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特点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儿童斜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斜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护士 2020年 5月第 27卷第 13期(上旬)
·31·
解儿童斜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11月期间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 眼科门诊治疗的儿童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 归法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 85名儿童斜视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为(56.15±22.76)分,视觉功能维度 得分为(67.23±26.45)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得分;影响心理社会功能的因素为性别(β=-0.428,P<0.05)和病程(β=-0.315,P< 0.05);影响视觉功能的因素为斜视类型(β=0.189,P<0.05)、斜视度数(β=-0.246,P<0.05)及有无复视(β=0.297,P<0.05)。结 论 儿童斜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应给予性别为女性、病程较长、内斜视、斜视度数较高及合并复视的患 儿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儿童;斜视;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DOI:10.19791/j.cnki.10066411.2020.13.012 工作单位:410008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刘野蒙:女,本科,护师 收稿日期:2019-11-13
Likert5级评分,总是为 0分,经常为 25分,有时为 50分,很少 为 75分,从不为 100分。量表总分为所有条目的平均得分,分 值范围为 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儿生活质量越好。健康儿 童的心理社会维度得分≥89分,视觉功能维度得分≥75分。中 文版 Child-IXTQ具 有 良 好 的 信 效 度,各 条 目 重 测 信 度 为 0.728~0.913,Cronbach'sα系数为 0.848[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及构成比(%)进行 统计描述。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儿童斜视患者生 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P<0.05)的变量 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 =0.05,α出 =0.10),发现 儿童斜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88份,收集有 效问卷 85份,问卷有效率为 96.6%。85名研究对象中,男性 47 例(55.3%),女 性 38例 (44.7%);年 龄 (11±3.67)岁;病 程 8~125(41±20.5)个月;斜视类型中内斜视 37例(43.5%),外斜 视 48例(56.5%);斜视度数 <50°者 56例(65.9%),≥50°者 29 例(34.1%);合 并 复 视 25例 (29.4%),未 合 并 复 视 60例 (70.6%)。 2.2 影响儿童斜视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85名研究对 象的心理社会 功 能 维 度 得 分 为 (56.15±22.76)分,视 觉 功 能 维 度得分为(67.23±26.45)分。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对 心 理 社 会功能有影响的因素为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病程。女性的心 理社会功能低于男性,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病程越长的儿童斜视 患者心理社会功能越低(P<0.05)。对视觉功能有影响的因素 为病程、斜视类型、斜视度数及复视,病程越长的患儿视觉功能 越低,斜视类型为内斜视的患儿视觉功能低于外斜视患儿,斜视 度数≥50°的患儿视觉功能低于斜视度数 <50°的患儿,合并复 视的患儿视觉功能低于未合并复视的患儿(P<0.05),见表 1。 2.3 影响儿童斜视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多 因 素 分 析 分 别 以 心 理 社会功能得分和视觉功能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 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性别(β=-0.428,P<0.05)和病程(β=-0.315,P<0.05)是儿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通过患者来源、手术方法、术后疗效评价、并发症观察和随访情况等方面的详细描述,评估该手术在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发现,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外斜视情况,提高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分析了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对于推动儿童眼科领域的进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临床观察,疗效评价,并发症,随访,效果评估,手术优势,局限性,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特点是眼轴周期性向外偏斜,常伴有视觉干扰及美观问题。

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该病病例居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不小困扰。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眼部保健、眼镜矫正、视力训练等,但一些患者并没有明显改善。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眼球外肌的位置,纠正眼球偏斜,恢复目光的平行性。

对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而言,患者年龄小、眼球发育未成熟、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等因素均需认真考虑。

对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总结该手术方法的功效及不足,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和术后疗效的长期观察,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策略,为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视觉功能恢复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为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案。

通过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手术的疗效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特点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特点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特点分析吴云燕;李莉;王好莎【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6(22)10【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IE).Methods 95 IE children,8-17 years old,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first,2013 to June 31 st,2015 were included.The general clinical data were recorded.The Chinese version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questionnaire(IXTQ) was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life,including a self-assessment by the child and a proxy assessment by a parent.Results For the child IXTQ and proxy IXTQ,the item with the lowest mean score was "It bothers me that I have to shut one eye when it is sunny" and that with the highest was "My (his/her) eyes make it hard to make friends".Compared with the proxy IXTQ,two of the items,"It bothers me that I have to shut one eye when it is sunny" [(61.3±36.8)vs.(69.7±28.6),t =2.249,P=0.035)] and "I worry about my eyes" [(71.8 ± 34.8) vs.(78.9 ± 24.1),t =2.157,P=0.042)]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on the Child IXTQ.Conclusions Th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E children is disease-specific.Health care workers and parents need to provide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E)儿童生存质量特点.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5例IE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8~17岁.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应用中文版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IXTQ)进行评估,包括患儿自我评估和其父亲或母亲进行的代理评估2部分.结果患儿IXTQ评分和代理IXTQ评分最低的项目均为“有阳光照射时,我(他/她)必须闭上一只眼睛”,最高的项目均为“我(他/她)的眼睛使我(他/她)交朋友有些困难”.与代理IXTQ相比,患儿IXTQ有2个项目“有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一只眼睛”[(61.3±36.8) vs (69.7±28.6),t=2.249,P=0.035)]和“我担心我的眼睛”[(71.8±34.8)vs(78.9±24.1),t=2.157,P=0.042)]的评分较低.结论 IE患儿的生存质量受到疾病特异性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其生存质量.【总页数】3页(P1460-1462)【作者】吴云燕;李莉;王好莎【作者单位】250021 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50021 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50021 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分析 [J], 邵新香2.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 [J], 姜丽萍;杨先;孔庆兰;王莉;于媛媛3.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在斜视儿童术前生存质量评估中的临界值研究 [J], 谭明琼;卞薇;徐燕;万君丽;刘洋4.应用同视机检查评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双眼视功能 [J], 李方敏;杨青华;张建新;张鸿瑫5.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调节集合功能研究 [J], 李丹;王晶;李坤玲;司劲涛;李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间歇性外斜视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间歇性外斜视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间歇性外斜视一概述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视轴常常分开,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而看近视时可保持正位,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大多先有外隐斜。

二病因其发病主要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

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外展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三临床表现间歇性外斜视常常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

间歇性外斜视的显斜期,常于疲倦、疾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

间歇性外斜视在视觉未成熟儿童可有暂时性复视,很快即发生抑制,并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常见症状是畏光,在户外日光下常常闭合一眼,其原因不明,估计患者在户外看远处目标,无近处物体刺激以使两眼集合,亮的日光闪烁了视网膜,干扰了融合。

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合并有A-V综合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视,如分离性上斜视等。

四检查1.应做所有斜视项目的检查,特别注意对具有诊断意义斜角测定,如看远时偏斜角,最好令患者注视>6米远处目标,以充分检查其外斜度数,确定外斜类型,因为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不同。

测量时要矫正屈光不正,以控制其调节。

若间歇性外斜视仅是在看远时出现,并且看远斜角大于看近斜角至少在15△,应做遮盖试验:一眼遮盖30~45分钟,当去掉遮盖时,两眼必须保持分离状态,即一眼去掉遮盖时,另一眼必须通用遮眼板挡住,打开时用三棱镜匀替遮盖试验迅速测量看近斜度,然后再查看远斜度,不让患者有融合机会,将其结果与遮盖前的斜度相比较。

2.测量上转及下转的偏斜度,确定有无A-V综合征。

探讨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

探讨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

探讨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摘要:目的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远期正位率。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笔者单位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96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并分析远期正位率。

结果96例斜视患者中,术前无远立体视52例,占54.17%;无同时视26例,占27.08%。

术后第1d正位86例,过矫7例,欠矫3例。

术后远期眼位正位74例,过矫5例,欠矫17例,正为总有效率为77.08%。

术前远立体视、术后眼位是影响远期正位率的重要因素(P<0.01)。

结论术前远立体视、术后眼位为0~10°的患者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远期正位率更高。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正位率;效果;相关因素间歇性外斜视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症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外观美感,随着病程进展还可能导致代偿能力的丧失,甚至破坏双眼单视功能[1]。

斜视矫正手术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重要措施[2]。

为进一步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该术式患者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笔者特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共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受试对象与方法1.1受试者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笔者单位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96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43例,年龄4-28岁,平均(11.7±6.3)岁。

术后随访时间在5-12个月,平均(7.6±1.4)个月。

所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参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取标准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位、屈光间质眼部运动状况以及眼底检查等常规检查确诊,通过角膜映光法、三菱镜加交替遮盖法、同视机检查等测定三级视功能,并测定33cm、6m斜视度,以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的患者,同时排除不能接受随访的患者。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状况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状况分析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状况分析王娟;韩爱军【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间歇性外斜视(IXT)患儿手术前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状况.方法选取河北省眼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XT患儿136例,根据不同年龄段视觉的发育水平,分为Ⅰ组和Ⅱ组.术前对患儿进行散瞳验光和眼球运动检查,根据每个患儿外斜视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眼位情况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结果Ⅰ组IXT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低于Ⅱ组,但两组术后眼位正位、过矫、欠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IXT患儿术后Ⅱ级、Ⅲ级同视机患者显著高于术前,无及Ⅰ级同视机患者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无双眼视功能者明显减少,其中Ⅰ组双眼视功能恢复到Ⅲ级者显著高于Ⅱ组;术前有融合功能的IXT患儿术后视功能恢复率为69.2%,高于术前无融合功能的IXT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5).结论 IXT的手术成功率与患儿年龄(发病年龄与手术年龄)、术前病情发展等因素相关,尽早采取手术治疗能提高手术成功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recovery i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at different ages.Methods Totally 136 children with IXT admitted to Hebei Ophthalmology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Ⅰ and group Ⅱ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vision at different ages.All of the children accepted mydriatic optometry and eye movement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selected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exotropia condition,and eye position and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synoptophore were compared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eye position in group Ⅰ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Ⅱ,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P>0.05).The cases of synoptophore of gradeⅡ and grade Ⅲ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fter operation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but those of without synoptophore or synoptophore of grade Ⅱ were remarkably fewer than before operation.The number of non double eye visual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operation,and the number of group I with double binocular function to grade Ⅲ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Ⅱ.The recovery rate of visual function of IXT in children with fusion function before operation was 69.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XT without fusion function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12,P<0.05).Conclusion The success rate of IXT is related to the age of the children(onset age and age of the oper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The early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29)005【总页数】4页(P667-670)【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眼位;恢复【作者】王娟;韩爱军【作者单位】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属于从隐性外斜视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的一个过渡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异常使双眼的集合和分开出现不平衡及发育异常的解剖机械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发生于5岁前儿童[1-2]。

双眼视觉训练辅助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眼视觉训练辅助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瓣为动力悬吊作用之外,还较好地保留了额肌血供及生理机能,术后眼轮匝肌的神经功能完好,面神经没有因损伤造成麻痹和功能失调,所以有效地减少了眼睑闭合不全的发生[17-18];与此同时,额肌瓣悬吊术在额部皮肤平坦、宽阔的情况下,牵拉额肌瓣至上睑板,采用与上睑提肌腱膜瓣相互重叠的缝合方式,缝合后角膜可被上睑遮盖,白色巩膜不在角膜上方暴露出来,从而更有助于减少因张力过大导致的成角畸形、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维持正常上睑缘的弧度,减少眼睑闭合不全,增加瞬目次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9-20]。

综上所述,额肌瓣悬吊术可有效矫正上睑下垂患者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既符合生理功能,又符合美容学要求。

其术后成角畸形、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是一种治疗上睑下垂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1]刘伟,林明,孙英.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满意度[J].国际眼科杂志,2018, 18(10):1929-1933.[2]曹丽芳,童笑梅,田亚萍,等.睑裂狭小-上睑下垂-智障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7):543-547.[3]叶蕾,刘启,康红花,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角膜上皮厚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152-2156.[4]肖在林,张远平,赵学英,等.眼睑松弛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4):600-603.[5]李敏,同西龙,白端民,等.额肌瓣悬吊术对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8):906-908.[6]邢战中,吕杰,王翠.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7-19.[7]马红利,李世洋,肖建和,等.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44例[J].人民军医,2018,61(6):544-546,553.[8]赵辉,朱吉,吕川,等.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3):335-337.[9]朱峰,卢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4):694-697.[10]郭燕,陶利娟,杨俊芳,等.改良式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矫正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82-184. [11]冯彩霞,张静慧.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1):363-365.[12]曲春安,刘悦,王晓雨,等.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Mustarde双Z形切除术矫正儿童小睑裂综合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6):714-717.[13]傅福仁,谢义德.应用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美容学意义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7,35(2):217-219. [14]程武波,叶君.额肌腱膜联合上横韧带缝线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J].眼科,2016,25(4):274-275.[15]Yamaguchi H,Tanaka T,Toyoshima D,et al.Bilateral blepharoptosisin a juvenile[J].Brain Dev, 2017, 39(5): 452-454.[16]黄鑫宇,王星星,黄惠真,等.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的量化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67-1773. [17]Ji C,Li R,He W,et al.The aesthetic analyzing of midface ratio afterfolding aponeurosis of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muscle in the ptosis correction[J].J Craniofac Surg,2018,29(2):482-485.[18]Antus Z,Salam A,Horvath E,et al.Outcomes for severe aponeuroticptosis using posterior approach white-line advancement ptosis surgery[J].Eye(Lond),2018,32(1):81-86.[19]尚学军,李玉朝.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在重症上睑下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研究,2018,26(5):45-46.[20]邬天刚.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综述,2016,22(17):3527-3530.[收稿日期]2019-06-18本文引用格式:王新玲,王建宏.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上睑下垂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36-39.双眼视觉训练辅助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郭 宝,索 倩(徐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江苏 徐州 221006)[摘要]目的:探究双眼视觉训练辅助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

通过对患儿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对于术后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术后效果观察显示,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外斜视情况,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随访结果显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长期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改善视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认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也得到了验证,对促进患儿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临床观察、手术方法、术后护理、术后效果、并发症、随访结果、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视力改善、生活质量。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出现。

该疾病会导致患儿的眼睛向外斜视,造成视觉障碍和美观上的困扰。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调整眼外肌的位置来改善外斜视的情况。

对于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疑惑。

目前,关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还相对不足。

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流程,观察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的分析,最终评估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手术治疗方法的参考和借鉴,并为改善患儿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评估手术对患儿视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的介绍和术后护理、术后效果观察以及并发症及处理的探讨,我们将全面评估该手术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斜视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短期效果分析

斜视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短期效果分析

斜视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短期效果分析作者:何云娇寸永康杨淑娟李江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应用斜视手术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间歇性外斜视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39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眼部疾病诊治的非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作为参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及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短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社会心理维度、视觉功能维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以上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应用斜视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难以恢复正常水平。

【关键词】斜视手术;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短期疗效doi:10.14033/ki.cfmr.2018.12.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2-0162-02间歇性外斜视属于具有较高发生率的眼科疾病,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通常情况下,患者病情不会自行改善,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恒定及交替性外斜视发生并造成患者丧失单视功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1]。

因此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对于控制和改善病情发展以及提升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就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应用斜视手术治疗的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3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间歇性外斜视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4~9周岁,平均(6.9±1.1)岁,包括女18例,男21例,所选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患者病情与间歇性外斜视诊断标准相符;交替遮盖及三棱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外斜视度不低于15°;单眼矫正视力不低于0.5;视远控制力得分不低于1分;能够正常交流,无智力障碍[2]。

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效果的评估

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效果的评估

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效果的评估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效果的评估摘要:视觉训练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方法,但其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评估了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视觉训练;斜视间断性外斜;评估引言斜视间断性外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视觉障碍,表现为一只或两只眼睛向外斜视、双眼不协调运动等症状。

斜视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视觉训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斜视治疗的非药物方法。

通过一系列视觉任务和眼球运动训练,视觉训练旨在改善斜视患者的眼球协调性、双眼对准能力以及空间感知等方面的功能。

然而,关于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视觉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斜视症状和视觉功能,但也有一些研究未能观察到明显的疗效。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评估相关研究,探讨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效果。

方法为了评估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效果,我们检索了多个学术数据库,包括PubMed、CNKI等,以获取相关研究。

我们选择了符合以下标准的研究进行综述:1. 研究对象为斜视间断性外斜患者;2. 视觉训练是干预措施之一;3. 提供了相关的临床数据或结果。

结果经过筛选,我们最终选取了10篇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分析。

这些研究涉及了不同类型的视觉训练方法,包括视觉力学训练、立体视觉训练、斜视可调整性训练等。

其中,有7篇研究观察到了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正面效果。

这些研究报道了在视觉训练后,患者的眼球运动协调性、斜视角度、立体视能力等方面的改善。

此外,还有两篇研究观察到了部分效果,即视觉训练可以降低斜视角度但对立体视能力的改善有限。

另外还有一篇研究未能观察到明显的疗效,即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没有显著的效果。

讨论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视觉训练对斜视间断性外斜的效果存在差异。

部分研究观察到了明显的正面效果,即视觉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斜视症状和视觉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距离融合控制力评估与立体视锐度的研究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距离融合控制力评估与立体视锐度的研究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距离融合控制力评估与立体视锐度的研究第一部分:注视远距离视标评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融合控制力的研究研究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斜视,多在出生后6个月~4岁发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外斜视呈间歇性,多发生在生病、疲劳、发呆或者注视远处视标时,尤其是注视户外视标更易出现外斜视。

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融合控制力和调节性集合功能逐渐减弱,患者的融合控制能力逐渐下降,外斜视的频率逐渐增加,甚至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

既往文献认为,间歇性外斜视的病情进展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斜视角度的增大,二是融合控制力的下降,三是立体视功能的下降。

但是,随着人们对间歇性外斜视研究的日渐深入,外斜视角度的增加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衡量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认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外斜视发生的频率比其斜视度的大小更为重要。

间歇性外斜视融合控制力评估的意义是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矫正外斜视。

因为对于融合控制力差的患者来说,如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患者的融合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差,随着眼位偏斜频率的增加,其颞侧半视网膜会逐渐发生抑制,而最终导致完全丧失双眼单视功能。

鉴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反映了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许多学者致力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控制力的研究,并设计出几种融合控制力分级方法。

Mohney和Holmes(2006)提出一种在诊室内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进行评估的六分级法(office-based 6-point control scale),该分级法采用精确的时间点,能反映不同融合功能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控制力,并且可以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看远(3m)和看近(33cm)的融合控制力分别予以评估。

由于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注视远处视标尤其在户外时更容易出现眼位偏斜,而Mohney和Holmes诊室内六分级法其看远的距离仅为3m,因此,用该分级法评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看远的融合控制力可能不能真实的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融合控制力状况。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主要表现为眼球偏向外侧,在注视远处或近处物体时出现。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美观,还会引起视觉功能障碍,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眼部运动训练和眼镜矫正,但效果有限且容易复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进行临床观察,评估该手术方法在治疗该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评估手术后患者斜视程度的改善情况;2. 观察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对手术后患儿进行长期随访,了解手术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临床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手术方法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确定患儿的斜视度和斜视角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眼部问题。

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切开结膜后,暴露出外直肌,并进行相应的松解和移位。

在移位的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外直肌的位置,以使眼球能够正确对准。

在手术过程中,术者需要非常细心和精细,确保移位的外直肌位置准确且稳定。

一般来说,手术时间会比较短,但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

术后患儿需要注意眼部的保护和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眨眼。

术后还需要定期复诊,观察眼部的恢复情况和斜视度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在术后恢复期间,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眼部情况,并遵医嘱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2.2 临床观察方法临床观察方法是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临床观察方法: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我们对每位患儿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位、眼球运动范围、眼外肌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刘彦芳;林萍【摘要】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80例斜视度在-30△至-40△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行单眼的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试验组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融合功能恢复情况和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和过矫率分别为85.0%、12.5%和2.5%,对照组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和过矫率分别为70%、20.0%和10.0%,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07、5.103、4.875,均P<0.05).手术前试验组有融合功能的患者和有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占75.0%和35.0%,对照组有融合功能的患者和有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占67.5%和32.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5和0.06,均P>0.05).手术后试验组有融合功能的患者和有立体视的患者分别占100.0%和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和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1和11.25,均P<0.05).结论对于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实施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觉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27)008【总页数】3页(P1002-1004)【关键词】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作者】刘彦芳;林萍【作者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03;西安市儿童医院眼科,陕西西安7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7[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nocular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basic intermittent exotropia. Methods From March 1 in 2014 March 1 in 2015, totally 80 children with basic intermittent exotropia, the degree of strabismus between -30△ to -40△, were selected from Children’s Hospital of Xi’an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bilateral lateral recess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un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medial rectus recessio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nd eye position correction effect, under correction rate, over correction rate, fusion function and stereoscopic function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eye position correction rate, under correction rate and over correction rate was 85.0%, 12.5% and 2.5%, respectively. They were 70.0%, 20.0% and 10.0%,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had higher valu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value was 4.507, 5.103 and 4.875, respectively, all P<0.05). Before surgery,there were 75.0% and 35.0% cases with fusion function and stereopsi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re were 67.5% and 3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 value was 0.55 and 0.06, respectively, both P>0.05). After surgery, patients with fusion function and stereopsis occupied 100.0% and 95.0%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90% and 6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 value was 4.21 and 11.25, respectively, both P<0.05). Conclusion Binocular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basic intermittent exotrop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patient’s vision. [Key words]binocular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 children; intermittent exotropia; basic type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情况,临床上很常见,其中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间歇性外斜视的一种常见类型,它的特点是看近斜视角与看远斜视角基本相等。

54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54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54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斜视矫正术,随访观察3~12个月。

结果54例患者,正位者47例,4~8岁年龄组正位率为96.8%,而8~12岁组为73.9%,术后完全功能治愈率为59.3%。

4~8岁组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情况优于8~12岁组(P<0.05)。

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眼位及视功能等,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疗效;手术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最终丧失代偿能力,发展为恒定外斜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破坏双眼单视功能。

斜视矫正手术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较为有效的方法[1]。

手术时间越早,术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越大[2]。

本院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54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斜视矫正手术,以进一步探讨手术疗效,现将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手术治疗的间歇性斜视患者54例,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12岁。

4~8岁31例,8~12岁23例。

术后随访时间3~12 个月,平均5.3个月。

1.2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眼位,屈光间质和眼底检查,以及双眼和单眼运动状况,行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及同视机检查测定斜视度,测定33cm和6m的斜视度,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1.3手术方法斜视矫正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对于不配合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斜视矫正手术包括单眼外直肌缩短术,单眼内直肌徒后术,双侧外直肌徒后术以及双侧内直肌缩短术等。

治疗原则为轻度过矫,≤25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30~80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80Δ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加内直肌缩短。

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研究

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研究

摘要:斜视不仅影响儿童生理功能及对外表的肯定,而且还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导致他们与外界沟通时产生退缩和回避现象。

视觉情况与行为心理学密切相关,以自尊、社交、孤独和儿童个性为研究基础,评价斜视儿童心理健康、斜视术后儿童以及父母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显示,斜视术后儿童孤独、社交焦虑、自尊的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提示斜视手术对斜视儿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对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心理健康的研究作出综述,以期得到各方对斜视儿童的了解和关注,对斜视儿童的生存质量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关键词: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研究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儿童视觉及心理状态的眼病,既往研究报道患病率约为1%~4.2%[1~2]。

视觉系统能够根据视觉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

由于受到知觉、眼外肌运动和神经支配的障碍影响,儿童眼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斜视眼注视目标时无法始终投向黄斑中心凹处,容易引起复视、旁中心注视、混淆视、抑制等,其严重危害性在于斜视导致的视功能发育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视力低常、立体视功能受损等,且斜视与弱视常常联合发生[3],有研究报道显示斜视性弱视在斜视儿童中的占比为12.8%[4]。

视觉障碍对日常学习、交友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极大[5],如不能够尽早诊断和治疗,将会给儿童的生理、视觉、心理的发育造成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问题。

1 斜视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儿童的自尊结构(重要感、外表感、自我胜任感)萌芽于3岁左右,在成长中开始逐渐渴望从身体外表展示自己,以得到他人的注意并期望获得赞许[6]。

4~5岁的孩子开始分辨眼位的不同,5~7岁的孩子会对斜视眼的孩子产生消极的评价[7]。

1949年,有研究者提出斜视会影响心理健康[8]的观点,由于国内家长、社会等对斜视的认识不足,单纯地把斜视当作是影响容貌、视力的眼病,斜视不仅存在容貌及客观的双眼视觉异常,也会由于别人看待他们的方式造成斜视儿童心理方面的异常。

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

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

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目的:应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intermittent exotropia questionnaire,IXTQ)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生存质量状态,评估斜视手术对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择5~17岁的4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非间歇性外斜视患儿42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前1d与术后3mo以及对照组与病例组患儿术后3mo的Child IXTQ评分,分析生存质量差异以及手术对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对照组儿童Child IXTQ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都明显高于病例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条目"小伙伴们因为我的眼睛取笑我"和"我因为眼睛觉得交朋友很难"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P〉0.05),各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3mo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儿Child IXTQ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从视觉功能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其中视觉功能影响相对较大,最显著的问题是畏光及调整眼位,而他人嘲笑、交朋友方面影响较小。

斜视手术有助于改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04年至2008年我科收治间歇性外斜视患儿8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3—15岁。

1.2方法手术前后均行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包括A—V现象及双眼视功能、三棱镜、马氏杆或三棱镜和遮盖。

分别查33 cm和5 m的斜视角,单眼包扎45 Illin以上查远近斜视角,线状镜远近检查,tit哪m立体图等。

按斜视类型设计手术方式和肌肉,分开过强型行双侧外直肌后徙术,集合不足型行双侧内直肌截除术,基本型与类似分开过强型行单侧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截除术,按最大斜视角设计手术量,手术量按外直肌后徙l唧矫正l一2。

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与满意度评价

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与满意度评价

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与满意度评价作者:***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及对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外观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1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n=108例,7岁后实施)与观察组(n=108例,7岁前实施手术),对比两组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以及融合功能、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和家属对患儿外观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融合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治疗时机;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外观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2)03-0004-03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Timing o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and Its Analysis of and Appearance SatisfactionJIANG Ho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Pediatrics,Aier Eye Hospital(East of Chengdu),Chengdu 610066,Sichu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timing o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and its influences on postoperative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satisf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16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were enroll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etween May 2018 and May 2020.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timing,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108, surgical treatment after 7 years old) and observation group (n=108, surgical treatment before 7 years old).Theorthophoria rate, overcorrection rate, undercorrection rate, fusion function, recovery rates of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nd stereoscopic visual func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with children appear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in the distance correction rate, overcorrection rate, and undercorrection rat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recovery rate of monthly fusion 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intermittent exotropia; treatment timing;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fusion function; satisfaction with appearance外斜视即眼位向外偏斜,可分为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两种。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田晓丹;崔丽红;张越【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3/2017-04于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110例,年龄3~5岁;B组100例,年龄6~8岁;C组90例,年龄9~12岁.三组患儿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数、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结果:术后6wk,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67.0%)和C组(68.9%),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儿斜视度数、融合功能、立体视锐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wk,三组患儿斜视度数下降,立体视锐度与融合功能均明显改善,且A组患儿斜视度数和立体视锐度弧秒值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融合功能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年龄与术后双眼视觉恢复、重建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术后视觉恢复越好.【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12【总页数】3页(P2222-2224)【关键词】年龄;间歇性外斜视;视功能【作者】田晓丹;崔丽红;张越【作者单位】110031 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10031 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10031 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常常发生于儿童期的早期,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视,通常表现为患儿在户外活动时习惯性闭起一只眼睛,伴有畏光症状[1-2]。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如不及时矫正,可导致双眼融合功能丧失,逐渐转变为持续的外斜视,导致知觉障碍和单眼功能破坏,最终丧失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故及时手术十分重要[3-4]。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斜视症状,常常伴随着头部姿势的变化而出现。

双眼
外直肌后徙术是常用的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
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35例儿童,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7.6岁。

所有患者均为间歇性外斜视,最大水平外斜角度为10~25度,手术前均完成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和系统性身体检查。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资深眼科医生实施,术前检查明确患眼的准确位置和度数,使用西药
麻醉。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眼部位置,视觉功能得到了改善,无明
显并发症。

其中28例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2年的随访显示,复发率低于5%。

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方法。

在合适
的手术时间和条件下,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外斜视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mittent exotropia。IE)最为常见…。斜视不仅
会引起患儿视觉功能障碍和自我形象紊乱,还会造 成其身心发育障碍,产生孤独、自卑和社会焦虑等 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2210目前国内关于
questionnaire,IXTQ)对 IE患儿进行生存质量评估,为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护
表2代理IXTQ评分情况(i±s)
有阳光照射时,他/她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因为他/她的眼睛,他/她难以集中注意力 视物不清让他/她感到烦恼 他/她担心他的眼睛 当父母谈论他/她的眼睛时.他,她感到恼怒 他/她担心别人对他,她眼睛的看法 他/她发现很难与人对视 当大人谈论他/她的眼睛时.他/她感到恼怒 当别人总想知道他/她眼睛有什么问题时他/她感到烦恼 孩子们会因为他/她的眼睛而取笑他,她 眼睛斜视让他,她觉得跟其他小孩不一样 他/她的眼睛使他/她交朋友有些困难
questionnaire(IXTQ)was
assessment by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including

self-assessment by the child and item with the lowest mean
score

proxy
parent.Results
Corresponding author.Wu Yunyan,E—mail’wuyunyande@sina.t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IE).Methods
IXTQ.two
of the items.“It bothers me that I have to shut
one
eye
when it is sunny”[(61.3+36.8)VS.(69.7士28.6),t=2.249,P=-0.035)】and“1 worry about my
eyes”【(71.8-4-34.8)
The effect
VS.(78.9-4-24.1),t=2.157,P=0.042)】had
on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on care
the Child
IXTQ.Conclusion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E children is disease—specific.Health
For the child
IXTQ
and proxy
IXTQ,the
was“It
bothers me that I have to shut
one
eye when it is sunny”and that with the highest was“My(his/her)eyes make it
hard to make币ends”.Compared with the proxy
有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视物不清让我感到烦恼
我担心我的眼睛
368
70 5 ± 3 3 7 7l 8 ± 3 4 8 76 8 士 3 3 6 79 5 ± 3 l 5 8 2 6 土 29 9 8 3 4 士 28 5 8 8 7 ± 24 2 8 9 7 ± 26 3 9l 8 ± 26 l 93 9 ± 1 3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10期IMHGN,May
2016,V01.22
No.10
・经验交流・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生存质量特点分析
吴云燕李莉 王好莎
250021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通信作者:吴云燕,E—mail:wuyunyande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6.10.041
95 IE children,8-17 years old,treated at OUI"hospital from January first,2013 to June
3 1 st,20 1 5 were included.The general clinical data were recorded.The Chinese version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但PedsQL是一个评估儿童生存质量的通用工具,特 异性较差,并非评价IE患儿的最佳工具。IXTQ量
表的Cronbach’S 0【为0.93,不仅能显著区别斜视
患儿、视力正常儿童和其他眼病患儿之间生存质量 的差异,而且比PedsQL具有更强的筛查异常生存质 量的能力阻】。本研究通过使用中文版儿童IXTQ量表, 可以特异地识别IE患儿最为关注、对其影响最大的 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儿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均是“有 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 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在阳光下喜闭单眼【I’9],Lew H等【101发现,大多数的间歇XT患者表现出畏光, 许多患者甚至为缓解这个症状而采取手术矫正。本 研究的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阳光对视 觉功能的干扰是困扰IE患儿的一大问题。其具体原 因不明,可能是因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在户外注 视远处物体时,缺乏近视标刺激集合,且明亮的光 线闪烁视网膜,影响了融合功能,从而表现出外斜, 这时患者会闭上单眼避免复视和视混淆…。医护人员 有必要进一步的卫生宣教,要求患儿照顾者在患儿 进行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阳光照射,这 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研究者认为【l”,明显的斜视可能会导致不良 的社会偏见,IE患儿可能会被别的孩子取笑。但本 研究发现,受到取笑和交朋友困难是IE患儿最不关 心的问题。具体原因并不清楚,考虑与大多数间歇 IE儿童在对话的距离时能够控制外斜,因而外斜在 很大程度上被他人忽视有关。 本研究同时调查了家长代理评分,结果发现无 论是代理评分还是自我评分,大部分项目的评分结 果是趋于一致的,并且两者之间大多数项目的评分 相似,但是在涉及到两者均比较关注的项目上,比 如“有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一只眼睛”、“我 担心我的眼睛”,两者之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 义,患儿评分较代理评分低。在其他慢性疾病患儿 生存质量评价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果,尤其是 某些提示为较差生存质量的项目¨21。这提示外人和
sina.corn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E)儿童生存质量特点。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
6月30日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5例IE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8—17岁。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应用中文版 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IXTQ)进行评估,包括患儿自我评估和其父亲或母亲进行的代理评估2部分。结 果患儿IXTQ评分和代理IXTQ评分最低的项目均为“有阳光照射时,我(他/她)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最高的项目均为“我(他/她)的眼睛使我(他/她)交朋友有些困难”。与代理IXTQ相比,患儿 IXTQ有2个项目“有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一只眼睛”f(61.3±36.8)VS(69.7±28.6),t=2.249, P=0.035)】和“我担心我的眼睛”【(71.8±34.8)VS(78.9±24.1),t=2.157,P=O.042)】的评分较低。 结论IE患儿的生存质量受到疾病特异性的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其生存 质量。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护理
workers and parents need to provide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Intermittent
exotropia;Quality
of life;Nursing care
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在亚洲斜视病例中
因为我的眼睛,我难以集中注意力 我发现很难与人对视 我担心别人对我眼睛的看法 当父母谈论我的眼睛时,我感到恼怒 当大人谈论我的眼睛时,我感到恼怒 当别人总想知道我眼睛有什么问题时我感到烦恼 孩子们会因为我的眼睛而取笑我 眼睛斜视让我觉得跟其他小孩不一样 我的眼睛使我交朋友有些困难
95 5 ± 2● 9 2
69 73 7 3 7●4 78 9 79 2 81 3 8l 4 84 O 86 9 88 1 89 l 95 2

28 6 25 6 24 8 24 1 26 4 26 6 24 0 19 8 1 5

±
± ±

±
±
±
±
±
±
2}
8 2 9 0 5 6
3讨论
2.1患儿IXTQ评分情况对于患儿IXTQ评分最低 的3个项目依次为: “有阳光照射时,我必须闭上
参考文献
[1】韦严,亢晓丽,赵堪兴.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11,47(11):1043—1048. DOt:10.3760/cma.j.issn.0412-4081.20l 1
in school DOI:10 1 1.020.
to
Inventory,PedsQL)评估IE患儿的生存质量o”,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只眼睛”,
“视物不清让我感到烦恼”,
“我担
“我
心我的眼睛”;评分最高的3个项目依次为: 的眼睛使我交朋友有些困难”, 得跟其他小孩不一样”, 而取笑我”,见表1。
表1患儿IXTQ评分情况(i±s)
IXTQ项目
“眼睛斜视让我觉
“孩子们会因为我的眼睛
IXTQ评分
6l 3

Featu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Depart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