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人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基本情况:小强属独生子,在其8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
现与小强生活在一起的 家庭成员有母亲,祖父,祖母和外 祖母。祖父和祖母曾是机关干部,外婆曾是医生,母亲在 一家医院当护士。所有长辈都特别宠爱,对他生活各个方 面悉心照顾,满足他的一切需求。
诊断:综合上述信息判断小强出现心理偏差
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过度溺爱,过度自我 保护而导致的自我中心,因而在学校有种 种不良行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
自我意识阶段划分
• 自我中心期 儿童从八个月开始有自我意识。皮
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3~7岁)
• 客观变化期 3岁到青春期。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的重要阶段,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期,为走 向社会创造各种条件的准备时期。
• 主观化时期 青春期开始到成年阶段,属于自我
三种形式的自我中心 感觉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2岁)物我不分,生活 在没有客体的宇宙中,没有自我意识。① 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观点,分不清主观和客观。②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中心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开始)儿童集中注意在 自我将来的理想上,要再经过较长时间的去中心 化,才能认识客观现实和集体对他的要求,变得 较为符合实际。③
自我中心
1
什么是自我中心
2 自我中心型人格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3 4
自我中心型人格的心理辅导策略 案例分析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皮亚杰认知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幼年儿童和成人思维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幼儿不 能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只能 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事物就是他所看到的样子,不可能 再有其他看法。 自我中心是由于缺乏认识上的去中心化。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发展中,存在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感觉运动阶段的发展 是一种从极端的自我中心的状态逐渐去中心化的过程。
Leabharlann Baidu
辅导策略
1)改变其认知思维。如当他在指责老师偏心时,引导他思考: 老师为什么会偏心?他本人是否对所有周围人都一样?他为什 么对家庭某个成员特别好?通过训练他多角度考虑事情,引导 他走出狭小的自我中心思维方式。 2)训练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通过其班主任和团委负责人的合 作,让小强多参加团体活动,从人际互动中认识到自我和他人 的区别,引导其学会人际处理能力。 3)训练其独立生活能力。针对其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务的情 况,特别请一男家庭教师对其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辅导,培养 其独立生活能力。 4)针对其妒忌心强的特征,引导其观察和思考为什么人家会取得 好成绩?激发其竞争意识,促使其努力向上。
参考资料
• • • • • • 陈筱洁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刘电芝《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沈德立《青少年社交障碍及其消除》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周宗奎《儿童社会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皮亚杰 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北 京,1980。 •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意识的一
种形式,它包含了人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自己 与他人,自然与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
成分组成了自我意识的基本形式。
自我中心型人格的主要表现
• 处处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在班集体中 常常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 不关心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同情心,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将别人的好看作应当,对别人的帮助毫无感激之情,对父母, 老师,社会缺乏感恩。 • 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 点强加于他人。在错误面前百般抵赖。 • 高度敏感,心理脆弱,极易受伤。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不 允许别人伤害到自己的痛点。毫不考虑别人对自己反应的客观 真实性。很少有心平气和的时候,内心老是嘀咕事,不是自己 挫折,就是别人刺痛了他。 • 有明显的嫉妒心。 • 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取偏激行为。
意识成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
一个自我中心的人,是指他的思想完全被自我意 识所占有,习惯于把“我”作为注意的中心,以 至于其他人、事,物很难引起他的兴趣,也无法 转移他的注意力。 他们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上,不能采纳不同的意见。 他和周围环境的一切关系都建立在“我”的利害 关系上,对于与他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 接受。
案例
小强,男,14岁,初二学生。 老师评价:一个不听话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时常不按时完 成作业,时常抱怨老师讲课呆板,指责学校和老师自私,是为 提高升学率,多拿奖金而压迫学生。 同学评价:小强是一个招惹不得的野兽,曾有一次,邻座的同学 无意把橡皮擦放到了他座位上,他二话不说就把橡皮擦扔掉。 他脾气很不好,常常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话,一旦碰到他不想听 或不愿意听的话,他就经常粗暴地打断人家。当同学受到老师 表扬时,他不是指责老师偏心就是说同学巴结老师,对成绩好 的同学就说“死读书”。
自我中心人格的心理辅导策略
• 转移家庭焦点,加强亲子交流。家长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家 长对子女的爱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不能变成溺爱。生 活中多加引导,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多与孩子沟通,从 而让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学习同理心,加强人际交往。通过社会互动,引导孩子设身处 地地为别人着想。教师在平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适当开展人 际交往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对出现的自我中心行为,给予警告 和提示,督促其改正。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 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 增强竞争意识,重视挫折教育。
自我中心人格的心理辅导策略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的思维导致了自我中心的逻辑结构,他们 以自己为尺度,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一切事物,不能把握逻 辑关系。因为思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注意图式,使他们不能同 时处理一种情况的几个方面:交谈中不能同时考虑他人的和自 己的观点;认为游戏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不能同时重视自 己的兴趣和他人的需要。 皮亚杰又指出:社会互动是促使儿童去除自我中心的方法之一。 社会互动能促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并迫使他去 理解和自己观点相冲突的其他人的观点。
自我中心型人格产生的原因
1. 家庭教育不当 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现在孩子大多数 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溺爱,会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任性,唯 我独尊的个性,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一切需 求。 2 挫折磨练不足 从小生活就备受呵护,一帆风顺,缺少生活的挫折和打击,容易形成 自我中心。因此,家庭经济良好,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的学生 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 3 自我认识不良 自我中心更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甚至 夸大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甚至当别人指出其错误时,更 愿意认为是自己受到了伤害而不愿意承认自身的不足。 4 他人评价不当 在儿童成长初期,自我中心的人取得一定成绩后,周围人一片叫好, 只有赞美,还常常夸大他们的成绩,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认 识由于他人评价的失当而发生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