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作用力的检测模式
1) 恒力测量模式;
2) 测量微悬臂形变量的测量模式; 3) 恒力梯度Hale Waihona Puke Baidu量模式;
4) 力梯度测量模式。
3. AFM检测时的扫描成像模式
AFM检测试件表面微 观形貌时,现在采用 三种不同的扫描成像 模式: 1)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contact mode), 2)非接触扫描成像模 式或抬高扫描成像模 式 (non-contact mode或 lift mode), 3)轻敲扫描成像模式
AFM的优点
STM 的探针是由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道电流的变化决 定的, STM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只能直接观察导体 和半导体的表面结构。 对于非导电的物质则要求样品 覆盖一层导电薄膜,但导电薄膜的粒度和均匀性难以 保证,且掩盖了物质表面的细节。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呈现样品的表 面特性。因此,AFM 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 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 域将更为广阔。
力 强相互作用力
针尖试件接触
相互作用距离 ~0.1m ~10-7m ~10-7m ~10-3m ~10-9m ~10-7m ~10-8m ~10-9m
~10-10m ~10-15m
~10-15m
2)探针尖接近试件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各种力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 μm左右时,空气阻尼力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0~1000nm时,主要静电力和磁力相互作用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100nm处,吸附水膜产生几百nN吸引力的毛细力 针尖-试件距离到达10 nm左右时 ,原子(分子、离子)间吸引的范德华力 针尖-试件间距离小到1 nm以内时,原子间相互排斥的厍仑力开始起作用
这些显微技术都是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 面或界面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三个传统显微镜无法达到的重大突破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极高度的解析力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三维立体的成像能力 ➢扫描探针显微镜可以在多种环境下操作
•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是由Binnig与史丹佛大学的Quate 于一 九八五年所发明的
(tapping mode)
AFM的三种扫描成像模式
1)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该方式所感知的力是接触原子的外层电子相互排斥的库仑力,这相互排斥的库仑 力大小在10-8~10-11 N。该方式可以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图像,有 可能达到原子级的测量分辨率。其缺点如下: (1)检测弹性模量低的软质试件时,试件表层在针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甚至划 伤,这将使测出的表面形貌图像出现假象。 (2)在大气条件下,多数试件表面都吸附着覆盖层(凝集水蒸气,有机污染物,氧化 层等),厚度一般为几nm。当探针尖接触这吸附层时,毛细现象会使吸附层下凹,或 粘附到针尖上,引起额外的粘附力,增加了总的作用力,造成了检测成像的畸变。 (3)针尖和试件接触并滑行,容易使探针尖磨损甚至损坏。
3)轻敲扫描成像模式
AFM轻敲扫描针尖振荡示意图
3.3 探针与试件间的作用力
1. 探针与试件间的各种作用力
1)各种长程力和短程力
作用力
举例
磁力
生物铁磁体 磁畴
静电力
长
程
毛细力
力
液固界面力
针类—试件间电容 玻璃上水膜 针尖和试件间凹面
范德华力 粘附力
针尖一试件间(R>>Z) 跳跃接触
短
排斥力
程
弱相互作用力
固体材料实验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
1982 年,Gerd Binnig 和Heinrich Rohrer 共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1986 年,Binnig 和Rohrer 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衍生出一系列扫描探 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AFM的三大特点
❖原子级的高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都超不过1000倍;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极限为100万倍; 而AFM的放大倍数能高达10亿倍,
❖观察活的生命样品
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必须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染色等一系列处理,因此电子显微镜只能观察死的细胞 或组织的微观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的样本可以是生理状态的各种物质, 在大气条件或溶液中都能进行,因而只需很少或不 需对样品作前期处理,这样,就使AFM能观察任何活 的生命样品及动态过程。
微悬臂
STM 驱动
显示器
计算机 及控制器
试件 压电扫描器
立式AFM ( Hansma等,
1988 )
原子力显微镜后来又经过多次 改进,现代的AFM不仅有原子级的 分 辨 率 ( 纵 向 0.01nm , 横 向 0.1 nm),针尖对试件的作用力极小, 基本不划伤试件,能测量软质试件, 而且具有多项新的测量功能
2)非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非接触扫描模式测量时,测量的作用力是以范德华力为主的吸引力,针尖-试件 间距离大致在5~20 nm。
非接触扫描测量模式的主要优点, 是探针和试件不接触,针尖测量时不会使试件表 面变形,适用于弹性模量低的试件,此外因针尖和试件不接触,测量不受毛细力的影 响,同时针尖也不易磨损。但非接触扫描测量模式测量灵敏度要低些。
❖加工样品的力行为
测试样品的硬度和弹性等;AFM还能产生和 测量电化学反应。AFM还具有对标本的分 子或原子进行加工的力行为,例如:可搬移原 子,切割染色体,在细胞膜上打孔等等。
2.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AFM 扫描驱动
试件 AFM探针 STM 探针
探测器
3.1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激光
微悬臂和探针
3)AFM测量时利用的相互作用力
3. 原子力显微镜的总体结构组成
3.2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和扫描模式
1. AFM检测的要求
探针尖和试件表面非常接近时,二者间的作用力极为复杂,有原子(分子、离子) 间的排斥力(库仑力)、吸引力(范德华力)、磁力、静电力、摩擦力(接触时)、粘附力、 毛细力等。AFM的检测成像用的是原子(分子、离子)间的排斥力(接触测量)或吸引力 (非接触测量),而其他各种作用力对AFM的检测成像并无帮助,而只是起干扰影响作 用。
1) 恒力测量模式;
2) 测量微悬臂形变量的测量模式; 3) 恒力梯度Hale Waihona Puke Baidu量模式;
4) 力梯度测量模式。
3. AFM检测时的扫描成像模式
AFM检测试件表面微 观形貌时,现在采用 三种不同的扫描成像 模式: 1)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contact mode), 2)非接触扫描成像模 式或抬高扫描成像模 式 (non-contact mode或 lift mode), 3)轻敲扫描成像模式
AFM的优点
STM 的探针是由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道电流的变化决 定的, STM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只能直接观察导体 和半导体的表面结构。 对于非导电的物质则要求样品 覆盖一层导电薄膜,但导电薄膜的粒度和均匀性难以 保证,且掩盖了物质表面的细节。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呈现样品的表 面特性。因此,AFM 除导电样品外,还能够观测非导电 样品的表面结构,且不需要用导电薄膜覆盖,其应用领 域将更为广阔。
力 强相互作用力
针尖试件接触
相互作用距离 ~0.1m ~10-7m ~10-7m ~10-3m ~10-9m ~10-7m ~10-8m ~10-9m
~10-10m ~10-15m
~10-15m
2)探针尖接近试件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各种力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 μm左右时,空气阻尼力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0~1000nm时,主要静电力和磁力相互作用 探针-试件间距离在10~100nm处,吸附水膜产生几百nN吸引力的毛细力 针尖-试件距离到达10 nm左右时 ,原子(分子、离子)间吸引的范德华力 针尖-试件间距离小到1 nm以内时,原子间相互排斥的厍仑力开始起作用
这些显微技术都是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 面或界面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三个传统显微镜无法达到的重大突破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极高度的解析力 ➢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三维立体的成像能力 ➢扫描探针显微镜可以在多种环境下操作
•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是由Binnig与史丹佛大学的Quate 于一 九八五年所发明的
(tapping mode)
AFM的三种扫描成像模式
1)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该方式所感知的力是接触原子的外层电子相互排斥的库仑力,这相互排斥的库仑 力大小在10-8~10-11 N。该方式可以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图像,有 可能达到原子级的测量分辨率。其缺点如下: (1)检测弹性模量低的软质试件时,试件表层在针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甚至划 伤,这将使测出的表面形貌图像出现假象。 (2)在大气条件下,多数试件表面都吸附着覆盖层(凝集水蒸气,有机污染物,氧化 层等),厚度一般为几nm。当探针尖接触这吸附层时,毛细现象会使吸附层下凹,或 粘附到针尖上,引起额外的粘附力,增加了总的作用力,造成了检测成像的畸变。 (3)针尖和试件接触并滑行,容易使探针尖磨损甚至损坏。
3)轻敲扫描成像模式
AFM轻敲扫描针尖振荡示意图
3.3 探针与试件间的作用力
1. 探针与试件间的各种作用力
1)各种长程力和短程力
作用力
举例
磁力
生物铁磁体 磁畴
静电力
长
程
毛细力
力
液固界面力
针类—试件间电容 玻璃上水膜 针尖和试件间凹面
范德华力 粘附力
针尖一试件间(R>>Z) 跳跃接触
短
排斥力
程
弱相互作用力
固体材料实验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
1982 年,Gerd Binnig 和Heinrich Rohrer 共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1986 年,Binnig 和Rohrer 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衍生出一系列扫描探 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AFM的三大特点
❖原子级的高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都超不过1000倍;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极限为100万倍; 而AFM的放大倍数能高达10亿倍,
❖观察活的生命样品
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必须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染色等一系列处理,因此电子显微镜只能观察死的细胞 或组织的微观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的样本可以是生理状态的各种物质, 在大气条件或溶液中都能进行,因而只需很少或不 需对样品作前期处理,这样,就使AFM能观察任何活 的生命样品及动态过程。
微悬臂
STM 驱动
显示器
计算机 及控制器
试件 压电扫描器
立式AFM ( Hansma等,
1988 )
原子力显微镜后来又经过多次 改进,现代的AFM不仅有原子级的 分 辨 率 ( 纵 向 0.01nm , 横 向 0.1 nm),针尖对试件的作用力极小, 基本不划伤试件,能测量软质试件, 而且具有多项新的测量功能
2)非接触扫描成像模式
非接触扫描模式测量时,测量的作用力是以范德华力为主的吸引力,针尖-试件 间距离大致在5~20 nm。
非接触扫描测量模式的主要优点, 是探针和试件不接触,针尖测量时不会使试件表 面变形,适用于弹性模量低的试件,此外因针尖和试件不接触,测量不受毛细力的影 响,同时针尖也不易磨损。但非接触扫描测量模式测量灵敏度要低些。
❖加工样品的力行为
测试样品的硬度和弹性等;AFM还能产生和 测量电化学反应。AFM还具有对标本的分 子或原子进行加工的力行为,例如:可搬移原 子,切割染色体,在细胞膜上打孔等等。
2.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AFM 扫描驱动
试件 AFM探针 STM 探针
探测器
3.1 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激光
微悬臂和探针
3)AFM测量时利用的相互作用力
3. 原子力显微镜的总体结构组成
3.2 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和扫描模式
1. AFM检测的要求
探针尖和试件表面非常接近时,二者间的作用力极为复杂,有原子(分子、离子) 间的排斥力(库仑力)、吸引力(范德华力)、磁力、静电力、摩擦力(接触时)、粘附力、 毛细力等。AFM的检测成像用的是原子(分子、离子)间的排斥力(接触测量)或吸引力 (非接触测量),而其他各种作用力对AFM的检测成像并无帮助,而只是起干扰影响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