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程庄镇第一初级中学张晓燕师德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
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
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要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对很多学生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和顺利工作,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会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也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理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要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我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
我们要时常关注自己有无不良情绪产生。
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适当休息一下。
比如:听听自己喜欢的歌,和朋友聊聊天,出去散散心……有助于自己不良情绪的排解。
其次,我们要对生活、对工作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心态。
要相信人生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
正如希尔博士所说:人生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
困难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必然会见彩虹。
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烟消云散的。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
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
师德师风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师德师风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坚持良好的师德师风,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而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则是教师维持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健康与师德师风1.心理健康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教师维持师德师风的基石。
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自身情绪的稳定。
如果教师的心理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不当的教育行为。
因此,教师们应不断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
2.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持途径为了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师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保持:(1)培养兴趣爱好:寻找并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读书、旅行、运动等,有助于调节教师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2)与同事交流:和同事沟通交流,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困惑,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支持。
(3)寻求心理辅导:如果教师感到心理承受力较低,可以主动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帮助来解决内心的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二、情绪管理与师德师风1.情绪管理对师德师风的意义情绪管理是教师维护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压力和挑战。
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导致教态不佳,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情绪管理是教师保持良好师德师风的关键。
2.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为了有效地管理情绪,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当情绪激动时,采取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技巧,有助于平静下来,保持冷静的思维。
(2)积极情绪调节:寻找正面的情绪表达方式,如与同事分享、寻求支持等,以减轻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3)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教师要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时间,避免工作压力过大,保持心情愉快。
总结: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是教师维持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因素。
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的师德及其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师的师德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并且探讨如何通过维护师德来提升教师心理健康。
首先,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的师德涉及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职业素养。
遵循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他们维护心理健康的保障。
良好的师德可以使教师获得教育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于维持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师德的影响。
师德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遵循师德准则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感。
同时,教师的师德也反映出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心,这可以为教师提供满足感和幸福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面临着师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例如,一些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导致他们难以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一些教师可能面临着道德困境和职业倦怠的问题,这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促进教师师德和心理健康的良性互动。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和教育。
通过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做好师德的规范性要求,可以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从而维护其心理健康。
其次,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工作氛围,让教师感受到尊重、支持和关爱。
这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的保障。
另外,教师个人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师德能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而良好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践行师德。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德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
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
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这需要教师比常人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优良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健康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和制约教师其他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需要别人的关爱,更需要表达和理解,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发泄,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势必会使我们教师心理不堪重负,甚至出现扭曲的情况,表现出脾气急躁、语言尖刻和控制过多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心理状态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师德问题要抓,着手点应该从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开始。
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能力:1.积极的客观的合理的自我认知的能力。
客观的认识自我是自我健康成长和悦纳自我的前提。
2.情绪情感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做到喜怒不行于色是一种修炼。
3.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4.良好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调节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的对象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作者:张花蕾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6期张花蕾教师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就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而言,二者具有必然的关联性,使二者相协调发展,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之为国家教育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提出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
首先,教师心理健康是其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教师心理素质对其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可能激发教师冲动心理,做出对教学不利的行为。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能够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方面,教师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心理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联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可以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与教师人格和性格之间有联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影响[1]。
二、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的对策(一)教师应热爱学生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进程的加快,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记忆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绝望感。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中,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情绪,而且可能与学生产生冲突。
学生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克制不良情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其自尊心,既有助于师生间友好关系的构建,又能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2]。
(二)教师需要爱岗敬业现阶段,许多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期盼周末、假期等,导致教师逐渐降低工作热情。
所以,教师应树立爱岗敬业的信念,赋予本职工作以更多的神圣感、使命感,进而全身心投入到祖国教育事业中。
谈教师心里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谈教师心里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作者:喻静 (初中生物湖南省长沙市初中生物一班)
|合格教师的心里健康与否,对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心里健康的教师对自身的身体发展有力,工作愉快,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会更多的关爱学生。
也只有心里健康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些教师急于求成,不经过深思熟,开口就伤害学生的自尊,因一点小小的错误就惩罚学生,如:因学生写错字而罚抄课文,因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而罚站,甚至有的老师还打骂学生。
有的老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于优绣学生就满面春风,对于后进学生不想理会,给学生造成心里伤害。
有些老师追求物质利益,带家教,损坏了老师的光荣形象,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我们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情,尽量克服心里冲突,保持愉快的心情,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积极锻炼身体,做到身体和心里上都健康,并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心理辅导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心理辅导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心理辅导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教学任务的繁重、学生管理的复杂、家长期望的压力等等,都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可能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对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教师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础。
心理辅导有助于教师增强自我认知。
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和了解。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特点以及行为模式,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当教师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不足。
比如,一位性格急躁的教师,通过心理辅导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更加冷静和理智,从而展现出更好的师德师风。
心理辅导能够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让自己情绪波动的情况,如学生的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家长的不理解等。
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学习到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
当教师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时,就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学习环境,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在教育中,具有同理心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谈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谈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教师心理健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人类的心理健康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心理。
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才能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
因此必须做到: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
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1、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环节。
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
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极大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极大。
心理健康的老师不但能使自己工作舒心,还能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更多的去关爱学生。
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育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教师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
如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对教师过高过严的要求给教师造成的精神压力,工作上对教学效果不满意的心理压力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职业崇高而社会地位不高、付出多收效收入少等都会引发教师的心理问题。
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从心理上产生问题,造成心理不健康。
我接触的老师中敬业的不少但乐业的几乎没有,有一些老师还说一上课就头痛,浑身无力,一下课就好了。
怎样才能调适自己使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才能克服情绪对自己的困扰,才能勇往直前。
只要我们努力,前途会始终一片光明。
一、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师德的楷模。
教师是光荣的职业,这种光荣在于无私的奉献。
今天我是含着眼泪观看《用爱心谱写师德之歌》的视频材料的。
虽然视频中大部分教师的事迹我以前也知道一些,但重温他们的事迹时仍会被感动、被震撼......二、一一东方鸿儒季羡林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为救学生压断双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谭千秋当大灾到来时,他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在高原播种希望格桑花的胡忠、谢哓君,为了更多的孩子,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带上年幼的孩子。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作者:崔财艳,赵静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4期摘要:已有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师德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教师的心理问题将对师德建设以及教师行为方式产生消极的影响。
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并从建立公正合理的规章制度,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三方面入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一、引言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间竞争激烈,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再加上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使教师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些压力下,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行为,使其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的情况,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中见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情况,如:学术腐败、体罚学生、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现象,除了社会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心理的不平衡造成的。
二、概念界定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的话题,以前,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停留在无身体的缺陷和疾病。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健康从最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即由单纯的医学模式转向了更为科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健康概念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内涵,也就是说只要一方面出现了不适状态,个体就是不健康的。
对于个体健康来说,这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心理健康的含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对心理健康进行了论述,迄今为止,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
2.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职业和道德三个子因素整合而成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保持高尚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当今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维持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可以避免不良的生理反应。
喜爱、愉快、自信、平和等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能够激活免疫系统,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在相同的压力情景之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差别与个人因素有关。
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据调查,05年上半年,杭州市教科所对30所学校2000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2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07年10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北京100所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
云南省也做过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测试结果显示:教师的人格特征在表现出符合其职业特点的积极特征的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诸多消极人格特征——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专业技术人员,且至少有3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师有心理问题呢?据调查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施加在教师身上的压力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压力来源主要有:1、学生难教。
现代学生的特点:独生子女,户外活动与学生安全,知识学习与心理发展,自私、自我中心,怕挨批评,不爱听批评,教师往往生怕一句话伤害了孩子。
3、家长难处:家长的角色定位,家长不理解,不配合,放任,不重视亲子关系,对孩子期望过高,告状。
4、学校难待:工作环境条件差,检查、评比过多,难以应付,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过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残酷竞争,人际关系复杂。
5、教师难当:工作量增加,工时过长,身心得不到休息,生存空间受威胁,付出的心血得不到社会的认同,收入减少,知识增长太快,持续进修,期望过高,觉得自己失败(欠成就感),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到有心无力,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意义重大作用
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意义重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况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
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
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
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
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
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4、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要分析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首先应该知道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才能弄清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与麦特曼从十个方面对正常心理进行描述,对一般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力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
台湾的三位学者王以仁、陈芳玲、林本桥在对中西方心理健康的标准做了比较分析之后,特别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更加实用。
具体: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感知能力并能做出有效的适应。
(3)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6)适当调控情绪。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话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是“育人”,因而“为人师表”就成了人们对这一职业期望的重要标志。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层面。
转型期的震荡不断挑战着今日的教师形象。
师德内涵必须不断更新,及时吸收体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内容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成熟的性格去感染学生,这需要教师比常人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更加好地爱国、更好地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很大。
例如: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
度比较低,而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
有68.20%的人成就感低落,对工作没有成就感,只有8.2%的人(也就是说,10名被调查教师中只有1名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较高,具有较高的成就感, 认为自己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而一个人在工作是否有较高的成就感,会直接决定个体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还有很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