史地位时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延安,是革命的“落脚点”,也是革命的“起点”。
从1935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扎根于此,13年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启。
论陕北在红军长征胜利及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者: 霍金萍
作者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1643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观察
页码: 23-24页
主题词: 抗日战争;陕甘宁边区;红军长征;陕北;毛泽东;蒋介石;山东抗日根据地;日本帝国主义;北上抗日;中国革命
摘要: 长征最后选择陕北作为革命大本营,对中国革命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意义是重大的。
长征落脚陕北,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使陕北成为抗日前线指挥所,成为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中北部,北面与鄂尔多斯沙漠相连,南面延伸到渭河流域的边缘,西面紧接着甘宁高原和六盘山麓,东面则是以黄河与山西分界。
这一地理位置给敌人包围红军造成了许多困难,因而成为保护红军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屏障,也成为我军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前提。
陕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红军可以摆脱敌人的四面包围。
陕北的北面是无垠的沙漠,难于用兵,可以无忧;东面有黄河天险隔断了华北之敌,与长征出发地的信南、闽西根据地相比,陕北彻底摆脱了敌人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红军长征后革命的大本营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也称陕甘宁边区。
它的基础是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清涧起义、渭南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陕甘红军会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极大地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按照团结抗日的原则,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更名改制。
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
国民政府划定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范围为23个县,即陕西肤施、甘泉、?~县、延川、延长、安塞、安定、保安、靖边、定边、淳化、旬邑、吴堡、清涧、绥德、米脂、葭县,甘肃的正宁、宁县、庆阳、合水、环县、镇原。
此外,宁夏的花马池,陕西的神府区、关中的部分地区,均归边区政府直接管辖。
它北起陕西北部的府谷、横山,南达陕西中部的淳化、旬邑,西至甘肃固原、宁夏的豫旺堡,东临黄河,南北长900里,东西宽800里,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
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林伯渠说:“因为边区跨有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各一部,西接甘肃、宁夏,北接绥远,东邻山西,所以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后方。
”加上陕甘宁边区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使党中央有条件集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对抗日战争具有重大影响的洛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制订了抗日战争的总路线和总战略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央军委制定了无数的作战指示和命令。
中共中央的许多决策和重大方针政策都是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试行,以取得经验,然后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全国推广。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集全党智慧撰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战略、策略,科学地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规律,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因此被誉为“抗日的灯塔”和“革命的圣地”。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建设,提出要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
实行民主政治,是陕甘宁边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1937年
5月起,边区进行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到10月相继完成了乡、区、县的选举,成立各级议会和民主政府,奠定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1939年1月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民主选举产生了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的施政纲领,选举高岗为边区参议会议长,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
194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纲领经毛泽东反复修改,规定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纲领。
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按照“三三制”原则,开明绅士李鼎铭被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
根据他的建议,中共中央于12月实行精兵简政,减轻了人民负担,解决了机构庞大和受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缺乏足够承受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为培训干部、积蓄力量提供了条件。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加强边区党的建设,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并从1942年春开始开展了全党的普遍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经济。
边区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发展生产,开辟财源,保障军队和党政机关的供给,改善人民生活,支持长期抗战。
为此,边区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
的相持阶段,为了战胜日、伪军封锁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
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使边区的各种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在陕甘宁边区开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卫生学校等,为军队和地方培训了大批干部,活跃了延安军民的文化生活,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对增强抗战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
陕甘宁边区的武装力量,包括八路军留守部队、边区保安队和自卫军三部分。
1938年二三月间,日军调动兵力,分数路向陕甘宁边区黄河防线进逼。
八路军留守部队、边区保安队在第120师和第115师的有力配合下,打退了来犯敌军。
3月至5月,边区部队又在神府、离石等地,给予企图渡河的日军以沉重打击,迫使敌人不敢贸然西进,保卫了河防安全。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边区军民坚持自卫、胜利、休战的三原则精神,全力反击顽军,不仅挫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行动,使其在政治上陷于被动,而且还扩大了边区范围和共产党的影响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军民艰苦奋斗,把边区建设成为一个政治上进步、经济上发展的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的总后方,是抗日根据地的试验区和示范区,是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模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榜样,
也是解放战争的坚强支柱。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致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