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自DNA重组技术1972年取得成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投资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大量的基因工程药品问世。

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

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将基因工程产品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到1999年底,全球至少已有近3000家生物工程公司从事生物药品与基因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美国家,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有近百种,大约还有超过300种以上的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2000种药品处于研究开发中,形成了一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也是中国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从事医药健康领域市场研究的专业公司——东方健康市场研究中心对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作了一些系统的调查研究,下面就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司题作一简要介绍。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研究队伍。

这支队伍是以医药科研单位为核心,一些高等医药院校和综合大学生命科学院也纷纷参与研究、开发工作。

中国目前约有1万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有20个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上市,有10余种生物技术新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有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目前,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企业有60余家,已取得基因工程药物试生产或获得正式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大约有30家。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吉林、浙江、江苏、山东等。

尽管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总体形势看好,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由多家企业从事生产(见下表)。

其实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剂量一般都很小,由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

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势必会造成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一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2000年中国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厂家数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中国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同时资源的严重分散也使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导致新药的研究开发缺乏持续和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是融资渠道问题。

企业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中国企业融资渠道闭塞,风险投资出口狭窄,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很有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是靠向银行贷款。

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高风险性使银行对其贷款慎之又慎。

目前,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金额大多是2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全国对该领域的投
资金额累计起来仅几十亿元人民币。

三是缺乏产业化的接轨机制。

国外经验表明,高新技术只有通过资本市场的商业运作才能加速它的产业化进程,而中国很少有企业参与基因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这使基因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很大影响。

3.开发能力薄弱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研制上市的和正在研发的新药绝大多数是仿制产品,已批准的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α1b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从涉足基因工程的制药企业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原有的传统医药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状况论文
关键词:基因制药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臻完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多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实现了产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药的研发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天地。

正文: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
利用基因工程细菌等表达人类一些重要基因片段,可产生具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

这一技术可以大量廉价生产以前不敢想象的医药产品。

如应用传统的技术方法提取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一毫克需要用十万只羊的下丘脑,所要耗费的资金大约等于经由人造卫星从月球上搬回一公斤石头。

而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这一激素只需十公升大肠杆菌培养液,其价格大约为每毫克0.3美元。

这就是基因工程这一高技术的诱人之处,有着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经美国FDA 批准作为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至1993年末,已有14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上市。

目前,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正方兴未艾。

估计还有时40种基因工程药物可望在2000年底前正式上市。

至1994年末,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额已达50.89亿美元。

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达140亿美元,其中EPO(红细胞生成素)、G—G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年销售额均将超过10亿美元[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深入及完成,至下世纪初将会出现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的又一热潮。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日益广泛使用的各种酶、受体筛选模型所需的靶酶和受体往往来自动物体内,因而数量有限而不利于采用机器人进行大量筛选。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一些靶酶的活性中心或受体的配体、亚基等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据报道,最近β- 肾上腺受体,5-HT受体和毒蕈碱M[,1]受体等已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表达成功,并已证实这些受体的功能与来自哺乳动物组织的受体完全相同。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产生新的杂合抗生素,为微生物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

第一次报道是英国Hopwood等于1985 年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新杂合抗生素mederrhodin A和双氢榴紫红素[2]。

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相关的应用有:(1)用带关键酶基因的质粒转化菌种,增加菌种中的关键酶基因拷贝和转录水平。

(2)抑制菌种中多余成分的表达,提高相应产量同时使提取、精制、半合成等后处理工序变得更方便。

(3)将血红蛋白基因克隆进菌种后提高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减少供氧这一限制因素的影响和节约能量。

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现代重组DNA技术特别是基因显微注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转基因动、植物发展的基础。

转基因动、植物将发展成为生物药品的“新一代药厂”,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如人体蛋白AAT 的国际市场价格为10万美元1克,而转基因羊的羊奶中的含量就可达20/升[3]。

基因工程抗体是新兴分支学科—抗体工程的研究对象。

它通过原核生物细胞或昆虫细胞表达抗体的小分子有效部位进行大规模廉价生产,可用作导向药物的载体。

1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

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
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于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1产业现状
198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
α1b,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

从此以后,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1998年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亿元。

截止1998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它们是:一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一类新药重组bFGF(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 2b、重组人干扰素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G—CSF、重组人GM—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链激酶、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

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信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8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 亿元,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年销售额21.16亿元的10.4%。

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市场销售规模比较小,而采用生物技术改造抗生素、药用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产业所创造的新增产值仍占医药生物技术产值的主流。

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0%。

预计2000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将达到22.8亿元。

1.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国外对比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

1996年我国生物技术销售额为120亿元,美国为100亿美元,相差7 倍。

1996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2.2亿元,同期美国为75 亿美元。

1998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7.17亿元,还不到1 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Amgen公司的两个主要产品Neupogen(G—CSF )和Epogen(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均达到10亿美元。

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我国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上市,美国上市的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共53种。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时间较美国同品种上市时间晚5~10年。

表1基因工程药物实现商业化时间比较年
产品名称美国日本中国
重组人干扰素a2a1986.6 19881996
重组人干扰素a2b1986.6 19881996 重组人干扰素γ 1990.1219901994试生产1998转正重组人白介素21992.5 19921997 EPO1989.6 19901997试生产1998转正
G—CSF 1991.2 19911996试生产1998转正
1991.2 1997试生产1998转正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多家生产。

例如:干扰素a2a生产厂家有5家,干扰素a2b有5家,白细胞介素—2有10 家,G—CSF 有7家,GM—CSF有6家。

基因工程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一般都很小(微克级),通常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

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品势必造成市场过度竞争,使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导致现有生产能力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有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这种重复生产的现象与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

以往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我国研制上市的和在研的新药绝大部分是仿制国外的,创新药物很少。

已批准的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a1b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在研的生物新药中,绝大多数是国外进入二、三期临床后我国开始跟踪研制的。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缺乏创新和低水平重复是导致医药产业重复生产的源头。

2)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大多在2000万元至1 亿元。

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对之贷款慎之又慎。

同时,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尚处于成长期,银行贷款要求资产抵押的限制使得这些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素。

3)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行业不正之风严重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医药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极不合理。

按国家现行价格规定,药品批发价是出厂价的115%,零售价为批发价的120%。

但是,基因工程药物实际营销中,医院一般以国家批发价的70%~85%进药,从而获得零售价的30%~50%的利润,而生产企业的利润只有5%~15%。

这种利润不合理分配导致众多制药企业亏损。

再加上同种基因工程药品由多家生产,迫使生产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使药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

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

过多的市场投入和让利,使正常生产经营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如何发展了。

医药市场恶性竞争非但未能使消费者受益,反而使得国家、制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另据调查,绝大多数进口基因工程药品的销售价格都大大高于同种国产药品销售价格,而且更为不合理的是,一半以上的进口基因工程药品在我国的售价高于原产国售价。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起点相对较高。

许多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

然而,在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经营者通过自主经营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

我国大多数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企业的经营者一般由企业的所有者出任或委派。

企业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经营阶层即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有懂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培育和造就一批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
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策及政策建议
根据国内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1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的盲目性和严重的重复现象与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无关系。

因此,我国应该尽早制定出台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性发展规划,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集中有限财力、物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基因工程产业化项目。

只有这样,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才能避免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基因工程制药业与其它高技术产业一样,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起步阶段必须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各级政府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的力度不够,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部门较多,落无实处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对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2.2大力加强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
如前所述,我国上市销售和在研的基因工程药物绝大多数是仿制外国的,这使得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关贸协定”后,我国一些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重复生产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局面,我国的新药研制开发思路必须做出战略调整,从以仿制为主向创新与仿制相结合转变。

为此,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研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

同时,新药研制单位和个人应该注意学会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利益。

因为专利权在受权国家受保护,对特别重要的成果不仅要申请中国专利,有条件的还应申请国外专利。

近来国外一些公司采取的“专利加发表”的策略有一定的启发性。

为了使自己的技术专利化,并防止别人申请同样的专利,美国公司在申请专利受理后便迅速将专利内容公开发表。

这种做法既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又有效地阻止了他人申请相同的专利。

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将一类新药保护期由过去的8年延长至12年,二、三类新药
分别由6年和4年延长至8年,四类新药由过去的3 年延长至6年,五类新药新定保护期为6年。

此外,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

除一类新药外的其它类别新药如已有3家进入临床研究,则不再受理临床研究的申请。

对已有3家以上生产的新药,不再受理该新药的技术转让。

这些规定对鼓励创新药研制和克服重复研究和生产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加强创新药物研究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合法仿制一些专利即将过期、疗效明确、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工程药物。

对仿制药物有关的专利要进行认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专利回避策略,避免简单的、盲目的仿制。

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

创造出与专利方法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以避免引起专利纠纷。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发展对策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成绩喜人。

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即“八六三”计划)。

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国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产业现状
1989年,我国批推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一一重组人干扰素αlb.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

重组人干扰素。

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

从此以后,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l998 年,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亿元人民币。

截止199 8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

目前,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了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试生力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 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讯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8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年销售额21.16亿元人民币的10.4%。

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基因工程制工经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人人民币增长到1998年的7.2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80% 。

预计2000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销直额将达到 22.8亿元人民币。

二、国内外对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与美国比差距很大。

1 996年,我国生物技术销售额为114亿元人民币,美国为100亿美元,相差7倍。

1996 年,我国基因工程和疫苗销售额为2.3亿元人民,同期美国为75亿美元。

1998 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7.2亿元人民币,还不到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Amgen 公司的两个主要产品 Neupogen(G-CSF)和Epogen(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均达到 10亿美元。

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我国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上市,美国上市的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共 53种。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时间较美国同品种上市时间晚 5年-10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特产品生产厂家过爹,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多家生产。

例如:干扰素α2a生产厂家有5家.干扰素α2b有5家,白细胞介素-2有10家,G-CSF有7家, CM-CSF有6家。

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剂量一般都很小(微克级)。

通常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

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势必造放市场过度竞争,使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导致现有生产能力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有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这种重复生产的现象与我国新药杯究开发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

以往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我国研制上市的和在研的新药绝大部分是仿制国外的,创新药物很少。

已批准的15种甚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α1b 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