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 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切入点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刘清霞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年第12期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语文教研活动,适逢惠农区教研室的教研大走访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承担了一节研讨课,上的是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语文教研员谢老师莅临听课并作教学指导。
在听课点评时,谢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语文课不能贪得太多,要做到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得得相连。
一、抓住重点,简化练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要求一堂课上学生学习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它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就是说,在一节语文课里,讲一个知识点,把它讲深讲透,让每个学生(至少极大部分学生)都能了解、掌握,这样通过几年的教学,学生一节课一节课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为什么只提倡“一得”而不是多得呢?这是因为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庞杂,教学内容的设定比较繁多,教学环节的设计太过饱满,教师试图在一节课上让学生把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学习了,把所有的能力掌握了,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教学内容安排得太多了,学生练习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由于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实践经历,很多东西学过了,却没有学会,这正是阅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让课堂精彩,让教学有效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而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如果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那么在有限的课堂里,太多的教学任务只会使学习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简约实在的课堂,让一课能做到一得,在这一得中再拓展延伸,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也就是一堂课上学生学习有收获,能弄懂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学到一种以上的学习方法。
二、教给方法,提高效率
1.吃透教材,把握单元训练重点
我们所用的语文书都是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
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围绕一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
如我教学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进行第四单元的单元备课时,通过单元导读,我明确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的。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
生找重点段,抓重点词句,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在此过程中,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抓特点,学结构,并进行写法迁移。
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写草原美丽的段落时,先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文,谈体会。
在此过程中加入了长句训练,为后面的练笔拓展做了铺垫。
如学完写野花的句子后,练习说话: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有()的(),()的(),()的(),美极了!通过交流学习,知道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了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写出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同时知道了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之间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关系。
学完这一段后,引导学生进行写法迁移,也用总分的方法,运用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观察顺序,抓住校园里花园的景物特点,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
在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牧民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同时让学生联想自己在课间活动时都做了些什么?之后以“我们的校园是欢腾的”,写写同学们课间的哪些活动使校园变得欢腾了。
等学生写完后,把前面写的“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和“我们的校园是欢腾的”两部分内容合起来,中间加一个过渡段“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这样一篇小作文就成型了,无论是从结构还是语言,都来自课文,又是学生生活积累的再现,这样读写结合,把积累的东西激活,整合应用,让学生体会到作文不仅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味。
这就是语言的习得,写作方法的习得。
2.关注“练习”,取舍合理
要重视课后习题,因为每课的课后练习设计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有些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本身就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确定教学中的“一得”就要从课后练习入手。
以“练习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抓住重点,才能取舍合理。
如青年教师庞芳执教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她的教学设计就紧紧围绕课后练习题展开。
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课件出示相关的内容,指名学生上讲台读,圈画,旁批,学生有困难时就耐心教给学生怎样进行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这样学生不但体会了用词的准确生动,而且学会了怎样进行批注,这种学习方法将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这就是方法的习得。
3.抓特点,明写法
以教研员谢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为例,课前,她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并板书,知道它们都是写景的文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运用总分的写法,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知道《庐山的云雾》总起句在段首,《锡林郭勒大草原》总起句独立成段,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自然景观,而《赵州桥》写的是人文景观,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
同时出示学习任务清单,内容包括描写的景物、景物的特点及写法。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完成任务清单,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知道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就是列数字,在比较的过程中,也明白了列数字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谢老师的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回顾前文,总结方法,明确写法,学习方法,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假如学生一课中的“一得”是一颗美丽的珍珠,我们就要在每一堂课中帮他们找到并稳稳地收获这颗珍珠。
隨着学生日复一日对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慢慢地,这“珍珠”一颗一颗地积聚起来,最终会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