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

合集下载

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调研报告(贵州省毕节地区林业局张槐安)一、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做法(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相继实施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国3356、生态工程、农田基本建设、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长治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水土保持等多个生态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立足生态重建与经济开发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基本农田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恢复林草植被为重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探索出岩溶山区独具特色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与石漠化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初步实现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建设出现了“六增三减三改善”的良好格局。

1、“六增”。

森林面积从试验区建立前1988年的601.8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162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增加到40.03%;林木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长到2092万立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增长到3100多元;农民人均粮食从188公斤增加到370公斤,是当年农民人均粮食的两倍;农民人均基本农田从0.28亩增加到0.50亩。

2、“三减”。

水土流失面积从1683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2.67%减少到1581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8.89%,减少了6%;土壤侵蚀模数从5446吨/年·公里减少到3389吨/年·公里,土壤侵蚀量减少了37.1%,其中工程项目区的土壤侵蚀量减少57.8%;工程性缺水田土明显减少。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3 期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产业排序由 “一二三” 向 “二三一” 转变, 实现 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 开发扶贫扎实推进, 明显改变了贫困状 况。 32 年来, 试验区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 走 向 富裕为目标, 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 策措施, 以资源开发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着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 不断增强 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实现了由普遍贫 困向基本温饱的跨越。 1978 年与 2009 年相比, 粮 食 总 产 量 由 110.5 万 吨 增 加 为 172.01 万 吨 , 增 加 了 2.47 倍, 基本解决了我区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从 81 元 增 加 为 3109 元 ,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692 元 增 加 为 12498 元 ; 绝 对贫困人口从 345 万人减少到不足 50 万人, 贫困 发生率下降到 6.7%; 农村居民住宅建筑面积由 9 平方米增加到 22.26 平方米,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 多, 吃穿住行水平明显提高; 六个国家级的贫困 县市先后超过温饱线。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 李晓谷 张 琼
[摘要]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 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改革开放 成果 经验
毕节是一个欠发达、 欠开发的喀斯特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毕节地区经济社会 有了较快发展,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发展滞后, 差距很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 贫困落后、 生态恶 化、 人口膨胀一直是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 大难题。 作为类似毕节的广大贫困岩溶内陆地区, 如何改变这种面貌, 不仅关系到内陆贫困地区的 生存和发展, 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为 了探索岩溶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新途径, 1988 年 1 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最边远、 最落后、 人口 密度高且生态恶化的毕节地区建立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试验区的构想, 于同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 试验区成立后, 紧紧 围绕 “三大主题”, 坚持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实 践, 经过艰苦奋斗, 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成果。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不仅有利于推动试验区新 一轮跨越式的发展, 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 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毕节试验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毕节试验区
文 章 编 号:04-9 42 0 )8 2 2 0 10 - 1(0 80 — 7 — 2 4


循环 经 济 是 世 界 各 国 实施 可 持 续发 展 的模 式 选 择
工业化革命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 , 消耗了过多资
源 , 对 人类 赖 以生 存 的 自然生 态 环 境 造 成 r 度 的 破 坏 。 资 源 与环 境 并 深
1.亿 吨 ; 石 储 量 1 1. 吨 :均 居 全 省 片位 41 硅 152万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 Nhomakorabea节试验区
摘 要: 为解决资源与环境 危机这一 困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
问题 , 类选 择 了循 环 经 济 的 新 型 发 展 模 式 , 一 模 式 是 可持 续 发展 的 人 这
延伸 与具体化 , 中国科学发展观 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 求, 是 是贵州省毕 节试验 区三大主题应有的题中之 意,也是毕节试验 区实施可持续发展 , 构建物质文明、 生态文明 、 精神 文明、 治文明的根 本保证。 政 关健词 : 循环经济 试验区 生态 和谐 构 建 中图 分 类号 :0 1 文 献标 识码 : F 6 3 A
自然科 学 的 领 域进 入 了经 济 发 展 与礼 会 发展 的 领 域 、 成 了科 学 发 展 观 构
的危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 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此背 景下 . 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 减量化 、 以“ 再利用 、 资源化 ” 为摹 本原 则 的循环经济成 为了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 目标模式 : 我国决策层及理论 界从本世纪初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摸索 , 到党的十 七大, 步明确 _循环 逐 『
经 济 应 有 的 战 略地 位
1 .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践行模式 一党的十七人报告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述论——以贵州省为例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述论——以贵州省为例

2016 年 8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重要举措,印发《关 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将贵州与 江西、福建一同列为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集 中力量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这对贵州来说,是 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1 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高 度重视,自 2011 年以来曾多次到贵州考察指导工作,明确指 示和要求贵州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贵州作为长江和 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面临着结构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较为突出等问题。要搞好贵州国家生 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认清形势,解决好自身 存在的问题。根据贵州独特的地理及自然生态条件、经济社 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等特点,建设国家生态 文明试验区需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集中起来主 要以下几点。
自 2011 年以来,贵州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 验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既 不同于西部又有别于东部地区发展的新途径。2016 年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批准将贵州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贵 州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学笃用五大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生 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首先,强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2016 年,根据贵州省 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省政府调研起草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 审议《关于设立“贵州生态日”的建议方案》,决定自 2017 年起,将每年 6 月 18 日作为“贵州生态日”,在全省上下营 造全民参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 共谋、共建、共管和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同时,提 出以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开展生态文明大 数据建设制度、生态脱贫制度等创新试验,为完善国家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2017 年,贵州省第十二 次党代会将大生态上升为战略行动,与大扶贫、大数据一起 深度融合,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 培育绿色文化,创建绿色制度 [1],使绿色和生态红利惠及人民。

208年贵州大生态公需科目考试题目、答案

208年贵州大生态公需科目考试题目、答案

∙2018年贵州大生态公需科目考试题目及答案十八大说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错∙对2 标记法院不受理诉讼是否不符合新环保法的规定∙错∙对3 标记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

∙错∙对4 标记有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

∙错∙对5 标记对于违法者是否会连续性罚款∙对∙错6 标记新环保法是联防联治∙错∙对7 标记坚持案例先行,创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验。

∙对∙错8 标记坚持自由行动,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对∙错9 标记生态脱贫制度创新试验是《贵州方案》34项具体制度成果之一∙错∙对10 标记聚焦体制改革,强化示范试验不是精准把握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对∙错11 标记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贵州方案》五个示范区之一∙错∙对12 标记生态是根本,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

∙错∙对13 标记2012年贵州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生态文明建设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错∙对14 标记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需要硬实力,不需要软实力。

∙错∙对15 标记在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过程中,实现试行产业对所有产业的全覆盖,使所有产业都可以支撑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错∙对16 标记没有历史产业支撑的生态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错∙对17 标记进入21世纪后,贵州摆脱了贫困的陷阱。

∙对∙错18 标记五子登科”的经验证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脱贫奔小康是可以互促互补的。

∙对∙错19 标记城乡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生态环保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对∙错20 标记贵阳是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错∙对21 标记生态战略中的三大难点,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的是哪个?∙水土流失严重∙沙漠面积增加∙石漠化扩张22 标记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是下面那个选项?∙山下促山∙山上保山上∙山下∙山上23 标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环境宣言》是在哪一年?∙1972∙1992∙2007∙201224 标记“十三五”时期,贵州省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万人∙100∙62∙62.5∙162.525 标记()贵州制度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毕节试验区35周年征文

毕节试验区35周年征文

毕节试验区35周年征文引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毕节试验区于1985年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有必要回顾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节试验区的起源与发展1985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在贵州省毕节地区设立试验区,旨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毕节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一次重大支持。

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毕节试验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试验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毕节试验区的成就经济发展毕节试验区的GDP从1985年的数十亿元增长到了现在的数千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试验区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额等指标也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毕节试验区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试验区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农业发展毕节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试验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推广了高效农业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

试验区的农产品出口量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成为了试验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基础设施建设毕节试验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发展。

试验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改善了交通条件。

同样,试验区加强了能源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毕节试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试验区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试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毕节试验区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态文明——以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例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态文明——以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例
建设作 为社 会 生态文 明建设 的 重要 内容 为构建和谐 社会拓展 了新的途 径 。 关键词:民族 丈化 ;社会 生态 ;毕 节试验 区
中图 分 类 号 :C 1 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63—75 (0 9 1 05 — 4 09 2 0 ) 2— 0 8 0
以科学 发展观 为统领 ,构建 和谐 社 会 ,建设 生态文 明 ,是 中国在新 时期 的奋斗 目标 。同时 ,把社 会生态 文明纳入 生态文 明建设 的范 畴 ,也 是其题 中应有 之义和 一条新 的途径 。
关于毕 节试验 区及其 民族文化 生态 问题 毕节 } 验 区是 18 式 9 8年 由时任贵 州省委 书记 的胡锦 涛 同志倡 导 ,报 经 国务 院批 准建 立 的 “ 开发 扶 贫 、生态 建 没”试 验 区。试验 区建 立 2 1年来 ,毕 节不仅 在 自然生 态 的保 护和建 设 方 面取得 巨大 的成
收 稿 日期 :20 0 2 09— 8— 0
作者简介 :王明贸 ( 96 16 一
) ,男 ,贵州纳雍人 ,贵州省 节地委政策研究室 ( 毕节地 区试验区办公室 )向 :民 族 文学 、民 族文 化 、民 媛政 策

5 ・ 8
1 、全球 化背 景下 的文化 和 民族 文 化 自从 亨廷顿 提 出 “ 明冲 突论 ” 文 ,其理 论 曾经在 一个 时期 影 响 着人 们 的思 维 和决策 。文 明冲突 论


就 ,在社 会生 态文明 建设 方面也做 出了有 益 的探 索 。在构 建 和谐社 会 、建设 生 态 文 明的 主流语 境 下 ,
分析和研究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生态 ,可以为多民族杂居地方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护和建设好 民族文化 生态 ,建设 社 会生态文 明提 供一个可 资借鉴 的参照 。 毕节 试验 区有彝族 、苗族 、回族 、白族 、布依族 等世居少 数 民族 1 。根据 20 7个 00年全 国第五 次 人 口普查统 计数 据 ,全 区 “ 普 ”人 口数 为 :彝族 有 4 80 五 680人 ,苗族 有 440 357人 ,白族 有 147 170 人 ,回族有 9 17人 ,布依族 有 5 3 5人 ,仡佬族 有 2 0 3人 ,总人 I超过 百万人 。 民族 人 民为建 39 92 26 S l 各 设毕节试验 区作 出 了 自己的贡献 ,同时创 造 了丰富多彩 的 民族 文化 ,使 毕 节试 验 区成 为一个 物质 生活

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

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

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毕节试验区建设三大主题发言材料1. 引言毕节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我为试验区添光彩电视会的发言稿

我为试验区添光彩电视会的发言稿

我为试验区添光彩电视会的发言稿为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毕节试验区人”的意识,激发全县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的热情,不断增强抢抓历史机遇、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把各方面的思想智慧和实践力量凝聚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为试验区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地委《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做毕节试验区人、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经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我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

下面,我就活动的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地委、县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地委作出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做毕节试验区人、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决定,是凝聚全区干部群众力量推动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需要;是不断推进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实践深化,创新丰富发展毕节模式的需要;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践行党的宗旨,大力弘扬毕节试验区精神的需要。

作为毕节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三大方题、丰富试验区模式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当前在全省开展的“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新使命、新任务和新目标的认识,不断增强“我是毕节试验区人,我是人”的自豪感、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深化对开展“我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开展“我为试验区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是增强“我是试验区人,我是人”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有效载体。

试验区成立以来,和整个毕节试验区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民革中央、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发展“生态经济”构建贵州“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构建贵州“生态文明”

.遏 制 “ . 生态恶化” 的有效途径
全 省上 下深 入贯彻 落 实科学 发展 观, 不断树立 “ 保住青 山绿水 也是政绩 ” 的发展理 念 ,坚持 把建设 生 态文 明作
为 实 现 历 史性 跨 越 的 根 本 途 径 。 【 地 夭 I
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
循环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 、
维普资讯
毕节试验 2 0年
发展 “ 生态经济 ’ ’ 构建贵 州 “ 生态 文 明”
贵 州 省 人 民政 府 发 展 研 究 中心 主 任 王 礼 全
发展 与生 态环 境建 设 的有机结 合 ,省 委 、省 政府 先后 制定 了相 应 的部 署 和 政策 措施 ,努力 推动 人 与 自然关 系 的 和谐 发展 。18 9 8年 ,经 国务 院批准 建 立 了毕节 “ 扶贫 开发 、生态 建设 ”试
循 环 。实 现 经济 、社会 、环境 效 益 的 高度统一和协调 发展 。 贵州 独特 的地 质地 貌 和 区位 、良 好 的生 态基 础 、丰富 的 自然 资 源 、湿
大 开发 战 略 ,强力 推进 以退 耕还林 为
重 点 的 生态 建设 。
物质 与精神 成果 的总 和 ,是 以人 与 自 然 、人 与人 、人 与 社会 和谐 共 生 、良
和 贫 困 作 斗 争 ,边 扩 大 生 态 张 力 ” ,坚
以 “ 态经济发展” 生 促 “ 态文明建设” 生
多 年来 ,贵州 一直 高度 重视 经 济
贵州省情的
“ 然选择” 必
生 态 文 明 是 一 种 高
级文 明形 态 ,是 现 代文 明体 系 的基 础 。其 核 心
是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

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摘要: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二十年来,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为加快毕节地区人口、粮食、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出了一条生态建设的创新路子。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也处滇黔桂连片岩溶腹地,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贫困山区。

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环境退化问题最为突出。

一、试验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成效(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面对生态恶化、经济落后的区情,地区几大班子领导认识到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对毕节地区乃至整个岩溶山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把这项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从地区到乡(镇、办事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它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

(二)大规模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为目标,小流域为单元,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为基础,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发展林果药桑茶为重点,拦、引、排、集、蓄、灌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相配套,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有机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实行山、水、林、田、土、路综合治理。

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体系,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精品样板,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横贯毕节地区西南出海重要辅助通道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沿线,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工程点,建成融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重点监督、生态自然修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效益监测、基本农田及综合配套工程、石漠化治理、优质林果药规模开发、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优质苗圃、退耕还林(草)、地埂经济植物、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生态景点及观光、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科学研究等15种各具鲜明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点22处。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

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二〇〇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毕节试验区基本情况 (3)一主要成就 (3)二基本经验 (5)三面临的机遇 (7)四问题和困难 (8)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三奋斗目标 (11)第三章主要任务 (14)一开发扶贫 (14)(一)基础设施 (14)(二)绿色经济 (20)(三)循环经济 (22)(四)城镇经济 (26)(五)旅游经济 (28)(六)劳务经济 (35)(七)扶贫帮困 (37)二生态文明 (39)三人口控制 (43)第四章改革试验 (49)第五章保障体系 (57)一组织保障支撑体系 (57)二监督考核支撑体系 (57)三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57)四全方位开放支撑体系 (58)五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58)前言毕节地区是胡锦涛总书记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

在世界典型的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建立试验区,使当时已经陷入经济严重落后、生态严重恶化、人口严重膨胀的毕节地区走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困境,是世界反贫困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喀斯特地区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

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放眼未来、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突破难点、推动全局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合力攻坚的宏伟气魄,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十九年来,毕节试验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深圳市等的倾力帮助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试验区“小试验、大方向、作示范、探路子”的功能,彰显了试验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行超前探索的价值意义,使试验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推动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范例。

毕节地区:深化“三大主题”加快崛起步伐

毕节地区:深化“三大主题”加快崛起步伐

助 投资计 划3 6 元 。2 0年 国家扩 .亿 4 09 大内需新增投 资 ( 3 0 10 亿元 ) 目6 项 7 个 ,总投 资1 .9 3 亿元 ,中央预算资金 1
51亿 元 。 .1
关注 民生
确保社会稳定
15 需要 建立健 全机 制体 制的 相关 个 7
问题 。
图为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 前左二) 在学 习实践活动 中。深入 毕节市赛德水 泥有限 责任 公 司 建设 工 地 现场 调 研 。 ( 王荣猛/ ) 摄
招 商 引资渠道不畅 、行政 审批手
续 烦琐是毕 节地区长期 以来 面临的突
“ 毕节 地区作 为科学发 展的试验
田 ,站在 新的历 史起 点上 ,我们一定 要围绕 ‘ 三大主题 ’,进 一步解放思
想,牢 牢抓住 当前 国家扩 大内需 的机
出问题 。对 此 ,毕节地委 下大决心改
变 这一现状 ,将 “ 加快投 资软环境建 设 ,破解影响 和制约经 济社 会发展的
争取支持
谋求跨越发展
中,毕节 地委紧紧 围绕把毕 节建设成
为 “ 州省推动科学 发展的试验 田” 贵 和 “ 生态 文 明 建 设 的示 范 区 ” 的定
同时 ,毕节 地委积极 主动寻 求中
央 统战部 、各 民主党派 中央 、全 国工
地 区工商 系统在注 册登记 工作 中 推行 “ 三通 ”制度 ,开辟 “ 四个 绿色
毕 节地委把 2 0 年 作为化解 历史 09
积案 年 ,下大 力气 化解长期 以来 历史
遗 留的法院判 决生效案件 ,涉及 各级
完 善机 制
改善 发 展 环 境
政 府职能部 门的经济案件 ,实行一律 由当地财政支 付的办法先行 结案 。深 入 开 展 地 县 乡三 级 视 频 联动 接 访 活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设想,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产物。

我省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加上我们工作的原因,使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就省内而言,一个贫困,一个生态恶化,仍然是严重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差距扩大,如果不清醒看到这一点,并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面对这一现实,通过对过去工作的反思,我们提出了用灵活的梯度政策来弥补日益扩大的效益差距、探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的想法。

也就是说,要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特殊措施,探索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新途径。

为此,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变全面推进为重点突破,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试验,把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经过前段时间酝酿准备,加上这次会议所做工作,建立试验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序幕已经拉开。

这次会议后,毕节试验区就要由准备阶段转入起步阶段。

如何把试验区工作迅速展开,如何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我讲几点看法。

一、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这是毕节地区情况所决定的,也是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其他经济特区、开发区所不同的。

全国所有经济特区、开发区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而毕节地区作为内陆边远山区,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

经济特区、开发区是解决经济起飞先富起来的问题,而毕节则是改变贫困面貌、继续解决温饱的问题。

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自身特点有清醒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

论新阶段的毕节试验区精神

论新阶段的毕节试验区精神

论新阶段的毕节试验区精神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到以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灾救灾精神为代表的建设精神,精神的火炬一路传来,昭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灵魂,一个群体的信心,一个国家的形象!毕节试验区没有被落后所吓倒。

在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改革试验中,同样凝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底蕴,同样形象展示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风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正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毕节试验区23年来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说明的不仅仅是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解决温饱的跨越,不仅仅是资源、环境、人口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不仅仅是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誓言。

它说明的,是毕节试验区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力量。

这个精神力量,就是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实践中形成,在毕节试验区人践行“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使命中凝聚的“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

正是在毕节试验区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区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试验,不断把握和运用试验区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不断转化推进试验区发展的机遇和优势,促进毕节试验区在短短的23年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从而推动试验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三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毕节试验区建设更加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毕节试验区加快科学发展步伐,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尽快彻底改变贫穷落实面貌。

这需要毕节试验区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实践探索中去!任何精神都是实践的写照,都是时代的反映,都是人民的期待。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加速“四个转变”,快速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力争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第二部分毕节试验区区情简介

第二部分毕节试验区区情简介

毕节试验区区情简介一、总况毕节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辖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等9县(市、区),250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8个民族。

毕节试验区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与仁怀市、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谷,海拔457米。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山高谷深,切割度大,相对高差达2443米。

大部分地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38.75%。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于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

区内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3条,100平方公里的有80条,总流量128.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21.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1万千瓦。

毕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夏为梁州献域,殷周至元朝,属古夜郎、罗施等国,明隶属贵州布政司水西宣慰司,解放后设毕节专员公署,1970年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奢香博物馆、可乐遗址(夜郎古都)、彝族大屯土司庄园、黔西观音洞遗址(旧石器时代)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史前文物和建筑群,展示着古人类的历史遗踪、夜郎古国的神秘、水西文化的灿烂。

勇开九驿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报国爱民的清代重臣丁宝桢、李世杰,多彩的民族服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彰显出毕节地区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

毕节,资源富集,生物多样。

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矿产资源40多种,其中,优质无烟煤可开采储量达256亿吨,占贵州己探明的煤炭储量的48%以上,硫铁矿、铁、磷储量居贵州之首。

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2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0万千瓦。

生物资源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论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摘要:毕节试验区作为全国惟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其20多年的实践是对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对于落后地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毕节试验区;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5.12+8文献标识码:A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辖6县3区,土地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高原山区面积占93.3%,人口836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

建立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为解决贫困岩溶山区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世界性难题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为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有效解决经济、环境、人口等恶性循环问题提供示范性经验和理论,也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奠定了实证基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要不断地克服改造中的负面效益,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建立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社会的再生产,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同步发展。

生态文明包括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其中良好的生态是基础,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

二、“贫困的恶性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毕节模式”(一)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在解决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贫困问题上,经济学家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他认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存在的贫困,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造成的,其中,“贫困的恶性循环”居于支配地位。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特别强调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认为资本匮乏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陷于持久贫困的根本原因。

要突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必须在经济中注入大量资本。

其客观之处在于——资本匮乏与普遍贫困是共生现象,资本不足也是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差,贫困面大,人口膨胀,生态脆弱或恶化的地区,注入资本,缺乏利益诱导机制。

事实上,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试图通过大量的资本注入来解决贫困问题,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人口膨胀、生态恶化,陷入另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毕节地区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贫困山区,也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曾是毕节地区的真实写照。

联合国有关机构曾将毕节地区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喀斯特地区。

由于各种原因,毕节地区农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耕地紧张并且持续减少,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导致人口、粮食、生态恶性循环。

1987年全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4元,年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口密度为257人/平方公里,贫困人口312.2万,森林覆盖率仅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全省挂末位置。

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社会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本义。

(二)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毕节模式”生态文明是针对当前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出现的诸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过量增长、贫富分化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

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毕节试验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模式,它建立时主题就非常明确,即“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24年来,毕节试验区以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有效地改变了经济落后、生态恶化的状况,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11年,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增长41倍,财政收入增长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倍,经济社会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总体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同时,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真正起到了“作示范,探路子”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及全国各大媒体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

三、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生态文明的最早实践早在20多年前,毕节试验区就开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和探索。

理由是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与“生态文明”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一)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试验是对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化生态文明的经济学方向是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等作为基本内容。

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用“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以此作为衡量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毕节试验区的开发式扶贫,是在修复与整治脆弱生态环境的同时,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粮食——人口——生态”的良性循环。

开发式扶贫是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的创新。

一是扶贫理念的创新。

“开发扶贫”这一理念的提出,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良的扶贫思路及其方法,把“救济型”、“输血型”扶贫转变为“开发型”、“造血型”扶贫,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方式,逐步提高地方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经济学角度说,它在主观和客观方面调动了投资需求和供给的需求,把单纯的扶贫转变为寻求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把解决生存问题转变为寻找毕节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扶贫方式的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总结毕节试验区扶贫经验时说:“过去的扶贫,是高高在上的。

如今,我们都是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进去,跟他们共同商量、共同讨论研究,怎么把毕节试验区的工作做得更好,让毕节的发展更快。

这样工作好开展,老百姓的想法和意见也比较容易和我们沟通。

”这种扶贫方式,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称之为“参与式扶贫”,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如何脱贫,做什么项目,不是由专家、官员来定,而是发动村民,让他们来做选择。

这种扶贫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巩固了试验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因此,开发扶贫的试验是生态文明经济学内容的的展开和深化。

(二)试验区“生态建设”试验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生态文明的生态学方向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等为基本内容。

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衡量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原则。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建设作为物质载体。

24年来,毕节试验区重点探索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五子登科”模式,创造了“两基金一制度”经验,通过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等“十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立市战略的成果已逐步显现,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8341.67平方公里,完成造林17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4.94%上升到2011年的41.5%;曾经被1985年第127期《国内动态清样》刊文称为“苦甲天下”的赫章县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从4%上升到了74.2%。

由此看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试验,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内容,是毕节试验区率先走进生态文明的最佳体现。

(三)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试验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

人口过多,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必然造成人力资本人均投入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失业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居住条件恶化、资源危机加剧、经济效率降低,社会公正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按照毕节的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来测算,毕节最多只能承载400万左右的人口压力而已,而实际上,在1987年毕节总人口已经超过560多万。

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开发人力资源便成为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按照这一发展理念的要求,在控制人口数量的过程中,许多地方进行了以“人地挂钩”为核心的改革试验,建立起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制约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盲目快速增长。

24年少生人口120多万, 为世界性人口增长过快难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试验具有广泛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学意义。

毕节试验区建立24年来,在加速发展与保护生态中,最终选择了生态文明之路。

其成功实践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尽管欠发达地区目前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起步期,但是只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个发展方向,发挥比较优势,同样可以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而加快欠发达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步伐。

参考资料:《毕节试验区文件汇编》------------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