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㈠等效(替代)法:⑴在力的合成中,若干个共同作用的分力就可以等同于作用效果相同的一个合力,相反,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作用效果相同的若于分力。

⑵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⑷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㈡建立理想模型法:⑴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理想模型。

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无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运动情形都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按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大大简化了难度,得出的结果又具有极高的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与实际相吻合。

⑵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受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就把杠杆理想化,认为它无形变。

⑶汛期,江河中的水有时会透过大坝下的底层从坝外的地面冒出来,形成“管涌”,“管涌”的物理模型是连通器。

⑷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青境与事实,方便地解决问题。

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㈢控制变量法:⑴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之间的关系。

⑵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和受压面积的关系。

⑶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⑷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⑸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⑹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⑻研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⑼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⑽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的关系。

⑾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

㈣实验推理法:⑴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⑵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⑶“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来的。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及示例1.观察法,指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认真观察,再归纳总结出规律等。

如通过对水沸腾实验的观察得到水沸腾的特点,从而推出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2.实验法,人们使用仪器,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使自然现象、过程再现出来。

它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通过实验可发现定律、规律,如欧姆通过实验发现欧姆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如布朗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验证分子动理论假说;通过实验测定物理量,如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定出大气压值。

3.猜想法,是探索物理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是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做出的科学预见。

猜想法和实验法律相结合使用,先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是目前探索物理经常使用的方法。

如初三物理(沪科版)中研究“通电导体放出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先要求大家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就是采用“猜想+实验”的方法。

4.等效法,狭义等效法是根据同一性质的几个量与一个量之间效果相同而建立的方法。

如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引入合力。

广义等效法指自然界中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的联系而建立的原理或方法,如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5.建立模型法,从自然界中抽取更为本质的、概括了的类似物的方法,如连通器、光线。

6.转换法,是指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容易直接去测量的物理量,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

如用电流的效应去判断电流的存在,用扩散现象去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7.类比法,指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现象已经具有的属性。

如研究电流概念时用水流作类比。

8.替代法,在研究物体的某一物理量时,由于这一物理量难于测量,可用便于测量的其他物体的相同物理量来测定代替。

如曹冲称象用的就是替代法。

9.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一物理量与其他几个物理量关系时,可先研究这一物理量与几个中的一个量的关系,然后逐一研究这一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关系,研究时,每次都要保证除研究的那两个物理量外,其他物理量保持不变,最后将这些单一关系综合起来,如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几种1.实验法:实验法是物理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收集数据,进行测量和计算,验证理论模型。

实验法有助于验证物理理论,揭示物理规律。

实验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观察法:观察法是物理研究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或物理系统的观察,获得数据和信息,从而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观察法常用于研究天体现象、材料特性等。

3.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是物理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运用数学工具、公式和方程,对物理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

数学模型能够辅助物理学家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物理现象,从而使得研究更加精确和系统。

4.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通过在计算机上构建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和仿真。

计算机模拟的优势在于可以模拟复杂的物理系统,进行大规模计算和参数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5.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用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体特征和规律。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统计规律。

6.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通过对不同物理现象、物理系统或实验条件的比较,研究其差异和共性,以发现规律和原理。

比较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不同材料的性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过程等。

7.理论推理方法:理论推理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假设、逻辑推理和数学推演,推导出物理规律、理论模型和物理公式。

理论推理方法在物理研究中起到了理论引导和预测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归纳引言初中物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自然规律。

因此,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

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世界。

科学探究方法1.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

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水的密度和温度有关系吗?为什么天上的云会下雨?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实验和探究。

2. 调查资料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资料调查。

资料调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问题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实验设计。

资料调查的方法可以包括查阅教科书、参考资料、互联网查询等。

3. 假设和预测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资料和问题提出假设和预测。

假设是对问题的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假设应当简单、确切、明确,并且可以进行验证。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会降低。

4. 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当合理、准确、可重复,并且应当符合科学原则。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假设进行对照实验、变量实验等,以验证我们的假设。

5. 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应当进行整理、处理,并且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有助于验证我们的假设和预测,并且可以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

6. 得出结论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应当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总结和归纳。

同时,对于不确定的结论,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以进一步确认和验证。

7. 提出新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和结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科学研究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论和逻辑规则,对现象、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达到获取新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三大类。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概述。

一、观察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数据,获取科学事实,并根据观察结果初步判断和分析。

观察法具有简单、直观、直接的特点,常用于初中物理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例如,在学习热传递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热杯中的水温变化来研究热的传递规律。

记录不同时间下水的温度,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以观察和分析热的传递过程。

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二、实验法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建立合适的实验装置、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人为控制和观察现象的方法。

实验法可以控制变量、重复观测和准确测量,帮助我们揭示物理事实,验证理论假设。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装置,如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折射角的测量,来验证折射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调节入射角度,测量出射角度,并计算折射指数,用来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法需要准确测量和仔细记录数据,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是指基于已有知识和理论模型,通过思考、推理和计算来解释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通过运用物理学定律和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数学分析,可以进行深入的物理问题研究。

例如,在学习力学平衡时,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力的平衡条件和杠杆原理,分析和计算杠杆系统的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方程来解决问题。

理论分析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综上所述,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是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直观直接,有助于了解物理现象;实验法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变量,验证理论假设;理论分析法能够深入思考和解释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现象、测量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探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教师或专门设备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仪器、模型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物理原理。

例如,在探究光的传播方向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光线箱和光束转向器等设备,演示光束的传播路径,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三、对比法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测物理规律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保持某些条件不变,改变其他条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我们可以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的变化,从而推测出电流与电阻呈反比关系。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我们可以到实际的物理场景中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更真实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到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不同高度下水的沸点数据,并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探究法探究法是一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并推理出规律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理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从而推理出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六、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声学)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5.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三.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就是转换法。

1.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来反应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转换法: 电流大小----à灯泡亮度;磁场----à小磁针偏转等效替代法: 分力----à合力小石块体积----à排开水的体积;小结:“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第一种探究方法是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是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规律、分析问题。

在观察实验中,学生要注意观察现象的特点、规律和变化趋势,要观察多次以增加观察的准确性,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例如,观察浸入水中的物体的浮力现象,可以发现物体的浮力与所浸入水的体积有关。

第二种探究方法是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用仪器测量或称量物理量的实验方法。

在测量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单位,进行准确的测量。

在进行测量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以获得准确且可靠的测量结果。

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使用天平,并注意读数的精确度和标准。

第三种探究方法是比较实验。

比较实验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物体、现象或实验条件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在比较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比较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时,可以将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倒入不同材料制成的容器中,观察冷却速度的区别。

第四种探究方法是变量实验。

变量实验是通过改变某个实验因素,观察其他因素随之变化的实验方法。

在变量实验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改变该变量的取值,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变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机理,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研究物体质量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第五种探究方法是推理实验。

推理实验是通过推理和演绎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断未知结果的实验方法。

在推理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推理方法,进行合理的推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归纳 - 成长博客博客教育博客教师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归纳各种方法典型类型题(一)控制变量法【方法说明】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相关实验见前面表格。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用______ 的琴弦(填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答案】(1)D和E (2)CABD (3)实验一: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三: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四: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典例探究2】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先保持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一定,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这种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下面研究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是( )A、通过电流做功的多少来判断电能的多少B、引入合力的概念C、研究磁场引入磁感线D、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先保持电阻和时间一定【答案】 D(二)等效替代法【方法说明】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当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方法归纳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按照正确的学习,就学的轻松,学习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方法归纳篇11、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场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2、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3、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4、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

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1.示范实验法: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来探究物理规律。

2.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研究其规律性和差异性。

3.组合实验法:将多种实验装置和器材组合在一起进行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4.接力实验法:将一个实验现象分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小组或学生依次进行,以实现实验效果的连续性。

5.逐步逼近实验法:通过逐步加大或减小一些变量的值,逼近一些目标值,研究这个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自由探索实验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素材,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观测实验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研究物理规律和定律。

8.近似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简化或近似的方法,使实验过程更易进行和观察。

9.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一些现象和规律。

10.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实验结果相反的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11.计算实验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12.分析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物理规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1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

14.推理实验法:通过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和定律。

15.数量实验法:通过测量实验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参数,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15种实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一、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研究压力效果有关因素时,先让受力面积不变,研究与压力大小关系;然后再让压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1)动能大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我们可以通过木块被撞出去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

(2)磁场看不见,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三、放大法1.定义:通过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从而使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决。

2.举例:(1)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2)电流表通过指针将偏转幅度放大,从而可以划分刻度值。

四、换元法(替代法)1.定义:通过将问题中的元素进行替换或代换,从而解决问题。

2.举例:(1)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

(2)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五、等效法1.定义: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1)为了让手暖和,在没有热水袋的情况下,可以双手互搓,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2)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去当做一个10Ω电阻用。

六、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1)将汽化现象按照发生地点和剧烈程度,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2)将电路根据连接情况,分为串联、并联电路两种。

七、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实像和虚像的异同点。

八、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事物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总结如下:一、控制变量法这个方法考察的最多,最常见。

主要实验有如下几种: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验证物理规律,更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探究方法与技巧呢?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我们要研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此时,我们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面积、运动速度等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改变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再比如,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中的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来研究电阻的变化情况。

运用控制变量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物理量,然后确定可能影响该物理量的因素,接着逐一研究每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二、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测量或观察,我们就需要将其转换成容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比如,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时,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纸屑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或者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将物体的振动转换为纸屑的跳动和水花的溅起,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容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

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与接入待测电阻时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就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从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控制变量法。

如:弦乐器发音音调与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滑动f大小因素,导体电阻大小因素
等效替代法:如: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合力与分力,排水法测体积,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转换法:如: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转换成测变化的温度说明内能的变化;电热与电流,电阻因素时测液柱上升的高度;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测砝码上升高度;电流表,电压表,小磁针偏转反应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磁场方向
理想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力的图示,研究连通器原理中的液片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推理法: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研究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类比法:如: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图象法:如:(不好意思,我不好画图象)
观察法:如: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电流表与电压表使用异同,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是最常见的物理探究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和观测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去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
关系和性质。

观察探究是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发现规律、
探索问题、推断结论的方法。

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使用显微镜等工具
观察细微现象。

思维实验探究是通过思维实验的方法,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的手段,通过构建假设、运用逻辑思维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到科学结论的
方法。

比如通过数学推导、图像模拟等方法。

模拟实验探究是使用物理模型或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现象进行探究的
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模拟进行观察和讨论,从而揭示其规律、性质和
关系。

比较探究是通过对不同情况、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事
物之间的差异、共性和规律的方法。

比如比较不同条件下实验现象的变化
和理解。

问题探究是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观察、实验和总结结论的方式来进
行探究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可以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
进行物理探究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适合
的探究方法,并通过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等能力。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

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必看!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的15个重要实验和实验方法的总结:1. 用滑块测定摩擦因数: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或施加的力,观察滑块在不同表面上移动的条件,推测不同材料的摩擦因数。

2.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使用释放物体自由下落的方法,通过计算物体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得出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3. 用热水瓶探究热传导:在实验中,用热水瓶的不同部分包裹不同的材料,然后测量各部分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能是如何通过传导传递的。

4. 波的传播:借助水波、声波等实验,观察波的传播现象、测量波长、频率等,探究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5. 利用蔓延光束测量光程差: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使光束经过两个不同路径的路程,使用干涉现象测量光程差。

6. 利用杠杆原理测定物体的质量:通过尝试不同的力臂和力的组合,平衡可变质量的物体,推测物体的质量。

7. 用压强计探究压强:使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不同面积上均匀分布的质量,测量表面上的压力,从而计算压强。

8. 用手摇电筒研究机械能:通过手摇电筒的实验,观察摩擦力对机械能转化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9. 用凸透镜探究光的折射:通过将凸透镜浸入液体中,观察光线折射的现象及折射角的变化,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10. 探究电的导电性:通过在电路中使用不同材料的导线和物体,测量不同导线的电阻,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的关系。

11. 通过测量声音频率和声强理解声学:使用音叉、音叉共振柱等实验仪器,测量不同频率和声强下的声音,研究声音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12. 利用弹簧测力计研究力与伸长的关系:通过挂载不同重物,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挂载物体的质量,研究力与伸长的关系。

13. 利用风力车研究空气的压强:通过调整风车的面积和安放位置,在不同条件下观察风车受到的压强变化,研究压强与面积和高度的关系。

14. 利用匀加速度的滚动车研究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通过调整车轮的质量和外界施加的力,观察车轮的加速度变化,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常见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见研究方法
SMART CREATE
初中物理常见研究方法
CREATE TOGETHER
01
观察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观察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观察法基本原理
• 通过感官或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 收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法特点
• 直接性: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获取第一手资料 • 客观性:观察结果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 局限性:观察过程可能受到观察者技能、观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实验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确保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 准确测量:使用准确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减小测量误差 • 严谨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
04
类比法在初中物理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类比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类比法基本原理
• 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相似对象的性质,推测出它们的共 同性质或其他性质 • 通过类比,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中观察法的实例分析
观察法的应用
• 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 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受力时的形变,研究材料的 弹性 • 观察电器设备的工作现象,了解电能转换和传递的过程
观察法的优势
• 可以直观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外观特征和变化过程 • 为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基础
测量法的优势
• 可以准确地获取研究对象的物理量数据 • 为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基础
测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
测量误差来源
• 系统误差:由测量仪器和工具引起的误差 • 随机误差:由测量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
误差减小方法
• 选择准确的测量仪器和工具: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 和工具,减小系统误差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减小随机误差,提高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

”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

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典例探究1】小明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针对猜想一,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把大小和形状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的程度,并弹开同一个纸团,观察到纸团被弹开的远近不同。

请回答:(1)小明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实验中“弯曲相同程度”其目的是:;【答案】弹性势能大小可能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控制变量,使之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声学)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二.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典例探究2】(2003陕西)如图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

仔细想想,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

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解析:虚像是无法用光屏承接的,因此虚像特点的研究成了实验的一个难题;为了准确的探究平面镜所成虚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和可透视的平面玻璃板采用等效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答案: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三.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请观察:转换法: 电流大小----à灯泡亮度;磁场----à小磁针偏转等效替代法: 分力----à合力小石块体积----à排开水的体积;小结:“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四.理想模型法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2.磁感线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典例探究3】以下是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2)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时,引人合力;(3)在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4)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

前面几个实例中,采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A.(l)(3)B.(2)(3)C.(1)(4)D.(3)(4)【名师点拨】把某一个类具体事物抽象为某个物理概念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如把路灯看成一个点光源等。

本题中从磁场中抽象出磁感线,从光中抽象出光线,用的都是“建立理想模型法”。

【标准答案】C五.科学推理法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典例探究4】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名师点拨】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当阻力越小时,小车速度减小得就越慢,由此推理出,如果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减小,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图乙这个实验中,虽不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但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标准答案】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六.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典例探究5】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

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解析:大家首先要在头脑中再现学习过的原子结构的模型,再与所给的四个选项比较,确定结构最接近的事物是太阳系。

这里原子核可以类比于太阳,核外电子类比于行星,它们在空间结构和运动方式上都是相似的。

七..图象法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像法.物理图象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还能表示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典例探究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 ρA<ρB<ρCB. ρA<ρB>ρCC. ρA>ρB>ρCD. ρA>ρB<ρC【标准答案】C八、观察比较法在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和认定的标准(或对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叫观察比较法。

【典例探究7】下面是小宇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A.(1)(3)B.(3)(4)C.(2)(3)D.(2)(4)答案:A小结:物理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很多,例如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等。

总之,考生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物理研究方法一、观察实验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材中大部分实验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二、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阻止其产生影响,从而使我们要研究的因素或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控制变量法是实验中的普遍方法。

相信你一定可以从书中找到很多个这样的例子。

例如: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控制电阻(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瑞电压增大而增大.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控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经过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压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增大而减小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导体材料、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长度导体的电阻随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②控制导体材料、温度、长度,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随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③控制导体长度、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材料导体的电阻随材料的改变而改变④控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温度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一定,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有关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一物体表面),改变压力,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控制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改变表面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温度高低、有关②控制表面积、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有关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改变温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温度5.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深度,改变受压方向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P=ρgh)②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改变液体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深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密度有关6.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F浮=ρ液gv排)②控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7.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力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P=F/S)②控制的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8.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流、电压,改变通电时间电功的多少与通电时间成正比(w = U I t)②控制电流、通电时间,改变电压电功的多少与电压成正比③控制通电时间、电压,改变电流电功的多少与电流成正比9.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磁铁线圈匝数,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线圈匝数有关②控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磁铁线圈匝数成正比10.影响电流热效应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发热体两端电压、通过发热体的电流,改变导体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Q= I2Rt)②控制发热体两端电阻、通电时间,改变通过发热体的电流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③控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通电时间,改变发热体两端电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三、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称为类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