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1概述

合集下载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优秀课件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优秀课件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3. 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994年,数字卫星电视启动; 1998年,数字地面电视开始试播; 欧、美、日发展较快; 数字卫星电视出现最早,目前最为成熟与 规范; 数字有线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目前尚处于 起步和试验阶段。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4. 数字有线电视在我国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有线电视目前在中国有9000万以上用户,
2005年将达到1.2亿。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电 视用户多数通过有线收看电视节目,同时有线 电视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也较成熟。有线电视数 字化的发展将能够支持最全面的业务。
数字有线电视பைடு நூலகம்我国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我国尚未放开个人和家庭直接接收卫星电视 信号的限制,至于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有关标 准国际上正在制定中,美国计划于今年开播,我 国则会更晚一些,而且地面广播的频率资源有限, 设备投资较大,发展受到局限。而我国有线电视 网络已经遍布大中城市,乃至县城和一些乡镇, 总用户将近9000万,实现数字有线电视广播,增 加的频道数最多,在传输链路上的投资最少。
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
(6)由于采用数字技术,数字电视有利于实现电 视广播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从而可以大大扩展 服务内容,数字电视的标准已经考虑了与ATM以 及IP的互操作性。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可以从 被动地收看变成主动地准交互(本地交互)、交 互地收看。而且随着节目源的丰富,用户可以获 得更多的游戏娱乐节目;获得各类针对性的信息 资讯,如财经信息等;其它服务,如:付费节目、 随次计费节目、电影选播系统、歌唱点播、新闻 选取、电视在线教育、电视购物、数字电子游戏、 居家银行及互联网浏览等新颖服务。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概述 有线电视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信号干扰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信号干扰,如电磁波、无线电 信号等,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噪声抑制
噪声是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噪声抑制技术,如频域噪声抑制和时域噪声 抑制。
信号的传输距离与覆盖范围
传输距离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距离受 到传输介质和信号质量的影响。为了 扩大传输距离,可以采用信号放大器 和延长线缆等方式。
解调
从调制后的信号中提取出数字信号, 还原出原始数据。
解码
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模拟信号, 便于用户接收。
04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
电视节目的传输与播放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相比模 拟信号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稳定性,能够 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电视画面。
多频道传输
编码
将量化后的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便于计算机处 理和传输。
信道的复用与调制
信道复用
通过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 复用等技术,将多个数字信号合 并到一个信道中进行传输,提高 了信道利用率。
调制
将数字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 以便在信道中进行传输。常见的 调制方式有QPSK、QAM等。
信号的解调与解码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将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推荐,提高用户满 意度和忠诚度。
智能化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如智能推 荐、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等,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6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未来发展
高清化与超高清化
高清化

广播电视系统基础知识课件

广播电视系统基础知识课件

广播电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输方式也从单一的无线传输发展到卫星、有线、互 联网等多种传输方式共存。
详细描述
在早期,广播电视系统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和损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逐渐 取代了模拟信号,提高了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同时,传输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 互联网传输等方式。
VS
ATSC标准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数字电视广播的标 准,采用MPEG-2视频压缩技术,支持高 清晰度电视广播。
05
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领域
新闻传播领域

教育领域
娱乐领域 公共服务领域
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信号的质量与干扰处理
信号质量
干扰处理
04
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际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国际电联(ITU)标准
美国电视标准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NRTA)
GY/T系列标准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DVB标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 欧洲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支持多种传 输模式,包括卫星、有线和地面广播。
频谱管理
为了确保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 运行,需要对频谱进行科学管理,
包括频率划分、频率分配和频率 使用等。
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点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
03

第10章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第10章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第10章有线数字电视系统10.1 数字电视系统概述10.2 数字电视基本知识10.3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10.4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10.5 交互式电视ITV10.6 有线电视网传输电话业务10.1 数字电视系统概述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将数字电视系统分为三类,即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卫星数字电视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10.1.1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地面电视是利用微波进行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的一种广播方式,即在发送端将电视信号由电视中心传送到地面发射台,射频调制后通过发射天线以空间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在接收端,接收天线将空间电磁波变成感应电流,送入接收机中进行解调,变成原始的音、视频输出。

10.1.2 卫星数字电视系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模拟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已经被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所代替。

我国卫星电视系统采用欧洲广泛应用的DVB-S(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系统。

10.1.3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系统采用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规定了有线网络内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频率划分,或者标示为反向传输和正向的频率划分。

上行信道的频段划分为高分割、中分割和低分割三种方式,高分割的上行频率范围为5~87MHz,中分割频率范围为5~65MHz,低分割频率范围为5~42MHz.我国采用中分割方式。

有线数字电视特点1) 内容更精彩。

2) 节目更个性。

3) 收视更方便。

4)图像更清晰。

5) 频道更丰富。

10.2 数字电视基本知识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摄制、制作、编辑、存储、发送、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等全过程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

10.2.1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按其传输视频(活动图像)比特率的大小粗略划分为3个等级,即普及型数字电视(PDTV)、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

10.2.2 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目前数字电视标准有三种: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其中前两种标准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逐渐成为世界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数字电视技术概述

数字电视技术概述

1.4 数字电视主要优势(续)2)频谱资源利用率高 有线电视数字化,节目容量大大提高。如1个8MHz模拟频道可以传6~10套数字电视节目。500 MHz带宽内可以传380~630套节目。HFC网络改造(1G)会使容量进一步提高。 3)多信息、多功能 数字技术有利于电视节目与数据的融合。大大扩展服务内容。如电子节目指南、财经信息、视频点播、歌唱点播、新闻选取、远程教育、电视购物、交互游戏等新颖的增值服务。
4.1 TS码流基本结构(续): TS码流优点: 2)可分级性
TS包的格式允许一个复接好的传送码流与另外一些视频、音频的基本码流进行二次系统复接,生成占用频带更宽的更高一级的传送码流。这一特性在电视节目的网络传输中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在网络的每一节点处都可以灵活地复合或分离多路节目。
4.1 TS码流基本结构(续): TS码流优点: 3)可扩展性
1.4 数字电视主要优势1)数字信号处理、传输使信号质量大大提高数字信号在记录/重放、信号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中不会引起信号劣化, 通过整形和纠错编码等技术可将数字信号有效还原,收端图像质量与发端基本一致。以视频编码比特率为4~5Mb/s的数字信号,传输到用户清晰度提到480线,主观评价约4.3分。而模拟信号只有3分左右。(模拟电视经电视中心、微波、卫星、发射机和接收机各环节后为五级质量制评定为3.25级)。
4.1 TS码流基本结构(续): 节目流PS与传送流TS的区别:传送流TS是将视频和音频的PES包作为固定长度的TS包的净荷,然后对TS包进行复接形成的。包结构是固定长度的(188字节), 节目流PS是对完整的视频和音频PES包进行复接形成的,包结构是可变长度的。PS是针对那些不容易发生错误的环境(如光盘存储系统上的多媒体应用)而设计的系统编码方法,特别适合于软件环境的处理。TS流是针对那些很容易发生错误(表现为位值错误或丢失)的环境(如长距离网络或无线广播系统上的应用)而设计的编码方法。

有线数字视频广播(DVB-C)系统综述.doc

有线数字视频广播(DVB-C)系统综述.doc

有线数字视频广播(DVB-C)系统综述(转载)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宽带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令商人兴奋的话题。

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一些在早几年对我们而言还十分陌生的词汇,如今己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了。

因为宽带的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的,所以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将两者关联起来,于是电信网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宽带服务的主要载体。

从拨号上网到ISDN、DDN、ADSL,再到现在的光纤直通,电信网络的宽带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人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有线电视网,实际上这一现成的宽带网早已铺进了千家万户,通过它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而我们却一直只是在用它传输模拟信号,数字化应用的开发几近于空白。

1 有线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数字视频广播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率先提出的。

之后,欧美国家的企业和研发机构用了近8年的时间,完成了数字视频广播技术的研发以及标准的制订,并先后于1998年11月和1999年春天分别开播了数字电视。

据悉,美国已经宣布在2006年淘汰模拟电视,欧洲也表示要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发展卫星电视广播的个体接收,人们收看电视主要是通过地面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两种方式。

在用户群方面,接收地面电视广播的用户,大部分分布在农村,这部分电视观众已购置的模拟电视机,要全部增加数字视频广播终端设备变为数字电视接收机还有一个过程,而80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大部分为城市人口,对数字视频广播的需求较强。

在节目源方面,有线数字视频广播除少量自办节目外,大多数为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的卫星数字电视信号,这是一种采用MPEG—2压缩编码技术的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信号,如果有线电视台将前端设备稍加改造,便可将这种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

在市场方面,国际有线数字视频广播标准基本统一在DVB—C标准之下,发展有线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不确定性要小很多,市场风险也小。

《广播电视系统》课件

《广播电视系统》课件
详细描述
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可以实现节目的在线点播、回放、互动等多样化功能。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节目,并与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交流。这种融合 模式不仅丰富了节目的传播方式,还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为广播电视系统的内容制作、传输和播放提 供了智能化支持,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广播节目的制作与播放
广播节目的制作
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录制、编辑和合成等环节,侧重于声音 的传播。
广播节目的播放
通过电台的发射设备,将节目信号传输到收音机等接收设备 上,听众可以随时收听。
广播电视系统的远程教育应用
远程教育概述
利用广播电视系统进行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异地教学和学习,具 有灵活性和广泛性。
特点
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广泛、视听结合等。
广播电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从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到电视广播,再 到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广播的发展,广 播电视系统不断升级和变革。
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系统的传 输方式、信号处理、服务质量等方面 也在不断改进和提升。
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号源
02
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降低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03
利用数字算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提高信号
质量。
信号的接收技术
01
天线接收
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将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再传输到电视机 或音响设备。
有线接收
02
03
网络接收
通过同轴电缆等有线介质接收信 号,直接传输到电视机或音响设 备。

电视文稿通联系统概述

电视文稿通联系统概述

电视文稿通联系统概述
卫柏辉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21
【摘要】本文就电视新闻媒体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新闻制作流程,展示了如何搭建一套快速、稳定、廉价、实用性强文稿通联系统,为广大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页数】2页(P90-90,122)
【作者】卫柏辉
【作者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广东东莞5238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8.13
【相关文献】
1.电视文稿通联系统概述 [J], 卫柏辉
2.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1)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 [J], 冯传岗;宋茜
3.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以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联部为例 [J],
4.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的创作困境与出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节目为例 [J], 何迎迎
5.迎媒体融合变革
——打造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型融媒体送播服务平台的系统概述及方案设计 [J], 何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第一章广播电视系统概述广播是一种传递声音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而电视是一种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能够良好地完成传播声音和图像,必须借助于一个庞大的广播系统和电视系统来完成。

第一节什么是广播电视系统听声音和看图像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两种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声音和图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传递得很远,也无法克服时间的约束,呈现“稍纵即逝、不可逆转”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听到很远的声音,看清很远处的图像:更不可能听到、看到已经逝去的声音和图像。

而听到远处的、过去的声音;看到远处的、过去的图像恰恰是大众传播的任务。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方法,使声音和图像的传递能够克服时空局限。

1839年8月15日,照片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能够实现影像酌记录和保存,使之克服了时间的限制。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信号,很容易进行各种处理。

例如:?人们至今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直接扩大声音的方法,而把声音转化成电信号后,要进行电信号的放大却是有很多方法,而且非常简单。

因此,一大批存储和传输声音、图像的器材相继被发明。

如:传声器、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广播/电视发射机、收音机、电视机等,最终出现了对现代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广播和电视系统。

广播电视系统是建立在原始声(像)场和重放声(像)场之间的许多广播电视器材的总称,它们之间互相配合,目的在于良好地传递广播电视信息。

第二节广播系统在这一节中,通过三个例子,来看着声音信息是如何克服了空间、时间的局限,良好地传递给听众。

1、空间局限的克服在一个万人大会的现场,无论发言人的声音多么洪亮,远处的听众是没法听清他的讲话,这反映出声音受到了空间的局限,这时一个扩音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用方框图的形式,介绍扩音系统的构成:声信号 \ ------------- 电信号------- ;,声信号赛聲j ............ .................... [輕战图i扩音系统的构成在这一过程中,声信号首先被传声器转化成电信号,经扩音机将电信号放大后,再由扬声器把放大后的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此时,重放声场的声音比原声场的声音大得多。

数字电视培训讲义PPT课件

数字电视培训讲义PPT课件
第一章 数字电视技 术发展基本情况
数字电视:是指在电视信号产生 后的处理、记录、传送、接收的过 程中使用的都是数字信号。
相应的设备称为数字电视设备。
一、数字电视有三种传输方式
地面无线电视广播 有线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广播
a、地面数字电视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地面数 字电视广播的发展。因为地面 数字电视广播是公共服务,频 率资源是社会的公共资源,是 政府管理和控制的不可再生资 源,数字电视广播发展会对信 息制造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地面面无数线字电电视视数广字播化
固定电视
移动电视
特点: 发展目标:
大公屏共幕服、务、高标清清晰、高清 面固向定公接众收、、移流动动接人收群、
广场电视
楼宇电视
地面无线广播数字化
❖ 数字声音广播(DAB) ❖ 调幅广播数字化(DRM)
广播电台
发射机1
发射机3
地面光缆 微波
发射机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首先是原始视音频和数据的数字化,即用“0”和 “1”表示模拟信号;视音频和数据的压缩,即通 过一定的手段减少原始信号源中的“0”和“1” 的总数但不影响信号还原后的效果;信道编码, 即对卫星、有线、地面三种主要的不同传输通道, 针对拟传输的信号预先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接收端根据不同传输通道所做的处理进行解调然 后解包、解压缩,最后用电视机或其他的接收设 备接收。
一、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三个步骤: 取样、量化、编码。 取样是指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个模拟信号 当时的数值,只要在接收端恢复同样的值, 经过处理就和原来的信号没有区别。 量化是指用一定精度测量出每个样值的大 小,比如测出的值为4,6……;编码就用 “0”和“1”二进制数字表示这个值,如 用0100表示4,用0110表示6;这样原来的 模拟信号4、6……就变成了0100 0110…… 表示的信号了。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与互联网媒体的竞争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越来越 多的观众转向在线流媒体服务, 对有线数字电视构成竞争压力。
内容监管问题 在传输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如何 有效监管传输内容,防止不良信 息的传播,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 题。
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清的画质
随着超高清(4K、8K)技术的普及,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画质将进一步提升
调制器
01
02
03
QAM调制器
将数字电视信号调制到射 频频段,以便传输。
QPSK调制器
将数字电视信号调制到射 频频段,适用于高速数据 传输。
OFDM调制器
将数字电视信号调制到射 频频段,具有较高的抗干 扰能力。
混合器
• 将不同频段的信号混合在一起,以便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传 输。
03
传输系统
光纤传
谢谢您的观看
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有线数 字电视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 更稳定的信号传输、更多的节目 选择和更丰富的互动功能。
系统组成与功能
前端系统
包括节目源、编码器、 复用器等设备,负责节 目的采集、编码、复用
和调制。
传输网络
包括光纤、同轴电缆等 有线网络,负责信号的
传输和分配。
终端设备
包括机顶盒、电视机等 ,负责信号的接收、解
码和显示。
互动系统
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等 ,支持用户互动操作, 如点播、回看、互动游
戏等。
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有线数字电视 技术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部分 发达国家和地区。
推广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成熟和 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开始在全球 范围内推广,成为主流的电视传 输方式。

数字电视广播播出系统的构成和关键技术

数字电视广播播出系统的构成和关键技术

数字电视广播播出系统的构成和关键技术数字电视广播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播出。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是由多种设备和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它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多频道、互动性强的数字电视节目播出。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构成和关键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构成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信号源:信号源是数字电视节目的来源,可包括录制的节目、直播节目、广告等。

通常信号源会经过编辑和制作之后,被编码成数字信号,以便传输和播放。

2. 编码设备:编码设备将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传输和存储。

编码设备通常包括编码器和压缩器等设备,能够将信号压缩成较小的数据流,以减小传输成本和占用带宽。

3. 传输设备:传输设备主要用于将数字信号传输到播出站或者用户家庭。

传输设备通常包括信号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调制解调器等设备,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传输到目的地。

5.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是指用户家庭用于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设备,包括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机、数字信号接收器等设备。

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并解码数字信号,并将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号编码、传输调制、通信网络、频谱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介绍:1. 信号编码技术信号编码技术是指将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通过信号编码,可以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适应数字信号的传输和存储需求。

常用的信号编码技术包括MPEG-2、MPEG-4等,它们能够将模拟电视信号压缩成较小的数据流,以减小传输成本和占用带宽。

信号编码技术还能够提高数字电视信号的清晰度和音视频质量,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2. 传输调制技术传输调制技术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的技术。

通过传输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以便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传输到用户家庭。

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2信源编码

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2信源编码

《中国有线电视》2004(03/04)CHINA CABLE TELEVISION・实用连载・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2)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码□冯传岗,宋茜(泰州市广播电视局,江苏泰州225321)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7-7022(2004)03-0132-13(上接第01期)1 数字压缩编码技术概述1.1 数字压缩的必要性数字信号有很多优点,但当模拟信号数字化后其频带将大大加宽,1路6MHz带宽的普通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其数码速率将高达167Mb/s,这对存储器容量要求很大,占有的带宽将达80MHz左右,这样将使数字信号失去实用价值。

数字压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难,信号压缩后所占用的频带大大低于原模拟信号的频带,因此说,数字压缩编码技术是使数字信号走向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表4列出了各种应用的码率。

1.2 图像压缩编码的可能性从信息论观点来看,图像作为一个信源,描述信源的数据是信息量(信源熵)和信息冗余量之和。

信息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由此可见冗余量减少可以减少数据量而不减少信源的信息量。

从数学上讲,图像可以看作一个多维函数,压缩描述这个函数的数据量实质是减少其相关性。

在一些情况下,允许图像有一定的失真,而并不妨碍图像的实际应用,那么数据量压缩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视频图像存在3种冗余信息:相邻像素间相关带来的空间冗余度,帧间相关产生的时间冗余度,不能被视觉感知的心理———视觉冗余度。

消除这些冗余度,可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图像信息的压缩。

1.3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的分类编码压缩方法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2大类。

1.3.1 冗余度压缩方法。

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熵编码,具体讲就是解码图像与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有线电视系统》课件

《有线电视系统》课件
政府机构使用有线电视系 统进行内部信息发布、会 议直播等。
有线电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清化
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普及,有线 电视系统将向高清化发展,提高
用户观看体验。
智能化
有线电视系统将与互联网技术结合 ,实现节目的智能搜索、推荐等功 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个性化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有线电视 系统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如 定制节目、互动点播等。
滤波器
滤除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无 用信号,减少干扰。
PART 04
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与发 展趋势
REPORTING
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领域
家庭娱乐
有线电视系统为家庭提供 丰富的电视节目,满足家 庭成员的娱乐需求。
商业应用
有线电视系统也可用于商 业领域,如酒店、医院、 学校等,提供定制化的电 视服务。
政府机构
光纤传输技术
光纤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导纤 维的传输方式,通过激光器将图 像和声音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
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光纤传输技术的优点是传输容量 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
、保密性好。
光纤传输技术的缺点是需要铺设 光缆,建设成本较高,且需要专 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升级。
微波传输技术
微波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微波发射机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换为微 波信号,再通过空气或微波导管进行传输。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诊断方法
采用观察、测试、分析等方法,确定故障类型和 位置。
排除步骤
根据故障类型和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或更换部件。
有线电视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
对系统中的设备、线路、接口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线电视》2004(01)C H I N A C A B L ET E L E V I S I O N·实用连载·有线数字电视讲座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1)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冯传岗,宋茜(泰州市广播电视局,江苏泰州225321)中图分类号:T N949.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04)01-0077-07序言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是人类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

任何信息媒体都没有像电视这样依赖于技术,技术不仅是其得以存在的前提,更影响其传播的内容质量和方式,数字电视更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欧洲率先提出数字电视的概念,随后,欧美国家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经济利益趋动下,用了近8年时间,完成了数字电视技术的研发以及标准的制订,并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分别开播了数字H D T V。

如今,人们越来越感到,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数字电视本身,它将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推动一个国家的产业换代,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甚至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因而数字电视被各国视为新世纪的“战略技术”,美国已经宣布在2006年淘汰模拟电视,欧洲表示要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

我国在数字电视领域一开始便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是世界上第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字H D T V收发系统的国家,我国彩电企业已掌握了H D T V的部分核心技术。

但这些核心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国内许多基础工业的协同配合,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如高分辨率显像管、芯片等元器件,又如摄像、广播、C A(C o n d i t i o n a lA c c e s s:条件接收信息)软件及硬件、节目准备、适应H D T V的宽带I C P (互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商)等配套设施,都对我国彩电工业以外的行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发展数字电视,绝非生产一种产品,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广播电视(包括发送、传输、接收)、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以及科研、生产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较高的综合工业化水平和国家的强有力支持才能实现。

由于全国统一的数字电视标准方案仍在加紧试验,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业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担负数字电视试点任务的北京、上海、深圳3地及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不断推出与数字电视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在有线电视网络、多媒体信息家电等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

国家《广播电视“十五”规划》已明确了今后5至10年,我国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传统广播电视技术体制将全面向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体制过渡,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广播电视的实际告诉人们,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必须从C A T V入手,这是因为:(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没有网络化,数字化的优势就难以发挥,没有数字化,网络化也不可能实现,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技术优势,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C A T V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接收广播电77视节目的重要方式,拥有庞大的网络和用户群。

(3)C A D T V(C a b l eD i g i t a lT e l e v i s i o n: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演播室、C A S(C o n d i t i o n a lA c c e s s S y s t e m:条件接收系统)等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为C A T V网络的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和建设目标。

(4)近年来,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能力基本具备,为C AD T V入户奠定了基础。

(5)C A T V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同时也要求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为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6)推进C A D T V发展,可以拉动中国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拉动数字电视和C A D T V-S T B (S e t-T o p B o x:机顶盒)等电子信息产品的消费,信息产业部门也希望与广播电视系统一起尽快进行C A D T V的传输。

目前,我国的数字电视时间表也基本确定:2000年和2001年是我国数字电视广播试验年,在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进行数字广播试验;2002年,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我国数字电视系统标准也基本确定; 2003年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数字电视商业广播试验;2005年全国1/4的电视台将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2010年我国计划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 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数字电视基本上成为我国电视播放主力。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数字电视“三步走”的战略明确了今后几年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方向:第一步,在前两年C A D T V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C A D T V。

第二步,2005年开始开展卫星直播业务。

第三步,2008年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

“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为:(1)战略上整体转换,大力推广S T B,将现有模拟用户整体转换为数字用户,为进一步开展数字电视业务打下基础。

(2)在开展业务上分层递进,先从基本业务开始,使用户端实现数字化。

(3)逐步增加付费、增值等新业务,从而引导消费,培育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4)在实施步骤上以点带面,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运营模式,选择试点城市和网络,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

数字电视的开发将促进我国彩电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现有地面广播电视台和C A T V网络公司总数超过2000家,彩电总拥有量超过1亿多台,彩电及其相关产品的产值占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的30%~40%。

数字电视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市场。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中国数字电视接收机和S T B的年销售量将从2003年的不到100万台增至1500万台,年产值可达600亿元。

到2010年,全球数字电视及其相关产业产值每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

我国有3.6亿个家庭,如果有15%的家庭购买数字电视,年销售额将在1000亿元以上。

在全世界每年1000亿美元的数字电视市场上,我国将可能占有15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到2008年,主要城市将普及数字H D T V的商用播出,北京奥运会将以数字H D T V向世界转播。

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讲座,以期对C A T V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1数字电视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电视技术,经历着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发展过程。

今天,电视使用范围早已超越了广播娱乐界,并深深地扩展到文化教育、科研管理、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军事宇航等各个重要部门。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电视技术在历经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第二次革命。

所谓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也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

采用数字技术不仅使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而且还具有模拟技术不能实现的新功能,使电视技术进入崭新时代。

87冯传岗等:第一讲: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第01期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缺点是:逐级放大的传输方式容易产生噪声积累,通过长距离传输后信噪比恶化,图像清晰度受到损伤,图像对比度产生较大的畸变,相位失真造成色彩失真。

此外,模拟电视还存在稳定性较差、可靠性低、调整繁杂、不便集成、自动控制困难以及成本昂贵等缺点。

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体制的转变,走的是一条体制兼容的技术发展路线,这种平滑的过渡方式有效地保护了公众的投资利益。

因而,人们在进一步提高画面清晰度的努力中,很自然地考虑到未来的H D T V (H i g hD e f i n i t i o nT e l e v i s i o n:高清晰度电视)和常规电视体制的兼容问题,即采用模拟技术来增加构成电视画面的扫描线数,提高图像清晰度(我国现有的P A L 制电视一幅画面由625行扫描线组成,日本和北美等国的N T S C制为525行扫描线),使电视最终与电影院的画面质量相媲美。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研制了扫描线为1125行的电视系统,到了80年代,欧洲尤里卡计划研制出的1250行的电视系统,向大众展示了高清晰度电视画面的魅力,并成功地在洛杉矶和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实现转播,大大激发了观众对高清晰度电视的兴趣。

以模拟方式实现的高清晰度电视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到2001年,日本本土已拥有100万台模拟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

但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数字压缩技术为代表的图像编解码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数字电视系统的不同实现方案。

同时,图像压缩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实用化,使数字图像技术走向千家万户,V C D/D V D视盘机成为最大众化的数字图像技术产品。

数字电视系统为改善声音和图像质量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传送信号的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采用模拟技术也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但它却造成了频率资源的消耗(传送高清晰度信号要占用更多的频率带宽)。

数字电视系统能取代模拟系统的最重要特征是:信息的数字化。

我们知道,计算机和I n t e r n e t 的发展得益于公众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认识外部世界,进行相互交流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图像、声音和文字,而这类信息通过数字化,变成了由“0”和“1”构成的统一数字世界,所有的信息在数字世界里的传播、转换和处理变得非常容易。

因此,电视的数字化不仅仅带来画面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信息融合与共享的途径,数字电视的普及成为建设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使得广播电视网能够和电信网、计算机网相连接,这将成为数字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应该放弃与模拟电视体制的兼容性,去实现一种对于信息化意义更加深远,同时具备获得更高电视图像质量的数字电视系统。

电视数字化革命的必然性根源于它的相对优势。

(1)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因而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窄,可以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例如,在C A T V中,原来的一个模拟电视频道可以用来传送6~8套具有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节目,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可选择的节目将更加丰富,同时,大容量的节目、低廉的传输成本和广泛的收视将使网络运营费用大幅度降低。

(2)图像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