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合集下载

社会学学科教育部第一至第六届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

社会学学科教育部第一至第六届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

社会学一等奖(共9项第一届1995一等奖(5项)《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及对策探讨》《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二等奖(11项)《中国人口丛书》《中国人口地理》《企业社会学新论》《人口结构学》《人口承载力与人口迁移》《社会改革控制论》《贫困与发展道路选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第二届1998一等奖(2项)《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著作《西藏的人口与社会》著作二等奖(4项)《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著作《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著作《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著作《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论文三等奖(9项)《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著作《科学价值系统论》著作《马库色:批判与重建》著作《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著作《“中国经济奇迹”的未来与政策选择—著作《开发扶贫与环境移民》著作《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著作《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著作《21世纪辽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研究咨询报告第三届(2003)一等奖(1项)《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著作二等奖(4项)《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著作《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研究》系列论文《转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著作三等奖(9项)《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著作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论文《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论文《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一项著作《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著作著作《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第四届(2006)一等奖(1项)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著作二等奖(1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目标人群研究咨询报告三等奖(10项)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论文新乡土中国著作再生产的延续:制度转型于城市社会分层著作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论文企业职工的权威意识及其对管理行为的影论文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著作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著作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分析论文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著作中国大陆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实施著作第五届(2009)一等奖(0项)缺二等奖(5项) A New Perspective in Guiding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三等奖(11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 著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 著作类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三峡外迁移民社会融合与稳定调查研究 研究报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著作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第六届(2012)共9项)费孝通宁夏出版社曾毅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郑杭生、李强 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宋林飞《中国社会科学》刘铮、邬沧萍、林富德新华社《内部参考》1979中国人民大学孙敬之 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胡焕庸、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祖云 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刘长茂主编 张纯元 副主张志良主编甘肃科技出版社童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何承金、赵学董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风笑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竞能、吴国存 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李路路浙江人民出版社瞿铁鹏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 主马 戎 著同心出版社朱国宏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郑杭生 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强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孙立平 王汉生 王思斌 朱 农 主编 王冰 副主武汉大学出版社张 彦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少杰 著唐山出版社(台湾)林富德 翟振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宋林飞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张志良 主编 原华荣 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忠民 著河南大学出版社邬沧萍 主编 郝虹生 副高等教育出版社尹文耀辽宁省计划委员会采用李强 著鹭江出版社2000年9月关信平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郭志刚《人口研究》2000年1期李路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丁建定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风笑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刘少杰《社会学研究》1999年4期丘海雄 陈建民 任焰《社会学研究》1998年4期王桂新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张静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周晓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12月李强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郭志刚等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纳,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3月郭于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贺雪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李路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卜长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蔡禾《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洪大用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董晓萍、[法]蓝克利著中华书局2003年10月王琪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年第4期刘少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胡荣著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4月ns in the 21st Century:“De-politicization”of Ethnicity in China 论文类 Asian Ethnicity Vol.8,No.3(Oct 2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少杰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 梁玉成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0月 吴 毅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 刘 平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沧萍主编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 禾、 王 进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周 怡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07年11月 郑晓瑛、 陈 功、 宋新明、 张 蕾、 刘 岚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莉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10月 王胜今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荣》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川省人民政府移民办 2007年1月 宋子然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4月 刘爱玉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彭华民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王桂新等20202020202020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l.8,No.3(Oct 2007) 马 戎。

2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

2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

202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发布2021年7月12日,国家教育部对外发布了202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2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总奖数为159项,其中哲学、经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领域均有涉及。

这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助力。

从教育部发布的获奖名单来看,202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涵盖了多个领域,既有理论研究类成果,也有实践创新类成果。

这些成果涉及了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凸显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哲学类成果中,涵盖了哲学、我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等多个方面。

从获奖名单中可以看到,一些哲学理论研究获得了高度评价,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我国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和社会科学类成果中,涉及了经济发展、人口问题、社会政策等多个领域。

这些成果在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文学、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成果也在本次评选中获得了认可。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涵,也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在总结性内容方面,202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为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这些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加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队伍,共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前行。

202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07.04•【文号】教社政[2003]5号•【施行日期】2003.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机关工作正文教育部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教社政[20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工作业已完成,按照我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经本届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406项成果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二等奖124项,三等奖234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开展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是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应认真总结组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教育部二〇〇三年七月四日附件: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7项)中国文学(7项)外国文学(空缺)考古学(空缺)民族学(1项)港澳台问题研究(空缺)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124项)马克思主义(4项)中国文学(13项)统计学(2项)全国高等学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三等奖234项)。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公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和团队,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

2023年度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现将获奖名单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获奖成果进行认真审阅和讨论。

一、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1. 科研项目类(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负责单位:北京大学刘教授团队)(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负责单位:清华大学王教授团队)2. 教材教法类(1)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负责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负责单位:复旦大学教育技术中心)3. 教育改革与政策类(1)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负责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与政策研究(负责单位:武汉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二、获奖成果简介及评价1. 科研项目类(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入手,构建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该体系考虑了学生不同个体差异的特点,结合各科目特点和学科间的关联性,制定了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该体系为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提供了客观、有效的参考,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2)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该项目团队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学生学业历史数据、行为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构建了一套高效的学生学业预警模型。

该模型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学业问题的风险,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在校内实际应用中,该模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学校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教材教法类(1)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该项目团队在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通过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构建了一套符合当代教师培养需要的创新型模式。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旨在表彰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激励广大社会科学研究者继续为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涵盖了众多领域,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评奖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

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关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文化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人口学、统计学等领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智库研究成果智库研究成果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国家安全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评选出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创新性,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实践路径。

2.应用性: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实际,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影响力: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提高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

4.前瞻性: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对未来的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

2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

2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

202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名单今年,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21年度的获奖名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获奖项目,展示出中国学术界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一等奖获得者:○ 项目一:《中国传统社会良心研究》该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担,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中良心思想的深入探索,揭示了良心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研究团队围绕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和个体伦理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撑。

该项目的获奖体现了中国研究者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创新和学术深度。

○ 项目二:《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该项目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承担,通过调研和实证研究,团队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团队在探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和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项目获得一等奖体现了中国在农村治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等奖获得者:○ 项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伦理基础研究》该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牵头承担,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伦理基础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该研究团队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伦理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项目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该项目由教育部牵头承担,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面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制度创新方案。

该研究团队着重关注高等教育的优化、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等奖获得者:○ 项目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对外传播研究》该项目由中国文化传媒研究院承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团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力和传播路径。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优秀成果层出不穷。

这些成果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表彰这些优秀成果,教育部举行了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以下是公示的获奖名单,按照不同类别划分。

1.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到习近平强军思想》作者:杨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该著作通过对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异同之处,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该成果在国防建设与军事文化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2.文学艺术类优秀成果奖:《中国电影的元祖:萨穆良》作者:张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该著作通过对萨穆良电影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该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语言文学类优秀成果奖:《“学生集体”视角下的英语课堂互动研究》作者:王晓峰,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该著作通过对学生集体视角观察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对英语课堂互动的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成果为英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4.历史文化类优秀成果奖:《西侵这一百年》作者:聂其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该著作重点论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描述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历程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奋斗。

该成果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以及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5.法律政治类优秀成果奖:《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作者:黄河清,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著作重点论述了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中心任务和战略选择。

该成果在法治建设和法治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以上几位作者的研究成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将指引未来的学者在这些领域深入研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也为国家法制建设、文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途径。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一、评奖的背景和意义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对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的重要活动,旨在鼓励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哲学研究类和社会科学研究类共四大类。

奖项设置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特别贡献奖。

二、评奖的选择原则和程序(一)选择原则1. 严格遵循科学性。

评奖工作必须依据事实和科学原则,确保评选出的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2. 公平公正。

评奖过程要透明公开,确保不受个人偏见或利益干扰,以公平的态度评选出优秀的成果。

3. 突出应用价值。

评选重点关注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成果,注重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贡献。

4. 突出原创性。

评选中将重点关注原创研究成果,鼓励并表彰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术成果。

(二)评奖程序1. 提名阶段:通过学术界、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推荐,确定候选成果。

2. 初评阶段:由评奖委员会根据评选标准进行初评,筛选出优秀成果入围。

3. 专家评审阶段:组织专家对入围的成果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报告,并提出评奖建议。

4. 终评阶段:在评审报告的基础上,经评奖委员会终评,并确定获奖名单。

5. 颁奖仪式:在一定的协调时间内,组织颁奖仪式,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参评条件和要求1. 参评成果必须是在我国境内完成的研究成果,且结果应在两年内得到发表或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实际应用或专家认可。

2. 参评成果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实际贡献,能够推动或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3. 参评成果应具备科学性、原创性和实用性,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清晰的研究框架和结构。

4. 参评成果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提交,并附上详细的研究报告和相关实验数据。

四、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一)奖项设置1. 一等奖:对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个人或集体予以表彰。

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设立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研究成果。

该奖项通常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等。

获奖作品通常代表了该领域内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获奖者往往是该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或研究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标准通常包括研究成果的学术创新性、理论深度、实践价值、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获奖作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包括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议等环节,确保获奖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获得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对于学者和研究成果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认可,也是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该奖项也对于提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国家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名称、设立机构、评选标准等可能因不同的奖项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了解具体的奖项时,需要查阅相关的官方文件或公告。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哎,话说回来,大家可能都知道教育部的人文社科成果奖吧。

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奖项能比的,谁拿了它,那简直就跟拿了个“学术奥斯卡”一样的光彩照人。

每年,成千上万的研究成果都在争抢这个奖项,简直就是一场智慧的角逐。

想想看,能得奖的那些人,都得是智商、情商、甚至时间管理都要有天赋的人,才能站在领奖台上,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好啦,今天咱们就聊聊这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看看它到底有啥吸引人的地方。

这个奖项本身,讲实话,就是给那些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突破性贡献的学者和研究者颁发的。

你要知道,什么哲学啊,历史啊,文学啊,经济学啊,心理学啊,啥门类的研究成果都能涉及。

关键是,你的研究得有分量、得有深度,得能打动人心,让人觉得“哇,这个真是解决了我们社会上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这个研究真是点亮了我们对人类未来的希望”。

咱们说,能在这么多领域里脱颖而出,拿奖的人得有多牛,脑袋瓜得有多灵光啊!但话又说回来,得奖的过程可不是轻松的。

首先你得经过严格的评选,甚至有时候得面对“刀尖上的舞蹈”。

你想,能评选到最后的那些项目,每一个都是经过了学术界的大咖们一轮又一轮的筛选。

这个时候,能不能让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眼前一亮,真得看你的研究到底是不是有“真功夫”。

不仅如此,每个项目还要面对无数的挑战和质疑,连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最终的成败。

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大家都在拉,可拉得最稳、最持久的,才能笑到最后。

尤其是这第九届的奖项,更加引人关注。

有些项目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甚至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说有的研究者通过自己的项目,成功改善了某些教育领域里的问题,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学生。

你看,这不就说明,学术研究真的可以影响生活,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要说这些拿奖的学者们,他们不光是在做“学术”,他们还是在做“有温度的事”。

他们用知识搭建起了桥梁,把复杂的理论转化成能在实际中运用的东西,直接改善了我们身边的生活。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8.02.25•【文号】教社科[1998]1号•【施行日期】1998.02.2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4日)废止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1998年2月25日国家教委发布教社科[1998]1号)第一条为奖励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为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的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获奖者按等级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三条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分为著作、论文和研究咨询报告三类。

其中,著作类成果包括专著、编著(工具书等)、资料和古籍整理著作、译著等,但不包括教材;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包括软件、音像制品等其他形式的成果。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评审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申请评奖的成果,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二)学术上具有先进性,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观点正确,论证严密,资料准确、翔实,文风端正。

第六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奖励的具体标准:(一)基础研究成果: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或在国情、社情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填补了学科的空白,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观点,推动了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重视和好评。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3.03.22
•【文号】教社科[2013]2号
•【施行日期】2013.03.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颁发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
社会科学)的决定
(教社科[2013]2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业已完成。

按照我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83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和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以本次评奖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质量导向,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教育部
2013年3月22日附件: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获奖成果名单(830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01.09•【文号】教社科厅函[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精神,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我部决定启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奖项设置和奖励范围1.评奖学科范围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次评奖的学科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2)思想政治教育;(3)哲学;(4)逻辑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管理学;(14)政治学;(15)法学;(16)社会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心理学;(22)体育学;(23)统计学;(24)港澳台问题研究;(25)国际问题研究;(26)交叉学科。

2.奖项设置和名额奖项分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和成果普及奖。

除成果普及奖不分等级外,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本届评奖的奖励名额总计900项左右。

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

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

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公示为了推动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和推广,教育部每年都会举办人文社科成果奖评选活动。

在这第五届的评选活动中,经过激烈角逐和严格评选,最终确定了一批优秀成果,现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公示,以示公正和透明。

首先,我们将从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评选标准出发,对这些成果进行概括性介绍。

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评选标准包括了学术价值、创新性、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在此次评选中,评委们对各项成果进行了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若干项。

在一等奖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成果。

该成果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这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成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成果中,也有很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比如一项关于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些获奖成果涉及了教育、历史、文化、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它们不仅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还有一些获奖成果是关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也与当前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密不可分。

这些成果的产生和发展,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在公示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这些成果的获得者,即各位研究者和学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他们以扎实的学术功底、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我国人文社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的成果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学术成就,也代表了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

当然,在这里也要强调,这些成果的公示和评选只是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0•【文号】教社科〔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

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和教育部批准,共有1539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

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

现将获奖成果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名单另行通知)。

开展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工作,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

希望获奖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严谨治学、铸造精品,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把获奖成果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中。

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和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扎根中国,全面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教育部2020年12月10日。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是指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杰出贡献和卓越成就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创新性:优秀成果在研究方法、理论观点或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 学术价值:这些成果在学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理论建设或实践指导具有重要贡献。

3. 影响力:优秀成果在学术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4. 实践意义:这些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能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取得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问题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学科领域可能对优秀成果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优秀成果应该在学术质量、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教育部第四轮评估A类期刊

教育部第四轮评估A类期刊

附件2-2
学科评估统计的省级科研奖励清单 
注:本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科研奖励。

附件2-3
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科补充期刊 学位中心经广泛调研,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除统计SSCI、A&HCI、CSCD、CSSCI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作品外,还将补充部分期刊,名单如下:
注: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科仅能分别补充填写表中标“●”的期刊。

附件2-4
学科评估统计的建筑设计奖项清单 
(一)国内奖项
注:由于中国人居环境奖主要颁给“城市”,颁给“项目”的也未指明设计人员和单位,故未列入。

(二)国际奖项
注: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科仅能分别补充填写表中打“”的期刊。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0.11.23
•【字号】苏教社政[2010]14号
•【施行日期】2010.1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苏教社政〔2010〕14号)
各高等学校:
为促进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表彰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了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

在各校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我厅审定,共评出获奖成果303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77项、三等奖207项(见附件)。

获奖成果经公示后现予以公布。

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繁荣发展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附件: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td class=c_tb class=xl27 style="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179pt" width=239 x:str="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
--评《潘光旦文集》中的人文生物学和新人文思想 ">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