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行政管理的手段)
会议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但是,会议过多,滥开会议,形成“会海”,则是行政管理的一大弊端。

据《人民日报》报道,1985年5月25日至6月5日,某县接到上级会议通知38个,平均一天3个会议,该县领导不知参加哪个会好,无奈只好派一副县长专驻地区开会,人称为“开会县长”。

另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全国的会议开支达3.3亿元;1984年全国企业管理费共28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会议的费用达70亿元,占整个管理费的1/4,相当于全国人民近一个月创造的财政收入。

而且会议质量低下,严重影响行政效率。

正如一副对联所说,“今天开会,明天开会,天天开会;你也讲话,我也讲话,人人讲话。

”可实际问题却“无法落实”。

所以对此“会山会海”人们深恶痛绝。

早在1922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针对苏联“会海”情况,发表一首讽刺诗《开会谜》,向社会发出呼喊:“假使能再召开一次会,来讨论杜绝一切会议,那该多好!”此诗受到列宁的高度肯定:“我保证这是完全正确。

”提问:(1)对于行政管理来说,会议为什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而会议过多,滥开会议,形成“会海”,则是行政管理的一大弊端。

这又是为什么? (2)针对“会海”甚至“会害”,你对会议进行科学管理有何建议?
答案:
1.答案要点:
(1) 会议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因为会议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用于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会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集思广益,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贯彻群众路线,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等。

(2) 适当的会议是必要的,但是会议过多,滥开会议,形成“会海”,则是行政管理的一大弊端甚至“祸害”。

这是因为过多的会议不仅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反而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浪费。

行政人员忙于“开会”而无暇顾及工作。

虽然开会有时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工作绝不是开会。

甚至有借开会
之名,行吃、喝、玩之实的现象,变相贪污公款。

这是绝不允许的。

“会海”必须填平,“会害”必须清除。

2.答案要点:针对“会海”、“会害”,对会议的科学管理提出两点意见: (1) 会议管理必须以提高会议效率、重视会议质量为核心。

(2) 遵循精简节约原则。

案例分析二:(行政管理主体,监督)
某市一化工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

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提问:
(1)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
(2)这种监督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而实施的监督。

(2)舆论监督的特点:
①广泛性。

舆论监督是社会各方面都能普遍运用的监督方式,它是以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组织、利益集团及全体公民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性监督;
②公开性。

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实施。

监督的内容与对象一开始就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
③及时性。

舆论监督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地、直接地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及时产生效应;
④评价性。

舆论监督总是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达到监督效果。

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各种不当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及时的、公开的揭露、批评,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有效地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工作。

案例分析三:(人事行政,依法行政)
1996年2月初,中共某县县委向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和县人民政府党组织提交了19名乡、镇长任职和免职的建议名单。

县人民政府随即据此将这19名乡、镇长予以任免,并以县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至县直属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国家机关。

该县人大常委会收到此任免文件后,认为该文件违背了宪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

县政府认为,对这19名乡、镇长的任免是党组织的意见,政府和人大都应
坚持党的领导,无权对党组织的建议提出异议,政府文件没有过错,所以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不予理睬。

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重要负责人又向县委作了专门汇报,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

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就县政府的这一任免文件进行专题审议。

会上全体常委一致认为县人民政府这一任免决定事先未经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通过了将其撤消的决定。

提问:
(1)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该不该撤消?
(2)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这是一起人事任免争议,我们认为该县政府的人事任免文件应该予以撤消。

这是因为:首先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乡、镇长的任免必须通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府无直接任免权,该县政府的人生任免文件是不合法的。

其次,各级国家立法机关享有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的权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国务院判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消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乡、民族乡、镇的人大有权撤消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可见,该县人大常委会撤消县政府不适当的人事任免文件是有法律依据的,是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

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该县政府以坚持当党的领导作为这次人事任免的依据是不正确的。

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表现为选拔、推荐人员,提出人事任免建议,但这种建议只有经过法定程序才具有法律效力。

案例中,县委对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汇报没有明确表态是不对的。

(2)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人员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议行合一"体制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处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国家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

对政府来说,认真贯彻立法机关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接受立法机关的监督,既是在坚持民主原则,也是在坚持法制原则。

四、深圳机场选址方案之争(行政决策)
1987年,关于深圳机场的选址方案有两种:一是在市北建黄田机场;二是在市区南面填海建白石洲机场。

建黄田机场的理由是:客源主要来自内陆地区,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便于飞机安全飞行。

建白石洲机场的理由是:与香港共用,争取更多的国际客源。

机场到底建在哪里,争论非常激烈。

反对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机场建在白石洲,妨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机场自身也无扩展的余地,机场的噪音严重影响深圳大学,而且对附近的红树林和鸟类保护区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赞成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与香港争客源是最重要的,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安装双重玻璃窗和“驱鸟器”等措施来解决。

最后决定以“白石洲机场方案”作为首选方案向中央领导汇报,但反对者拒绝在该方案上签字。

最后,国务院派出专门的工作组赴实地考察,在多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否定了“白石洲机场方案”,批准了“黄田机场方案”。

从深圳机场建成以来的运行情况看,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案例提问
1.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深圳机场选址决策过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分析
首先,深圳机场选址决策一案告诉我们,决策必须有选择,即围绕决策目标拟定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比如“白石洲机场方案”或“黄田机场方案”,通过联系实际,综合考虑,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做出决策,如国务院批准“黄田机场方案”。

其次,决策方案的分析对比、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决策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

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并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白石洲机场方案”与“黄田机场方案”就各有优劣,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做出选择。

最后,决策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意见,认真对待不同意见,深入分析不同意见。

决策人员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异,对决策方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正常的。

决策方案的选择过程就是不同意见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过程。

每一位决策者都应独立思考,坚持原则,追求科学,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本案例中“白石洲机场方案”反对者的精神可佳,值得发扬光大。

同时,每一位决策者都应象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一样去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案例五、人事局局长临阵脱逃(自然环境与行政管理)
1998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遇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已经出现七次洪峰。

松花江流域嫩江出现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

在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战。

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全国军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

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但是,在这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广东省某市人事局局长黄××,却临阵脱逃,用公车急速携带全家人员躲住到外地的招待所。

黄××的逃兵丑恶行径,很快被人揭发,在当地的党政军民中,造成很坏影响,激起民愤,纷纷要求当地政府严肃处理。

案例提问①运用行政学有关原理,分析黄××行为的成因;②如何处理?
③今后如何防止这类事件的再产生?
案例分析
①运用行政学的有关原理有:一是自然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原理。

行政管理应适应自然环境,遵循生态规律和特点,来调节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是社会变迁与行政职能的转变原理。

社会变迁是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行政管理是政治上层建筑。

三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中的社会职能原理。

四是行政领导原理。

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领导是行政权力的象征,也是人民公仆的体现。

五是行政首长的基本素质要求的原理。

行政首长在政治思想方面,必须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品格作风方面,要勤政廉政。

黄××在抗
洪抢险紧要关头擅离工作岗位,携带家眷逃离抗洪第一线的事件,完全是黄××丧失了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违背了上述行政学原理,不具备行政领导的素质所造成的。

②处理意见:广东省某市人民政府,应报请该市人大常委会,撤销黄××的市人事局长职务。

③防止这类事件再发生的举措:一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行政领导应系统、全面、认真学习行政学原理。

二是强化行政管理法制。

三是加强行政监督力度。

四是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案例六、回避(公务员制度)
案例1
国务院某部部长张某某的秘书小王,因近一、二年的工作关系与张部长的女儿接触较多,从而相互爱慕,并产生了爱情。

小王、小张于2000年的“情人节”登记结婚并举行了婚礼。

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申请书、介绍信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请求调出该部而到另一部门工作的申请书。

这两份申请书同时递交,有“局外人”非常纳闷,不知何故?
案例2
2001 年6月,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做会计工作长达6年之久的小宋,经几位热心人“牵线”、“搭桥”,终于可以跳出企业,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到该市政府的审计部门做“本行”工作。

说来也巧,小宋的堂兄宋某某正是该市审计局副局长。

两个月后,当出国学习半年刚刚回国的堂兄宋副局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告诉堂弟小宋,“你必须调离审计局,除非我辞职”。

小宋听了,象泄了气的皮球,虽抱怨堂兄不近人情,又不知到底为了什么?
案例提问
什么是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公务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回避类型有哪些?上述两案例所述属何种回避?他们是什么亲属关系?
案例分析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亲属私情而对其执行公务和任职有所限制的制度。

公务员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

公务员回避的类型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

上述两案例所述都属任职回避,即国家公务员在担任某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

既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别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等工作。

其中,案例1所述的回避双方是近姻亲关系;案例2所述的回避双方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