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乡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安眠故土,纵是死亡也满足,这是怎样深切的爱,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体会他的故土情怀。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
2.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这首诗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改变吗?
(三)品读诗歌
1.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
2.那么意象是什么呢? (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
3.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
表现乡愁?
4.改写一下,大家评一评怎样:
小时候,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对爱人的恋挂。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对亲人的哀悼,我在坟墓外头,母亲在坟墓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5.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
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体会。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这”“那”重读)
(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
(四)拓展延伸
余光中是个孝子,战乱中母亲曾经带着他颠沛流离,最后辗转回到重庆,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后来因病去世,那年他三十岁,余光中把骨灰摆在窗台上,含泪写下了一首诗,《招魂的短笛》,在诗中这样写到:片段: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教师范读上面的诗,请同学读一下《乡愁》第三节,读出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感觉,范读;学生再试着读一遍。我听出了你的感动,有的同学眼中已含着泪光。
五、课堂小结
(集体朗读全诗。教师评点。 )
同学们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感情,朗读时抑扬顿挫,感情投入,这首情
文并茂的诗就显得更美了。通过朗读训练,我们对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了一个整体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一个个特殊的具体的物体上,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六.课堂练习
如果你们要表达思乡或思念亲人的感情,会创设怎样的意象呢?选择一个具体的可以寄托你的情感的事物,模仿这首诗的结构,写一节大家交流。
(学生思考、创作,朗读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一枚——(小小的)——邮票
创设意象一张——(窄窄的)——船票思乡之情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湾——(浅浅的)——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