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8 小猴子下山 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1课时,共2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见兔子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的构段特色很明显,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语言形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三心二意。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段的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识字,学词,读句,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在学习中渗透本文的构段特点,第二课时重在体会本文的构段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会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做一做动作来学习文本,理解词句,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三)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注意朗读,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难点: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桃子形的生字卡片,玉米、桃子图片,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词语条。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语:今天,王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图片)瞧,这是谁啊?(课件出示:小猴子,认识生字“猴”,读好轻声)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补充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1课时,共2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见兔子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的构段特色很明显,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语言形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三心二意。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研究第三至第五段的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识字,学词,读句,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在研究中渗透本文的构段特点,第二课时重在体会本文的构段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究,学会了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结合词句的了解来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做一做举措来研究文本,了解词句,积累言语。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三)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讲授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注意朗诵,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讲授难点:利用举措演示了解“掰、摘、扛、扔”,并能正确区分。
三、讲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桃子形的生字卡片,玉米、桃子图片,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词语条。
四、讲授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语:今天,王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同上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小猴子下山部编版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小猴子 下山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本课中 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同时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引导学 生回忆与本课相关的已学知识, 如动物、山、水果等,为本课的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反馈,评估本课教学是否对学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教学反思与改进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 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 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评分
通过评阅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 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表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 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
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小测、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书写 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 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 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针对教学重点的教学建 议
教学难点
• 针对教学难点的教学建 议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能够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课文中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理解故事情节,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和相关课文内容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唤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0分钟)1.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想下山?2.引导学生探讨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猴子为主角,编写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促进课堂互动。
第五步:游戏互动(10分钟)1.设计小游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根据故事中的场景,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互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活动中的小猴子下山故事编写。
2.背诵《小猴子下山》中重要的句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小猴子的心态变化,认识其缺点。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谜语、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故事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口语表达,提升能力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道理方面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口语表达、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小猴子的行为,进一步理解故事道理。
2.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编,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八、教学参考资料:1. 《小猴子下山》原文。
2. 相关教学指导书籍。
3. 网络资源,如教育博客、教学论坛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理解故事。
3. 第三课时: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十、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中的道理,使其受益终身。
4. 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教案名称: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写课文《小猴子下山》。
2.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喜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小猴子下山》。
2.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小猴子下山》的录音或MP3文件。
2.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而愉快的问候。
2.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展开对话,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播放录音或MP3文件,学生跟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教师边播放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学生跟读完成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词汇解释和句子理解。
三、理解课文(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巩固运用(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讨论并答题。
2.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论图片中的内容,拓展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保护环境的小组活动,如种树、垃圾分类等。
3.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六、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记住课文内容。
2.教师缺少之处进行检讨和提高。
七、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认真背诵课文《小猴子下山》。
2.要求学生总结一到两句关于保护环境的口号或格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读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课文《小猴子下山》,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拓展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摘、扔、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写“往”一个字。
【教学重点】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会写生字“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猴子。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小手准备。
(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复习字词1、开火车读3组词语(1)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捧着扩展:①利用图片做动作。
②用“掰、扛、摘、扔、捧、抱、追”这几个动词中的一个字说一句话。
(2)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3)蹦蹦跳跳词语积累:又()又()训练。
AABB式词语训练三、学习课文1、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了很多地方,那么它都去了哪里呢?你能把这些地方找到吗?(PPT填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空着手2、梳理课文(1)板书情节,贴出地点。
(2)请生贴关键字词帮助梳理课文。
3、结合插图对比情节四人小组复述课文4、总结主题现在课文讲完了,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小猴子最后为什么还是空着手回家了呢?谁来说一说?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四、写生字“往”1、观察字形。
2、说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主笔位置。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读懂课文《小猴子下山》。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情节。
4.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扩展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言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猜测猴子为什么要下山等。
2. 学习新课(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字词的理解,尤其是生僻字和成语的解释。
3.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操练(2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2.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段落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堆叠内容。
3.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内容。
4. 拓展(10分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拓展课外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兴趣。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生词、按要求完成练习或撰写课文感想等。
五、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主要情节•生词和成语的解释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小猴子下山》为核心内容,通过带有情节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朥能够引导学生爱读书,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
2.能正确朗读故事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讲述。
3.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正确朗读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进行创意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1.《小猴子下山》的课文教材。
2.小猴子玩偶一只。
3.能够模仿小猴子声音的工具。
4.画纸、彩笔、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着小猴子玩偶出现在班级中,模仿小猴子的声音打招呼,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故事(1) 故事讲述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3. 创意表达(1) 小猴子表演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在模仿小猴子的行为的同时,理解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2) 小猴子画画学生用画纸和彩笔画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并在画面上贴上对应的贴纸。
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中的感情转折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创作小猴子下山的新故事,进行口头讲述或绘本创作。
2.利用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绪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小猴子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多媒体元素,如音频故事或视频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动物名称和动作词汇。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表演。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故事情境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教学生认读关键词汇。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参与故事情境。
难点1.小猴子下山故事的情节描写。
2.学生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小猴子下山》2.教学图片或道具:关于猴子和山的图片或玩具模型3.PPT或黑板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观看图片或展示猴子模型,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联想动物和山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含义模糊的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感受与想法。
2.提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后发生了什么?第四步:表演1.分组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猴子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故事情节。
第五步:总结1.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发表对故事的感想和理解。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对小猴子下山的想象。
2.教师讲述关于猴子的有趣故事,拓展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六、拓展阅读1.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关于猴子的相关故事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七、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激发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希望学生在欢快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通用16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通用16篇)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 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教学预设: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猴、结”等13个生字。
2、会写“块、非”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懂得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你喜欢小猴子吗吗?你知道小猴子在山上呆久了,当他下山来了,会做什么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小猴子下山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的故事。
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hóu jiē bāi kánɡ mǎn rēnɡ zhāi pěnɡɡuā bào bènɡ zhuī kuài fēi chánɡ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块非常wǎnɡɡuā jìn kōnɡ往瓜进空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坡:音节:两拼音节,偏旁:提土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kònɡ有空空kōnɡ天空jiē结满jié团结反义词空——满是——非进——退非常——平常近义词非常——十分特别格外,看到——见到(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篇一教学目标: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
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三)讨论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四)联系实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
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
又。
”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悄悄说说。
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内容
玉米地玉米又大又多掰玉米
小猴子下山 桃树下 桃子又大又红 扔玉米——摘桃子 三心二意
瓜地里西瓜又大又圆扔桃子——摘西瓜一无所获
往回走兔子蹦蹦跳跳扔西瓜——追兔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3.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小猴?
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
1.注意课堂纪律的调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学习重点动词。
1.本课中,小猴子做了很多事情,请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1)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追
2.小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3.看着图画选以上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
预设1: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kōng (空气) zhī(一只)jié(结果)
空 只 结
kòng(有空) zhǐ(只有)jiē(结实)
2.给下列汉字组词
块(一块)(石块) 常(往常)(经常)
往(往往)(来往) 瓜(西瓜)(丝瓜)
3.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否则将⼀事⽆成。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学会本课10个⽣字。
(⼆)朗读课⽂,看懂图意,⼤概了解课⽂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字。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只⼩猴⼦⾼⾼兴兴地下⼭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起学习第8课《⼩猴⼦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听⽼师范读课⽂,边听边想,这课是写⼩猴⼦的什么事? 课⽂讲的是⼩猴⼦下⼭,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回家的事。
(三)学习⽣字 1.先看课后⽣字表的⽣字,后读课⽂,边读边画出⽣字词。
2.借助汉语拼⾳读准字⾳,然后读⼀读词语(⽣词),再读⼀读带有⽣字词的句⼦。
3.检查⾃读⽣字词情况。
利⽤卡⽚或⼩⿊板。
得⾮常空着⼀⽚⼜⼤⼜圆 ⽩兔真可爱⼩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小猴子下山课题小猴子下山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出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4.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情节。
5.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2.今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板书:18小猴子下山)3.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想去看一看吗?【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导入课文相关人物,引到课文。
】新课教学 ( )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预习要求)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想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y í ku ài f ēi ch án ɡ w ǎn ɡ qi án x ī ɡu ā k ōn ɡsh ǒu p ǎo j ìn一 块. 非. 常. 往. 前 西 瓜. 空. 手 跑 进.xi ǎo h óu ji ē y ù m ǐ b āi y ù m ǐ k án ɡ zhe m ǎn sh ù小 猴. 结. 玉 米 掰. 玉 米 扛. 着 满. 树 r ēn ɡ y ù m ǐ zh āi t áo zi p ěn ɡ zhe x ī ɡu ā b ào zhe扔. 玉 米 摘. 桃 子 捧. 着 西 瓜 抱. 着 b èn ɡ b èn ɡ ti ào ti ào zhu ī t ù zi蹦 蹦. 跳 跳 追. 兔 子 1.指名领读,正音。
注意轻声的读法。
“前、进、满”是前鼻音,“常、往、空、扛、扔、捧、蹦”是后鼻音。
“常、摘”是翘舌音。
另外,在这些字词中,读好三个多音字:“空”多音字,本文读“k ōng ”,组词“空手”,还有一个读音“k òng ”,组词“空闲”。
“结”本文读“ji ē”,组词“结玉米”,还有一个读音“ji é”,组词“冻结”。
“只”本文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zh ī”,组词“一只”,另一个读音为“zh ǐ”,组词“只好”。
2.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认读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多音字,了解多音字的用法。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四、抓住要点,理清文脉。
1. 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正音) 2.读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课件出示5:一组图片) 3.(课件出示6)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句子。
5.齐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7、8)出示生字:“块、非、常 往、瓜 空、进”。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1)加一加:“土”加“夬”是块。
“⺌”加“冖”加“吊”是常。
“穴”加“工”是“空”,“爪”加“提”加“丶”是“瓜”。
(2)换一换:“连”字的“车”换成“井”就是“进”。
“住”字的“亻”换成“彳”,就变成“往”。
3.师重点指导“空、瓜、常”。
“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
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瓜”字,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
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常”字,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
“巾”字略宽于“口”。
上下重心要对正。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设计意图:板画小猴行走路线,同时理清了文中的脉络,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握课文要点。
】【设计意图:会写字的掌握,不光要会读字音,识记住字形,还要会正确的书写,掌握写字的顺序和规则。
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指导。
5.(课件出示9)读读写写:一块地、土块、石块、方块、非常、常常、正常、来往、以往、过往、瓜地、西瓜、冬瓜、瓜果、进去、进入、进行、天空、空手、空心、空气、晴空、高空。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互相指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kōng () zhī()jié()空只结kòng() zhǐ()jiē()2.给下列汉字组词块()()常()()往()()瓜()()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参考答案: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kōng (空气) zhī(一只)jié(结果)空只结kòng(有空) zhǐ(只有)jiē(结实)2.给下列汉字组词块(一块)(石块)常(往常)(经常)往(往往)(来往)瓜(西瓜)(丝瓜)3.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出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又__”形式的词语。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感知,学习重点动词。
1.本课中,小猴子做了很多事情,请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1)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追2.小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3.看着图画选以上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
预设1: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预设2:小猴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三、重点指导,朗读感悟。
【设计意图:先从圈画出本课中小猴子的动作入手,再来做这个动作,再用动词造句。
】小猴子下山以后先后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12: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小猴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板书:玉米地里玉米又大又多)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是“又大又多”的?①我们看到架上的黄瓜又大又多。
②我们看到地上的西瓜又大又多。
(2)指名读,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怎么做的?高兴吗?指导朗读,练读,读出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高兴的心情。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13: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2)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板书:桃树下桃子又大又红扔玉米摘桃子)(3)(课件出示14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4)(课件出示15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板书:瓜地里西瓜又大又圆扔桃子摘西瓜)(5)(课件出示16)(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抱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又大又多”,联想到还有什么又大又多,是一种运用和拓展。
】【设计意图:从第一自然段的扶到2一5自然段的放,设计填空,理解课文。
】(课件出示17)(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里,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板书:兔子蹦蹦跳跳扔西瓜追兔子)三、积累“又()又()”的词语。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课件出示18)(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类似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又细又软、又长又细、又白又胖、又香又甜、又香又脆、又白又嫩、又尖又细、又高又大、又高又壮)2.练读词语。
3.拓展运用。
(课件出示19)(1)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来说一些词语吗?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2)选一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设计意图:“又()又()”的词语是本文的重点,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并说话练习。
增强词语的运用和拓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总结延伸。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
)(板书:三心二意一无所获)2.(课件出示20)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
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
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内容玉米地玉米又大又多掰玉米小猴子下山桃树下桃子又大又红扔玉米——摘桃子三心二意瓜地里西瓜又大又圆扔桃子——摘西瓜一无所获往回走兔子蹦蹦跳跳扔西瓜——追兔子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
又()又()又()又()又()又()2.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3.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小猴?【答案】1.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黑又瘦2.因为小猴子总是见了这个,就丢了那个。
我想说:“小猴子你做事太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了。
”3.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课件出示图片,导入课文相关人物,引到课文。
检查预习,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的障碍,读准生字的读音,把握文章的脉络。
多元识字,自主识字。
2.正确写字更是低年级的重点,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写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