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云数据中心信息外网规划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集团云数据中心网络整体架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109c7e6f1aff00bed51ead.png)
网络松耦合
DC
DC
WN
WN
WN BR
BR
DC WN
BR
核心网架构
物理部署标准化 连接方式标准化 协议部署标准化
标准化部署
前端网络 后端网络
前后端网络分离
模块化分区
核心
汇聚 接入
网络分层设计
集团网络分为信息内网、信息外网和科研网,信息内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自建业务系统和国网统 推业务系统的内网流量;信息外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Inerent及对公网用户提供服务的流量;科 研网承载各院所实验室的科研流量。三张网络物理上相互独立,互访需要经过隔离装置进行数据 摆渡。
可用性 设备、链路、服务器接入有较多的单点,缺少冗余,可用性 不高;
网络架构层次不清晰,数据中心和办公网未有效隔离,数据 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
二层广播域跨越双中心,出现广播风暴会导致整网不可用; 安全性 数据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缺少统一的安全策略;
安全防护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安全纵深; 网络设备配置存在安全薄弱环节,业务流量的监控和分析手
谢 谢!
值得肯定的是
可用性 关键节点的设备和链路(A中心核心、南京院区、武汉院区 ) 采用冗余部署,有线侧Intenet出口双链路,通过LB进行负
安全性 载均衡,具备一定的可用性; 有线用户网络出口部署了防火墙和IDS设备,对集团信息外 网进行整体安全防护,通过专门的DMZ区对外提供服务,
无线需用要户注侧部意署的了是上网行为管理和防火墙;
性能 大数据相关业务的网络都为千兆,存在带宽瓶颈;
可管理 带外管理网不完备,运维管理效率不高; 网络基础服务没有统一的管理(DHCP、DNS、NTP等)
信息外网的网络核心为A中心的两台S7506E,通过中电飞华的链路连接各个院区(武汉院区例 外),A中心院区内网用户的网关在核心交换机上,其他各院区的用户网关均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 上,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的Internet出口分离,部署了部分安全设备实现安全防护。
云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
![云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08cf9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d.png)
云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数据中心在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云数据中心是大型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
云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云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进行详细介绍。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云数据中心机房规划与建设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存储需求:根据企业或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数据存储的需求量,包括数据的类型、大小和增长速度等。
2. 计算能力需求:根据需要进行计算能力的需求分析,包括服务器的数量、配置和性能等。
3. 网络带宽需求:根据数据传输的需求确定网络带宽的需求量,包括内部网络和对外网络的需求。
4. 数据安全需求:根据数据的重要性确定安全策略和安全设备的需求,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可用性需求:根据业务的连续性要求确定可用性的需求,包括灾备和容灾方案的设计。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云数据中心的规划目标,为后续的机房规划与建设奠定基础。
二、机房选址与布局在确定机房选址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地理位置:机房的地理位置需要离主要业务区域近,便于数据传输和维护管理。
2. 网络接入:机房选址需要考虑网络接入的便捷性,避免网络带宽受限制。
3. 安全性:机房选址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外部因素对机房造成影响。
4. 供电和供水:机房选址需要考虑供电和供水的便利性,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1. 服务器机架布局:根据服务器数量和密度确定机架的摆放位置,确保空间的利用率和散热的效果。
2. 网络布线:确定网络设备的放置位置和网络布线的路径,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3. 空调和供电布局:确定空调和供电设备的放置位置,避免设备之间互相影响。
三、设备选型与采购设备选型与采购是机房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机房的性能和稳定性。
设备选型与采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设备性能: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设备的性能指标,包括服务器的配置、存储设备的容量、网络设备的速率等。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bb02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1.png)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包括数据集成管理、多层次服务需求和信息安全等。
以下是具体的规划步骤:
1.网络架构划分:将数据中心网络划分为中心内网、涉密网、局广域网(地
调局专网)及外网(互联网服务区)。
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
的数据传输和安全需求。
2.功能逻辑分区:在中心内网、涉密网、局广域网及外网的基础上,按照逻
辑功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功能逻辑分区,包括主功能区、核心存储备份
区、涉密区、数据交换区和服务发布区。
每个分区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
用。
3.物理隔离:从信息数据安全角度出发,涉密区以物理隔离方式独立部署,
保证涉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部署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统一交换技术(FCoE)及存储备
份技术:在统一网络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技术建立起应用服务器与存
储体系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这些技术可以优化服务器的性能和效率,提
高数据存储和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层:信息资源层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的各类数据、数据
库,负责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和交换,为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数据交
换平台。
这一层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和共享等需求,同时
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需要全面考虑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
因此,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cf45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7.png)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
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对于确保业务的连续性、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一个全面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中心网络系统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业务需求和预期的增长。
这包括确定要支持的应用类型(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虚拟化等)、预计的用户数量和流量、对延迟和带宽的要求,以及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期望。
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交易数据,对延迟和安全性有极高的要求;而一家电商企业的数据中心则可能需要应对高峰时段的巨大流量,对带宽和可扩展性有重点需求。
二、网络拓扑结构(一)核心层核心层是数据中心网络的骨干,负责高速的数据交换和路由。
通常采用高性能的多层交换机,具备大容量的交换矩阵和强大的路由功能。
(二)汇聚层汇聚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将多个接入层的流量汇聚起来进行处理和转发。
它起到了流量管理和策略执行的作用。
(三)接入层接入层直接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提供终端设备的接入点。
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采用冗余的拓扑结构,如双核心、双汇聚等,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网络中断。
三、网络设备选型(一)交换机选择具有高端口密度、高速转发能力、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功能(如 VLAN、QoS、链路聚合等)的交换机。
(二)路由器具备强大的路由表容量、高速的数据包处理能力和可靠的路由协议支持。
(三)防火墙用于保护数据中心网络的边界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
(四)负载均衡器实现流量的均衡分配,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
四、IP 地址规划合理的 IP 地址规划是数据中心网络稳定运行的基础。
采用合适的IP 地址分配策略,如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 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以充分利用 IP 地址资源,并便于网络的管理和扩展。
为不同的区域(如服务器区、存储区、管理区等)分配独立的子网,同时为关键设备和服务预留固定的 IP 地址。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ce25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5.png)
1.核心层
核心层是数据中心网络的骨干,负责高速数据传输和路由决策。
-设备选择: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核心交换机。
-冗余设计:采用双过链路聚合技术,提高核心层的带宽和可靠性。
2.汇聚层
汇聚层连接核心层与接入层,负责汇聚流量并进行分发。
2.验收标准
(1)网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性能指标。
(2)网络稳定性:设备运行稳定,无重大故障。
(3)安全性: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合规,无安全漏洞。
(4)运维管理:网络管理平台运行正常,自动化运维工具投入使用。
七、后期维护与优化
1.定期巡检
对网络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2.性能优化
3.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DS)等安全设备。
4.网络管理:采用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的集中监控和配置。
六、网络建设实施
1.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符合标准的网络设备。
2.网络部署:遵循工程标准,进行设备安装和网络布线。
3.系统集成: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4.系统测试:进行全面的网络性能测试,验证网络满足设计要求。
2.安全检查:确保网络设备安全配置正确,无安全漏洞。
3.稳定性评估:评估网络运行稳定性,确保无重大故障。
九、后续服务与升级
1.技术支持: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服务,解答网络运行中的问题。
2.维护更新:定期更新网络设备软件,保持网络技术先进性。
3.扩展升级:根据业务发展,适时进行网络扩展和设备升级。
本方案为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规划与设计,旨在确保网络的高效、可靠和安全运行。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本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网络性能。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abebb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7.png)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1.引言1.1 背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了大量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和存储需求,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任务。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范本,以供参考使用。
文档涵盖了数据中心规划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设施、网络架构、安全防护、容灾备份等关键内容。
2.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步骤2.1 确定需求在开始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之前,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计算和存储需求、网络带宽需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等。
2.2 设计硬件设施根据需求确定硬件设施的规模和配置。
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应选择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设备。
2.3 设计网络架构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对于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应考虑到网络拓扑、带宽需求、安全性等因素。
可以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和管理。
2.4 安全防护规划数据安全是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
设计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机制、数据加密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安全技术和方案。
2.5 容灾备份策略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需要制定合理的容灾备份策略。
包括数据备份、灾备设施的选择和配置等。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预算情况,确定合适的容灾备份方案。
2.6 管理和维护完成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后,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这包括设备监控、故障处理、资源优化等。
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指南,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3.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设备配置表●网络拓扑图●容灾备份计划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用于约定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服务质量标准。
4.2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数据保护法规,涉及个人数据的处理和跨境传输。
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4050210a6f524ccbf85dd.png)
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目录第1章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4)2.1.整体架构设计 (4)2.2.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5)2.2.1.概述 (5)2.2.2.数据中心一期建设规划 (7)2.2.3.服务门户 (7)用户分级管理 (9)管理员分组 (10)2.2.4.云服务目录(一期) (11)2.2.5.流程管理 (12)多租户组织架构 (12)云服务使用流程 (13)云服务的申请与审批 (14)云主机申请 (16)2.2.6.资源管理 (18)兼容主流虚拟化平台 (18)云平台资源池管理 (19)资产发现和管理 (20)云系统的管理 (21)2.2.7.自动化管理 (21)镜像和介质管理 (21)资源生命周期管理 (27)应用软件自动化部署 (28)2.2.8.数据中心二期建设规划 (43)云服务目录(二期) (43)虚拟数据中心 (44)平台监控 (45)资源容量分析 (46)容量规划过程方法 (47)计量计费管理 (49)统计报表 (50)2.2.9.数据中心三期建设规划 (54)基于vXlan实现VPC (54)虚拟私有云(VPC)架构的特点 (55)虚拟私有云的实现方式 (55)VPC网络的部署设计 (57)数据中心容灾设计 (59)架构设计 (59)技术路线 (60)数据中心备份设计 (70)架构设计 (70)技术路线 (71)第1章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2.1.整体架构设计此次项目主要满足企业云平台服务交付和运维管理的实际需求,实现基于云门户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数据中心的运维监控管理平台,为未来实现平台即服务PaaS 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IaaS平台采用OpenStack 技术架构,实现计算、存储等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快速部署,搭建云平台的服务门户,提供标准服务器资源、数据库、中间件等自助申请等服务,实现资源统计报表和计量计费等功能。
企业OS云操作系统融入业界先进的OpenStack协议框架,基于H3C融合管理架构,提供业界领先的云操作系统,通过面向客户灵活可扩展的运维架构和运维流程,提供功能完备的云业务服务台,并通过统一门户便于用户通过各种方式接入访问;企业云操作系统实现全面的IaaS服务并提供对PaaS、SaaS、DBaaS等业务支撑,通过完备的资源管理和面向应用的自动化编排和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支撑云业务运维。
2023-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1
![2023-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ed5154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5.png)
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和云数据中心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那么,如何规划和设计一个高效、安全的云数据中心呢?一、确定云数据中心的定位和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云数据中心的定位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定位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
定位和需求主要包括:云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服务方向、规模大小、业务类型、用户定位等。
二、设计云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根据云数据中心的定位和需求,设计整体架构。
整体架构应该考虑如下因素:网络拓扑、数据中心硬件设施、运维管理、数据安全、备份和恢复、服务质量等。
三、部署高效可靠的硬件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保障服务质量和数据安全的基石。
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等。
选用高品质、高可靠、易维护的硬件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升数据中心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性能。
四、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和架构网络拓扑和架构设计关乎到数据的传输速度以及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合理的网络拓扑和架构应该考虑如下因素:可靠性、拓扑连接、网络划分等。
五、实施科学高效的运维管理高效、科学的运维管理是保障云数据中心可靠稳定运行的保证。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预防性维护、成本控制、纠错机制、故障处理等方面。
六、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是云数据中心设计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呢?数据中心的安全策略应该考虑如下问题:数据安全策略、数据备份和恢复、权限管理、物理安全等。
七、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是云数据中心的重要保险,是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制定合理的备份和恢复方案应该注意诸如:数据备份频率、备份设备、备份存储设备等。
八、实现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是衡量云数据中心性质的重要评判指标。
如何实现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到诸如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质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用户界面设计等等因素来打造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
数据中心总体网络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总体网络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c2e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5.png)
数据中心总体网络设计方案数据中心是企业或组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而网络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的高带宽需求、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的要求。
以下是一个数据中心总体网络设计方案的概述,共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网络拓扑、带宽规划、高可用性和安全性。
1.网络拓扑:数据中心网络拓扑通常采用层次化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交换,汇聚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接入层连接用户设备。
核心层和汇聚层通常使用高带宽、低延迟的设备,如数据中心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
2.带宽规划: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提供高带宽的连接,以满足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根据数据中心内部的应用需求和数据流量预估,设计网络带宽的分配方案。
可以采用链路聚合技术来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冗余性。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来实现对带宽和流量的灵活管理。
3.高可用性:数据中心要求网络具有高可用性,以确保连续性和业务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可以通过冗余设计来避免单点故障,并采用网络设备的热备份和故障转移技术。
同时,建议使用动态路由协议来实现快速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
4.安全性: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可以使用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安全设备来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和访问控制策略来限制服务器和用户之间的访问。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网络流量监视和分析工具,用于实时监测网络性能和故障诊断。
另外,在设计数据中心网络时,应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并留有余地进行新设备添加和网络带宽扩展。
最后,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应定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优化。
总体而言,一个合理的数据中心总体网络设计方案应该基于业务需求和技术趋势,并综合考虑网络拓扑、带宽规划、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大型集团公司企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大型集团公司企业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1ecd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f.png)
本文为WORD 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第1章 总述 (5)1.1某某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5)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5)1.1.2 某某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6)1.2某某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7)1.3某某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8)1.3.1 整合能力 (8)1.3.2 虚拟化能力 (8)1.3.3 自动化能力 (9)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9)第2章 某某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10)2.1整合能力 (10)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10)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1)2.1.3 性能支撑能力 (12)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2)2.2虚拟化能力 (13)2.2.1 虚拟交换技术 (13)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5)2.2.3 服务器虚拟化 (15)2.3自动化 (16)2.4绿色数据中心 (17)第3章 某某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8)3.1总体网络结构 (18)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8)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8)3.1.3 某某公司的网络结构 (19)3.2全网核心层设计 (20)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1)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1)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3)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6)3.5.1 核心层 (26)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6)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7)第4章 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8)4.1功能介绍 (28)4.1.1 基本功能 (28)4.2数据中心的应用情况 (33)4.2.1 某某X应用1 (33)4.2.2 某某X应用n (33)4.3应用优化和负载均衡需求 (33)4.3.1 某某X应用的负载均衡要求 (34)4.3.2 开放式系统应用的负载均衡要求 (34)4.4应用优化和负载均衡设计 (35)4.4.1 智能服务机箱设计 (35)4.4.2 应用负载均衡的设计 (37)4.4.3 地址和路由 (40)4.4.4 安全功能的设计 (42)4.4.5 SSL分流设计 (44)4.4.6 扩展性设计 (45)4.4.7 高可用性设计 (46)第5章 网络安全设计 (49)5.1网络安全部署思路 (49)5.1.1 网络安全整体架构 (49)5.1.2 网络平台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安全问题 (50)5.2网络设备级安全 (51)5.2.1 防蠕虫病毒的等Dos攻击 (51)5.2.2 防VLAN的脆弱性配置 (52)5.2.3 防止DHCP相关攻击 (53)5.3网络级安全 (53)5.3.1 安全域的划分 (54)5.3.2 防火墙部署设计 (54)5.3.3 防火墙策略设计 (56)5.3.4 防火墙性能和扩展性设计 (56)5.4网络的智能主动防御 (57)5.4.1 网络准入控制 (58)5.4.2 桌面安全管理 (59)5.4.3 智能的监控、分析和威胁响应系统 (61)5.4.4 分布式威胁抑制系统 (64)第6章 服务质量保证设计 (67)6.1服务质量保证设计分类 (67)6.2数据中心服务质量设计 (67)6.2.1 带宽及设备吞吐量设计 (67)6.2.2 低延迟设计 (69)6.2.3 无丢弃设计 (70)6.3非数据中心网络的服务质量设计 (71)6.3.1 QoS实施方案 (72)6.3.2 分析业务需求 (72)6.3.3 QoS策略的制定和部署 (75)6.4QOS策略管理 (80)6.4.1 QoS自动配置 (80)6.4.2 QoS策略管理器解决方案 (80)第7章 网络管理和业务调度自动化 (83)7.1MARS安全管理自动化 (83)7.2VF RAME业务部署自动化 (83)第8章 两种数据中心技术方案的综合对比 (84)8.1技术方案对比 (84)8.1.1 传统技术领域对比 (84)8.1.2 下一代数据中心技术能力比较 (85)8.2技术服务对比 (87)8.3商务对比 (88)8.4总结 (88)第9章 数据中心网络割接方案 (89)第10章 附录:新一代数据中心产品介绍 (90)10.1C ISCO N EXUS 7000系列10插槽交换机介绍 (90)10.2C ISCO N EXUS 5000/2000系列交换机介绍 (91)10.3C ISCO NX-OS数据中心级操作系统简介 (93)第1章 总述为进一步推进某某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某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在新建的办公大楼内建设某某公司的新一代绿色高效能数据中心网络。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设计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59d7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4.png)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设计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实现高效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而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其建设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能够提供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预估未来的数据流量增长、业务应用的类型和性能要求、用户的分布和访问模式等。
例如,如果数据中心主要承载大规模的视频流媒体服务,那么就需要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网络来确保流畅的播放体验;如果是面向金融交易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业务,网络的容错能力和数据加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扩展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可能需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网络架构应该能够轻松支持这种扩展,避免出现性能瓶颈或架构的重大调整。
二、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常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有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和叶脊架构(LeafSpine)。
三层架构是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交换,汇聚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接入层则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这种架构相对成熟,成本较低,但在面对大规模数据流量和复杂的业务需求时,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和扩展性问题。
叶脊架构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架构,它由叶交换机(Leaf Switch)和脊交换机(Spine Switch)组成。
叶交换机直接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脊交换机则负责叶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
这种架构具有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扩展性,适合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实际选择时,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业务需求和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中小型数据中心,三层架构可能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而对于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叶脊架构则更能满足性能和扩展性的要求。
三、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的选型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互联网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方案
![互联网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ff7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0.png)
互联网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意义 (4)1.3 建设目标 (4)第2章建设需求分析 (5)2.1 业务需求分析 (5)2.1.1 业务规模及增长预测 (5)2.1.2 业务流程优化 (5)2.1.3 业务连续性保障 (5)2.2 技术需求分析 (5)2.2.1 架构设计 (5)2.2.2 技术选型 (5)2.2.3 数据中心安全 (5)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3.1 计算能力需求 (5)2.3.2 存储能力需求 (6)2.3.3 网络功能需求 (6)2.3.4 扩展性需求 (6)第3章云计算数据中心总体设计 (6)3.1 设计原则 (6)3.2 总体架构 (6)3.3 技术选型 (7)第4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划 (7)4.1 机房规划 (7)4.1.1 机房选址 (7)4.1.2 机房布局 (8)4.1.3 机房装修 (8)4.2 供电与空调系统规划 (8)4.2.1 供电系统规划 (8)4.2.2 空调系统规划 (8)4.3 网络规划 (8)4.3.1 网络架构 (8)4.3.2 网络安全 (9)4.3.3 网络管理 (9)第5章云计算平台建设 (9)5.1 虚拟化技术选型 (9)5.1.1 虚拟化技术概述 (9)5.1.2 技术选型标准 (9)5.1.3 技术选型推荐 (10)5.2 云计算资源池规划 (10)5.2.1 计算资源池 (10)5.2.3 网络资源池 (11)5.3 云平台管理架构 (11)5.3.1 管理层次 (11)5.3.2 管理模块 (11)第6章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规划 (11)6.1 存储技术选型 (11)6.1.1 存储技术概述 (11)6.1.2 技术选型原则 (12)6.1.3 存储技术选型 (12)6.2 数据存储规划 (12)6.2.1 存储架构设计 (12)6.2.2 存储容量规划 (12)6.2.3 存储功能规划 (12)6.3 备份与容灾规划 (13)6.3.1 备份策略 (13)6.3.2 容灾策略 (13)第7章信息安全策略与规划 (13)7.1 安全体系设计 (13)7.1.1 设计原则 (13)7.1.2 安全架构 (13)7.2 安全防护策略 (14)7.2.1 网络安全防护 (14)7.2.2 主机安全防护 (14)7.2.3 应用安全防护 (14)7.3 安全管理策略 (14)7.3.1 安全组织架构 (14)7.3.2 安全管理制度 (14)7.3.3 安全运维管理 (15)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8.1 系统集成策略 (15)8.1.1 系统集成概述 (15)8.1.2 集成原则 (15)8.1.3 集成内容 (15)8.2 系统测试方案 (15)8.2.1 测试目标 (15)8.2.2 测试方法 (16)8.2.3 测试流程 (16)8.3 测试与验收 (16)8.3.1 验收标准 (16)8.3.2 验收流程 (16)8.3.3 验收后工作 (16)第9章运维管理规划 (17)9.1 运维管理体系 (17)9.1.2 持续改进与优化 (17)9.2 运维团队建设 (17)9.2.1 团队组织架构 (17)9.2.2 人才选拔与培养 (17)9.2.3 岗位职责与考核 (17)9.3 运维管理流程 (18)9.3.1 故障处理流程 (18)9.3.2 变更管理流程 (18)9.3.3 配置管理流程 (18)9.3.4 安全管理流程 (18)9.3.5 功能管理流程 (18)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8)10.1 项目实施策略 (18)10.1.1 分阶段推进:将项目分为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阶段,保证各阶段目标明确,逐步推进。
094 集团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规划设计
![094 集团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1d49bd866fb84ae55c8d16.png)
集团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详细规划设计目录1前言 (2)1.1背景 (2)1.2文档目的 (2)1.3适用范围 (2)1.4参考文档 (2)2设计综述 (3)2.1设计原则 (3)2.2设计思路 (5)2.3建设目标 (7)3集团云计算规划 (8)3.1整体架构规划 (8)3.2云管理平台规划 (8)3.2.1云平台 (9)1前言1.1背景集团信息中心中心引入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建设面向全院及国网相关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电力科研云,支撑全院各个单位的资源供给、数据共享、技术创新等需求。
实现云计算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及云计算服务统一提供;完成云计算中心的模块化设计,逐渐完善云运营、云管理、云运维及云安全等模块的标准化、流程化、可视化的建设;是本次咨询规划的主要考虑。
1.2文档目的本文档为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的咨询设计方案,将作为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
1.3适用范围本文档资料主要面向负责集团信息中心云计算建设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维护人员、工程师等,以便通过参考本文档资料指导集团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具体建设。
1.4参考文档《集团云计算咨询项目访谈纪要》《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OpenStack Administrator Guide》(/)《OpenStack High Availability Guide》(/)《OpenStack Operations Guide》(/)《OpenStack Architecture Design Guide》(/)2设计综述2.1设计原则结合集团当前的实际现状及未来三年业务发展需求,此次云计算规划的考虑原则如下:1、关注IT能力的快速提升IT能力包括业务服务能力和运维能力上。
业务服务能力上,从技术层面来说,包括物理硬件资源、云计算资源抽象层、统一的应用平台以及应用软件。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d66b2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5.png)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思路在进行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安全性、性能、可靠性等。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设计思路,以帮助您更好地规划和构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架构设计的基础。
常见的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有三层架构、Leaf-Spine架构、簇型架构等。
三层架构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适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Leaf-Spine架构通过Leaf层和Spine层的结构提供带宽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簇型架构将多个服务器或设备组成簇,与簇间进行通信,适用于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是设计的第一步。
其次,网络设备选型至关重要。
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中,需要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可以考虑选择支持高密度端口、高吞吐量、低延迟的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网络的需求。
此外,可以选择具有智能管理、灵活扩展、高安全性的设备,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安全性是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网络时,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措施,以保护数据中心免受安全威胁。
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加强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更新是保障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四,性能是衡量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提升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负载均衡、流量优化、带宽管理等。
通过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和优化网络设置,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性能表现。
最后,可靠性是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
网络中断和故障会给数据中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容错、冗余、备份等技术,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
可以使用链路聚合、热备插槽、双机热备等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降低数据中心发生故障的风险。
云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f8d513169a4517723a3fe.png)
云数据中心设计方案云计算是大势所趋,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建立云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个非常详细的云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云数据中心架构设计学校云数据中心架构图云数据中心包括Iaas、Paas、Saas三层服务,云数据中心既是一个企业云,也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学校还可以使用别的公有云如阿里云,形成混合云。
1). SaaS: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运营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上通过客户端界面访问,如浏览器。
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等,实现智慧校园产品及学校现有产品等给用户使用。
2). PaaS:主要提供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应用的快速开发、测试和部署运行,它依托于云计算基础架构,把基础架构资源变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和应用。
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同时可以将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纳入一个集中的SOA平台上,有效地复用和编排组织内部的应用服务构件,以便按需组织这些服务构件。
典型的如门户网站平台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快速定制开发门户网站提供应用软件平台,用户只需在此平台进行少量的定制开发即可快速部署应用。
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把客户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等)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
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等,但客户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运行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配置;可以使用Kubernetes、Docker容器完成应用系统的部署和管理。
提供统一登录、权限、门户、数据中心、数据库等服务,实现容器管理、自动化部署、自动化迁移、负载均衡、弹性计算、按需分配、应用统计、性能检测、API接口、数据交换等功能。
3). IaaS: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计算基础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0511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0.png)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一、简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及灵活性已成为机构和企业不可避免的难题。
云计算作为当前主流的一种计算模式,为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
二、云计算及其应用云计算指的是以云为基础的可编程和跨越网络的计算资源池,可通过互联网快速失效,按需访问一种计算模式。
它具有简单易用、按需使用、快速的扩展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科研机构之中,大幅度提高了其计算效率和业务水平。
三、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问题数据中心网络在规划和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数据中心网络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规模是决定网络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设计的难度越大,设计时需要考虑传输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2. 高可靠性的高速数据传输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数据传输需要具备高度可靠性。
一旦数据传输发生故障,会影响整个数据中心操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网络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灵活的网络节点对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网络,网络节点的设定应该是灵活的。
以便根据网络规模的变化对节点进行动态扩展。
四、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数据中心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应该以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传输性能、安全性等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应该具有以下几点:1.开放性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应该尽可能采用开源技术和标准,并提供开放式接口,以便于不同的厂商和用户进行互联操作。
2. 动态扩展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动态扩展的能力,可根据实际业务规模进行灵活的节点扩展操作。
3. 高可靠性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中,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节点应该设置故障切换机制和备份,保证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安全可靠。
4. 网络安全性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方案,安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最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最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f46f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是一个复杂且详尽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因素。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涵盖了基础设施、网络架构、安全、容灾备份等多个方面。
一、项目概述首先,需要明确数据中心的定位、目标、规模以及预期的服务对象。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
二、基础设施层设计1.机房设施:选择符合要求的机房场地,确保具备防尘、防静电、防雷、防震、防火、恒温等特性。
机房内部应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包括设备区、操作区、维护区等。
2.网络架构:设计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业务需求,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如核心交换区、接入区、互联网接入区等。
3.服务器配置: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类型、配置和数量。
确保服务器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4.系统软件配置: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三、信息资源层设计1.数据存储:设计合理的存储方案,包括存储设备的选择、存储容量的规划、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等。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数据交换: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同时,需要制定数据交换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应用支撑层设计1.应用组件: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并开发各种应用组件,如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展示等组件。
确保应用组件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2.第三方组件:根据需要集成第三方组件,如负载均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提升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性能。
五、应用层设计1.应用系统开发: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如数据服务系统、管理系统等。
确保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业务需求。
2.企业信息门户:设计并开发企业信息门户,包括内网门户和外网门户,方便用户访问和使用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和服务。
六、支撑体系设计1.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数据中心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运维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监控、告警、故障处理等机制,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规划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d2d9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4.png)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规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与规模也逐渐增大。
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与规划对于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高可用性与高性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与规划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
一、数据中心网络的基础架构1. 网络互联架构网络互联架构是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对数据中心整体性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常见的网络互联架构有三层结构和二层结构。
三层结构模型包括汇聚层,分布层和核心层,而二层结构则不需要汇聚层。
三层结构通常用于大型数据中心规模,而二层结构用于较小规模的数据中心。
2.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数据中心联网的纽带,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
交换机是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同时,路由器是网络设备管理和配置的关键组件,支持 VLAN 和 VPN 虚拟网络等功能。
防火墙是从网络攻击和滥用中保护数据中心的重要安全功能,而负载均衡器在多个应用服务器之间均衡交易负载。
3. 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中心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硬件设备,一般用于存储、处理、运行和管理数据。
它们可以是物理服务器或者虚拟化服务器。
虚拟化服务器通过虚拟化软件将单个物理服务器转换为多个虚拟机,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隔离的效果。
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最普遍的应用程序是 Web 应用程序和数据处理应用程序。
二、数据中心网络规划需求分析1. 业务需求分析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是设计和规划过程的首要考虑因素。
业务需求分析主要是指收集和分析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以确保每个业务都能得到合适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2. 安全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在数据中心网络规划的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
安全规划应该确保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特别是在网络性能和数据传输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考虑。
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包括防火墙、数据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等。
3. 可扩展性需求分析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网络规划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可扩展性要求。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aab1e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9.png)
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高效、可靠、安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详细探讨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需求分析在规划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这包括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应用类型、用户数量、数据量增长趋势等。
例如,一家电商企业在促销活动期间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流量高峰,需要数据中心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而一家金融机构则对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此外,还需要考虑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以确保数据中心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选址选址是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适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并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
首先,要考虑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
数据中心是能耗大户,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基础。
选择靠近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较低的地区,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成本。
其次,网络基础设施也是重要因素。
良好的网络连接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用户体验。
因此,靠近网络骨干节点的地区通常是理想的选择。
再者,环境条件也不容忽视。
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以降低冷却成本,例如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最后,还要考虑政策法规、土地成本、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选址。
三、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直接影响其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架构包括三层架构: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接入层负责连接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起来,核心层则负责高速数据交换和路由。
在设计架构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冗余性,以确保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架构层次不清晰,数据中心和办公网未有效隔离,数据 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
二层广播域跨越双中心,出现广播风暴会导致整网不可用; 安全性 数据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缺少统一的安全策略;
安全防护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安全纵深; 网络设备配置存在安全薄弱环节,业务流量的监控和分析手
▪ 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的网络拓扑都采用星型,全网都采用静态路由实现互通。
信息内网的网络核心为A中心的两台S7506E,通过中电飞华的链路连接各个院区(武汉院区例 外),A中心院区内网用户的网关在核心交换机上,其他各院区的用户网关均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 上,通过出口的一组Juniper防火墙实现安全防护,访问国网公司信息内网的业务系统。
目录
1
网络整体架构
2
信息外网网络规划
目录
信息外网网络规划
4.1 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4.2 数据中心分区规划 4.3 路由设计 4.4 网络基础服务设计
集团信息外网网络目标架构:A中心、B中心、南京和武汉数据中心及各院区通过广域网承载平台 进行互联,在A中心数据中心提供互联网出口,实现高可用性、高性能和灵活扩展。
值得肯定的是
可用性 关键节点的设备和链路(A中心核心、南京院区、武汉院区
)
安全性
采用冗余部署,具备一定的可用性;
在网络出口部署防火墙对集团信息内网进行整体安全防护,
专门的DMZ区对外提供服务,并部署WAF进行WEB安全防
护;需要注意的是
可用性 设备、链路、服务器接入有较多的单点,缺少冗余,可用性
集团云数据中心信息外网规划设计
目录息外网网络规划
集团现网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信息内网与信息外网之间物理隔离,通过网闸进数据摆渡。目 前网络运行基本正常,但随着IT环境的日益复杂,规模日益增长,网络系统局部存在问题仍有待改 善。
▪ 信息内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自建业务系统和国网统推业务系统的内网流量;信息外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Inerent及对公网 用户提供服务的流量;
值得肯定的是
可用性 关键节点的设备和链路(A中心核心、南京院区、武汉院区 ) 采用冗余部署,有线侧Intenet出口双链路,通过LB进行负
安全性 载均衡,具备一定的可用性; 有线用户网络出口部署了防火墙和IDS设备,对集团信息外 网进行整体安全防护,通过专门的DMZ区对外提供服务,
无线需用要户注侧部意署的了是上网行为管理和防火墙;
A中心
B中心
集团信息外网网络通过核心承载网的建设,向三地四中心平滑演进,A中心、B中心、武汉和南京数 据中心都有自已独立的互联网出口,通过部署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实现数据中心入口选择,满足后 续容灾的相关需求。
目录
信息外网网络规划
4.1 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4.2 数据中心分区规划 4.3 路由设计 4.4 网络基础服务设计
性能 大数据相关业务的网络都为千兆,存在带宽瓶颈;
可管理 带外管理网不完备,运维管理效率不高; 网络基础服务没有统一的管理(DHCP、DNS、NTP等)
信息外网的网络核心为A中心的两台S7506E,通过中电飞华的链路连接各个院区(武汉院区例 外),A中心院区内网用户的网关在核心交换机上,其他各院区的用户网关均在本地的汇聚交换机 上,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的Internet出口分离,部署了部分安全设备实现安全防护。
网络松耦合
DC
DC
WN
WN
WN BR
BR
DC WN
BR
核心网架构
物理部署标准化 连接方式标准化 协议部署标准化
标准化部署
前端网络 后端网络
前后端网络分离
模块化分区
核心
汇聚 接入
网络分层设计
集团网络分为信息内网、信息外网和科研网,信息内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自建业务系统和国网统 推业务系统的内网流量;信息外网承载全院用户访问Inerent及对公网用户提供服务的流量;科 研网承载各院所实验室的科研流量。三张网络物理上相互独立,互访需要经过隔离装置进行数据 摆渡。
高可用性
• 采用业务功能模块化和网络拓扑层次 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网络架构在功能、 容量、覆盖能力等各方面具有易扩展 能力,使其能够动态响应业务发展变 化,快速满足业务和应用不断变化对 网络基础架构的要求,配合业务的快 速发展或变革。
安全性 可扩展性
可管理性 灵活性
性能
• 网络结构的高可用性,物理资源的冗 余部署,逻辑关系的松耦合设计,不 会因为任何一个网络模块发生故障而 影响全局网络的畅通。
• 网络简单、健壮,易于管理和维护, 满足行业监管要求及日常运维的需求, 并提供及时发现和排除网络故障的能 力。
• 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 满足业务系统的要求;
• 采用新技术和新特性时,网络架构不 需要调整或调整较小,满足业务与应 用系统灵活多变的部署需求。
集团的网络采用松耦合设计,信息内网、外网和科研网均基于核心网架构,标准化设计和部署,数 据中心内部前后端网络分离,模块化分区和分层设计,使集团的网络在业务可用性及连续性、快速 响应、网络标准化、网络风险控制以及业务价值回报五个方面达到同业成熟期的能力。
段不足; 可管理 带外管理网不完备,运维管理效率不高;
网络基础服务没有统一的管理(DHCP、DNS、NTP等)。
集团的网络规划参考业界通用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性能、灵活性和可管理性六个设计 原则。
• 网络安全区域合理规划,安全策略精 细化部署,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 护基本要求,全网的安全策略进行统 一的管理,能够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对 安全的需求。
信息外网数据中心的业务网、存储网和云管理网相互独立,通过业务网的管理业务区实现对整个 信息外网的统一运维和管理。
参考集团的业务系统类型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及国网公司安全要求,结合业务 流量自身特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各分区之间尽量松耦合,高内聚,简化运维管理,对 信息外网数据中心进行相应的网络功能分区。
不高; 网络架构层次不清晰,数据中心和办公网未有效隔离,数据
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 二层广播域跨越双中心,出现广播风暴会导致整网不可用;
安全性 数据中心没有进行功能区域划分,缺少统一的安全策略;
安全防护手段比较单一,缺乏安全纵深; 网络设备配置存在安全薄弱环节,业务流量的监控和分析手
段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