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现当代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新月诗派”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现代文学读书笔记

现代文学读书笔记

现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汉语言文学邝云梅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概述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

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3.“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17年至1920年是新文学的萌芽期,1921年新文学社团出现到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是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1926年春到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第二节鲁迅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2.《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是外冷内热。

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苦,转化为对赵大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是以讽抒情。

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把总、“民政帮办”的反动实质,而其讽刺,又贵在旨微而语婉,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是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作品这种形喜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首先是《呐喊》、《彷徨》在创作方法上,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精华版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精华版

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精华版第一篇: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精华版一鲁迅主要著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 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上篇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药》华家的精神愚昧。

《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

《祝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

《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1、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2离去—归来—再离去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现当代文学笔记

现当代文学笔记
简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①阿Q这一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或一形象来,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这是阿Q形象的重要典型意义的一个方面。②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这是阿Q形象重要典型意义的又一个方面。
新文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鲁迅的创作道路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第二节:《阿Q正传》、《狂人日记》】
分析阿Q形象:
①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无房无地,以帮人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②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南京师范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笔记下豪华版

南京师范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笔记下豪华版

现当代文学史笔记(下)第十一章老舍现代文学史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老舍简介:(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出生寒苦,在平民窟里长大,熟悉城市平民生活,是描绘市民生活的艺术大师。

一、老舍的创作道路(一)影响老舍创作的生活经历:1 满族人,正红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A他笔下的人物构成了北京市民阶层最基本的成分,他笔下的画卷是市民阶层的风俗画。

B 由于国民革命针对满人,因此老舍对革命非常敏感。

《猫城记》《骆驼祥子》中有老舍对革命者的看法2 出生于贫寒家庭,使其思想性格有两大特征:A 务实、讲究实际,始终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提不出高瞻远瞩的见解,所提的见解肤浅甚至可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感情走在理智的前面,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讽刺现实,表现现实,用感情表现一切。

(二)创作发展的几个阶段一个真正的作家要找到最适合于自己主观条件的表现对象,要找到自己观察的独特角度和视角,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能力发挥的艺术表现手段和风格。

——高尔基1找寻自己——早期创作时期(艰难探索时期)(1924-1932)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对象,角度、手法,但还不成熟。

1924-1929年间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4-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8-1929)。

主要内容:《老张的哲学》以恶棍高利贷者张明德残酷地拆散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中心线索,广泛的反应了二十年代前后北京普通市民生命遭迫害、人性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小说受迪更斯《尼古拉斯-尼克尼尔》、《匹克威克外传》的影响,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剖析人性善恶,接触社会的腐败罪恶,以戏谑的比较、幽默的文笔,将浮在记忆上的那些有色彩的人与事都随手取来,不做精心组织,故结构显得粗壮。

其中的老张、兰小山——讽刺北平文化《赵子曰》描绘一群青年学生浑浑噩噩、荒废学业的生活。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大全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大全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大全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学子的必修课,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必读书目的读书笔记,期望能帮到大家。

1.《红高粱》读后感《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奇。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奇的颜色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气,赞美生命的自由、伸展。

《红高粱》并不是非常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将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抱负,超越了详细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召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

因此。

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抱负。

这种抱负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

《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夫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

故事的超常特点打算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

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

《红高粱》的全部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闹、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

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详细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奇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

在此,是如何通过详细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

《红高粱》一开头,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

“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

现当代文学笔记1

现当代文学笔记1

不、▲现代诗歌一、概述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被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

郭沫若则是中国新诗的开路先锋,其1921年问世的《女神》,堪称新诗革命的先行之作。

1.第一个十年:20世纪初期白话诗运动在语言体式上完成了中国旧体诗歌的历史转型。

之后,新月派(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等相继从诗体的不同方面对现代诗歌进行改造、整合,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较为完善的存在形式。

这期间“新月派”提倡的格律(回归理性,回归传统诗歌的创作),象征派和现代派追求的诗质、九叶派(“现代性”:关注人权、自由、民主、法制,以诗歌为武器,较好地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对新诗现代性的探求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象征派1926年,周作人在《扬鞭集》里提出以“象征”作为东西方诗歌的联结点:“这是外国的新潮流,亦是中国的旧手法;新诗往这一路去,融合便可成功”。

由此,以李金发为代白噢的诗人群引进法国象征派创作手法,进行了新诗创作的又一探索。

象征派诗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物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在诗歌艺术中的地位,以增加诗歌的朦胧性和色彩感,同时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40年代,诗坛上还出现了两个影响巨大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有:绿原、鲁藜、冀淓等人。

该诗派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在艺术表现上,以穆旦、郑敏、袁可嘉等人为代表的“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他们的诗歌创作在保持现实主义倾向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某些技法。

现当代文学笔记

现当代文学笔记
29,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3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31, 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是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还有穆时英和施蛰存都是新感觉派代表人物。
20, 鲁迅的创作: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 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
21,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基 本 知 识 点
1, 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第一部新诗集。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

现当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现当代文学[1]】读书笔记其一鲁迅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许多作品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早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故乡》、《社戏》、曾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自己心中的故乡和儿时的生活并不清晰,可是再当我重读这两部作品,又加上高考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时,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使我切身体会到鲁迅先生做文时的心情了。

假使我冒昧的以鲁迅先生的角度思考,我是没有回忆中的故乡的,但是我却有无数个理想中的故乡:它该是清新的,该是活泼充满生机的,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理想,在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之后便破灭了,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嬉戏追逐的少年,它的确非常五彩,可是深蓝的天空中没有翱翔的鸟灵,圆月下没有饭后聚坐的热闹,碧绿西瓜地外牢牢树立起了栅栏,而嬉戏的少年背上压着重重的书包??故乡,是我给了你太多的期盼吗?还是我的期盼过于理想。

现实,在我回到了故乡之后便体味到鲁迅形容他的故乡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而我的故乡又何曾不是呢?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留下孤弱的一家老小,哪怕在外风吹雨打,也不肯回到面朝黄土的故乡。

在家的人整日守着土地,除了这些嬉戏的孩童们,还有谁会发出油然的笑声呢。

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迅的少年也应当不知晓愁为何物??在这点上大家彼此都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个美好的世界,而我心中所想的故乡也是个美好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发现美好的故乡并不存在了,这当不是故乡变了。

故乡依然是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不是异类,异类的是我们这些美化故乡的人,鲁迅以故乡为美,是因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以故乡为美,是久未见故乡而生的神秘期待之美。

这可能都是一种自恋式的希冀,太过于主观了吧。

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品中,读过最多的当属《呐喊》小说集中,其中的多数文章都曾用心品读,如《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兔和猫》《社戏》。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

现当代文学笔记第二章第一节沈从文小说分化:北方——京派(传统)—北京南方——海派(杂交)—上海上海是革命文学的重阵,北京也是一个政治文化重阵北京文人特点:留学人员较多不愿接触政治,把艺术和政治相孤立养尊处优。

海派:革命文学新感觉派,现代派。

京派重要的作家:沈从文(生于1902.死于1988.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县人)在当兵时期对许多事情看不惯。

逐渐形成价值观,后投靠远亲,在北大做旁听生,新文化运动以后,以游记的方式发表文章。

一、文章分类:(一)湘西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二)反映都市中资产阶级糜烂的生活写作特点: 平淡作品简介:《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月亮下的风景》二、小说创作情况:沈从文的主要创作贡献是小说、散文,成集80多本,是中国出书最多的作家。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桔》、《而后及其它》、《神巫之爱》,写两性关系浅尝辄止,文字纯静,沉静,30年代以后,其创作已成熟,有《龙朱》、《旅店及其它》、《虎雏》、《防黑小史》、《八骏图》,中长篇(成名作)《艾丽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其小说围绕自己的审美观观点而采,他认为人是处于两种生活状态:1.自为的生活状态。

2.人为的生活状态。

在叙述过程中,也带有一种含蓄、伤感的批判。

(对乡村的文章)。

一方面,用文人的眼光看出感伤。

另一方面,用出乡的眼光看,总认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回消逝。

内容:湘西下层百姓的生活形式:有农民、水手、妓女作者给了他们许多同情、关注,他认为在这种自然的生命形态中,有许多纯朴和集体无意识。

(淳朴、善良、处于企望中,但却总破灭,[血和累的东西],在企望破灭的同时夹杂了许多受侮辱、侵害的东西) 载作者的眷恋中,作者也有许多无奈,也带来了淡淡的感伤,除了伤感以外,作者还带有一些忧虑,认为这种自然形态很脆弱,很容易被打破,不愿意,害怕这种形态背打破:1.消亡2.自然-----〉自为形态要让淳朴的、有生命的东西保留下来。

天天是作者美的理想纯净、挚着的民族性格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构筑里一个理想的社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

(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识记:(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

(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

(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三)新时期的文学识记:(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实用文档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XXX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XXX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XXX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XXX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动身,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XXX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关于人生诸题目,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期间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期间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XXX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强调文学须使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期间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XXX、XXX、XXX、XXX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

(代表:《朝花夕拾》)文本代表:(中学学过的……自己想吧)“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

(代表:《野草》)文本代表:《影的告别》☆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新小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问题小说”,之后过渡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也可归入此类。

)☆人生派写实小说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

☆问题小说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1.问题意识。

2.展示社会现实问题,并不提出解决方法,让读者思考】文本代表: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往事》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统照《沉思》《微笑》《生与死的一行列》庐隐《灵魂可以卖吗》《一封信》《两个小学生》许地山(笔名落花生)《命命鸟》《春桃》☆乡土写实派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说起当代文学,那可真是一片广阔而又迷人的天地。

最近我读了不少当代文学作品,仿佛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了一番,领略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风景。

就拿我读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来说吧。

这本书啊,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描绘的是陕北农村的生活画卷,那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展开。

孙少安,这个朴实又坚毅的农民,为了家庭的生计,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地里看看庄稼的长势,那一颗颗嫩绿的麦苗,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跟他打招呼。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关切和期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回到家里,孙少安顾不得休息,又忙着和父亲一起准备农具。

那锄头把儿,被他的双手磨得光滑发亮,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劳作的痕迹。

他扛起锄头,大步流星地走向田间,每一次挥锄,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

到了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孙少安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

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他就随便坐在田埂上,拿出家里带来的粗粮馍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那馍馍又干又硬,可他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望着眼前的庄稼,心里盘算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孙少平呢,则是怀揣着梦想,想要走出农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他在学校里,总是穿着那身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却依然昂首挺胸。

每天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他如饥似渴地读着书,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记得有一次,孙少平为了能借到一本好书,不惜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去到另一个村子。

那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书里的情节,脚下的步子也不由得加快了。

等到了目的地,借到了书,他满心欢喜,像捧着宝贝一样把书紧紧抱在怀里,又急匆匆地往回赶。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可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点上油灯就开始读了起来。

还有田润叶,这个善良而又纠结的女子。

她心里爱着孙少安,却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无法和他在一起。

她常常一个人站在村头的小河边,望着远方,眼神里充满了忧伤和无奈。

风吹起她的头发,她也浑然不觉,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现当代文学笔记(权威版)

现当代文学笔记(权威版)
2、1918年1月首刊胡适等人创作的白话新诗。5月,刊登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3、1920年,白话文终于取得了正宗地位,北洋政府被迫承认白话文为国语。
【主要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创造社、太阳社】
1、文学观点: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②文学是宣传的武器;③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要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2、存在错误:①对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②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③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错误批判。
【左联的错误及缺失】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2、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3、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1937·7·7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鲁迅风》;孤岛戏剧运动特别活跃,于伶反映现实和斗争的戏剧《长夜行》,阿英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等,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励观众,影响很大;
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1896年-1916年,翻译外国小说800多种,林纾翻译的小说被称作“林译小说”,形成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

(完整版)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完整版)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1 /6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闻一多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 戴望舒因为写作诗歌《雨巷》声名大噪,被称为“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鲁迅。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 1917 年。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继而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资料个人收集
3 /6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简答、论述:
试分析沈从文《边城》中“人性美”的描写。
《边城》是一曲爱与美的人情与人性的颂歌。《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 和谐恬静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纯真专一、傩送的热情正直、老船工的慈爱善良、 船总顺顺的大度,这都表现了美好的道德品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 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 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如: 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理想中爱与美的极致,清纯质朴美丽。天保兄弟的勇敢、豁 达和对爱情的忠诚;船总顺顺的急公好义,办事公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创造社。
1921 年 7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 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创造社以 1925 年为 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 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在创作上,较多地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 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 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其一鲁迅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许多作品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早在小学时就读过他的《故乡》、《社戏》、曾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自己心中的故乡和儿时的生活并不清晰,可是再当我重读这两部作品,又加上高考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时,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使我切身体会到鲁迅先生做文时的心情了。

假使我冒昧的以鲁迅先生的角度思考,我是没有回忆中的故乡的,但是我却有无数个理想中的故乡:它该是清新的,该是活泼充满生机的,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理想,在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黄土之后便破灭了,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有嬉戏追逐的少年,它的确非常五彩,可是深蓝的天空中没有翱翔的鸟灵,圆月下没有饭后聚坐的热闹,碧绿西瓜地外牢牢树立起了栅栏,而嬉戏的少年背上压着重重的书包……故乡,是我给了你太多的期盼吗?还是我的期盼过于理想。

现实,在我回到了故乡之后便体味到鲁迅形容他的故乡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而我的故乡又何曾不是呢?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留下孤弱的一家老小,哪怕在外风吹雨打,也不肯回到面朝黄土的故乡。

在家的人整日守着土地,除了这些嬉戏的孩童们,还有谁会发出油然的笑声呢。

少年不知愁滋味,鲁迅的少年也应当不知晓愁为何物……在这点上大家彼此都是相同的。

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个美好的世界,而我心中所想的故乡也是个美好的世界,但是当我们回到现实中来,发现美好的故乡并不存在了,这当不是故乡变了。

故乡依然是如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不是异类,异类的是我们这些美化故乡的人,鲁迅以故乡为美,是因为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以故乡为美,是久未见故乡而生的神秘期待之美。

这可能都是一种自恋式的希冀,太过于主观了吧。

鲁迅先生众多的作品中,读过最多的当属《呐喊》小说集中,其中的多数文章都曾用心品读,如《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兔和猫》《社戏》。

而其中的《故乡》、《社戏》则可谓我最喜欢的两篇鲁迅文章。

虽然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乡土小说,但是由于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在老师们的推荐下也曾读过《彷徨》中《伤逝》、《祝福》、《孤独者》,还有《故事新编》中的《采薇》、《铸剑》,还有不得不说的《朝花夕拾》,因为这是一本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散文集,我比较喜欢里面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还有鲁迅其他的杂文、诗歌,细细一数发现,原来不经意间,也曾不少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见鲁迅先生对后世的影响该有多深呐!其二散文篇我读过的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新”,郁达夫先生的作品则给我的感觉是“真”,冰心的散文让人觉得“美”……当然都是个人之言,尚待斟酌。

读过的第一篇朱自清散文就是课文《背影》,当时也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个学习这篇课文的同学,也曾作为公开课教师必讲的一堂课,所以文中描写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不停叮嘱的话语都让人历历难忘。

第二篇则当是《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多美的语句啊,现在重新读来,都觉得身心为之清爽,怪不得当年我们要熟背这篇名作,它的确是写春景描摹的范本。

朱自清的散文被鲁迅先生称之为“漂亮”、“缜密”,的确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像是在读文,而像是品画,一幅美丽、形象逼真、妙景横生的写意画。

朱自清先生其他的散文,大多数都是在高中之后读过的了,如《荷塘月色》。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却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品读的,可能在以前一味的听从师教,私自把郁达夫先生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了,这该是多么的不明智的做法。

据说郁达夫先生在早期创作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可是我却仅仅读过其中两篇《故国的秋》、《北平的四季》,更多的还是读过郁达夫先生的短篇小说:《沉沦》、《出奔》、《迟桂花》《她是一个弱女子》、《春风沉醉的晚上》。

读郁达夫先生的散文,莫过于感受到颓废之美,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情调,比如《故都的秋》,光从名字来看,故都给人一种旧地重游的眷恋、惆怅的思绪之情,而更与“秋”放在了一起,无不从伊始就开始陷入感伤的阴影之中,再往下读的时候,才开始领略到这篇文章的感情之浓厚,意味之隽永,文辞之优美。

而郁达夫先生的小说,读过之后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这样的作品在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无怪乎初中课本难以寻觅郁先生的作品。

《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郑秀岳的境遇描写;《迟桂花》中“老郁”内心思想的斗争,这些胆直率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的描写,是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纳的。

所以这些作品即使在当今也是难以向青少年推荐的,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透过郁达夫先生直白的描述背后所透出的对人性真挚的表露,他所写的完全是正常人的心理,只是没有一个正统作家敢于如此赤裸的表述出来,这大概是因为郁达夫先生崇尚“写作的自我表现”,是追求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他并不掩饰的表露自己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并且将自己的精神苦闷融入文章中,所以在我认为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

世纪老人冰心的作品曾出现在小学课本上,如《小桔灯》、《寄小读者》,而真正长大后读过的则寥寥无几,于是赶紧借来一本《冰心文集》,以补充自己对冰心作品的欠缺,其中有一篇《离家的一年》,虽然不是冰心很出名的一篇小说,但是内容很平凡,细节也比较感人,让人读后多少有点深切的体会,毕竟大家都在离家的状态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要离开家人,独自在外学习。

孤独、无助让他想念自己的小姐姐,想念那一起打闹的日子。

当他要离开的日子到来,小姐姐为他织了双绒袜子,还带他出去玩,反倒更引起他的伤心。

此时他倒是希望小姐姐能跟他打上一架,或是家里人都不理他,他也不至于落到这么伤心,看了这句话,每个有过离家经历的人都会被这点所打动吧!其三小说篇小说自来就是我最爱的文学体裁之一,我喜欢小说是因为它的可读性高,故事性强,但是真正的长篇小说,我却是经常望而却步,读小说,还是短篇来的上口啊。

这个阶段的小说,我主要读过沈从文、老舍等人的作品。

沈从文最出名的作品就是《边城》,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

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等。

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

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整部小说读完心内有中怅然难疏的感觉,自己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也为翠翠与大佬、二佬之间的爱情纠葛而烦心,总是想能等待着奇迹的出现能够使有情人得成眷属,有爱人能得善终,但是到最后沈从文先生给了众人一个大大的问号:善良的爷爷在雷雨中死去,大佬溺水而死,傩送下桃源再未回来,而可怜的翠翠只好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心爱的傩送归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这无疑是一部爱情悲剧,作品看似轻松酣畅,却暗含了幽幽的凝重,沈从文先生通过《边城》展示给读者的湘西世界和谐、纯净的自然形态,展现出一个诗意的社会,当然也是最能吸引我的地方所在。

看过老舍的《骆驼祥子》、《我们家的猫》、《我这一辈子》、《柳家大院》,老舍的作品文字在我认为稍微有点痞性,可能是老舍写作京味十足所造成的。

《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一个人生的大悲剧。

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当然我也曾从老舍的其他创作,如剧本《茶馆》、《龙须沟》中领略过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其四其他篇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都曾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原因无他,唯电视是尔矣,当初因为没有空闲看电视,只好慕名借来原著小说来充饥,张恨水的小说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趣、语言的平易通畅、同时也注意读者对美的心理和欣赏习惯,作品以章回体来表现现代生活.看完《金粉世家》曾为金燕西爱上灰姑娘感动的一塌糊涂,为才子佳人的结合感到非常高兴,但如果张恨水此时收笔,估计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落泪的庸俗之作,到最后金燕西背叛了冷清秋之后,想要重拾真爱,却哪里寻得到?这时,读者才能明白爱情是没有回程票的。

至于解放区的文学作品看的比较少,而且看过的多数都是以诗歌歌剧的形式出现的,如《白毛女》、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小说中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孙犁的《荷花淀》等。

其他文学作品如张爱玲、如钱钟书。

都看过他们的名篇之作,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基本看过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还看过《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

钱钟书的文章则只看过《围城》、《人•鬼•兽》。

张爱玲擅于书写细腻的情感,擅于将生活艺术化,而她笔下的主人公往往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芸芸众生,看着他们可笑的背后的可怜,但自己却经常冷漠寡清。

白流苏如此,张爱玲自身恐怕也是如此。

《围城》整个是一场炫目而又复杂的争斗剧,主人公在归国不久就接连卷入一场场争斗,虽然看不见硝烟,却又真实的存在着勾心斗角的角力,在旧社会的堡垒圈围着的人们,为了情场、名利场的利益互相争斗,小说的现实性用了一句话能概括出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