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
毕节市几个新区建设
2、1号路和2号路建设项目:1号路总长3.7公里,宽40米,计划投资1.2亿元,2号路长2.4公里,宽40米,计划投资0.9亿元。目前两条公路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预计6月10日前完成。7月10日前招投标。
2、规划情况:新区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起点抓好规划编制。目前,新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获批准,控制性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并于5月22日通过评审,概念性规划拟实行国际招标,目前已由市规划局组织实施,计划8月中旬完成。
按照总规和控规,德溪新区定位为毕节市交通、物流、商贸、旅游、生态园林城区,划分为商务金融、现代物流、体育运动、生态宜居、高校、中心绿地等六个组团。
3、融资情况:新区建设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他金融企业融资和BT方式为辅,总融资规模计划50亿元,分5个年度完成。目前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分行申请的首批5亿元贷款已完备全部资料,预计6月中旬可审批下达。第二批5亿元贷款已分别向中国投资公司、邮政储蓄银行提交贷款资料。新区3号、4号公路已和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实施BT建设模式,新区管委会将于近期赴南京就具体方案进行洽谈。
三、道路工程建设
1、毕节城市南部新区主要以贵毕路为主干道,贵毕路以北1、3、11、12、13、14、15号路形成北边路网;2、4、5、6、7号路形成南边路网。
2、道路目前完成1、3、7、15号路,2、4、6、11、13号路目前正在施工。
四、用地情况说明
二、新区前期工作情况
在毕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新区实施筹备、建设同步走,从2010年2月开始,一手抓新区机构筹建,一手抓建设项目推进。
毕节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毕节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结合毕节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定,本市范围内非城市规划区的区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和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及建筑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当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
第四条旧城、新区范围划分:从花牌坊起,沿环东路连麻园路、过五龙桥、郭家湾、地委党校、接环南路、通草海大道、翠屏路、环北路回花牌坊合围区域内为旧城,其余范围为新区。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定确定。
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有关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用地,用地性质按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执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按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第八条在城市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
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附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九条附表(二)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按有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毕节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及建议
毕节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及建议作者:乔宝黄兆志来源:《西部资源》2024年第03期[摘要]针对贵州省毕节市辖区内的所有城镇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情况,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人口经济用地弹性指标和贡献比较指数角度出发,结合开发强度、增长耗地、建设用地弹性和用地变化匹配等四个方面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开展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毕节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用地增长幅度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人口承载能力较低,人口用地弹性指数分值过低,土地利用强度不一,村庄用地面积过高以及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等,是影响毕节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建议通过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增加人口承载力和合理布局村庄规划,有效遏制村庄用地的粗放扩张,不断提高全市土地集约利用率。
[关键词]毕节市;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结构与趋势;状况评价;建议措施理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应分别从“节约”和“集约”两方面入手―“节约”代表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代表高效利用土地[1]。
在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由粗放转向集约的要求,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2,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4]。
鉴于目前国内针对城市区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尚不多见,文章拟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对毕节全域建设用地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在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希望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评价区概况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西长309 km,南北宽157 km,现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七星关区,全市总面积近2.69×104km2。
2019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 第一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1 第二节资源保护与利用原则----------------------------------------------------- 2 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5 第一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5 第二节城镇给排水规划--------------------------------------------------------- 5 第三节能源规划--------------------------------------------------------------- 6 第四节通讯及邮政规划--------------------------------------------------------- 6 第五章城镇重要社会设施与住房建设规划------------------------------------------- 7 第一节教育发展--------------------------------------------------------------- 7 第二节文化广播与体育设施建设------------------------------------------------- 7 第三节医疗卫生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7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防灾减灾规划------------------------------------------- 8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 8 第二节城镇防灾减灾规划------------------------------------------------------- 8 第七章空间管制规划------------------------------------------------------------- 9 第八章城市规划区-------------------------------------------------------------- 10 第九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1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1 第二节城市规模-------------------------------------------------------------- 11 第三节城市发展目标---------------------------------------------------------- 11第四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 11 第五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12 第六节城市发展时序 ---------------------------------------------------------- 12 第七节土地利用规划及强度控制 ------------------------------------------------ 12 第八节居住用地布局与住房建设规划 -------------------------------------------- 13 第九节公共设施布局 ---------------------------------------------------------- 14 第十节工业用地与仓储用地布局 ------------------------------------------------ 15 第十一节景观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 ---------------------------------------------- 15 第十二节旧城改造规划 -------------------------------------------------------- 16 第十章中心城区专业规划-------------------------------------------------------- 17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 17 第一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 18 第二节能源工程规划 ---------------------------------------------------------- 19 第三节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 19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 20 第五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 20 第六节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21 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22 第十一章城市远景发展 ---------------------------------------------------------- 2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 23 第十三章附则 ----------------------------------------------------------------- 24 附表------------------------------------------------------------------------- 25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设施、健全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地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毕节五城同创的目标
毕节五城同创的目标毕节五城同创是一项旨在推动毕节市五个县城共同发展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提升五个县城的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努力,推动毕节市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对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目标的解析。
首先,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的目标是促进五个县城的产业发展。
通过树立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创业的氛围等措施,计划旨在各县城发展出一到两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这将有助于推动每个县城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计划旨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改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将方便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将使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再次,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的目标是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努力,计划旨在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例如,加强环境保护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形象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改善居住条件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的目标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等措施,计划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这将有助于消除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毕节五城同创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促进五个县城的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的努力,实现毕节市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项计划的推行将有力地促进毕节市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全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毕节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毕节市中心城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版)
毕节市人民政府 2019 年 3 月 7 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建设工程管理采用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独立坐标系。 第五条 本规定实行动态修订,根据毕节市城乡建设发展的实际,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实施情况可对局部章节、条款按法定程序进 行修订,上报毕节市人民政府备案后施行。 在出现下列情形下,由毕节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整体修 订,上报毕节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施行。 (一)国家、省和市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二)国家和省的相关强制性规范进行修订。 (三)毕节城乡发展的形势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第六章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 40
第一节 给水工程 ................................................................................. 40 第二节 排水工程 ................................................................................. 40
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管理 .................................................................... 29
第一节 分级分类标准 ......................................................................... 29 第二节 布局要求 ................................................................................. 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国办函〔013〕35号)文件资料
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一节主要成就 (2)第二节发展优势 (3)第三节机遇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基本原则 (7)第三节战略定位 (8)第四节发展目标 (9)第三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1)第一节功能分区 (11)第二节空间结构 (12)第四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3)第一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3)第二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5)第三节推进通信、能源通道建设 (15)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6)第一节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机制 (16)第二节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17)第三节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8)第六章推进新农村建设 (19)第一节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 (19)第二节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 (20)第三节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21)第四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2)第七章促进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 (23)第一节建立产业布局和发展引导机制 (24)第二节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4)第三节建立资源加工循环利用体系 (25)第四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6)第五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 (27)第六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29)第八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0)第一节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30)第二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1)第三节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2)第四节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3)第五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34)第六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35)第九章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35)第一节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36)第二节加强与国内相关区域的经济合作 (37)第十章政策保障 (3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7)第二节深化多党合作 (39)第三节强化政策支持 (40)第四节落实督促检查机制 (41)前言毕节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一个在贫困地区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毕节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毕节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毕节市需要制定一份八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方案旨在挖掘和优化毕节市的产业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一、农业产业1.1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加强农产品外贸出口,打造“毕节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挖掘和保护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工业产业2.1 调整产业结构- 减少传统重工业产能,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推动毕节市成为医药产业集聚区;- 加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业产业3.1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商贸业竞争力,推动毕节市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 培育大型商业企业,引进知名连锁企业,提升商品品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 加强电子商务发展,鼓励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便捷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3.2 培育旅游业- 挖掘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强化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毕节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
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发文字号】毕人常〔2019〕6号【发布部门】毕节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5.13【实施日期】2019.07.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毕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毕人常〔2019〕6号)《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已由毕节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8年12月21日通过,并报经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19年3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附件:《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毕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5月13日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2018年12月21日毕节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9年3月29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对建设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寨规划。
第三条城乡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符合毕节试验区长远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相关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部门负责中心城区规划管理工作;市辖区人民政府管理城乡规划工作的部门负责中心城区范围以外的规划管理事项。
前款所称中心城区,是指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主导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区。
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9年修订)的批复
建设 用 地 与 建 设 活 动 实 行 统 一 、 严格 的 规划 管
理 ,
市级城 市规划管理权 不得下放 ,
切 实 保 障
规 划 的 实 施 。 禁 止 在 《总 体规划》 确 定 的 建 设 用 地 范 围 之 外 设 立 各类开 发 区 和 城 市新 区 。 要
建 立 健全 《总体规 划》 动 态 监 管 制 度 , 定 期 对
城 镇 综 合 承 载 力 促 进 城 乡 基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
化 ,
改善 城乡 空间 品质 和人居环境 ,
促 进 区 域
协调 ,
推 动 乡 村 振 兴 。
三 、 优 化 城 市 功 能 和 空 间 布 局 。 要 坚 持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土 地 , 严 格 控 制 城 市 规 模 , 遵 守
)》
示 收悉 。
经研究 ,
现 批
复 如 下 :
一
、
原则同意
《 毕 节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年 201 0— 2030
(
}》
20 19 年 修 订
(
)
以 下 简
{
称 《 总 体 规 划 》 ) 。 毕 节 是 以 “ 开 发 扶 贫 、 生 态
毕节地区交通规划
毕节地区交通规划——构筑大交通实现大跨越据介绍,在未来几年内,我区将形成高速公路三横三纵骨架网布局。
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完成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建设项目,实现所有毕节地区县市区通高速、连接省会贵阳和省内周围地市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的目标。
预计2009至2015年期间,我区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将达到618公里,投资规模超过450亿元。
按照路网规划,2025年,将基本完成区内高速公路网布局建设任务,地区内高速公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1 展开大交通带动大跨越战略蓝图交通是地方发展的经济命脉,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象征,交通状况的先进与滞后直接反应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交通一直在困扰着我区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缓慢发展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得到实践检验的经验总结,也在拨动着试验区人的神经,在驱使着奋进向前的试验区人。
在几年前,毕节地委行署就提出了“大交通带动大跨越”的战略构想,毕节要发展,要把毕节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等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从交通上寻找突破口。
只有交通畅通了,地方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按照地委、行署的构想,在未来5至10年里,毕节试验区将紧抓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加快交通建设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按照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毕节试验区交通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快毕节试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彻底破除经济发展制约瓶颈,形成快速通达周边主要城市、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和覆盖城乡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把毕节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区域性立体交通运输枢纽。
在2011年的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是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已经进入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运输一体化集约发展的新阶段。
领会精神,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大力发展交通,迅速破解毕节“边缘化”迫在眉睫。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42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批复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4〕42号)毕节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黔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请示》(毕府呈〔2012〕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关于黔西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同意黔西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县域城镇发展目标、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形态、基础设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
(一)实施该规划时,要进一步强化黔西县中心城区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发展金碧、钟山、重新、大关、林泉、谷里等中心镇,增强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发展主要交通沿线小城镇。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职能。
(二)要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职能分工,统筹安排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县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
(三)县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为42%,城镇常住人口36.5万人;2020年为50%,城镇常住人口45.5万人;2030年为60%,城镇常住人口60.0万人。
二、关于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原则同意《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县城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工程可行性调研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总论项目名称xxxx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彩色透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工程;建设单位概况及建设地点xxxx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岔河镇足纳村;新建项目;xxxx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施工景观地面及艺术地坪的施工企业,公司业务范围涉及景观绿化工程及技术研发:高承载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景观绿化道路路面、天然环保彩色透水胶筑石路面、彩色环保混凝土路面、彩色压花艺术地坪、路面等施工,适用于市政公园、市政广场、室外停车场、景观绿化道、市政道路铺道、大型小区骑游步道等;公司同时还经营以下产品:体育馆跑到、PU球场、EPDM球场、环氧树脂地坪施工等;xxxx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秉承以“诚信智慧、务实创新”为理念,并严格执行“质量第一、塑造精品”的方针,以“改善环境为己任,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创景观第一品牌”为企业服务宗旨;公司拥有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体系,专业的施工服务体系,高标准的施工控制体系和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至今已完成国内多项大型景观设计施工工程,深受业主好评;生产规模年产100万m3商品混凝土,其中彩色透水混凝土年产60万m3,普通商品混凝土年产40万m3 ;彩色混凝土部分:生产C15-C30等4个等级彩色透水混凝土,根据透水混凝土系统拥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设计的创意,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铺设施工;普通混凝土部分:生产C10-C60等10个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根据市场的需要,可以生产特种混凝土;项目提出背景彩色透水商品混凝土产业的意义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也可称排水混凝土;其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透水混凝土系统拥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设计的创意,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铺设施工;这是传统铺装和一般透水砖不能实现的特殊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的铺装工艺,类似于普通混凝土的铺装,但又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铺装工艺;对此,将彩色环保透水混凝土地坪与透水砖的优缺点做如下对比:项目提出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内容便有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而2010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这标志着毕节市“双百”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并正式启动;其建设就是以毕节、大方两个原有的城市为基础,构建一座城市主城区人口100万,主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即达到中大型城市的标准;城市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共22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其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市,面积;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市东、市西、三板桥、观音桥、大兴桥、流仓桥等6个办事处和鸭池镇、梨树镇、海子街镇、长春堡镇、小坝镇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面积;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65km2;城市规划区强制性内容辖梨树镇、鸭池镇、海子街镇、长春堡镇、田坝桥镇、何官屯镇、小坝镇、八寨镇和6个办事处,面积为;在毕节市未来20年城市建设中,普通商品混泥土及彩色透水混泥土需求量巨大,所以本项目的发展目标及市场定位包括以下二条:第一,覆盖整个毕节市,主要为毕节城区、双山新区、德溪新区供给工程建设混凝土;第二,服务于市政路政建设,提供环保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设人行道小区、广场、室外停车场、公园步行道等;报告编制原则主要编制原则1、采用工艺技术先进,设备成熟可靠,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建设投产后最终能够达到每年生产100万m3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能力;2、总体布置按照当地国土部门批准用地布置年产100万m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尽量合理布置,以节约用地;3、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工业卫生,以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执行国家及地方各项法规;对生产线环保要求和“三废”治理,拟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达到国家标准;主要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来源主要设备选型及来源工艺主要设备: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除原料和成品运输车辆外,一般为成套设备,有原料储料系统,计量系统和搅拌系统等设备;国内设备均比较成熟可靠,因此全部选用国产设备;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亿元;资金来源:企业自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结论1、商品混凝土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建筑施工扰民和污染,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净化城市环境,对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带来积极的正面效益;2、彩色环保透水混凝土修建的道路本身具有透水性,无须排设排水系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工程造价,因此,透水性彩色混凝土对于恢复不断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是一种创造性的新材料,将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3、商品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它能保障混凝土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加快工程进度;4、高强度混凝土的使用,可大幅度减少建筑材料,降低投资成本,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有较强的优势,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5、本项目技术水平先进、生产设备成熟可靠,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商品混凝土执行GB/T14902-2003预伴混凝土标准;6、本项目建设用地、所需原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均较好落实,建设条件较好;7、从社会效益看,每年生产出100万m3商品混凝土;为社会提供200个就业岗位,环保效果和社会效益良好;8、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以及当地各部门提出的环保要求,符合毕节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建设条件也具备,技术上合理可行,预期经济效益良好,符合国家政策;第二章市场预测彩色透水混凝土市场发展状况现代普遍建设中,我国的大多数城市路面基本上都选择石材、混凝土或水泥砖铺设,包括人行道、自行车道、郊区道路、露天停车场、庭院和街巷的地面以及公共广场等;硬化路面虽然整齐耐用,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透水;路面不透水,使得降雨时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完全被阻断,在以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城市,会使下降的地下水位难以回升;下大雨时,雨水排泄不畅,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形成内涝,一方面会引起交通堵塞,加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另一方面,雨水横流时会溶入大量城市污染物,很容易产生流行病,极大地影响城市卫生;透水地坪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透水性道路能够使雨水迅速的深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因此,透水地坪被称为“会呼吸”的地面;透水路面色彩丰富,道路施工技术与现代美意识的完美结合,特别适合于住宅、庭院、公园、广场、植物园、园林、工厂区域、停车场、人行步道及轻量交通公路等路面的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应;所以彩色透水地坪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混凝土透水地坪做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铺装产品,早已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得以广泛的推崇及应用;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也已开始积极推广使用;透水混凝土地坪以其环保、能预防地面沉降、保护地下水资源、降低热岛效应的优势,在欧美各国已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在亚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城市建设中,也开始广泛使用,从而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变的更生态、更环保、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空间;毕节彩色透水混凝土及普通商品混凝土市场发展前景双百城市”建设环线、干道铺设规划;毕节市建城市大环、小环设规划:建设“快速路+城市干路+杭瑞高速公路+毕威高速公路”组合的毕节市中心城区环线,将毕节市的主要片区、大方县的飞雄、竹园、双山、松林等片区有机连接,走向为城市西北环线茶亭~文笔~电视塔~水西田~海子街~小坝~大方飞雄~竹园~双山,与杭瑞高速公路、毕威高速公路的石桥边~南箐~清丰段形成城市大环线;改造居二路二堡~小坝段,作为城市干路,与城市西北环线~海子街~小坝~二堡~贵毕大道形成城市小环;中心片区环线:利用城市西北环线、贵毕大道、南外环线、东外环线头步桥~德沟~五里坪等城市干路;双百城市”道路人行道、车站、城市广场等建设规划;一毕节市在未来近20年规划中,将修建一个铁路站场、汽车客运站保留中心区西侧、水西田的客运站;在环城东路和麻园路交叉口建设毕节市客运枢纽;在德沟的毕节火车站前布局1座一级汽车客运站;在中心片区的海子街片区、二堡分别建设1处二级汽车客运站,小坝配套建成公交与客运合设的场站;二城市干道网接近方格网,由北外环路、洪南路、洪山路、拥军路、麻园路、贵毕大道、松山路、清毕路、环城东路、东外环路、毕海大道、毕甘大道构成;中心区形成“八横十一纵”、海子街片区形成“三横十纵”、鸭池~梨树片区以贵毕大道为主形成“三横七纵”、、甘家桥片区形成“二横二纵”、松林寨片区形成“六横七纵”的干道网;松林片区路网与大方的松林片区路网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小坝片区主要打通与大方飞雄的联系通道,改造居二路为城市干路,将海坝路向南延伸,形成近于“十”字型干路网;三社会公共停车场:在中心区和海子街片区比较均衡布局;城市公共停车场共有58处,每处占地3000~15000m2,用地合计万m2,人均用地;工业园区和仓储区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和物资流向、运输方式等配套相应的停车设施;居住区和商业等其它用地、设施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套停车场地;四加油站:在城区内主要干道及对外交通线分别建设较大型的加油站,每处占地1800~3000m2;五汽车保养场:在茶亭、海子街、二堡分别建1处汽车保养场;二堡汽车保养场可以考虑与其它交通设施合建;六游憩集会广场:保留军分区处休闲广场,在中心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市级行政中心、南关桥、茶亭、三板桥和海子街片区的中心地段、小坝分别新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七交通集散广场:结合火车客站及汽车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口布置相应的交通集散广场;八人行通道:在城市干道交叉口、同对外公路对接的节点、行人密集区域和地段,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人防工程建设,建设相应的地下行人通道、行人天桥等步行设施;九商业步行街:营建和平路~滨河路~中山路~古道路商业步行街,将商业开发与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结合,形成特色街区;彩色透水混泥土的优势;一生态、环保、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对于城市地下水严重缺乏的现状,对雨水收集再利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地坪在这方面给予了更好的解决;二对于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彩色透水地坪比普通地坪在安全上更为突出彩色透水地坪的透水率能达到32-52升/平方米/小时,能够轻松缓解普通降雨的排水、城市道路积水所产生的湿滑、溅水问题和夜间车辆灯光产生的反光问题;同时,由于透水地坪它的高透水性和高耐磨性,应此透水地坪的安全性能比传统地坪解决的更为彻底;三热岛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材料的密度本身较低15-25% 的空隙降低了热储存的能力,独特的孔隙结构使得较低的地下温度传入地面从而降低整个铺装地面的温度,这些特点使透水铺装系统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四高透水率透水性混凝土地坪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升/米/小时,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五高承载力经国家检测机关鉴定,透水性混凝土地坪的承载力完全能够达到上海市道路人行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Z-47-2005所要求的C20混凝土的承载要求,高于一般透水砖的承载力 ;六良好的装饰效果由于透水性地坪采用现场浇注的方式,拥有色彩配比方案,能够配合设计师的创意,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装饰风格;这是一般透水砖很难实现的;七易维护性人们所担心的孔隙堵塞问题是没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结构使其只需通过高压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清洗问题;八抗冻融性透水性铺装系统比一般砼路面拥有更强的抗冻融能力,不会受冻融影响而断裂,因为它的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孔隙;九耐用性透水性混凝土的耐用耐磨性能优于沥青,接近于普通的混凝土,避免了一般透水砖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经济等缺点十缓解城市噪音:独特的孔隙结构,能够有效的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营造安静舒适的城市环境;十一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在集中降雨时,能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使一部分雨水能够渗入地下,而不是通过排水系统排入河流,这样就能防止城市河流河水泛滥,减轻公共水域的污染;十二价格:尽管透水地坪是一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但造价却不高,优于沥青,因为它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原料均为普通材料,并能重复使用,有后续利用的价值;美国专门为沥青价格作过一个相关的调查;材料经济并能重复使用的原则,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原则;透水地坪的应用范围由于透水混凝土路面材料具有以上诸多生态方面的优良优点,在寻求与自然协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将其应用于车道、广场、步行街、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室外看台、运动场、园林道路以及停车场等,增加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调节城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轻质、无细骨料的干硬性混凝土,有粗骨料表面包覆一层胶结料相互粘接而成,形成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水透气的特点;它是突破传统路面灰、白、黑的色彩单一性,在保证路面透水性能和承载要求下,使路面呈现不同的色彩搭配;路面色彩可以使建筑、景观显得鲜明和优美,彰显其魅力;通过路面使大地呼吸,更好地调节现代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高承载力透水混凝土的抗压、抗冻、抗折与普通混凝土一样,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鉴定透水混凝土的承载力能够达到C25混凝土的承载标准;抗压强度为20-25MP a,抗折强度;高透水率透水混凝土拥有15%~25%的孔隙,混凝土面层透水速度达到270升/平米/分钟, 远远高于最大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系统下的排出速率;截天然降水、蓄养地下水、减少植物灌溉用水、减轻市政管道排水压力;生态环保透水混凝土能够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加强地表热量与地下水分的交换,夏季吸收路面热量,释放空隙下土壤水气上升,调节城市局部环境,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用性强防滑、不积水、夜间路面不反光、降噪音、减少灰尘的路面;抗冻性强由于水在连通的多孔性材料中处于自由状态,结冰体积膨胀应力能够得到有效释放,因空隙与土壤上下相通,土壤层的温度高于地表温度,土壤层的暖空气上升到透水混凝土空隙中,因此透水混凝土上的积雪融化速度快,水能快速下渗,不会因冻胀而使地面出现裂痕;艺术美观像绘画一样的表现您的设计灵感,像画笔一样可形成任意曲线;结论基于毕节市“双百城市”规划建设中,大规模的城市环线、干线、城市干道网、社会公共停车场、加油站、汽车保养场、游憩集会广场、交通集散广场、人行通道、商业步行街等建设项目,以及彩色透气混泥土独具的优势与特色,本项目在毕节市具有优越的市场前景;第三章建设厂址及条件厂址及条件项目拟建场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岔河镇足纳村;镇位于毕节市东南面,距区26公里,与大方县、纳雍县接壤,与、、梨树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8666亩,辖15个村186个村民组,9512户40856人,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仡佬族等民族,平均海拔1450米;镇足纳村位于东南面,距年产45万吨沙石的毕节市晶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不足一公里,距区26公里,距双山新区主城区10公里,距赛德水泥厂13公里,距乌江水泥厂约10公里;本项目的原料运距短,与主要目标市场较近,有效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产品方案彩色混凝土部分:生产C15-C30等4个等级的彩色透水混凝土,根据透水混凝土系统拥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设计的创意,针对不同环境和个性要求的装饰风格进行铺设施工;普通混凝土部分:生产C10-C60等10个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根据市场的需要,可以生产特种混凝土;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满足国家标准GB/T 14902-2003预拌混凝土标准要求生产制度生产线一班制生产,年工作日300d;产品原料配比及施工工艺产品原料配比1、材料的组成:彩色透水混凝土由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碎石、水、水泥组成;1透水混凝土专用胶结剂—由我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胶结剂,其是以高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为基料,配以多种助剂增加强度与粘结力组成的粉状料,并可按用户要求加入无机耐候颜料,使其和碎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组成不同色彩的透水混凝土面层;2碎石:透水混凝土用的碎石应具有技术要求,本公司采用二级品标准的高石,其物理性能指标见表一;碎石颗粒也有一定的要求,按其颗粒大小范围分1、2、3三号;具体的颗粒范围见表二碎石的物理性能指标表表一碎石按颗粒分号2级碎石是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必须要控制好;3水:普通自来水即可用;一般末经过滤的混浊的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2、三种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要施工出高质量、高标准的透水混凝土地面,在原材料固定的条件下,严格控制以上三种原材料的配比,是施工中的重要关键,在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严格控制比例;透水混凝土配合比按质量计:水:水泥:胶结剂:碎石=113:310:100:1520透水混凝土结构示意图1、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从上可知因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原因,大都应用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园林小道等场所;根据路面的不同应用面板厚度不同;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轻荷重地面,一般面层厚度不低于8公分;对停车场、广场等中荷重地面,面层厚度不低于10公分,考虑成本,可将面层分为二层,即表层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层,厚度一般不低于3公分,下层为素色透水混凝土层;2、为确保路体结构层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透水性,表面层下需有透水基层和较好保水性的垫层;基层要求:在素土层夯实层上,配用的基层材料,应有适当的强度外,须有较好的透水性,采用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等;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倍的基层厚度,且不超过50mm;垫层一般采用天然碎石,粒径小于10mm,俗称瓜子片,并铺有一定厚度、铺设需均匀平整;3、考虑大暴雨季节因素,为防止基层过多积水,影响地基,在基层处设置专用透水管道排,通向道路边的排水系统,用时排除过量的雨水;一般按8cm为标准作为人行道的基准厚度,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的功能,设计不同的厚度;为降低成本,可采用分层设计时;施工上述单层或分层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健全的施工工艺是透水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保证,xxxx景观提供以下的施工方案;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应作好组织、物质、技术等三大准备;1组织准备:建立健全的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实现施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任务为原则,人员配置要从严控制,力求一专多用,一人多职;2物质准备:透水混凝土施实质上相似于水泥混凝土施工,其原料中仅少了砂子,而一定粒度的高料碎石替代了骨料,在施工中具有一定量的材料胶结料、高料;物质准备应是现场的准备,如人员的住宿、所需的水、电供应、工程材料堆放工棚胶结料须要有防水措施的工棚搭建;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搅拌机械的设置场地,透水混凝土的搅拌是采用小型卧式搅拌机、或者立式搅拌机,搅拌机最佳的设置方位是施工现场的中段,因透水混凝土是属干料性质的混凝土,其初凝快,为保证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场地,搅拌机下部的一定范围需用防护板设防措施;3施工机械、推车、瓦工工具等必备的工具、立模用的木料或型钢等配备;水、电设施到位,生活用水、电以及施工用水、电;施工用电:三相电,施工用水:普通自来水连接到搅拌设备旁;4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特点、进度要求,了解施工的客观条件,根据设计要求,熟悉设计图纸,合理布置施工力量,制定出施工方案,为工程顺利完成作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5配合做基础方的土建队,在做地面基层的同时进行专用透水管道的铺设,透水管道除按图纸要求铺设外,必须与原道路排水系统相连接,成为道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2、施工: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人员设备方可进场施工;1立模:施工人员在首先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分隔立模及区域立模工作,立模中须注意高度、垂直度、泛水坡度等的问题;2搅拌:搅拌器: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置不同容量的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处,应设置防止水和物料散落的接料设备如方型板式斗类,保护施工环境的卫生,减少施工后的清理工作;透水混凝土不能采用人工搅拌,采用普通混凝土搅拌机械进行搅拌,搅拌时按物料的规。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30•【字号】毕府办发〔2020〕 12号•【施行日期】2020.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毕节市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9月30日毕节市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两新一重”工作部署,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切实做强城镇经济,高质量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大力提升城镇品质,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做强城镇经济,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一条“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54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以上,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8平方公里以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以上。
城建投资完成235亿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9平方米以上,城镇水源供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6.3张,城镇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5%。
山地城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研究——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
山地城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研究——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付青松;陈丽娟【摘要】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山地城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工作,通过对毕节市中心城区地形地貌、发展概况和上位规划进行分析,从道路网平面、竖向、断面、节点、场地及土石方平衡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目前规划工作中存在的技术要点及规划流程模糊不清问题,以期对山地城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有较好的借鉴作用.【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年(卷),期】2019(042)001【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竖向;场地竖向【作者】付青松;陈丽娟【作者单位】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1147;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4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道路系统作为连接城市各个功能组团的纽带,对城市的功能形态和发展布局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主要是对道路网系统、场地竖向及其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规划研究,是合理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平面、沿线地块标高和引导城市用地科学合理开发的重要内容。
以毕节市中心城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为例,对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的技术要点和流程进行详细研究。
1 毕节现状及规划情况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
毕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方案与地形地貌结合不紧密,相关片区自成体系,路网缺乏有效衔接,导致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道路标高衔接不起、填挖方量过大、土石方平衡性差等问题,造成工程规模增加、投资成本提高,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植被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
1.1 地形地貌毕节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喀斯特地貌,丘陵山脉发达,水系纵横交错。
最高海拔2 227 m,最低海拔470 m,地形多样,山地、坡地、丘陵、洼地交错分布。
法制毕节创建总体目标
法制毕节创建总体目标法制毕节创建总体目标毕节地处贵州省西南边陲,是中国著名的陇东重镇和赛里木湖名城,也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
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化水平,毕节市制定了法制毕节创建总体目标。
一、建设法治毕节,使法治触手可及法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公民权益的基本保障。
毕节市要推进法治毕节建设,使法治触手可及。
具体目标是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群众的实际需求,解决法律问题。
同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法治在农村的落地。
二、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律规范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毕节市要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律规范。
具体目标是完善行政执法体系,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加强司法公正,建立廉洁司法制度,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修订符合毕节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推动法治毕节的建设。
三、推进行政法制改革,提升法治化水平进行行政法制改革,是深化法治建设的需要。
毕节市要推行行政法制改革,提升法治化水平。
具体目标是加强政府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能力。
推动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加强公共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四、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法治宣传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毕节市要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具体目标是加强对法治建设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通过组织法治文化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
加强对法律精神的宣传,树立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法制毕节的创建总体目标,旨在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化水平。
通过健全法治体系,完善法律规范,推进行政法制改革,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使法治触手可及,保障公民权益。
这将为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公示
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公示摘要:一、引言二、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概述1.总体目标2.具体指标三、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公示内容1.公示背景2.公示内容3.公示意义四、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启示1.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2.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一些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毕节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指标。
本文将对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启示。
二、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概述1.总体目标毕节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 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2.具体指标毕节市制定了以下具体指标来衡量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比:到2025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1 以内。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5 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90% 以上。
- 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 年,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缩小50% 以上。
- 生态环境质量:到2025 年,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缩小30% 以上。
三、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公示内容1.公示背景为了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指标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毕节市政府决定对城乡融合发展指标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2.公示内容公示内容主要包括城乡融合发展指标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及其实施方案等。
3.公示意义公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毕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启示1.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毕节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的制定,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
毕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毕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八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用地和建筑控制指标 (2)第三章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 (38)第四章建筑景观和环境控制 (43)第五章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保护 (46)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与管线工程 (48)第七章公共配套设施配置 (54)第八章城市综合防灾 (58)第九章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规定 (64)第十章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 (66)第十一章电子报批技术规定 (68)附录一名词解释 (79)附录二计算规则 (83)附录三毕节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置标准 (94)第一章总则1.1为保证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配置城市公共设施,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适应毕节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结合本市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毕节市行政区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规划管理有关的各项活动。
1.3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及建设工程设计,应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条文规定标准,并符合本规定的基本技术条件。
1.4若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要求高于本规定的,按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执行,若未明确或低于本规定的应按本规定执行。
1.5本规定是毕节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的具体技术规定和操作办法。
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以上法律和法规规定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罚。
1.6各县及建制镇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由各县人民政府参照本规定制定。
1.7本规定由毕节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1.8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县级市的《毕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章规划用地和建筑控制指标2.1 规划建设用地控制2.1.1 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 第二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1 第一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1 第二节资源保护与利用原则------------------------------------------------------2 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4 第四章市域城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5 第一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5 第二节城镇给排水规划----------------------------------------------------------5 第三节能源规划----------------------------------------------------------------6 第四节通讯及邮政规划----------------------------------------------------------6 第五章城镇重要社会设施与住房建设规划--------------------------------------------7 第一节教育发展----------------------------------------------------------------7 第二节文化广播与体育设施建设--------------------------------------------------7 第三节医疗卫生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7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防灾减灾规划--------------------------------------------8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8 第二节城镇防灾减灾规划--------------------------------------------------------8 第七章空间管制规划--------------------------------------------------------------9 第八章城市规划区---------------------------------------------------------------10 第九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1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11 第二节城市规模---------------------------------------------------------------11 第三节城市发展目标-----------------------------------------------------------11第四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11 第五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12 第六节城市发展时序----------------------------------------------------------- 12 第七节土地利用规划及强度控制------------------------------------------------- 12 第八节居住用地布局与住房建设规划--------------------------------------------- 13 第九节公共设施布局----------------------------------------------------------- 14 第十节工业用地与仓储用地布局------------------------------------------------- 15 第十一节景观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 15 第十二节旧城改造规划--------------------------------------------------------- 16 第十章中心城区专业规划-------------------------------------------------------- 17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17 第一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18 第二节能源工程规划----------------------------------------------------------- 19 第三节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19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20 第五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20 第六节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21 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2 第十一章城市远景发展---------------------------------------------------------- 2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23 第十三章附则----------------------------------------------------------------- 24 附表------------------------------------------------------------------------- 25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设施、健全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地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基本思路,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组织,营建具有地域特色、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强化和提升毕节市中心城区在全省和贵州西部经济带中的地位,突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为“生态试验区”的服务基地作用,建设成为黔川滇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城市和贵州省西部经济带的主要城市节点之一、贵州西北部的商贸和物流中心与信息传输枢纽。
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性质,加强规划调控,引导和促进城镇基础设施、社会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第三条规划原则(一)从区域分析入手,合理定位,城镇体系与城市相衔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二)兼顾现实、适当超前、近期和远期相结合;(三)生态建设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统一;(四)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四条主要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六)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七)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八)《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九)《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十二)《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十三)《贵州西部经济带“十一五”发展规划》;(十四)《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五)《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六)《毕节城区总体规划(修改)》(1989年)。
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共22年。
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及范围规划层次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全市,面积3408.46km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市东、市西、三板桥、观音桥、大兴桥、流仓桥等6个办事处和鸭池镇、梨树镇、海子街镇、长春堡镇、小坝镇等乡镇的全部或部分区域,面积309.75km2。
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65km2。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强制性内容)辖梨树镇、鸭池镇、海子街镇、长春堡镇、田坝桥镇、何官屯镇、小坝镇、八寨镇和6个办事处,面积为845.56km2。
第二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一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第八条总体目标近期生产总值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以煤电化一体化为龙头、适应循环经济要求、可持续的优势产业和一批特色产业,建设具有毕节特色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体系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状况有较大改善,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全市人民有一半以上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生态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并建成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城镇化发展取得新成果,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