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合集下载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艾滋病病毒检测、研究、教学等活动的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综合防范的原则,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明确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组织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对生物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制,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职责和义务。

第三章生物安全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应根据艾滋病病毒的特性和实验室活动特点,划分生物安全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第八条实验室应配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了解艾滋病病毒的特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掌握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废物处理制度,对实验室废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无害化处理。

第四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应急预案等。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对实验室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检查。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生物安全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

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

HIV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守则1、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2、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3、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5、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6、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手。

7、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员或实验室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

8、实验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10、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

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11、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

12、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

可配备应急药品。

必须符合艾滋病实验室的通用生物安全要求。

13、严格执行分··区制度14、按照要求严格进行实验室分区。

15、各区域只用于特定的操作,不得从事其它工作。

16、仪器和材料的专用制度。

仪器、设备、材料、设施均应按工作区域进行标识,不得交叉混用。

17、严格遵守废弃物处理制度、所有废弃物应按照HIV污染物品处理。

19、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20、熟悉各种防火器材的使用21、电气设备正确操作、离开实验室应检查细心检查水电暖气门窗防止事故发生。

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艾滋病实验室在疾病监测、诊断和科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1. 实验室选址与设计艾滋病实验室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的区域。

实验室设计应遵循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的原则,确保实验室内部流线清晰,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排水设施。

2.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艾滋病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离心机、冰箱、显微镜等基本设备。

此外,根据实验室功能需求,还应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3. 实验室人员配备艾滋病实验室应配备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

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实验室管理经验。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4. 实验室质量控制艾滋病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实验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1. 生物安全等级艾滋病实验室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生物安全等级。

一般而言,艾滋病实验室应具备生物安全二级(BSL-2)水平。

2.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生物安全柜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设备。

实验室应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

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中样本、试剂和设备的安全。

3. 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在操作高浓度病毒样本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

4.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记,确保安全、环保地处理。

5. 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制定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实验室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应急处理等内容。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职业暴露防护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职业暴露防护
专用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有条件的可设 半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 视窗。
实验室墙面、地面、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 洁消毒、不渗漏液体;室内应有防蚊、防蝇、防鼠 等设备。
实验室基本要求
实验室内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 检验台上应装置紫外灯。 备有足够的消毒药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装有脚踏或感应流水装置,备有冲眼睛设
工作完毕,离开工作区域前必须脱去隔离衣, 按顺序去除防护用具,并按洗消要求进行洗手。
实验室生物安全
样本的安全
样本采集 样本运输 样本保存 样本信息
实验人员的安全
进入实验室以前 实验过程 实验结束
实验室设施
医疗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基本要求
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有 条件的可设专用沐浴设备。
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
使用纸盒盛放损伤性废物
未使用专用包装袋盛放医用垃圾
利器盒盛放已满不及时清运
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置
HIV职业暴露的定义
是指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预 防保健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在从事艾滋病 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意外地暴露于含有 HIV的血液、体液或实验室培养液而具有 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皮肤有微小伤口、擦伤、皲裂等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
实验室生物安全
样本的安全
样本采集 样本运输 样本保存 样本信息
实验人员的安全
进入实验室以前
实验过程
实验结束
实验室设施
医疗废弃物处理
进入工作区
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 朵和头发等。
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艾滋病检测点实验室工作制度

艾滋病检测点实验室工作制度

艾滋病检测点实验室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按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要求,更换工作鞋,穿工作服、防护服、口罩、手套。

二、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在实验操作完成后要对环境及台面、设备等进行消毒。

三、工作人员要严格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实验操作应在生物安全工作台内或固定工作台上进行,操作过程应避逸产生起溶胶、飞沫、溅出或溢漏,严防试剂、标本直接接触皮肤。

四、凡被污染的吸管、试管等器具,需投2000mg∕1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凡被污染的工作台面、地面或衣物,应立即用2000mg∕1含氯消毒液浸没后再擦拭或洗涤。

具有传染性的液体或固体废物都应集中焚烧或高压消毒。

五、认真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

实验记录和结果判断,经最后核对无误,方可发出报告单,做好检验试剂和阳性标本保管工作。

六、做好原始记录及资料保存,资料保存年限不少于10年。

七、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前应做好门窗、水电检查工作,然后将工作服、鞋帽放在指定地点,并洗手方可离开。

八、严格执行实验室感染性废物消毒及安全规程。

九、试验结果应遵循保密原则,不透露除受检者以外的任I可人。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PPT课件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PPT课件
详细描述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 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症状与影响
总结词
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其对人体的影响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
详细描述
艾滋病的症状包括持续发热、盗汗、 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等,随着病情 发展,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导致各种 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预防和治疗艾滋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提高检测率、提供治疗 和关怀等。
详细描述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风险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同 时提倡使用安全套、避免血液传播等。对于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早期治 疗和持续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02
加强生物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01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
的认识和理解。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02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和传播机会。
加强青少年教育
03
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性
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的安全性和无害性。
05
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生物 安全防范教育
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总结词
增强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详细描述
通过PPT展示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强调生物安全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重要性, 提高其防范意识。
指导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临床样本和医疗废弃物
总结词
传授正确的处理方法
生物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防范的定义与目的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与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研究对于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艾滋病实验室的操作涉及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因此,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有效的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研究人员的健康。

一、实验室准入管理1. 实验室准入审批:任何进入艾滋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准入审批。

包括身体健康检查、培训考核和签订安全承诺书等环节。

2. 实验室准入培训:新进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实验室准入培训,包括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实验室操作规范1. 个人防护措施: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施,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导致病毒扩散的行为,如吃喝、抽烟和触摸脸部等。

2. 样品处置:艾滋病实验室的样本物质必须按照指定程序进行处置,不能随意流入环境中,以防止潜在的传染风险。

所有样品都必须储存于专用容器中,并进行严格标识和分类。

3. 操作区域清洁:实验室操作区域要保持整洁干净,经常进行清洁消毒。

用过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要及时清理和归置,避免交叉污染和安全隐患。

三、生物安全级别1. 生物安全级别划分:艾滋病实验室按照相关规定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BSL),根据实验所涉及的危险性程度和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完备性来确定。

2. 设施与设备:艾滋病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要求,包括实验室结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

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应急预案:艾滋病实验室必须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紧急疏散预案、事故样本隔离和销毁等内容,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艾滋病实验室的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改进完善。

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的建立、生物安全要求及管理制度

整理课件
15
测实 工验 分作室 三的的 类性职 实质能 验及、 室范开 围展 共检
艾滋病参比实验室 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
整理课件
16
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承担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评价 工作。 2、建立全国艾滋病检测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国家级 实验室能力验证和艾滋病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 3、承担艾滋病检测疑难样品的分析和确证,对有争议的检测结 果进行仲裁,出具最终检测报告。 4、开展应用性研究,承担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病原学鉴定、现 场综合防治、调研、监测、临床治疗等工作中的相关检测任务。 5、建立国家艾滋病病毒毒种库、样品库、质控品库、基因库和 细胞库。 6、为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开展省级实验室质量管理、省级艾 滋病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和自愿咨询检测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和指导。 7、组织全国艾滋病检测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制定和修改与艾滋 病检测工作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指南。
包含微生物举例 麻疹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衣原体
沙门氏菌 HIV 血清学检测 志贺氏菌
整理课件
34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方面的要求,除了 满足BSL-1级实验室条件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实验室门的要求: 能自动关闭 有可视窗 有防介肢动物的设施
整理课件
35
2、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器(声、光报警) 停电报警
整理课件
25
艾滋病检测点职能
(1)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的筛查试验。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 当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或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当地艾滋病筛 查实验室或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 (4)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妇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个人防护要求

妇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个人防护要求

妇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
个人防护要求
1.穿戴防护服和手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前,必须穿戴干净、完整的防护服和手套。

防护服应具备阻隔病毒的能力,并能完全覆盖住身体和皮肤。

手套应选择无粉、无菌的长袖手套,并确保与防护服无缝隙。

2.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在实验室检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防护口罩应具备阻隔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护目镜则能有效防护眼部受到飞溅物的污染。

3.使用安全化学柜:在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和实验操作时,必须在安全化学柜内进行。

安全化学柜可以有效防止实验操作产生的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并提供一个封闭独立的工作环境。

4.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验人员需要熟悉艾滋病实验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减少病毒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5.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和抗体检测。

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定期接受培训:实验室检验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生物安全和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学习安全操作技能和防护措施的有效应用,并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指南。

7.妇产医院检验科需建立完善的废物处理制度和消毒措施:艾滋病病毒相关的废物和实验器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贮存和处理,一次性器具必须满足一次性使用要求并及时销毁。

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消毒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

总之,妇产医院检验科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同时确保实验工作准确、有效地进行,减少感染的风险和传播的可能性。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艾滋病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确保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艾滋病研究的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内的所有实验活动、设备的操作、试剂的使用以及废物的处理等。

第三条实验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第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架构和责任分工,确保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是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

第五条实验室应当根据不同实验活动的特点和危险性,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建立生物安全培训制度,对所有实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定期的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对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同时对实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实验室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具体要求第九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活动登记制度,记录实验活动的内容、时间、设计和实施人员等相关信息,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样品管理制度,对实验样品进行标识、存储、保管、使用和销毁,确保样品的安全。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明确的实验室进出制度,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物品进行严格管理,保障实验环境的安全。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废物处理制度,对实验废物进行分类、集中收集、妥善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对于具有传染性的实验样品和实验活动,实验室应当加强对实验人员的防护培训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质量管理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质量管理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8、用于检测的样品应保持新鲜,无溶血、无血脂否 则将影响结果。

9、剩余样品及废弃物应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
或用5.0g/L次氯酸纳等消毒剂处理30分钟后废弃,或放入
专用的污物袋内经焚烧处理。

10、不同批号试剂不得混用。来自二、原始记录及报告方式
原始记录 表1:
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检验原始记录
2、将50倍浓缩洗液用纯化水50倍稀释后备用。 3、从37℃水浴箱内取出检测板,弃去各孔中样品、拍干。
洗板机反复洗5次,拍干。
4、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酶抗原工作液50微升,贴上封
口胶,置37℃水浴箱内,温育20分钟。
5、从37℃水浴箱内取出检测板,弃去各孔中酶液、拍干。
洗板机反复洗5次,拍干。
6、每孔加入底物液A液50微升,再加入底物液B液50微升,
轻轻混匀,置37℃水浴箱内,避光显色10分钟。
7、显色完毕后,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轻轻混匀,在
酶标仪上立即以空白孔调零,置酶标仪450nm波长处测定 OD值。
要求:

1、阳性对照OD值有效范围:≥0.50
2、阴性对照OD值有效范围:≤0.10 1、阴、阳对照和被检样本的OD值减去空白对照OD值即为计算值。 2、若阴性对照OD值小于0.02按0.02计算。 3、临界值(cutoff 值)的设定: cutoff值=0.10+阴性对照OD值均值
进步定会为我们实验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质量保证
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份 HIV抗体检测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原理:
实验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酶 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本试剂盒用 HIV—1+2型抗原包被酶联板,待检血清中的抗HIV抗体 与包被抗原反应,再与酶标HIV 1+2型抗原结合,形成 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加低物(TMB)显色, 在酶标仪上测定后根据OD值判定有无HIV抗体的存在。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3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3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1.建立安全制度1.1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____)”,制订本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定相一致。

2.人员管理和培训2.1 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

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2.2 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2.3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2.4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

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5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3.安全保障措施3.1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3.2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3.3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3.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3.5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4.1 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

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其他适当的装置内打开。

4.2 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

4.4 用于国际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
3.采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 3mL,采集后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标记清楚后放入 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内,并在自封袋或离心管外 表面再清楚标记,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4.留观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在发病3天后,采集静脉 血4管,其中2管送指定的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 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2管保存于样本 采集单位或所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待排除埃博 拉病毒感染后用于其他病原体的筛查。 5.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包括并不限于 出院前标本2份,每份2管,采集时间间隔不少于48 小时。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直至组织液发白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 的急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 热患者血液中有较高的病毒 载量,可能发生人-人传播 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
埃博拉出血热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 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紧急处理
(1) 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清水、生理盐水冲洗口
腔、眼睛等粘膜;
(2)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直 至组织液发白,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 局部挤压. (3) 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
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
刺破了静脉或动脉;
3.发生职业暴露者伤口的深度是否有可见的 血液从伤口溢出; 4.感染者/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越高感染性越
强;
5.暴露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大;
6.暴露后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则感染的
可能性大大降低。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HIV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控制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一、HIV的生物危害•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 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 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保证措施1.建立安全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

意外事故处理预案,主要是生物安全意外事故。

内容包括应急处理、登记和报告、调查和处理。

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与HIV/AIDS检测相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样品登记、报告单及工作人员年度检测结果等,不得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

•培训和管理实验室应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并强化―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的血液、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均应视为有潜在的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所有管理和检测人员都应接受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主持的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和复训,并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

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清楚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通过考核等方式确认他们具备安全操作的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必须对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应有客观详实的记录。

实验室主任应详细了解所有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背景、特长、性格特点等。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常规消毒清理工作制度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常规消毒清理工作制度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常规消毒清理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的消毒、清洁工作,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二、实验室分区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为实验室内部环境,要求保持清洁、无菌;半污染区为可能接触到污染物质的区域,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污染区为直接接触到污染物质的区域,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处理。

三、消毒物品准备1.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消毒剂,包括消毒液、消毒粉、消毒片等。

2. 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实验室应配备废弃物消毒容器,用于收集和处理实验室废弃物。

四、日常消毒工作1.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开始实验前,应先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

2. 实验室内的设备、工作台面、实验器材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器皿等应进行浸泡消毒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4. 实验室内的空气、地面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5. 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应保持清洁和正常运行,确保实验室内部空气质量。

6.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实验物质外泄和交叉感染。

五、特殊情况下消毒工作1. 当实验室内有实验物质外泄、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2. 当实验室内有工作人员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当实验室周边环境出现污染时,应加强实验室内部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六、消毒记录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消毒工作的时间、地点、方法、消毒剂浓度等信息。

2. 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以便于追溯和监控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七、培训与监督1.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消毒和清洁工作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

2. 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消毒和清洁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情分布范围扩大,地区差异明显
➢疫情分布范围持续扩大,从2002年的50 个县增加到2009年的114个县。
➢ 地区差异明显,在全省历年累计报告中, 运城市报告占42.87%,太原市占21.39%, 而忻州市只占1.87%,吕梁市占1.49%。 2009年报告的中,太原市占34.39%,运 城市占24.58%,而忻州市和吕梁市各占 2.16%。
照有关要求送样品至市级筛查中心实验室 或确证实验室,必要时可出具“抗体待复 检”报告
一般工作流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检测试验 评价试验
外部质控:受控试验 有效,如失控,分析 原因重新进行试验
判断结果 阴性反应 出具阴性报告
阳性反应 均阴性
双 , 上报筛查中心实验室或确证实验 室,必要时可出具待复检报告
年份
我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防治效果开始 显现
➢从2000年到2004年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幅达164%;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 现。2005年以后,疫情上升趋势放缓,年 平均增幅为12%。尽管疫情增幅有所减缓, 但由于新增感染数逐年增加,基数持续加 大,危害仍在持续加重。
实验室的安全操作
➢ 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的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 安全检查。
➢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测或确认时,或直接对毒种 进行操作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 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青年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
自2006年开始,每年报告中, 20~29岁年龄组比例持续增加,约占当年 报告数 的1/3,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 要人群。
流动人口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 人群
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中发现 的艾滋病感染者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 6.3%上升到2009年的40.55%。该群体在我 省流动、生活,作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 群,给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是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性 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山西省自2006年开始,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 途径,持续保持在较高比例,每年报告的 中约3040%为性传播。 2009年占38.1% 。
2006年首次报告经男男同性传播,截止到 2009年底,已经累计报告95例,管理104例。 数量快速增多,分布在全省除朔州市的10 个市。
第一代 1型抗原 (病毒 30-60天 间接法 (1985) 裂解产物)
检测抗体
特点
假阳性较多,血清要高
度稀释,灵敏度低,仅 能检测1
第二代 (1+2型)抗原 28-35天 间接法 (1990) (基因重组或合
成多肽)
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第 一代,但只能检测
第三代 (1+2型)抗原 14-25天 双抗原夹
(基因重组)
心法
可检测不同的抗体亚类 (、、 等)灵敏度、
特异性均较高
第四代
(1+2型)抗原 (基因重组+抗 24抗体)
10-18天
双抗原夹 心法和双 抗体夹心 法
检测(1+2型)抗体和 p24抗原,明显缩短窗
口期,进一步降低输血 的残余危险度
筛查结果
阴性——出具“抗体阴性”报告 阳性——填写“抗体筛查阳性送检单”,按
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检测工作须遵守《实
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全国艾滋病检
测工作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
规范(2009版)》
艾滋病检测
➢抗体检测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检) 和确证试验
➢筛查试验常用方法 ➢ 快速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三代或第四代试
剂)
试 剂 包被抗原或抗体 窗口期 方 法 类型及来源
➢2009年报告死亡109例。 ➢分布在我省11个市114个县区,占全省119
个县区的95.80%。
山西历年报告HIV/AIDS情况
例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的分类及防护要求
危害程度分类 病毒培养
动物感染实验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
操作 灭活材料的操作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生物安全级别 3 3 2
1 1
个体防护的配备原则
-2实验室 除符合-1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
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的工作服应先消毒,然后 统一洗涤或丢弃。 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 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 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 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 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 如接触物传染性危险大,可戴双层(两付)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 手并戴上新手套。
➢ 禁止采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 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 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 0.2%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
艾滋病的实验室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艾滋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 2006年公布《人类传染的病源微生物名录》 中将艾滋病毒(1和2型)列为危害程度第 二类病原微生物。
➢根据《人类传染的病源微生物名录》要求: 艾滋病血清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 的操作,应在符合2实验室的艾滋病检测实 验室(考核发证)中进行。
我省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点
➢我省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 到2009年底,我省共累计报告3422例,其 中艾滋病病人1572例,死亡888例.
➢2009年,我省共报告602例, 其中新报告 513例,既往订正89例。
➢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人167例,其中首次报 告101例,66例由既往转为艾滋病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