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三章总结(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文艺复兴:从14-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深刻变革。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特征:主要在于它的世俗性,与封建文化的宗教性质截然相反。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对人生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了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他们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歌颂世俗生活,蔑视天堂;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个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

同时人文主义者蔑视贵族的世家出身,嘲笑僧侣的愚昧无知,痛斥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提倡理性、探索自然,追求科学知识。

另外人文主义者还拥护国家集权以利发展经济,反对分裂和外来干涉,要求民族独立统一。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更具民族特点;创作方法上注重写实
体裁上,出现十四行诗体、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打破悲喜剧界限的的戏剧、随笔式的散文等。

意大利文学
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彼特拉克:被成为“文艺复兴之父”“诗圣”代表作:《歌集》以新的手法和新的观念开创了人文主义的新型抒情诗
薄伽丘及《十日谈》
艺术成就:
1、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塑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群像,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2、开创短篇小说的完整形式并使用独特的框型结构。

3、运用讽刺手法。

4、用方言写成,语言新鲜活泼。

法国文学
“七星诗社”杜•贝雷、龙沙散文家蒙田:《随笔集》
第二节拉伯雷及其《巨人传》
主人公:高康大、庞大固埃
艺术成就:
1、文风洒脱,突破了民间故事和史诗的格局,为长篇小说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2、率先塑造了近代小说中的“个性化”人物。

如巴奴日,是法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市民典型。

3、讽刺艺术的一代宗师,善于运用漫画式的艺术夸张。

4、全部采用民间语言。

《巨人传》是拉伯雷在法国文学史上树立的一块丰碑
第三节塞万提斯及其《唐吉诃德》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1569年,成为红衣主教的扈从,并到了意大利,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71年,为了祖国而参战,在勒班多海战中受伤,并永远失去了左臂,1575年回国的途中成为了土尔其人的俘虏,直到1580年才回到西班牙。

从1582起开始文学创作。

同时担任小官吏。

生活始终处于拮据的状态,写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财富。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

1615年第二部出版。

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剧本〈努曼西娅〉、田园小说〈伽拉苔娅〉、短篇小说〈训诫小说〉等。

二〈堂吉诃德〉
情节:小说共二卷。

第一卷写拉·曼却地方有个穷乡绅因沉迷于骑士小说,模仿骑士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出门游侠冒险。

第一次单枪匹马出门,把客店误认为城堡,哀求店主封他为骑士。

在路上遇到一牧童被财主鞭打,他冲上前去解救牧童,但等他离开后牧童更是受尽虐待。

后来遇一群商人他非要与他们一试高低,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被送回乡里第二次,他说服同村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一起出游,一路上干尽了荒唐事:把风车看成了巨人,持矛跃马冲上去,结果被风车高高挑起后重重地甩在了地上;把羊群看成了军队,用长矛乱刺一阵,被牧童扔掷的石块打伤。

后来他又把理发师的铜盆当成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

终于神父和理发师设计将堂吉诃德骗进笼子,送回了家。

在第三次游历中,向狮子挑战;帮助一位美少女逃婚,与自己的心上人终成眷属;主仆二人受到公爵夫妇的捉弄,骑木马“飞天”,桑丘出任治理海岛……最后邻人参孙扮成白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他只好回家休养。

在他快要咽气时,方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

临终前他告诫外甥女不得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男人,否则将得不到遗产。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
创作目的:攻击骑士小说,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
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17世纪初期,骑士小说在欧洲各国已经过时,但由于海外扩张的需要,鼓励骑士精神,所以骑士文学仍然流行。

主题思想:讽刺和嘲笑骑士小说和骑士制度。

人物形象分析:
唐吉诃德:可笑又可悲,可叹又可敬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真正的智者”
耽于幻想,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因此屡屡失败。

但读者不得不佩服他那一往无前的高尚精神:他从善良的愿望出发,立志铲除人间的恶魔;他反对压迫,锄强扶弱,无私无畏。

他的忠贞、纯洁、慷慨、勇敢、坚毅都超出常人。

他为坚持真理,可以不顾惜生命。

他表里如一,事事认真严肃。

唐吉诃德矛盾而复杂的性格反映了塞万提斯思想上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桑丘•潘沙:现实主义者
与堂吉诃德相辅相成,交映生辉。

他处处求实,胆小怕事,只顾眼前实惠,是现实主义的实践者。

但他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的精神感动了他。

在下卷里,桑丘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智慧和管理才能,同时也反映出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思想。

艺术成就
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性格,反复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个性。

善于运用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语言朴实无华、生动活泼。

小说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此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

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重整乾坤
堂吉诃德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

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见义勇为,从不胆怯退缩。

他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

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
2.“把战斗当职业”战士哲学
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执着于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与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不愧为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

这个只身向旧世界挑战的孤单的骑士,虽然屡战屡败,却越战越勇,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3.道德完善者的形象
怎样看待他最后的结局?
悲喜剧双重性格于一身.
喜剧性代表他在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要以个人游侠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便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
悲剧在于他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一心一意除强扶弱.扫尽人间不平.他的理想的骑士精神包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一切又使他成为精神高尚的悲剧人物.
第四节莎士比亚
一生平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艾汶河畔的斯特拉斯福镇。

1587年,来到伦敦。

当时英国的人文主义戏剧已经处于蓬勃的发展中,“大学才子派”(马洛、李利、基德、格林等)他们的创作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比较大。

莎士比亚时期的时代特点:
1、伊丽莎白一世的黄金时代
2、时代的戏剧性特征: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格兰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妮·博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

1536年安妮因淫荡而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

玛丽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血腥玛丽”。

1558年当玛丽死去由25岁的伊丽莎白继位时。

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会,下令废除她的王位。

1580年教皇格列哥里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白不算犯罪。

3、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

他们多数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

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

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帖木儿》,李利的喜剧对莎士比亚的影响很大,据考证,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有50多处借用李利的作品。

如果说马洛是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方面的先
驱,那么李利则是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楷模了。

在“大学才子”中,格林是惟一避开沉重悲壮的主题,而倾心于浪漫与幽默情调的,这体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尤其是最为有名的喜剧《老奶奶的故事》。

格林言辞激烈而且刻薄地写道:“是的,不要相信他们,因为他们中间出现了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借我们的羽毛来美化自己,演员的外皮下包藏着一颗虎狼之心;他以为能写几句无韵诗就能与你们中间最优秀的人媲美;他只是一个什么都干的打杂工,却自命不凡,把自己看作国内惟一‘震撼舞台的人。

’”
以大学才子等人为代表的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是戏剧发展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流派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驱动当时的戏剧更加接近成熟,并最终促使莎士比亚顺利地成为世界戏剧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

1588年,他开始戏剧创作,但他初期的创作没有保存下来。

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1590—1612年间,共创作了37个剧本和154首14行诗,两部长篇叙事诗。

德国学者盖尔维努斯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的创作时期
这一时期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创作风格形成的时期,受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的创作基调是乐观、明朗、和谐的,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维纳斯与安东尼》《鲁克丽丝受辱记》《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把爱情与友谊视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的理想。

这一时期的历史剧有9部,归纳为两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

和独立的〈约翰王〉。

大多取材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编年史〉莎士比亚早期的英国历史剧则深入探讨了都铎王朝建立前400年的英国社会政治问题,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的历史观念: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国家统一,拥护开明的君主。

可以说是戏剧化的民族史诗。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10部喜剧和3部悲剧。

〈错误的喜剧〉〈训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悲剧:〈罗密欧与朱利叶〉〈泰特斯〉〈恺撒〉喜剧充满了乐观的精神和爱国热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热情地赞美了现实生活,肯定人,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自由的爱情和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

在他的喜剧中塑造了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贵族青年,也抨击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尔虞我诈和极端的利己主义,用人性论的观点解释社会问题。

〈威尼斯商人〉
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葛来西安诺鲍西娅、尼莉莎夏洛克
地点:威尼斯贝尔蒙多
宽恕、和解、仁慈和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
维洛那:凯普莱特朱丽叶 13岁蒙太古罗密欧 18岁
表现了青少年的孤独与压抑、表现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反抗
《仲夏夜之梦》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主要人物:雅典城公爵:忒修斯希波吕忒贵族少女赫米娅拉山德海伦娜狄米特律斯仙王奥布朗仙后泰坦尼娅精灵迫克乡巴佬
西方的文化历史中有关于“仲夏疯”或“月晕”的说法。

故事发生在雅典城和森林、清醒与睡眠、真实与梦幻之间。

特修司掌管现实的雅典,奥布朗则是森林之王,分别代表理智与激情。

森林代表焦虑、混乱、自由,隐藏着许多可能性,而雅典代表秩序、规范。

在莎剧中两者既对立又和谐,森林成为事件向喜剧方向发展的关键,并最终在雅典得以圆满结束。

第二时期 1601—1607 悲剧
此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但创作风格有变化:悲愤、沉郁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但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艺术,都达到了完美。

这一时期,计有7部悲剧,其中代表的有四部:《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安东尼与克拉奥派特拉》《科里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这样的安排表现出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思想倾向,由于对社会现实的乐观态度,在戏剧中理想与现实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奥赛罗》
人物:摩尔人奥赛罗意大利贵族少女苔丝狄蒙娜军官凯西奥伊阿古
地点:威尼斯(文明与秩序)塞浦路斯(野蛮)
揭示了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悲剧,但悲剧也有社会的原因,将批判是视角关注在新兴资产阶级的身上。

《李尔王》
人物:国王李尔高纳猎里尔(奥本尼公爵)里根(康瓦尔公爵)考狄利娅(法国王子)大臣葛罗斯特伯爵爱德加爱德蒙大臣:肯特
最著名“暴风雨”:“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
李尔的形象:戏剧的开场李尔是国王的形象:刚愎、自私,人伦情感的缺失。

随地位的变化,他的遭遇使他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最后,人性复归,但却是生离死别时。

考狄利娅:真诚但傲慢、固执,使得她的真诚成为父女间隔阂重要原因。

揭示了人性的缺陷造成的人间惨剧,但与此同时,也对社会进行批判。

《麦克白》
苏格兰历史
人物:国王邓肯葛莱密斯爵大臣麦克白考特爵士未来的国王班柯
戏剧的开场:
勇敢的将领,打败了叛军,与班柯班师回朝,在途中,遇到了三个女巫,他们的形象是:她们像是女人,但又长着胡子,仔细看她们的穿着,又不象人。

女巫说出了预言。

女巫的预言燃起了麦克白的野心,在他的夫人的催促下他终于谋杀了国王,同时也谋杀了他内心的平静。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他在国内开始了血腥的统治。

为了自己的将来,他又乞求女巫的帮助,结果鬼魂给了他三个预言:要他当心麦克德夫;他尽可以不把凡人的力量放在眼里,因为凡人都是女人胎里生出来的;他不会被杀死,除非城外的树林会移动。

他的妻子死了,他就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开始对他的所为感到厌倦。

邓肯的儿子帅军队回来,预言一一应验,绝望的麦克白被杀。

女巫:超自然力,他们给予的是选择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只是预言,而不是命运,麦克白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他自己的选择,都是由他自己的内心的力量所驱使的。

人性中的善与恶同时存在,本剧则为我们描摹了恶对善的扼杀。

灵魂的挣扎、扭曲、堕落、绝望、毁灭。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王后:乔特鲁德王子的叔父:克劳狄斯
大臣波洛涅斯一家:其子莱昂提斯、女奥菲莉娅王子的朋友:霍拉旭
同学:吉尔登斯吞、罗森格来滋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
情节结构: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三组关系;四组误杀
哈姆莱特的形象:忧郁,在复仇问题上延宕蹉跎,贻误时机。

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言人,身上虽有人文主义思想闪光,但在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因失掉父亲和王位继承权之后的悲愤交加和无可奈何而进退两难的封建王子。

他身上也有较浓厚的与人文主义精神相违背的情绪,如厌世情绪、宿命感、封建等级观念等。

欢乐王子----忧郁王子----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
克劳狄斯形象:封建王权和黑暗势力的代表。

但莎翁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善恶并存的,与其说他
像一个封建王权的代表人物,不如说他更像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这也显示出莎翁戏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立体性。

其他人物:波洛纽斯、奥菲利娅
“巨大的迷宫”
1 就是因为哈姆莱特的“延宕”
(1)性格原因(2)敌人的力量强大(3)精神分析认为他认同叔父的行为
(4)存在主义观点认为他认识到复仇的荒谬和生存的无意义。

2 伟大的哲学命题:“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一切,这两种行为,究竟哪一种更勇敢?死了,睡去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其他一切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去了,睡去了也许还会做梦,唉,阻碍就在这,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一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世人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劲辛勤所换来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迫压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他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的痛苦飞去”
鬼魂的意义:现存的传统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哈姆莱特的疯狂:真疯还是装疯
第三个时期(1608--1612)
传奇剧创作时期,故事发生在一个神奇的幻想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偶然或是魔法的力量。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

“诗的遗嘱”
〈暴风雨〉
人物:普洛斯彼罗、米兰达、安德鲁、那不勒斯王与王子、精灵爱丽儿
表现对未来的希望,将它寄托给年青一代。

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传奇剧的特点:情节涉及的时间比较长;在主人公的身上会发生一个离奇的故事,经受磨难,但最终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表现一种善恶有报的思想
“莎士比亚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1 对英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
2 福斯塔夫式社会背景的创造
3 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
4 戏剧线索的丰富性与场景的寓意性
5 戏剧语言的哲理性
没有英雄人物,只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的言行正是读者想像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所说的所做的,通过这样的人物塑造,表达了凡人的思想情感,表达普通人性的真实状态,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戏剧创作的分期:
早期(1590-1600年)历史剧、喜剧时期:历史剧代表作:《亨利六世》(处女作)、《理查三世》、《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福斯塔夫)、《亨利五世》
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们》、《错误的喜剧》另: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莎翁悲剧特点:
1、对社会的批判具有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2、主人公多是帝王将相。

3、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更侧重描写悲剧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

4、具有两条以上的情节发展线索,形成复调结构。

5、在悲剧中常常加入喜剧因素,从而进一步陪衬出更强的悲剧性。

后期(1608-1612年)传奇剧时期:
代表作:《暴风雨》最后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