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民俗文化
石阡仡佬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伏噬”
66汪龙凤:石阡仡佬族的民间说唱艺术石阡仡佬族的民间说唱艺术——“伏噬”汪龙凤(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作者简介:汪龙凤,女,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人,本科学历,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摘 要】仡佬族民族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厚重,民族文化流光溢彩。
“伏噬”即一种吉祥语的说唱艺术,是民间方言的谐音。
本文将对石阡仡佬族的民间说唱艺术进行简要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石阡仡佬族;“上梁伏噬”;“拋梁伏噬”;说唱艺术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066-01一、石阡仡佬族概况学术界一致认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同“老”)人有关,古代僚人很早就在中国西南地区生存。
仡佬族是少数民族中的珍品,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道真、石阡等地,而石阡仡佬族集中聚居在坪山,仡乡坪山在石阡县南部的佛顶山脚下,是石阡的南大门。
民族特色鲜明,文化积淀厚重,民族文化流光溢彩;因诸多因素,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二、“伏噬”(一)“伏噬”即一种吉祥语的说唱艺术,寓意民间在修建房屋、生儿育女、结婚嫁娶、喜庆节日等家庭事务活动过程中,帮忙和恭贺的人等即兴说的一些祝贺性的、朗朗上口的“四言八句”,祝福主人诸事顺心、家业兴旺、吉祥如意,以烘托主人家办喜事和节日喜庆的热闹气氛。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友好往来、和谐共处。
(二)建木房“伏噬”是仡佬族人民在修建木房子时为百年大计所说的吉祥语,所说的伏噬很多贯穿于修建的全过程。
如“开山”“伐木”“立柱”“发锤”“开梁口”“祭梁”“上梁”“拋梁”等,这些大都是木匠的口诀,秘而不宣。
只有“上梁”和“拋梁”必须有亲朋好友、邻寨参加帮忙,众人与木匠对说的“伏噬”,普遍多而长,并且非常有趣。
三、“上梁”和“拋梁”“上梁伏噬”为木房刚架立好后,安放中堂梁木时说的口诀。
仡佬族会有怎样的婚礼习俗
仡佬族会有怎样的婚礼习俗仡佬族会有怎样的婚礼习俗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
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
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会有怎样有趣的婚俗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仡佬族风趣婚俗:新郎竟难辨新娘仡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 "走坡 "中传歌互答交友。
"走坡 "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
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
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
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
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
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
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
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
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
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
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
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最后若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结束。
在长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仡佬族传统节日
仡佬族传统节日仡佬族是中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他们守望相助的时刻,也是他们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仡佬族的几个传统节日。
一、过“猫穿山”猫穿山是仡佬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大约在农历年初三举行,民众们会身着盛装,戴上花冠,手持木刀,从山上游行至村庄,高呼着“猫穿山”的口号。
这个节日象征着驱除灾难,迎来新的一年的吉祥。
在游行过程中,他们还会表演传统的舞蹈,唱着欢快的歌曲,庆祝节日的到来。
二、赛龙舟在农历五月初五,仡佬族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将精美的龙舟放入江河中,然后争相划桨比赛。
这项传统比赛既是对水神的祭祀,也是人们展现勇敢和团结精神的机会。
三、祭祀节仡佬族拥有丰富的宗教信仰,因此祭祀节也是他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特定的时刻,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愿。
这些祭祀活动既有家庭规模的,也有村庄集体规模的,极大地凝聚了仡佬族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剃头节剃头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份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到庙宇或者宗教场所,由士师为他们理发。
这些士师通常是具备一定宗教地位的人,他们通过为民众剃头,以驱除病灾,带来好运。
剃头节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仡佬族人民互相交流的机会,能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五、灶王爷节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仡佬族会庆祝灶王爷节。
这天,人们会为厨房里的灶王爷供奉食物和纸钱,并祈福获得好运和丰收。
节日的晚上,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传统美食,互相祝福,度过一个温馨而庄重的夜晚。
以上是仡佬族几个传统节日的介绍。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仡佬族人民的生活,也彰显了他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仡佬族人民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先人智慧,凝聚起共同的文化自信。
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习俗是什么
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习俗是什么仡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节,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仡佬年,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过。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与汉族相同,但有“喂树”的特殊内容,那么仡佬族是怎么样过仡佬年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仡佬族过仡佬年的习俗,希望你会喜欢!仡佬族过仡佬年的习俗仡佬年在农历三月初三。
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
认为敬了这些神就会清吉平安。
供品用过以后,就在山上或寨门前聚食。
当地仡佬族人民叫做过年,俗称仡佬年。
每年这天吃过早饭后,仡家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崭新的民族服装,携带着仡佬族特有的五管芦笙等民族乐器和篾鸡蛋(用竹篾编成并用棉花等填充的实心小球)等民族体育器械,以及酒肉饭菜,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埋葬有老祖先坟茔的草坪上。
人到齐后,由本族中的首领点放鞭炮和鸣放火铳,表示过年开始。
接着人们便自由组合,开始进行各种文娱活动。
当人们尽情玩乐到下午两点左右,人们才集中在老祖先坟前祭祖。
祭祀时长辈在前,小辈在后,由首领将带来的10只活鸡(公鸡5只,母鸡5只,每年轮流由10户人家带来)杀死,以血滴入酒中洒地祭奠祖先。
祭奠时要用民族语言歌颂祖先“开荒辟草”的功绩,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多福多寿。
祭祖完毕,接着人们又按长幼次序转移到草坪上,面对山林,敬奉山神和“秧苗土地”。
用民族语言祈求山神和“秧苗土地”庇佑仡佬族人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祭祀完毕后,便开始吃年饭。
吃年饭时,根据人数分成若干桌,不论年纪大小,只要辈份相同的便坐在一桌。
每桌十人,按辈份在草坪上围蹲成圆圈,辈份高的坐在前排,辈份矮的坐在后排,有几辈人就摆几排。
每桌用木盆舀一盆鸡汤和一盆菜放在圆圈正中,每人互敬一杯酒后即开始吃年饭。
吃完年饭后才各自回家。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
说春是石阡什么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
说春是石阡什么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答: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说春”之人,称为“春官”。
和往年一样,牛年第一个节气“立春”这天,“春官”们便从国荣乡楼上古寨开启了新一年的“说春”。
只见每走进一户农家,“春官”们口里都唱着春词。
春词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有“二十四节气”“渔樵耕读”等描写天地形成、万物化育、人间万象的春词,也有《开财门》《颂主人》《说茶》等生活劳动的民俗图景,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
“春官”凡到说春之家,均要散发两张春贴,告知农人四季节气,劝农行耕,祝愿耕种合时,收成满满。
“‘春官’会挨家挨户上门‘说春’,把春帖派送给农户,叮嘱农户及时抛粮下种。
”说春老艺人包某某介绍,“说春”通常从一年的“立春”开始持续到农历正月前后,意在劝勉人们不违农时、开展农业生产。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说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入选非遗扩展名录。
近年来,石阡加大“说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力度,通过将非遗“说春”编入地方课程进校园,让学生参与学习演唱,让不少青少年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的珍贵。
仡佬族的节日风俗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仡佬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日和风俗:
1. 春节:仡佬族也过春节,他们会做一些特色的传统食物,如糯米饭团、腊肉等,并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2. 水灵节: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或二月初一举行。
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仡佬族服饰,参加集市、舞龙舞狮、唱仡佬族歌曲、祭祀祖先等活动。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活动叫做“水灵”,人们会在水边放水,象征着洗去一年的不顺和霉运。
3. 三月三:这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人们会穿上盛装,进行各种传统的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歌、跳舞等,同时也会祭拜祖先。
4. 民族团结节:这是仡佬族的重要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唱歌、跳舞、进行传统体育竞技等。
5. 婚嫁习俗:仡佬族的婚嫁习俗也很有特色。
在婚礼上,新郎要穿上特制的红色衣裳,新娘要化浓妆,并戴上特制的花冠。
婚礼期间,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交换礼物、祭拜祖先、舞狮等。
以上是仡佬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展示了他们丰富
多彩的文化传统。
仡佬文化传统
仡佬文化传统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语言、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方面。
仡佬文化传统深厚而古老,代代相传,成为了仡佬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仡佬族的语言方面,他们使用的是仡佬语,这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汉语完全不同。
仡佬语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仡佬族人民非常重视口头传统,他们通过歌谣、神话、故事等形式将文化传统一代代传承下来。
仡佬族的服饰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头巾,女性则穿着色彩斑斓的长裙和头巾。
这些服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仡佬族人民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在饮食方面,仡佬族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他们喜欢吃酸辣味道的菜肴,尤其是泡菜和酸汤。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
仡佬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他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喜欢在节日和庆典上跳起欢快的舞蹈,伴随着传统的音乐,展示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传承。
总的来说,仡佬文化传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仡佬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这些文化传统,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的一部分。
仡佬族的民风民俗
仡佬族的民风民俗仡佬族的民风民俗分为生活习俗、结婚习俗、食俗、节日习俗。
生活习俗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
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地,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
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必不可少。
结婚习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
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 ;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
在婚嫁期间,親要把自家酿制的”爬坡”酒装坛,贴上红条,作为礼品,置于门外,内插长粽叶茎一根,男女客人可随意以茎为管吸吮。
食俗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
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
糯米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
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樁,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肉类主要有猪肉、肉和牛肉、马肉,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
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糊;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
节日习俗大年一般正月十四,主要活动有,吃菜板肉,上坟,祭祀祖先(献饭),祭祀四官老爷,秧苗土地。
仡佬族的民间故事-无字棋的传说
仡佬族的民间故事-⽆字棋的传说 这些古⽼⽆字的棋,如“和尚棋、狗卵蛋棋、猪蹄叉棋、六⼦棋、上天棋”等等,都在⾛法上各不相同,⽽且还有故事相传。
下⾯我们就来看看仡佬族的民间故事-⽆字棋的传说吧! ⽆字棋的传说 在贵州务川民间,尤其在仡佬族聚居地,⾄今还流传着⼀些古⽼的⽆字棋。
不管⼤⼈⼩孩只要有⼈想⾛棋,马上就地⽽坐,找⼀根⼩棍,在⼟地上东划西画,并出现⼀些奇怪的棋盘,再随地找上⼏颗⼤⼩或颜⾊不同的⽯⼦,嘴中唠叨着咒语或喊着单双、⼿板⼿背就开战了。
围观助战者听见吆喝声也围成⼀团,场合显得⼗分活跃。
这些古⽼⽆字的棋,如“和尚棋、狗卵蛋棋、猪蹄叉棋、六⼦棋、上天棋”等等,都在⾛法上各不相同,⽽且还有故事相传。
和尚棋。
传说中说,有⼀个出家和尚,整天躲在⼭上念经,没吃的就下⼭化缘。
有⼀天,和尚下⼭化缘空⼿⽽归。
他灰溜溜回到⼭庙⾥,坐在地上,⽤⽊棍写字渡⽇。
他把⾃⼰的庙写了“◇”形,在中间写上个“⼗”字,⼜在庙下⾯写个“⽥”字,⼜想到很多⽥,就把⼀个“⽥”字分成四个“⽥”字,并与庙相连。
和尚肚⼦饿得咕咕直叫,⽆⼼再写,就在每个“⽥”字上打个“×”,嘴中叽咕着:看来今天得饿肚⽪了,他丢下了⽊棍,⼜随地摸着了⼏颗⽯⼦在⼿中。
和尚盘脚坐着,⼿中倒胖着⼩⽯⼦直发呆,有⼏颗⽯⼦从⼿中掉在地上的图中,和尚眼前⼀亮,来了精神。
他要想办法去智取化缘,不能⽩要,让农夫⼼⽢情愿给他粮⾷。
于是他把⾃⼰⽐着⼀个⽯⼦放在庙中的⼗字路中,把有粮⾷的农夫⽐着⼏个⽯⼦摆放在⼤“⽥”字四周,把所有的笔划都看成路,可四通⼋达。
和尚设想,⾃⼰⾛⼀下,农夫⾛⼀步,不能在路上⼀见⾯就向别⼈化缘。
他想出⼀个办法,就是只要在⼀条直路上,同时遇着两个农夫,⾃⼰站在中间才能化缘,⽽且农夫都得给,这⼀着叫“挑”,农夫不愿给,就要想法⼦改变路线,关键就看和尚⾃⼰怎样⾛,才能把农夫的⼦全部“挑”完。
只有这样才给斋饭。
和尚决定下⼭试试这个办法。
于是他来到⼀个院⼦,找了⼏家农夫化缘,⼈家都不给,他就在地上画出⾃⼰发明的图形,再找⼏颗⽯⼦,⾃⼰取⼀⼩节⽊棍替代,给⼤家说明各⾃的⾛法,谁输了,谁就给粮⾷。
仡佬族仡佬族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
仡佬族仡佬族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仡佬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其中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便是三月三舞龙舞狮祈福。
三月三是仡佬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仡佬族年度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这一天,仡佬族人会集体出动,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举行隆重的舞龙舞狮表演。
仡佬族的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而闻名,对于仡佬族人来说,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节日活动,更是一种习俗,具有着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三月三舞龙舞狮的溯源可追溯到古代仡佬族的部落祭祀活动。
仡佬族人相信龙是神圣的生物,能够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舞龙舞狮是仡佬族人祈福祈求福祉和神佑的方式之一。
在三月三这一天,仡佬族人会在村庄的主要道路上摆放彩旗和花瓣,点燃熊熊烈火,炮声隆隆,民族音乐响起。
舞龙舞狮表演开始前,各家各户都会准备供奉神灵的祭品,如香烛、水果和美食。
整个村庄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氛围。
然后,身披龙袍、手持火炬的年轻人开始舞动龙头,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动作使得龙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随着舞者的舞动,伴随着锣鼓和民族乐器的音乐,整条龙在村庄中蜿蜒前行,犹如巨龙翻腾。
与此同时,舞狮也在随后的表演中登场。
舞狮的动作矫健而有力,狮子腾跃、威武的形象展现了仡佬族人对未来的期盼和祈求。
整个舞龙舞狮的过程中,观众们会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舞者们充满激情和活力地展示出自己的才艺。
大家相互交流、互动,彼此表达着对幸福和繁荣的祝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舞龙舞狮的过程中寓意着仡佬族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整个村庄都会团结起来,共同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女老少,他们都会齐心协力,展示仡佬族的文化魅力。
舞龙舞狮在家族和社区间形成了友好的交流和合作的纽带。
三月三舞龙舞狮的祈福活动在当地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传承。
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仡佬族人通过舞龙舞狮祈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凝聚起族群的凝聚力,传承了仡佬族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仡佬族婚嫁习俗,仡佬族哭嫁,哭姊妹
仡佬族婚嫁习俗,仡佬族哭嫁,哭姊妹申⽒字辈:“⼀永⽂章尚,茂修学有恒,孔字昌必久,四下⼴贤仁”。
邹⽒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贤,⽂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仡佬族位于乌江⽀流洪渡河畔,已有700多年历史。
以洪渡河为界,河两边住着申邹⼆姓。
仡佬族哭嫁⼀般哭三天,⼿执⽑⼱遮脸哭唱,两旁有⼏位姑娘作陪。
以哭伴唱、以歌抒怀,泣诉的内容都是⼀些感谢⽗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时代欢乐⽣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每位被哭者按礼都要递上“眼睛⽔钱”,多少不论。
姑娘先哭⽗母,再哭爷爷奶奶,伯叔,兄姐,弟妹、前来参加婚礼的⼈。
歌词⼀般是即兴所作,⽐如哭母亲:⽔有源头树有根,⼥⼉不忘娘的恩。
梨树开花⼀树⽩,母亲把我⼗⽉怀;⼗⽉临盆⽣下我,⾦线包来银线裹;⽩布腰带长⼜长,这⼭背到那⼭梁;天上升起五彩云,⼥⼉长⼤外头⼈。
哭哥嫂:我的哥呀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爹娘⾯前同长⼤,今天就要分别了;堂上爹娘我丢开,千万重担你们挑;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爹娘若有⾝不适,全靠哥嫂来照料;早问安来晚问好,要替妹妹多代劳;⼭上有柴替妹砍,⽔井有⽔替妹挑;寒天洗⾐替妹冷,⽩天泡茶替妹烧。
《母亲劝⼥》歌来: 娘家不是久留地,迟早都是要出门, 天下做⼥都⼀样,世上不只你⼀⼈, 皇帝养⼥招驸马,官家⼩姐配成婚, 为娘⾛了这条路,⼥⼉要踩脚后跟, 有些没顺⼥⼉⼼,宽怀⼤量要容情。
公婆⾯前⾏孝道,⾼声喊来低声应。
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 娘的话⼉牢记住,千放⼼来万放⼼。
哭媒⼈天下媒⼈你最⽜,吃完这头吃那头。
娘家⼜夸⼥婿好,婆家⼜夸嫁妆多.树上鸟⼉骗得下,岩坎猴⼉骗得⾛。
骗得我爹点了头,骗得我娘开了⼝。
如“橙⼦好吃要剥⽪,姊妹再好要分离。
⽩果落叶满天飞,我们姊妹难同堆。
忽听⾦鸡叫⼏声,好像乱箭穿我⼼。
⼿提花帕不住抖,婆家要来接我⾛。
现已梳好我的头,表⽰娘家不可留。
仡佬族婚嫁习俗繁杂。
⼀、聘礼 送聘礼,聘礼分为“⼀道聘礼”、“⼆道聘礼”、“三道聘礼”)。
仡佬族的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仡佬族的清明节习俗有哪些一、祭祖扫墓清明节是仡佬族祭祖扫墓的日子。
在这一天,仡佬族人会到祖坟前烧纸祭祀祖先,祭奠逝去的亲人。
他们会为祖坟扫除杂草,清理坟墓,供奉鲜花和食物,为逝去的亲人磕头祭拜。
此外,他们还会焚烧纸钱和衣物,以供给祖先在阴间使用。
二、搞会集清明节当天,仡佬族还会举行搞会集活动。
搞会集是一种集体聚会活动,是仡佬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为了祭祀祖先和传承民族文化而开展的一项活动。
在搞会集上,仡佬族人会载歌载舞,表演民族舞蹈,演奏传统乐器,传唱民族歌曲,进行民族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
此外,他们还会举行斗牛、斗鸡、赛马等传统民俗活动,增加清明节的欢乐气氛。
三、祭祀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仡佬族还会进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几乎贯穿整个清明节,祭祀活动有货架、挂钟、打旱船、子弟祠、公祠五项内容。
货架祭活动是祭祀祖先妈祖。
祂是海神,也是人伦的旧表,她的像文化、妈祖信仰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挂钟祭祀是祭祀精神领袖颜料布证,他是当地非常有影响的一位人物;打旱船供祀仡佬族的风神神像;在清明节中期到后期德保和平果城等地的子弟祠,举行族内鼓舞祭祖宴会活动;乡乡村村的公祠举行祭仪和巡山等传统祭祀活动。
四、寻仙放焰清明节期间,仡佬族还会进行寻仙放焰的活动。
寻仙放焰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民间活动,仡佬族人会在清明节期间去山上找寻仙人,放焰仔念词,鸣鞭驱魔。
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带来好运,祛除灾难,保佑平安。
五、清明舞清明舞是仡佬族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
清明舞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祭祀的方式,它在仡佬族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清明舞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更是对仡佬族祭祖扫墓习俗的一种延续和弘扬,通过清明舞,仡佬族人可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祭山活动除了祭祖扫墓外,清明节还是祭山的日子。
仡佬族人会去山上祭奠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祭山的过程中,人们会献上食品、酒水、鲜花等供品,以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活态文化:仡佬毛龙节
的组 织工作 中。
在 当今 人 员流 动性大 、公 共安全
事件 时有发生的情况下,政府 出面能够 调动各方面力量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但是 ,政府 出面组织仡佬 族舞毛 龙这样的活动,需要分清政府职能与民
间信 仰 的界 限。
德”集资,然后采购原材料。正月初请 篾匠师傅烧纸破竹、艺人扎龙,这是寨 上男人 聚集学艺 的大好机 会。年复 一
) )短 信 总投资13 ) 亿元的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 E 3 l 前开工建设。仁赤高速全长14 6
公里 ,穿越仁 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的2 多个 乡 ,设计时速8 公里 , 0 镇 0
当 代贵州I00 R I 第1期 1 ̄8 I 5 2 -
预计 2 1年建成通车 。 ( 2 0 仁怀市市委组织部 谢体坤 )
为。祭祀仪式应 当在真实场景 中、在信
众 中小规模地 进行 ,不要将其列 为表
排灯在前起引领作用 ,排灯到哪里,毛
龙和龙宝就 随即跟上。掌坛师执龙宝, 要说 一些 “ 龙句子 ”,即 吉祥语 、祝
演。这就像 纪录片与故事片各有各的功
能 一 样 oⅢ
诀窍。而且这项 活动不仅在 仡佬族 当中
焚香化纸 、燃放鞭炮、敬烟倒茶,极尽
礼数。 掌坛 师则 即兴率领 舞龙 队表 演 过仙人桥 、翻八仙桌 等绝技 .回敬 主 家 ,并将部分礼金退还,寓意转一千发
一
发布 时间:2 ( 年 6 0} 6 月 申报地 区或单位 :贵州省石 阡县 简 介 :石 阡 “仡 佬 毛 龙 ” 是 以
国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名 录
序 号 :4 4 类 别 :民 俗 7 编 号 : X一 2 6 项 目名 称 :仡 佬 毛 龙 节
仡佬族服饰特点都有哪些(嫁女要哭、一顿饭吃三轮和入赘跟女姓)
仡佬族服饰特点都有哪些(嫁女要哭、一顿饭吃三轮和入赘跟女姓)提及仡佬族,其实很多重庆人都不知道,没想到重庆也有仡佬族村寨。
它就是重庆武隆浩口乡的田家寨,紧挨着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编辑此次贵州道真之行走县道也刚好路过了田家寨,第一次听说了仡佬族的存在,并了解了他们的文化习俗。
仡佬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及石阡县,其余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据2021年人口调查统计,中国境内仡佬族的人口数为677521人。
那么,仡佬族到底有什么文化习俗?古代仡佬人居住在阑式房屋,男女都穿桶裙,由于山多地少主产玉米,当地叫包谷,而主食就是吃玉米。
他们是怎么吃包谷呢?用石磨将包谷磨碎去皮,然后洒水伴湿,然后蒸熟透食用。
以前,仡佬族男女都穿桶群,用染色羊毛线编织成。
不过,如今的仡佬族几乎不穿民族服装,除非有表演的时候才穿。
在婚姻方面,仡佬族的婚姻很牢固,很少离婚,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家庭,以及儿子太小,家里缺少男性劳动力的家庭,都会招上门女婿,也就是入赘,男人入赘之后改跟女方姓,所生儿子或女儿都跟女方姓。
说起婚嫁,就不得不提到仡佬族的哭嫁。
在道真县境内曾广有哭嫁的习俗,至今在旧城槐坪等,仍不时可见。
姑娘嫁人前的三、五天便开始了“哭嫁”。
哭时,以一张方帕掩面,由一名年长的至亲妇女陪伴。
情不断,歌相接,至“发亲”前再拜祖宗父母起马登程而终结。
在嫁娶等宴席上,就不得不提到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之三幺台,以及在寿庆、建房和节日宴请等,都要一顿吃三次饭,也就是先喝茶,再喝酒,然后吃饭,三道程序才算结束。
此外,仡佬族还有高台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借助普通农家饭桌搭建高台,并在其上舞“狮”。
舞狮时无任何保险设施,动作极尽高、难、险、巧,目睹者无不叹为观止。
仡佬族的节日衣饭节的传说(关于仡佬族的16个冷知识)
仡佬族的节日衣饭节的传说(关于仡佬族的16个冷知识)仡佬族这个少数民族,刚开始我差点没看成乞讨族。
乍一看这个仡这个族,确实不认识。
专门去新华字典查了查,原来这个字念仡(ge)。
我以为只有我不认识这个字,直到我们上民族课。
课堂上,大学老师让以为同学读仡佬族的简介,那个学生居然读成了啃老族,瞬间哄堂大笑,也就是那一瞬间我们记住了这个古老的民族。
1、据仡佬族的族人介绍,他们的祖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脑海中立马闪过孙悟空的画面。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横渡河畔,屹立着九座巨石,当地人称为九天母石,对于仡佬族来说,九天母石是他们神圣而又神秘的巨石。
传说,九天母从天上将石头砸向地下,融为一体,最后从这个石头当中蹦出一个巨大的汉子,这位汉子就是九天先祖,也是仡佬族的祖先。
2、仡佬族如今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和道真,其中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也是因为九天母石的传说。
仡佬族现有人口67.7万人,是中国较少的民族之一。
3、仡佬族居住的房屋都离不开石头,和我们熟悉石头村有点类似,石头墙、石头院、石头房、石头凳等等。
仡佬族的居住的寨子分为前寨、中寨和后寨,据村里人介绍,前寨出商官,中寨出财富,后寨出美女。
4、关于仡佬族服装,未婚的女性大多穿贯首服,已婚的妇女大都穿背心式或者斜襟服装,男子变化较少,一般穿对襟褂子。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上衣前短后长,以便干农活时不至于晒到后背。
最有特色的服装当属未婚女性的贯首服,胸前左上边有大贰字牌,其图案表示天地人和,衣服上绣有百合,百合是仡佬族的族花,象征以和为贵。
5、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
但仡佬族方言差异较大,一个县往往几种口音并存,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常使用汉文。
6、仡佬族有敬树神的习俗,在他们生活的周边会选一颗最大最粗的树作为树神,选定之后,这个一片山区就会封闭,禁止任何不当的行为。
突然间想到我小时候隔壁村也有一棵神树,每年去拜的人还挺多,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神树被砍了。
仡佬族民俗 仡佬族风俗习惯中有哪些禁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仡佬族民俗仡佬族风俗习惯中有哪些禁忌
导语:仡佬族禁忌及忌讳仡佬族是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在仡佬族有着许多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民间习俗,当然这其中
仡佬族禁忌及忌讳
仡佬族是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在仡佬族有着许多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民间习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仡佬族文化传统中的一些特别的禁忌。
你知道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一些吗?
一、所居不着地
南宋时期朱辅的《溪蛮丛笑》说:“仡佬以鬼禁,所居不着地。
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架木排比,如省民羊楼。
”
其俗承袭了古代人们“巢居岩谷,因险凭高”,“依树为层巢而居,各曰干栏”的传统。
如今,在黔东北一带的农村中,仍然承袭所居不着地之俗。
现在所住的木制瓦房(俗称正房)的右后间,木板铺底,离地约一尺,俗称“地楼屋”,此为男女主人所居住的地方。
正房之前的厢房、飞檐翘角,扶手栏杆,俗称“楼子”。
其楼子上有二个或三个房间,为青年子女们所居住,(楼下圈养牲畜),其禁“鬼”之俗,包涵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意思。
无论居住干栏、木楼、竹楼,都可以防避野兽攻击、蛇虫叮咬和避免潮湿。
所以,其“鬼禁”当是敬鬼的意思。
其“鬼”不是一般所谓的鬼魂、鬼怪,而指的是大地、母亲。
这里在古代曾经称之为“鬼方”,如《贵州古代史?殷周时期的鬼方》说:“今贵州是鬼方的主要部分。
”反映在石阡县的地名中,甘溪乡的“晒溪”本名“鬼塞溪”(见《石阡府志》);中坝镇的“高魁屯”本名“剿(角)鬼屯”;大沙坝乡毛家寨一带本名“鬼野屯”
生活常识分享。
仡佬族节日 仡佬族的吃新节有什么特色
仡佬族节日仡佬族的吃新节有什么特色>仡佬族隆重的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节日的内容就是“吃新”,节日当天还要准备鸡鸭鱼肉,等吃食煮熟祭过祖后,便可以开餐。
“吃新节”是仡佬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吃新节”在仡佬族内部也因地域的因素,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每逢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各地仡佬族要采摘新庄稼祭献祖宗,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又叫“尝新节”、“献新节”。
在这一天,人们从田里采摘黄熟的少许新谷煮饭,先祭祖,后自食。
其意义是纪念开荒辟草的祖先和庆祝丰收,表达欢喜之情。
吃新节日期的选定,各地不大一致,在贵州安顺、平坝、普定一带,大多是在农历七月间头一个辰(龙)日或戌(狗)日举行。
吃新节要到田地里摘一些新熟的粮食作物、瓜果等,无论摘到谁家的,都不会受到阻拦。
贵州普定仡佬族于农历七月初七过吃新节,一户出一人在寨老带领下到寨子附近田地里摘取新熟的瓜果各自带回家祭祖,祭祖时,以糍粑作为供品,并用糍粑捏成谷仓、牛、犁耙等形状,连同嫩玉米、酒一起祭供祖宗。
广西隆林磨基仡佬族“吃新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要拿酒、肉和新米饭到田头祭祀。
祭后要在田里选出最大最长的三穗稻谷和两穗小米,拿回家挂在炉灶口,而且在此以后才准吃新米或新玉米。
商周时期,中国南方有一种被称为“濮”的古族群,因其分布辽阔、人口众多,故称“百濮”,春秋战国时,广西境内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进入西南地区,与濮人杂错而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族群僚(獠)。
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单一民族仡佬族,至于平坝仡佬族最早于何时开拓这片土地,已难于查考,但从口碑资料、墓葬、民族习俗及有关资料推测,在贵州所有民族中,仡佬族是贵州最早的开拓者。
据说,仡佬族吃新节最早起源于传说故事《叨西喽的传说》,平坝大狗场仡佬族吃新节由来已久,但因仡佬族无文字,《贵州民族志》、《平坝县志》等亦无此方面记述,故平坝县大狗场仡佬族吃新节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
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摘要:仡佬族是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古夜郎国时期就有的民族,史书上有"蛮夷仡佬,开荒辟草";之说。
当前,石阡县尧上仡佬族传统文化缺失严重,不管是在语言节日还是在服饰建筑上,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亟需保护当前所剩无几的文化,更要挖掘更完整的仡佬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石阡;仡佬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石阡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武陵腹地,北接乌江明珠思南,南邻历史名城镇远,流经石阡县的龙川河将元江水系和乌江水系连接起来。
全县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其中仡佬族为主,是全国仡佬族三大聚居地之一。
石阡县独特的夜郎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会馆文化交融相汇,形成了其独特传统的石阡文化。
1石阡县仡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1.1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缺失据调查,仡佬族传统文化甚多,但现在广为流传的已为数不多了,传统文化正濒临危机,其中我们从语言、服饰、建筑、节日、树崇拜、茶灯文化以及"六和";文化等进行收集:语言和服饰上,通过走访尧上村,发现整个尧上村没有一位会讲仡佬族语言的村民,也几乎没有看见村民穿戴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服饰,都是穿戴汉族服饰。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次服装也是一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它们都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服饰的颜色、材质还是头饰、项饰都隐含着他们的各种传统文化。
建筑,最具特色的葫芦鹰,葫芦鹰正是当地人崇拜的图腾,传说是它衔来灵芝拯救了仡佬族先民。
另外他们的坟墓叫做花坟,在墓碑上有八仙加一个抱鸟神的雕刻,这是汉文化与仡佬文化的结合。
当地仡佬族的传统建筑文化能够传流下来的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吸纳了周围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节日,目前尧上仡佬族的节日较为浓重的是"敬雀节";,据尧上邓氏家谱记载,"敬雀节";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民俗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熔炉,地处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正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独特的民族生存条件。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智慧的贵州人民用特有的方式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如今的贵州,已有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48个少数民族。
各种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习俗已成为贵州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贵州石阡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石阡县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也正是贵州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坐落于石阡佛顶山脚,包溪河畔,距县城大约
38公里,车程大约一小时,该村住着六
七十户仡佬族居民,所有房屋都是两层,
前面伸出挑廊,是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
但又有其他独特之处,比如,门槛高,窗镂花,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左右两个厢房,呈“凹”型,十二根木柱承受着整栋房子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余均为歇山顶建筑。
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仡佬族人民传承了祖先留下来的习俗,并保持了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俗。
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有节日都要在一个土坑里燃起篝火,部分男女老幼齐聚于火旁欢歌起舞。
尧上仡佬族最重大的节日
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的敬雀节了,每
当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
在杀猪、
牛、羊、马四牲祭祀葫芦神鹰和十二只
彩凤,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
除此
之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薅草锣鼓、傩戏、木偶戏以及仡佬情歌对唱等。
前来参加“敬雀节”的亲朋好友,远方宾客,都会被热忱好客的仡佬族妹子拦下,敬上一碗竹筒盛的家酿米酒,入驻山寨,住仙人靠小木楼,品神仙豆腐、黄狗粑等风味小吃,观凤凰翘角檐、菱形打门锤等仡佬民居,赏傩堂戏、蓑衣舞等民俗表演。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还有一条延伸到包溪峡谷的正街,是民族风情区的
主干道,里面有仡佬族独具特色的小吃
和商品。
正街的左边有条小街通往垂钓
塘,往前走几步便可看到民俗表演场,
所有的民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左边有
棵大树叫猴栗树,树体高大。
需要四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神奇般的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兰草,更有蜜蜂常年萦绕!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
仡佬族的禁忌
仡佬族的人们认为,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
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
仡佬族春节文化习俗
贵州多民族聚居的独特历史文化条件,既保留了仡佬族一些独特文化传统,又使某些传统文化之间得到了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现今的仡佬族人过春节也有了如今的一套文化风俗。
现今,居住在贵州东部铜仁地区的仡佬族人的过期春节来可谓是
饭,仡佬族的年夜饭通常是以猪肉为主,还有许多分有特色的民族食物,其中的每一道菜都有着全家人对来年的美好期盼核对亲人美好祝愿!,另外,每年的春节,仡佬族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以及其他所有的重大节日,仡佬族人都要宴请
宾客,而且均要做粑粑,在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把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送亲人”的
说法。
过完了年,各种丰富民族文化活
动就会陆续在春节期间进行展演,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还是极富民族和
地方特色仡佬毛龙和傩戏表演,每年的正月十一,在贵州省石阡县都会组织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展演活动,每年的展演活动都会吸引一大批来自省内外的摄影爱好者,活动场面相当热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现如今居住在贵州石阡县的仡佬族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文化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下,仡佬族的一些民族文化也存在了一些危机。
一些传统的文化得不到传承和发展,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列如,现在已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仡佬族傩戏,现在能为观众表演这个民间艺术的
全是老一批的艺术家,而现在的年
轻人,都对这项技艺兴趣淡然,以
至于这项民族文化得不到继承,使
这项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世界的唯一仡佬蹦蹦鼓
仡佬蹦蹦鼓是用棕树干抠空了做的一种仡佬族特有的打击乐器,敲打时能发出清脆声音,富有节奏感。
石阡仡佬族村寨中有一个远古
的传说:在洪荒年代,一只雄鹰救起了飘浮在洪水中的葫芦里啼哭的小孩,仡佬族的祖先从此诞生,为了表达对葫芦及鹰的感恩之情,石阡仡佬族一直把葫芦和鹰作为民族图腾崇拜。
蹦蹦鼓又称仡蹦鼓,是仡佬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大山里,每到庄
稼成熟时节,为防止野兽对劳动成果的
侵害,他们常常夜晚在野兽出没的庄稼
地里燃起篝火,唱起民歌、敲打蹦蹦鼓
驱赶野兽,解除寂寞。
后来,每遇重大节日,他们都边敲蹦蹦鼓边跳舞,边唱歌,以乞求祖先保佑。
于是,仡佬蹦蹦鼓舞蹈流传至今。
近年来,石阡县仡佬蹦蹦鼓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外界广泛欢迎,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受邀参加过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等重大演出,并且登上了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全国农民春节晚会。
在整台晚会18个节目中,《仡佬蹦蹦鼓》与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关门弟子虾噶表演的云南架子鼓在晚会最后呈现,和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张也、廖昌永、谭晶以及国内红星潘长江、郭冬临、凤凰传奇、孙悦同台演出,魅惊四座。
仡佬族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都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他已不仅仅是哪一个民族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因此,我们需要共同去保护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国这
个民族大家庭贡献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献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