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儒家伦理与新儒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恒产”即为百姓固定的占有或使用的财产。就是百 姓私人所有或归私人恒久使用的是以维持本人及家庭 成员生存,是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财产。也是指 “耕者”或劳动农民的恒产。
井地方案:
制民之产的关键是“制其田里”,要使每一农户有百
亩田,就必须划清各户耕地的疆界,这就是他所说的
“正经界”,这是解决恒产问题从而实施“仁政”的
(3)孟轲提出来“仁政”的概念,他主张必 须行“仁政”或在政治上行“先王之道”。他 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严治天下”
14
二、孟子伦理观的具体体现
(一)恒产论
动机:要使耕者能向国家提供九分之一或十分 之一剩余劳动,必须使他们拥有一定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使他们成为有自己家庭经济的耕 者。使百姓有自己的“恒产”作为“仁政”的 基础和首要前提。
“使民也义”就是主张在征调民为国家服徭 役时,要遵守义的原则和礼的规定,不可任 意苛派,使百姓的徭役负担过于沉重。
13
第二节 孟子对儒家伦理的发展 一、孟轲对儒家义利观的发展
(1)孟轲继承了孔丘的义利观的思想,并有 重要发展。
(2)孟轲很重视财利问题。他言利有一个前 提即各等级、各社会等集团要互相承认彼此之 间在财利问题的界限。
“谋食”是指农、工、商各种体力劳动者的 事,也包括那些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10
(三)消费论
中国古代在消费问题的传统思想是黜奢崇俭。 孔丘是黜奢崇俭论者,他强调治国要“节用而 爱人”,认为个人生活也俭胜于奢,因为“奢 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丘认为区别奢俭的唯一标准就是周代的礼制 所规定的等级消费标准,人们在衣、食、住、 行、交际、陈设、婚娶、丧葬、祭祀各种活动 中,都必须严格遵照礼制的规定,而不应有所 偏离。
开端。他还设计一个“制其田里”的具体实施方案,
其内容有:
16
第一,把耕地划分成井字形方块,每井九百亩,每块百亩,中 间百亩为“公田”,周围百亩分给八家 作为“私田”,每家百 亩。
第二,八家提供无偿劳动“同养公田”,完成公田上的耕作任 务,才允许耕种自己的私田。
第三,各家必须终身居住、生活和耕作于井田之中,永远不得 离开所属的乡井。
第四章 儒家伦理与新儒商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孟子对儒家伦理的发展 第三节 新儒商理论与新儒商人才培养
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汤恩 博士在一次欧洲国际会议中提出警告,解决二 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 大乘佛教。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 会后发表共同宣言说:人类要走向二十一世纪, 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以前,在孔子的思想里寻 找智慧。
8
(二)分工论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生产力 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
孔子主要关心的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问题,而对其他分工问题涉及很少。在他心 目中,只有“谋道”和“谋食”两种职业。
9
“谋道”的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方式 有“学道”和“行道”两种,即“仕而优则 学,学而优则仕”。
1.孟轲反对过重的赋税徭役,主张“薄税敛”, “不违农时”,百亩之田,“无夺其时“。
2.孟轲还把他的轻徭薄赋思想概括为一个 原则: “取于民有制”。
18
3.孟轲也不赞成赋税徭役过轻。 4.孟轲把轻徭薄赋主张同维护、发展新的封建主义
生的产方式要求结合起来。 5.除了“取于民有制”的原则和十分取一、不违农
极为巨大深远的影响。 、
4
(二)孔子的经济伦理的表现
第一、富民思想。 孔丘及其弟子提出富民,足民主张,把这视
为治国、为政的基本纲领之一。提出“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的论点,较为明确指出富 民是富国的基础。
5
第二,轻徭薄赋思想。
一是反对贪冒,反对聚敛,二是借主张轻徭 薄赋来反对当时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经济改 革,要求恢复周代的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四)赋役论
孔子的赋役论,也就是他的财政思想,是他 在财政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的总和。
孔丘赋役论主要是两个论点:在赋税问题上, 他主张“行度于礼”,在征调徭役问题上, 他主张“使民也义”。
12
“行度于礼”即在征收赋税时要遵守礼制的 规定,具体说,就是恪守“籍”法,只对公 田征税,税率方面坚持“彻”法,十分取一。
7
三、孔子的义主利从论的具体 表现
(一)求富论
孔丘对财富、财利本身并不抱消极鄙弃态度。 他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足食,足兵,民 信之矣”
孔丘认为富民足民,是民富为政,治国的基 本要求。
他认为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是合乎 “道”,否则就宁可舍富处贫。
时的征收,征收标准外,孟轲还提出下列一些具体 主张: 第一,一般只征农业税,不对其他行业征税。 第二,纳税方式尽量单一化,避免以多种方式同时 征收。
19
(三) 通功易事论
第三,重视“民食”思想。
孔丘及其弟子提出富民,足民主张,把这视 为治国、为政的基本纲领之一。提出“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的论点,较为明确指出富 民是富国的基础。
6
二、孔子的义主利从论
孔丘的义主利从论是春秋时期的利义关系论 的总结和进一步发展,包括下面一系列论点: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见利思义” 3.“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4.“以义生利”
2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思想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地位
(一)地位
1.孟轲称孔丘为古圣贤中的“集大成”者 2.孔子对商、周以来的经济伦理与思想加以
广泛的吸收、改造与创新,发表了多方面的 见解和评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成就也大大 超过一切前人和同时代的人。
3
3.建立了“义主利从论” 4.中国古代的经济伦理与思想史创立者 5.孔子的经济伦理与思想对后代发生着
第四,八家之间,和睦相处,平时互相帮助,遇有盗寇或战事 则共同担任守卫。井田不仅是生产组织,而且也是一个地方武 装组织。
第五,井地制度只实施于远郊以外的农村,城内和近郊则不划 井地,这里的土地所有者自行向国家缴纳十分之一的实物税。
17
(二)赋役论
“无野人莫养君子”是孟轲赋役思想的主要理论基 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