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经济转轨:进展、问题、经验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经济转轨:进展、问题、经验与趋势∗
孔田平∗∗
1989年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从政治精英到普通民众无不兴高采烈,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希望制度转变能实现经济的起死回生。1990年1月1日,波兰率先实行休克疗法,开启了东欧经济转轨的先河,从此以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风靡东欧,成为了东欧主导的经济政策思潮。10多载过去了,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衰退和失业),人们预期的经济奇迹并没有出现。东欧国家在跨越了“眼泪之谷”之后,到2000年实现了普遍的增长。东欧国家间在经济实绩上的分化日益明显,中欧国家与东南欧国家间的差距愈来愈大,斯洛文尼亚宣称其转轨已经完成,已不再需要国际金融组织的财政援助,而南斯拉夫则刚刚开始摆脱半管制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国际援助。国际学术界开始对东欧的经济转轨进行反思,关于“后华盛顿共识”的讨论一度非常热烈。本章将主要分析东欧经济转轨的进展、问题、经验及趋势。
第一节东欧经济转轨的进展
东欧国家经过10多年的转轨,可以说已经不同程度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框架。迄今为止,已有4个东欧国家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些东欧国家经济转轨成果的承认。1995年,捷克成为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东欧国家,1996年匈牙利和波兰相继加入该组织,2000年斯洛伐克成为了该组织的成员国。2004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将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从整体上看,东欧的经济转轨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改革设计上更加现实:东欧在剧变之初存在许多幻想,现在这些幻想不复存在。剧变之初的欣喜若狂已被谨慎理智的思考所取代。一位匈牙利学者指出了制度转变初期的三个幻想:市场无所不能;私有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体制转变后西方援助会大量涌入,情况还立即变好。上述幻想的破灭反映在体制设计上更加现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资源配置机制市场化的同时,注重国家干预,强调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控制;二是在推进私有化的同时,注重现有国有企业的改造,强调其他方面的市场改革;三是在吸引外资、争取外援的同时,把经济体制转换看成是一个内部变化的过程,强调经济体制自下而上的变化。
2、建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规范的经济制度,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支持。东欧各国基本上都通过了新的宪法、公司法、商业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预算法、银行法、破产法、私有化法、证券法、外国投资法等,适合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就位。
3、通过紧缩政策基本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东欧各国在经济转轨中都实行了程度不同的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减少补贴、削减开支、提高利率、抑制需求、取消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东欧国家通过上述措施控制了通货膨胀,其中波兰、南斯拉夫1990年激进的稳定化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控制住了高达四位数的恶性通货膨胀。新南斯拉夫1993年通货膨胀达到了创记录的100万%,这种恶性通货膨胀的高记录在
∗转载自《东欧经济改革之路——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孔田平,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战时经济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1994年初,曾任联合国、世界银行顾问、年逾古稀的德·阿夫拉莫维奇执掌了南斯拉夫中央银行大权,着手进行宏观经济的稳定。他以南斯拉夫的黄金储备为基础,发行新的第纳尔,确定第纳尔与马克的兑换率为1:1,同时南斯拉夫实行严厉的紧缩政策。结果南斯拉夫恶性通货膨胀的势头迅速得到遏制,价格迅速得到稳定。但到了1995年,价格稳定受到威胁。东欧的经验表明,严厉的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有助于遏制恶性通货膨胀。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的稳定化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被东欧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事实所证明。东欧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目前仍为两位数,这对于转型国家而言仍然很高,因此东欧宏观经济的稳定化仍有许多事情可做。
4、通过放开价格、放开外贸实现了经济的自由化。东欧国家除匈牙利以渐进方式实现了价格与贸易的自由化外,都以激进的方式、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了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同时取消了进口的数量限制,解除了大部分商品出口的数量限制。迄今为止,东欧国家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已放开,价格已成为引导资源配置、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信号。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引进竞争,打破垄断,同时有利于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竞争力的提高。
5、通过本国货币贬值实现了本国货币的国内可兑换性。东欧国家通过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使定值过高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接近于平行市场的汇率,实现了本国货币的国内可兑换性。在转轨经济中,汇率成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汇率的稳定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
6、所有制改造取得了初步进展:东欧中小企业的私有化进展迅速,已经完成,而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的私有化也取得了进展。东欧国家私有化的方式是多样的,基本上是外部私有化、内部私有化与无偿分配三种方式并用。目前新产生的私人部门发展迅速,成为促进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转轨以来,私人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欧洲开发与重建银行公布的数字,1994年中期,私人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捷克为65%,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为55%,阿尔巴尼亚为50%,保加利亚、克罗地亚为40%,罗马尼亚、马其顿为35%,斯洛文尼亚为30%。而到了1998年,私人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匈牙利为80%,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尔巴尼亚为70%,波兰为65%,克罗地亚为55%,保加利亚为50%。1997年匈牙利的私人资产已占国家资产的的3/4(其中国内投资者占40%,外国投资者占60%)。
7、金融改革已经起步:东欧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分开,建立二级银行体系;发展股票市场。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的稳定。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调节市场,监督商业银行的运作。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商业贷款。东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通过立法保障得到了加强。中央银行没有义务解决政府的赤字,为政府的赤字提供融资,预算赤字只能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是独立的,它不再受政府政策的左右;它相对于企业也是独立的,它不能成为任何经营体的所有者,也不能向企业提供贷款。目前东欧的股票市场的发展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已引起国际金融界的重视。股票交易额虽然不大,但已成为企业吸纳资金的重要渠道。波兰政府对外资开放银行业,外资可参与银行部门的改造。波兰的银行部门成为了东欧地区效率和稳定的典范。目前外国投资者控制着波兰银行资产的70%。
8、实行了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核心的税制:东欧国家的税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一种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