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区深入推进“四个示范区”(港区城一体化示范区、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现代商贸示范区、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突破期。
在“十三五”时期,***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和转型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推进“四个示范区”建设取得决定性突破,奠定县域经济“走在省市前列”的基础地位,建立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富民惠民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一、“十三五”发展态势分析
(一)宏观环境
“十三五”期间,***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将步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阶段。
“十三五”期间,在我国政策措施中,“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将是主基调。
稳主要是指“稳住”经济、“稳住”增长,是基础,进是方向,即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中有为,稳是前提,为是作为。
从湖北省和***市环境看,近年来***市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开发、加快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大力实施“壮腰工程”,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增速渐趋平缓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转变
发展方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11年***市生产总值破千亿、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2013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千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年翻番”。
振兴***的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三五”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区作为全市县域经济排头兵,经济社会发展与***市的趋势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
基本一致,是说受大环境影响,全区经济增速也有所回落,不可能一直维持高速状态;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是说***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底限位臵,在多重黄金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及工业壮腰、交通壮腰等累积效应的作用下,“十三五”期间,***区仍然可以维持,而且必须维持高于***乃至全省的中高速增长状态。
并且,***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在快速增长中逐步优化,除了农产品加工、石油机械、造纸包装等传统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外,电子信息、现代商贸服务等新型产业将快速崛起,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区将取得“提质”和“增量”的双丰收。
(二)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克难奋进、砥砺前行,全区经济呈现“逆势竞发、爬坡进位”的良好态势,基础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事业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4年***区完成生产总值2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亿元。
从主要指标看,顺利实现壮腰工程“三年见成效”的阶段性任务,综合实力、可用财力、发展潜力较大提升,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翻一番,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5倍。
振兴***区的基础不断夯实,***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三五”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对***区而言,新常态下我们既要在总量上追赶发达地区,又要在质量上防止再度落后。
在***市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开发、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实施“壮腰工程”的背景下,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增速渐趋平缓的形势,***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临的机遇: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
***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区地处荆楚要冲,历史上先后有六朝34位帝王在此建都立国,是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目前***区还处于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的交汇点,具有连东西、贯南北的区位优势。
同时***市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成为全省唯一、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上南资北移、东企西进的势力强劲,珠三角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力度加大,***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步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宏观战略加速实施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加速落地,为***区提供了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随着壮腰工程深入推进,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规划启动实施、华中农高区和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为***区经济社会发展预留了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阶段,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新常态阶段。
从***区层面看,我区与全国的趋势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
基本一致,是说受大环境影响,全区经济增速也可能有所回落,不可能一直维持高速状态;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是说***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底限位臵,在多重黄金机遇和国家战略等累积效应的作用下,“十三五”期间,***区仍然可以维持高于全省乃至全市的中高速增长状态。
对***区而言,“新常态”同样是新机遇,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为我区后发赶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弯道”空间,***区的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决定了完全有能力实现新常态下的弯道超越。
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为***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长期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非常严重。
这种增长方式不可避免而且正在遇到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供给的极限,造成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未来经济要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区科教资源丰富,辖区内有长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校区,为***区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存在的挑战:***区发展不够仍是最大的实际。
总量规模和综合实力亟待壮大和增强;产业层次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城乡经济差距较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要素制
约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地方财力仍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社会事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不断产生,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十三五”时期,***区具备后发潜力,其潜在增速有望高于全省,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不断化解矛盾和挑战,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发展竞进提质、迈上新台阶。
二、“十三五”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总体要求。
坚持省委、省政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对接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服务于“壮腰工程”战略,以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华中农高区和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县域经济“走在省市前列”的基础地位。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
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
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
要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根本动力,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
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坚持共享发展。
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
坚持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色调。
因此,全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县域经济“走在省市前列”为总目标,以转型升级为“第一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第一任务”,以城乡建设为“第一载体”,以人民满意为“第一取向”,着力打造“港区城一体化示范区、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现代商贸示范区、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四个示范区”,为***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十三五”时期,确保全区经济“换档调速”不失速、稳增速,预期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1个百分点,推进追赶跨越、奋力赶超,总量规模确保位于全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0元。
指标体系分设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四大类,其中预期性指标21个,约束性指标14个。
——经济发展。
预期性指标11个。
突出转型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增15%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投资和消费协调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左右。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三次产业比例2020年达到15:45:40。
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
——科技教育。
预期性指标4个,约束性指标1个。
突出创新驱动,重视基础教育,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3%;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达到3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
——资源环境。
预期性指标1个,约束性指标8个。
突出生态文明,优化生态状况,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都达到市里下达的标准。
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至2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
耕地保有量稳定35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大气环境明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指数控制在80以下。
——人民生活。
预期性指标5个,约束性指标5个。
突出公共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常住人口60万。
“十三五”期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5000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1.55:1以下。
大力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
三、“十三五”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区应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线,始终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坚持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和转型发展,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改善民生,推进“四个示范区”建设取得决定性突破,奠定县域经济“走在省市前列”的基础地位,建立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环境友好、富民惠民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二)战略定位
在充分利用***区发展成果和独特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县域经济“走在省市前列”的总目标,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全面推进“四个示范区”建设,即:
港区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引江济汉工程、李埠港区为依托,集聚高新工业、现代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临港物流、现代服务等产业,兼具生活居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建设成为公共服务设施完备、自然环境优美的“港口+城市+产业”的港区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实现“以港兴区、以城促港、港区城互动”。
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将华中农高区定位为集农业高端服务、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农业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高新技术加工制造、现代信息化商贸物流及高端农业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按照“政企融合、产城一体”的思路,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大平台,推进农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精化方向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农高区,促进***区农业产业的转型,带动县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现代商贸示范区:紧紧围绕“商贸流通、对外贸易”等重点领域,推进现代商贸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筑牢出口的支撑作用,着力扩大社会需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商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坚持拓展对外
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力促进全区商务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古城区域为主,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
要按照“以文化为中心,以古城为背景,以遗存为载体,以招商为途径,以市场为取向,以特色为目标,按照清水之城,文化之都的定位,突出做好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文章,加快开发旅游产品,建设精品景区,积极主动地融入湘鄂渝黔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对接大三峡的桥头堡。
(三)区域空间布局
立足现有基础,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空间布局定位为:“一主二翼三带四特”,即:
一主:就是以***古城区域为主,打造文化旅游中心。
依托***古城优势,充分发掘三国文化、楚文化和水文化资源,以宾阳楼景区、关公文化园、文博园区、九老仙都景区、***古城墙修复、环***古城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以***古城为核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城旅游环境和旅游品质。
同时,加大以熊家冢景区为核心的川店旅游名镇的申报和建设力度,加快江汉运河新农村景观带建设步伐,协调兼顾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力争建成***市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
二翼:一是纪南生态旅游区,抓住***市成立并建设纪南生态旅游区的机遇,搞好协调配合工作,掀起纪南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寻求纪南生态旅游景区与***古城景区的融合互动,达到双赢双收;二是华中农高区,加强与华中农高区建设的配合,解决好华中农高区建设与***区规划布局的无缝对接,通过华中农高区高科技农业项目建设,带领全区农业品质提档升级。
总之,通过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借助生态旅游区和农高区两翼的高速推进,促使
***区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凤鸣楚天的效果。
三带:一是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带,城东至城北沿***大道,以万达广场、绿地之窗、红星广场、百盟商贸光彩城、竹叶山车世界、***家居建材大市场、浩然物流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规划建设具有现代品质的商贸物流示范区带;二是高端文教科技承载区带,城南至城西沿学苑路,依托长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四机厂、四机赛瓦、江汉建机等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科教和企业研发优势,积极引进和建设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和文教成果转化承载平台;三是产业集群发展区带,城西北沿318国道,以九阳工业园区、拍马工业园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石油机械产业集群和包装印刷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全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优化环境,加强引进,推进紫荆、弥市、裁缝、李埠等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经过3-5年发展,力争在全区形成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四特:一是绿色有机蔬菜供应特色基地,依托李埠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基础,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广“荆绿”等绿色有机品牌,建立起全区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平台;二是商品粮油安全供应特色基地,依托川店、马山、八岭、菱湖、弥市等乡镇粮油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积极争取国家粮食安全工程相关政策,做大做强全区粮油产量和交易市场,成为通过川店国家粮库和草市国家粮食直属库向国家保障粮油安全供应的特色基地;三是苗木种植销售特色基地,依托川店、马山、八岭山等地,加大荒山滩涂地改造,进一步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升种植品质,加大合作社等组织的扶持力度,建成以川店香樟第一镇为核心的苗木特色基地;四是绿色生态畜禽特色养殖基地,依托川店、弥市等地,引进大型养殖企业,提高本土养殖规模和质量,建设好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十三五”战略重点
(一)以强化基础条件和提升优势产能为重点,促进投资增长
促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要减少政府对投资的干预,落实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投资机制。
科学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多种金融工具服务民间投资的作用,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能源供应、信息传输、水利安全等体系建设,通过投资引导促进产业高端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全面提升优势产业产能。
进一步强化基础条件。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着眼于提高路网密度、提升线路等级。
优先启动“一河两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强水道与国道、省道的对接,实现水路、陆路无缝对接。
加强***港李埠港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李埠港综合港区,形成长江与汉江的水运枢纽,打造货物集散中心、保税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实现货物快速通达。
提升***火车站的运输保障能力,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互融互通,满足***及周边地区发展人员大规模流动的需求,提高***火车站建设等级。
促进优势产能提升。
通过投资引导促进形成产业发展高端。
推动产业基地集聚,明确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提升项目集聚及配套能力。
加强专业对接,推进项目主体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驻区央企、科研院所等对接。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产业扶持政策,探索推进风险投资与重大项目对接、重点项目单位投融资试点等;通过投资引导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持续推进工业向产业基地和园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投资引导推动产业融合。
加强规划引导、载体建设和政策支持,促进工业化与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
升产业能级。
(二)以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产业高级化、高端化、生态化的战略导向,以大投入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为目标,注重工业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注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注重产业集聚与资源能源信约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推广良种良法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和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依托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推进华中农高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农高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华中农高区辐射带动周边现代农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
引导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以“大龙头、大产业、大集群”为主攻方向,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推进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形成“百亿龙头企业为引领、千亿产业集群为支撑、万级产能规模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和采用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产品、品牌、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