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各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04: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
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
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并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
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
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
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09决策指导·政策导读2021·0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已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目标任务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2021年生猪产业平稳发展;2021年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 提高;2021年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2021年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1年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6500亿千克(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二、2021年四项政策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设立衔接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2.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3.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4.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
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哲理简单出精英,简单生快乐,简单产实效。
10决策指导·政策导读2021·03三、2021年七个方面促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1.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平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1.根据本讲,我国设立的过渡期是指?()A.2021年到2025年B.2020年-2024年C.自文件发放之日起五年D.自脱贫之日起五年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C] 得分:0.002.根据本讲,“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国家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A.党的十八大B.党的十九大C.十五届三中全会D.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6.003.根据本讲,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我国在“十四五”提出实施为期几年的行动计划?()A.3年B.5年C.4年D.2年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6.004.根据本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基础性工作是?()A.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B.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C.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D.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B] 得分:0.005.根据本讲,对于至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是怎样要求的?()A.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B.发达地区首先实现现代化C.所有地区齐步走,一起实现农业现代化D.首先鼓励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6.006.根据本讲,关于落实一号文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因地制宜B.“一刀切”C.科学有序D.循序渐进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6.007.根据本讲,若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则要加强哪个工作机构建设?()A.党委工作领导小组B.地方党支部C.中央党委D.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6.008.根据本讲,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息息相关的问题是?()A.发展问题B.市场问题C.科技问题D.经济问题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根据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应当怎样走?()A.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B.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C.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D.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E.走乡村现代化之路正确答案:[ABCD]用户答案:[ABC] 得分:3.002.根据本讲,我国应该怎样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A.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B.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C.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D.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E.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正确答案:[ACDE]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3.根据本讲,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当采取哪些措施?()A.依据新阶段情况重新拟定新政策B.设立衔接过渡期C.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D.逐项分类优化调整E.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正确答案:[BCDE]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4.根据本讲,关于一号文件的总体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B.坚持城乡结合一体设计、一并推进C.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D.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E.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确答案:[ACDE]用户答案:[ACDE] 得分:8.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1.根据本讲,一号文件指出,当粮食供给出现问题时,只问责直接负责人。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交流材料
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交流材料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政策文件,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本次研讨交流旨在深入分析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其中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的政策措施。
其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内外贸易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是其主要内容。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
文中提到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确保国家能够持续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了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农村人口流失,农产品销售难等。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农村金融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困难。
在贯彻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只有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政策的实施。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培训,确保更多的人了解并能够准确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只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
同时,应该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激励鼓励各地区、各单位在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良好的政策实施氛围。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国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政策文件。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依靠城镇化打开三农新局
提要: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有一个词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那就是“城镇化”。
纵观这一系列决策走向,当我们也站在决策者的宏观高度,不难发现,“城镇化”不仅成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有效扩展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得力手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的一剂良药。
七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涉农,然而最终人们却发现,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并不在“三农”本身,而在于城镇,在于由农村到城镇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城镇化”。
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一号文件”助推我国农村改革之后,在新世纪,中央连续推出七个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善与农民增收。
城乡统筹城镇化:从“三农”外部解决“三农”问题与过去几年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4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新农村建设(2006年)、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8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等主题不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重强调了城镇化对于“三农”问题的意义,这表明“三农”问题已经不局限在农业、农民、农村内部来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村中大量剩余人口的转移接纳问题,而这仅靠建设新农村是不行的。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大型城市,造成城市负荷超载,给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而户籍的限制,更是将农民工的根牢牢系在农村,让这一亿多人的群体无法共享城市繁荣。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工
二、降低城市就业准入门槛 。
实行市场化就业机制,让农民工享有就业平等权。在这一机制下,农 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条件和机会面前一律平等。这是 农民工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和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 题。
三、大力发展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劳动力流出地政府主导,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围绕准备外出就业农民的需 求,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 二是劳动力流入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外地农民工开放,免费为其提供 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基本服务。 三是劳动力流入较多的城市要建设政府监督管理的零工交易场所,免费为农民 工提供供求直接见面的平台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现状
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遭受着城镇劳动者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 工伤事故风险、疾病风险以及其他意外风险等。我国在立法层面上对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 全国性立法只是笼统地将农民工纳入其适用范围的规定,但没有 就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作出特殊规定,至今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民工 社会保险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或规章。 2、保障的程度低,与城镇职工有一定差别。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自创建以来一直将重点放在城镇,而随 着农民工大幅度增长,使得目前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极低。
如何改善农民工存在的现状?
一、培育现代农业 经营主体。 二、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加快发展农 村社会事业。 三、加强农民转移 就业培训和权益保 护。 四、加强扶贫开发 工作。 五、提高农村公共 服务人员能力。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1
一、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首先,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其次,要继续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 第三,要全面重视和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聚焦三农: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
聚焦三农: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聚焦三农》特别节目。
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就是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了。
这对我们的农民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那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哪些新点亮点要点,将对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哪些变化?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唐仁建副主任,唐主任您好!欢迎您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持人:唐主任,通过研读今年的一号文件,我们发现两个数字:一个是9,一个是4。
那么也就是2007年一号文件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第9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从2004年以来第4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锁定三农问题。
那么我们知道,您是一号文件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您能不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主要内容?唐仁健:你说的对。
2004年,2005年,2006年和今年这四个一号文件总体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要贯彻一个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这么一个基本的考虑。
但是每一年根据当时的不同情况发展的需要那么也明确了不同的重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是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而且强调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表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方向这个路子,还要走很长时间。
但是不同时期可有不同重点。
那么现在就强调的是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抓住了现代农业,也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主持人:可以说现在一号文件已经是一个专有名词了,它也可以说是我们全党三农工作的一个行动纲领和一个风向标。
那您觉得今年的一号文件给我们传达出的一个怎样的一个信息?唐仁健:这个一号文件确实正如基层的一些同志所讲的,发一号本身就表明的中央的鲜明态度。
他们有的讲这是最大的含金量就是发一号,最大的含金量。
我觉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不懈的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样一个信心和决心。
2021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文件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三个方面提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向。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持。
扶贫过程中打造了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了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这位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众多的组织支持。
在扶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工作队员奋战脱贫一线,和贫困户、乡亲们结成了亲戚;上下级、各部门抓脱贫、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形成了全社会帮扶大格局。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机制保障、组织保障、作风保障。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首先要增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的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能单一进行,必须协调推进;不能孤立地干,而要统筹起来做。
两项工作融合推进,就是要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少走弯路,不搞重复建设,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地为乡村振兴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
要坚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两手抓”,不能有偏废、搞取舍,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对策分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2021年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精神解读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精神解读一、一号文件的主题和出台背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的第9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
标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6章23条,约10500字。
它的出台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三个担忧”近几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势头良好。
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
对农业农村发展,普遍有“三个担忧”:一是担忧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能否持续,要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极大。
二是担忧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
三是担忧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二)“三个不足”当前,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
全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
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
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
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回避不了、又必须绕过去的严峻问题。
(三)“三点考虑”中央决定,2012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从形势变化看,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从10个中央“1号文件”看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演进从1982年到2008年,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
1号文件意味着高度重视,意味着不同寻常,意味着非抓不可。
下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1982-1986)的政策框架、新世纪5个1号文件(2004-2008)的政策框架以及综述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主张等三个方面,重温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政策脉络。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五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纠正了并在继续纠正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左”倾错误,对农村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
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此时,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
2、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3、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PPT
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稳定农民工就业
脱贫攻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教育 农村社会保障
第二部分
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 年。
燃气下乡 强调安全可靠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去年一号文件提及“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 信网络普遍覆盖”的基础上,今年的文件进一步要求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 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即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 础设施建设。
同时,文件还首次提到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农村储气罐站和微管供气系统
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 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 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 制。
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就农业和农村 问题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 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时隔18年重新锁定“三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尊重规律,超前谋划、前瞻布局。村庄规划要符合村落形态演进规律,要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要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 硬件建设方面要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 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软件方面,要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 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打造善治乡村。”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
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
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
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
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
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
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兴,五谷丰。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
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
深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资要率先起好步
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 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 (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 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 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 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 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 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 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 营主体。随着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有 序发展,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派已成为农资企业寻
求价值增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农业社会 化服务的提供主体,在服务大户的同时也 要兼顾小农散户,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一定
时资源整合实力和健全的基层网络。因 此,以省级农资公司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 服务力量将更有优势,并在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 科技支撑
文件指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 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 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 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 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 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 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 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 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 机作业补贴。
关键词一 乡村振兴
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 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 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 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 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 「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解读: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 成,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三农”工作重心也将发生历史性转移,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在丈件中提出的 5年衔接过渡期内,一方面要守住不发生 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推 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财政、金融、科技 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一定会空前 加大。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未来五年的发 展规划应紧紧国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从 政策中找方向、抓机遇、谋发展。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10年将投4万亿用于水利为了我们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文件”的“水利亮点”。
新战略定位:“国家安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陈雷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定位准了才能明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为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82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
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产量略大于消费量,但在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学习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在20__年春节前夕,中央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国家自20__4年起中央又连续11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农业、农村、城乡、乡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充分彰显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发展三农的明确信号,预示我国三农工作改革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最近通过阅读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听取有关宣讲团的解读,使我进一步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以下是我学习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第一、要认真学习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理念其精神内涵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文约9655个字,内容涵盖了“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八、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八个以“三农”为工作重点方面。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的前景下出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三个导向”,文件提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令(2010年12月31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二要坚持统筹兼顾。
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人水和谐。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要坚持政府主导。
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
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
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
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
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
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
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
“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
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
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
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
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
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
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
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
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
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