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MPLS原理作用

MPLS原理作用

MPLS原理作用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在数据传输网络中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基于标记交换的原理,能够在网络中为数据包分配和转发标记,并根据这些标记来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MPLS的原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分组交换:传统的网络技术如IP或以太网是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包被分割成固定长度的小块进行传输。

而MPLS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包进行分组,使用标记将这些分组进行包装,然后进行转发。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传输延迟。

2.路由选择:MPLS可以根据标记来选择网络中最优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数据包在进入MPLS网络时,会被分配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将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而传统的IP路由选择是基于IP地址的,MPLS 通过引入标记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路由选择,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3.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MPLS可以通过引入标记来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包的优先级传输。

标记可以用来指示数据包的重要程度或者需要的服务质量。

这样可以在网络中实现不同服务级别的差异化传输,保证重要数据的优先传输和低延迟,提高用户体验。

4.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MPLS可以用于搭建虚拟专用网络,实现不同机构或用户之间的互联。

通过在MPLS网络中为不同用户的数据包分配不同的标记,可以将不同用户的数据包进行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同时,MPLS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和带宽,实现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5.网络运营简化:MPLS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和运营。

传统的IP网络需要对每个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而MPLS可以通过引入标记来进行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的优化。

这样可以减轻网络设备的负载,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可扩展性。

同时,MPLS还可以提供网络中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组成MPLS网络的路由器逻辑上可分为边 缘路由器LER和LSR核心路由器
– LE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PLS网络同其他网络的边缘设备,
它提供流量分类和标签的映射(作为 Ingress)、标签的移除功能; – LSR 是MPLS网络的核心交换机,它提供标 签交换(Label Swapping)标签分发功能
MPLS的概述
3.LSR交换标签,完 成转发
几种标记分发协议
标准的标记分发协议(LDP)
(IETF.LDP draft-ietf-mpls-ldp-11.txt, 02/2001)
RSVP信令协议的扩展
(IETF. draft-ietf-mpls-rsvp-lsp-tunnel02.txt,03/1999)

MPLS 的标记封装
第二层 ATM 封装 (链路 层技术) VCI/VPI
MPLS封装
FR
PPP DLCI Ethernet
Shim Lable IP Packet
第三层 封装
MPLS的标签结构
0 Shim 标记 20 23 S 24 TTL 31
EXP
二层头
MPLS头
IP头
Data
MPLS的包
MPLS RFCs(1)

* [rfc3031]MPLS Architecture [rfc3034]Use of Label Switching on Frame Relay Networks Specification [rfc3035]MPLS using LDP and ATM VC Switching [rfc3063 ]MPLS Loop Prevention Mechanism [rfc3353 ]Overview of IP Multicast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Environment

简述mpls的工作原理

简述mpls的工作原理

MPLS的工作原理1. 简介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是一种基于标签的转发技术,它将数据包与特定的标签关联,并使用这些标签来进行高效的路由和转发。

MPLS在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传输机制。

MPLS最初是为了解决传统IP路由协议(如OSPF、BGP)在大规模网络中存在的性能问题而设计的。

它通过引入标签来替代传统IP路由中的长地址,从而降低了路由表的大小和复杂度,提高了路由查找和转发速度。

本文将详细解释MPLS的工作原理,包括标签分配与交换、数据包转发以及MPLS VPN等方面。

2. 标签分配与交换在MPLS网络中,每个数据包都会被赋予一个唯一的标签。

这个标签是在源节点上分配并与该数据包关联的,在整个路径上保持不变,直到到达目标节点。

下面是标签分配与交换的基本原理:2.1 标签分配当一个数据包进入MPLS域时,源节点会为该数据包分配一个新的标签。

这个标签可以基于源节点的本地路由表进行分配,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来获得。

2.2 标签交换一旦数据包被赋予了标签,它将会在MPLS网络中被交换。

每个MPLS节点都会根据数据包的标签来决定下一跳的出接口,并将该标签附加到转发的数据包上。

2.3 标签堆栈在MPLS网络中,一个数据包可能会经过多个节点。

为了跟踪数据包的路径,每个节点都会维护一个称为”标签堆栈”(Label Stack)的结构。

标签堆栈按照LIFO (后进先出)的顺序存储标签,并在每个节点上进行压入和弹出操作。

3. 数据包转发MPLS使用基于标签的转发机制来实现快速而高效的数据传输。

下面是数据包转发的基本原理:3.1 标记交换路径当一个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时,源节点会为该数据包选择一条适当的路径,并将这条路径上每个节点的标识信息写入到数据包中。

这些标识信息用于指导后续路由器对该数据包进行处理和转发。

3.2 标记查找与转发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一个MPLS节点时,它会根据数据包的标签来查找下一跳的出接口。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南邮通信工程系叶玲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PLS简介?MPLS网络结构?MPLS工作过程?MPLS体系结构?MPLS的流控和QoS?MPLS的应用?MPLS的软件结构MPLS是什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采用集成模型,将第三层IP技术与第二层的硬件交换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使用一个定长的标签作为分组在MPLS网络中传输时所需处理的唯一标志。

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而是一种将标签交换转发和网络层路由技术集于一身的标准化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平台。

?兼具了IP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与ATM等硬件交换技术的高速性能、QOS性能、流量控制性能2、MPLS的MP和LS?MPLS的多协议即指其向上可支持IPv4/IPV6/IPX/Apple talk,向下支持X.25/FR/ATM/PPP/Eth/SDH/DWDM(MPLS协议栈)-2.5层技术?MPLS的标签交换是指所交换的内容是标签,其实质是IP包在核心路由之间交换标签,而在边缘路由器和普通路由器之间交换IP包MPLS的应用价值?MPLS 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技术它吸收了ATM VPI/VCI交换一些思想无缝地集成了IP路由技术的灵活性和2层交换的简捷性;?在面向无连接的IP网络中增加了MPLS这种面向连接的属性通过采用MPLS建立“虚连接”的方法为IP网增加了一些管理和运营的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MPLS应用也逐步转向MPLS流量工程和MPLS VPN等,在IP网中MPLS流量工程技术成为一种主要的管理网络流量减少拥塞一定程度上保证IP网络的QoS的重要工具;?在解决企业互连提供各种新业务方面MPLS VPN也越来越被运营商看好成为在IP网络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的重要手段MPLS概念图示LSR LERLSR LERMPLS IPPacket IPPacket withlabel第三层路由第三层路由第二层交换IPOA技术及其发展?IPOA是ATM和IP发展的必然?IP的发展方向是使用硬件交换来提高服务质量,ATM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其应用的灵活性,简化设备?IPOA的发展历程:CIPOA(RFC1577经典IPOA)/LANE(局域网仿真)/MPOA(ATM上的多协议传输)/IP Switching/CSR(信元交换路由器技术)/ARIS(集成IP交换技术)/Tag Switching(标签交换技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IPOA技术的两种模型:?重叠模型(基于ATM地址的ATM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对IP分组进行路由选择与转发.如CIPOA/MPOA/LANE等)?集成模型(使用非ATM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对IP分组进行路由选择与转发.如IP Switching/Tag Switching/MPLS等)MPLS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边缘路由器(LER)和核心路由器(LSR)?转发等价类(FEC)?标记栈(Lable Stack)?标记交换路径(LSP)?上游LSR和下游LSR?标记信息库(LIB)?标记分发协议(LDP)?标记分发对等实体(LDP peers)?标记合并(merge)?TLV(Type LengthValue)MPLS协议中的主要可选项?标记交换发起方式数据驱动和控制驱动?环路控制方式环路减轻/环路防止?标记映射分发方式上游标记分发/下游标记分发?标记分发控制方式独立/有序?标记分发协议类型独立/附加?LSP保持方式软/硬状态MPLS技术的宗旨?为了综合利用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和网络边缘IP技术各自的优点,MPLS 的宗旨是要集成标签切换转发的高性能和网络层路由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基于数据包交换技术的网络传输协议,它可以在网络层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路由。

MPLS工作原理是通过标签交换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路由选择,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MPLS的工作原理。

首先,MPLS的工作原理基于标签交换技术,它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封装和转发。

当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时,首先会被赋予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确定的,然后根据这个标签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网络的可靠性。

其次,MPL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来实现的。

在MPLS网络中,有两种类型的标签交换路由器,一种是边界路由器(PE),另一种是核心路由器(P)。

PE路由器负责与其他网络连接,它会为数据包添加标签,并根据目的地址来选择合适的标签,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则根据标签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路由选择。

另外,MPLS的工作原理还包括标签分发协议(LDP)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

LDP用于在MPLS网络中分发标签,它会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唯一的标签,并将这个标签分发给所有的LSR。

RSVP 则用于在MPLS网络中进行资源的预留和管理,它可以确保网络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MPL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标签交换技术和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的,它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网络的可靠性。

通过标签交换路由器和标签分发协议的配合,MPLS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路由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综上所述,MPLS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标签交换技术和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的,它可以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网络的可靠性。

通过标签交换路由器和标签分发协议的配合,MPLS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路由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MPLS的工作原理

MPLS的工作原理

LABEL SWITCHING
IP Forwarding
ROUTE AT EDGE, SWITCH IN CORE
MPLS工作原理
• 当一个未被标记的分组(IP包、帧中继或 ATM 信 元 ) 到 达 MPLS 标 记 边 缘 路 由 器 (LER)时,入口 LER根据输入分组头查 找路由表以确定通向目的地的标记交换路 径LSP,把查找到的对应LSP的标记插入 到分组头中,完成端到端IP地址与MPLS标 记的映射。
MPLS工作原理
• 分组头与 分组头与label的映射 的映射规则不但考虑数据 的映射 目的地的信息,还考虑了有关 考虑了有关QoS的信 流目的地的信息 目的地的信息 考虑了有关 的信 息; • 在以后网络中的转发,MPLS LSR就只根 据数据流所携带的标签进行转发 携带的标签进行转发。 携带的标签进行转发
•标 记 交 换 路 径 ( LSP : Label Switched 标 Path) :包以标记交换的方式从一个LSR转 ) 发到另一个LSR的一条路径。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标记交换的多协议 标记交换的多协议
MPLS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LSP
LSR1 入口LER 入口
In Out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 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 色“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标记交换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标记交换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
•边缘标记交换路由器 ( L器( 边缘标记交换路由器 :
Router) : 在网络边界对分组进行分类负 ) 责打标记, 责打标记,解标记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用于增强网络传输效率和优化数据流的协议。

它通过引入标签来替代传统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实现了更高效的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方式。

MPLS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标签分发和标签交换两个主要阶段。

在标签分发阶段,网络设备(通常为路由器)对传入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首先,设备会根据IP头部的目标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确定数据包的下一个跳。

然后,设备为该数据包附加一个唯一的标签,并将其发送给下一个跳。

这个标签代表了特定的路径和服务要求。

在标签交换阶段,网络设备根据收到的标签信息进行转发。

当数据包到达下一个跳时,该设备会检查标签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转发表将数据包转发到适当的输出接口。

这样,数据包就能顺利地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MPLS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标签交换的速度非常快,因为设备只需要查找标签并根据转发表进行转发决策,而无需对IP头部进行深度解析。

这种基于标签的转发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的转发效率和吞吐量。

此外,MPLS还支持对数据流进行区分和优化。

通过在标签中添加特定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流要求进行优化处理。

例如,可以为实
时音视频流分配更高的带宽和更短的传输延迟,以确保流畅的播放和通信质量。

总的来说,MPLS的工作原理基于标签分发和标签交换的方式,通过有效地利用标签和转发表,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数据流优化能力。

多协议标记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是一种在异构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通过引入标签来在数据包传输中分离路由选择和转发决策,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MPLS是一种基于标签的转发技术,它将数据包打上标签,并根据这些标签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与传统的IP路由不同,MPLS不关注数据包的目的地,而是根据标签来决定数据包的路由路径。

MPLS通过引入标签来解决传统IP路由的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IP路由中,数据包的转发是基于目的地IP地址来进行的,这导致了网络中大量的路由信息和复杂的路由算法。

而MPLS通过引入标签,将路由信息从数据包中分离出来,简化了路由选择和转发过程,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MPLS的标签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字段,它包含了一些控制信息,如转发路径和服务质量要求。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MPLS网络的入口时,路由器会为其打上一个标签,然后根据这个标签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标签会随着数据包一起传输,并在每个路由器上被解析和转发。

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时,标签会被删除,并将数据包交付给目的地IP地址。

MPLS的标签交换和转发由一个特殊的设备来实现,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r, LSR)。

LSR根据标签来选择转发路径,并根据标签来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对于每个数据包,LSR会根据标签查找转发表,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上。

MPLS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

通过使用MPLS技术,可以在公共网络上构建私有、安全的网络连接。

MPLS VPN将不同的用户数据包打上不同的标签,使其在公共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具有私有的属性,从而实现了安全的数据传输。

总之,MPLS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传输技术。

它通过引入标签来分离路由选择和转发过程,简化了网络中的路由信息和复杂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MPLS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网络传输技术

MPLS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网络传输技术

MPLS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网络传输技术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网络协议,旨在改进和加快数据的转发速度。

它采用了一种标签交换的方式,通过为数据包打上标签来实现快速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MPLS协议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优势。

一、MPLS协议的原理MPLS协议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包进行标记,然后根据这些标记进行转发。

在传统的IP路由中,每个数据包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查找和分析,以确定下一跳路径。

而使用MPLS协议后,路由器只需要根据数据包头部的标签信息即可进行转发,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和转发效率。

MPLS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1. 数据包被路由器接收到后,会为该数据包打上一个独特的标签,表示下一跳的路径;2. 标签信息会被添加到数据包的首部,并替代原有的目标IP地址;3. 路由器根据标签信息进行转发,而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查找和分析;4. 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路由器时,标签会被删除,数据包被正常地传送到目标设备。

二、MPLS协议的应用场景MPLS协议在网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以下场景:1. 跨地域网络传输:MPLS协议可以实现在不同地域的网络节点之间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

它提供了一种优化的路径选择机制,能够自动调整传输路径,降低网络拥塞的发生率。

2. 企业专线网络:MPLS协议可以用于构建企业内部的专线网络,保证企业间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它能够提供基于标签的虚拟专线,实现各分支机构间的高效通信。

3. 云服务提供商:MPLS协议在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MPLS协议,云服务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稳定、可靠的云服务,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三、MPLS协议的优势MPLS协议相比于传统的IP路由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快速转发:MPLS协议通过标签交换的方式,实现了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相比传统路由协议,MPLS协议提供了更高的转发速度和更低的时延。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流量工程 服务等级(CoS) 虚拟专网(VPN)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MPLS的应用
流量工程: “把流量放到有带宽的地方”
将业务流从由IGP计算得到的最短路径转移到网络中可能的、 无阻塞的物理路径上去,通过控制IP包在网络中所走过的路 径,避免业务流向已经拥塞的节点,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 用。
FEC/标记绑定信息; • 给分组加标记或剥去标记,也可用于确定
业务类型,实现策略管理,接入流量工 程控制等。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MPLS基本原理
LSR功能:
• 使用标记交换转发MPLS数据包 • 能够转发普通IP包 • 执行一种或多种IP路由协议 • 参与MPLS控制协议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当前网络概况
另外,接入网概念的提出以及随后光传输在 接入网上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电话接入网经过“光 进铜退”的改造之后,具备了数据传输的能力。 ADSL在这时候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 一些宽带接入网尚未引入的住宅小区。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用户驻地网) 在宽带城域网的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在城市,基本上实现了10M宽带入户。乡镇也具
备了基于以太网基础的宽带入户的条件。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当前网络概况
驻地网在网络IP化的过程,无需改造。而接 入网网络IP化时只需改造相应的节点,将ONU、 OLT用具有宽带接入和交换、路由功能的宽带 交换机、路由器等即可。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及其实际应用
ATM网络或者帧中继; ➢ 采用标记分发协议(LDP),使MPLS节点为每个数据包加上标
记 ➢ 支持传统的路由协议

mpls vpn工作原理

mpls vpn工作原理

mpls vpn工作原理
MPLS VPN是一种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虚拟
专用网络(VPN)。

它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来连接
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分支机构和远程用户。

MPLS VPN的工作原理是将数据包标记转发。

当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时,它会被加上一个标签。

该标签指示了数据包在
网络上的路径。

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着一个标签转发表,用于确定数据包应该被转发到哪个接口。

当数据包达到目的地时,接收方的路由器会根据标签将数据包解封,并将其传递给目标设备。

MPLS VPN使用两种类型的标签:前缀标签和VPN标签。


缀标签用于确定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以确定数
据包的路径。

VPN标签则用于将数据包路由到正确的VPN。

这使得多个不同的VPN可以在同一个MPLS网络上共存。

MPLS VPN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提供了良好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它使用标签交换技术来转发数据包,与传统的IP路由相比,
可以更快地进行数据包转发。

此外,MPLS VPN还具有灵活
的扩展性,可以轻松添加新的分支机构或远程用户。

另一个重要的优点是MPLS VPN提供了高级的安全性。

由于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标记,只有正确的路由器可以解开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目标设备。

这有效地防止了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漏。

总而言之,MPLS VPN通过使用标签交换技术来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可以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分支机构和远程用户。

它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伸缩性,并提供高级的安全性功能。

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概述

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概述
(1) 标记值(占 20 位)。可以同时容纳高达 220 个 流(即 1048576 个流)。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 MPLS 实例会使用很大数目的流,因为通常需要管 理员人工管理和设置每条交换路径。
(2) 试验(占 3 位)。目前保留用作试验。 (3) 栈S(占 1 位)。在有“标记栈”时使用。 (4) 生存时间TTL(占 8 位)。用来防止 MPLS 分组
在 MPLS 域中兜圈子。
1 MPLS 的工作原理
1. 基本工作过程
IP 分组的转发
在传统的 IP 网络中,分组每到达一个路由器后,都必须提取 出其目的地址,按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并按照“最长前缀 匹配”的原则找到下一跳的 IP 地址(请注意,前缀的长度是 不确定的)。
当网络很大时,查找含有大量项目的路由表要花费很多的时 间。
MPLS 协议的基本原理
MPLS 的基本工作过程
(1) MPLS 域中的各 LSR 使用专门的标记分配协 议 LDP 交换报文,并找出标记交换路径 LSP。 各 LSR 根据这些路径构造出分组转发表。
(2) 分组进入到 MPLS 域时, MPLS 入口结点把 分组打上标记,并按照转发表将分组转发给下 一个 LSR。给IP数据报打标记的过程叫作分类 (classification)。
在出现突发性的通信量时,往往还会使缓存溢出,这就会引 起分组丢失、传输时延增大和服务质量下降。
IP 分组的转发
Dest Out 47.1 1 47.2 2 47.3 3
47.3 3
IP 47.1.1.1
Dest
Dest Out
47.1
47.1 1
47.2
47.2 2
47.3
47.3 3
3
IP 47.1.1.1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

mpls工作原理
MPLS是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可以对网络数据进行标记并进行快速的路由选择,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其工作原理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 标记数据:MPLS在数据包头部添加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用来进行路由选择的关键。

2. 选择路径:路由器根据标签来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这个过程叫作标签交换。

3. 转发数据: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直到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叫作标签解析。

MPLS的标签是根据路由表进行分配的,每个标签对应一个唯一的路由。

路由器之间通过标签交换协议(LDP)或资源预留协议(RSVP)来协商标签的分配和路由选择。

MPLS技术可以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IP、ATM、以太网等。

MPLS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优化网络的管理和扩展。

通过分配唯一的标签,MPLS可以避免IP路由表的复杂性,并且可以支持多种服务质量(QoS)要求,如延迟、带宽等。

由于MPLS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因此可以适应不同的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 1 -。

mpls的工作原理

mpls的工作原理

mpls的工作原理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标签封装、转发以及标签解封装三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MPLS的工作原理。

1. 标签封装:
当数据从源设备(例如路由器)进入MPLS网络时,MPLS 会为该数据包添加一个特定的标签。

标签是一个短而固定长度的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该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在标签封装过程中,源设备将原始数据包封装在MPLS报头中,并分配一个对应的标签。

2. 转发:
当标签封装完成后,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标签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会根据数据包中的标签来进行转发。

每个LSR都有一个标签交换表(Label Forwarding Table),其中包含了与标签相关的转发信息。

根据标签在LSR的转发表中的条目,LSR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接口,并根据需要修改标签值。

3. 标签解封装:
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时,最终的LSR会将数据包的标签解封并将其还原为原始的数据包。

这意味着MPLS在网络中透明地运行,终端设备无需直接识别、支持或了解MPLS。

通过上述步骤,MPLS实现了基于标签的快速转发,提供了更高效且可靠的数据传输。

同时,MPLS还可支持虚拟专用网络
(VPN)、质量服务(QoS)等功能,使网络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应用的需求。

简述mpls的工作原理

简述mpls的工作原理

简述mpls的工作原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基于标签的交换技术,它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与预先配置的标签进行匹配,然后根据标签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MPLS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MPLS工作原理如下:1. 标签分配在MPLS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会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来表示该路由器所连接的网络。

这个标识符被称为标签,并且在整个网络中都是唯一的。

当一个数据包进入MPLS网络时,第一个路由器会为该数据包分配一个新的标签。

2. 标记在第一个路由器为数据包分配了新的标签之后,它会把这个标签添加到数据包头部。

这个过程被称为“标记”。

这个新加入的标签就成了数据包在整个MPLS网络中进行转发所依赖的关键信息。

3. 路由选择当一个已经被打上了标签的数据包到达下一个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会检查这个标签,并根据预先配置好的规则来决定下一步应该将这个数据包发送到哪里。

这些规则通常被称为“前缀列表”,它们指定了哪些目的地址应该被映射到哪些标签。

4. 标签交换一旦下一个路由器确定了下一步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它就会把原始标签替换成新的标签,并把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端口。

这个过程被称为“标签交换”。

5. 数据包传输一旦数据包被打上了正确的标签并发送到了正确的端口,它就可以在MPLS网络中进行传输。

由于每个路由器都可以快速地检查数据包头部中的标签,并根据这些标签来决定下一步应该将数据包发送到哪里,因此MPLS网络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总之,MPLS是一种基于标签的交换技术,它通过为每个数据包分配唯一的标识符来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在MPLS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会根据预先配置好的规则来决定下一步应该将数据包发送到哪里,并且通过不断地进行“标记”和“交换”操作来保证数据包能够按照预期进行传输。

多协议标记交换_MPLS_综述_杨国民

多协议标记交换_MPLS_综述_杨国民

文章编号:1007-9513(1999)03-0003-05多协议标记交换(M PLS)综述杨国民,范 滢(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江苏南京 210003)摘 要:在各种IP和A TM结合的方法中,多协议标记交换(M P LS)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

通过讨论标记的分配、分布和封装,以及标记站和数据流融合等问题,详细说明了M PL S的基本模型及其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使用A T M技术后的多协议标记交换与传统Internet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异步转移模式;多协议标记交换;网间协议中图分类号:TN915.2 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随着Internet网络规模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Internet技术的巨大生命力。

它采用了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IP数据报的传送平台可以是任何现有分组交换网络。

TCP/IP代表了网络分组化、无连接化和全球寻址的大趋势。

低廉的通信成本孕育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传统的Internet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骨干网传送容量小,带宽资源不足;路由器寻址速度低,吞吐量小,且端口受到限制;只能提供尽可能最好的(Best Effort)业务,不能满足多媒体业务对实时性及其它服务质量(QoS)的要求。

而ATM以其速度快、带宽资源丰富的优点,最适宜于作为数据链路层传送平台。

通过IP和ATM 技术相结合,即将灵活的第三层IP选路和第二层高速交换结合起来,可以对现有Internet所面临的那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IP与ATM相结合的技术有LANE、CIPOA、M POA、IP交换、标记(TAG)交换以及多协议标记交换(M PLS)。

其中M PLS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综合IP和ATM功能的网络结构,它使用LDP(标记分布协议),其基本思想与Cisco公司提出的标记交换基本相同。

M PLS技术可用于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DECnet、CLN P),并可以用各种物理媒体作为平台(如ATM、帧中继等)。

12-MPLS原理

12-MPLS原理


标记是FEC的映射,为什么却不能像FEC那样具备全局 意义? 标记转发表的作用与传统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非常近似, 为什么路由表中的项目都具有全局意义而标记转发表 却不是这样?
标记的格式依赖于分组封装所在的介质 允许在LSP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封装技术
MPLS标记格式
Shim Label共32bits
MPLS标准化

IETF的MPLS工作组



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综合选路和交换的标准, 把路由选择功能转移到网络边缘,把效率更高、 结构更简单的交换功能放在核心网络中 可以运行不同的链路层技术,如 ATM、FR、 PPP、POS、LAN等 实际上,目前网络层协议只限于IPv4和IPv6

ITU-T的SG11、SG13、SG15 MPLS Forum

一个MPLS网可以由多个MPLS域组成,但MPLS域的 划分与路由域的划分互不相关
MPLS交换实例
3 x x 3 4 128.89.10 171.69 ... 1 4 1 7 5 128.89.10 0
171.69 ...
1
1
171.69.12.1 data 4 171.69.12.1 data
MPLS相关标准

RFCs RFC 2702 - Requirement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over MPLS RFC 3031 - MPLS Architecture RFC 3032 - MPLS lable stack encoding RFC 3035 - MPLS using LDP and ATM VC Switching RFC 3036 - LDP Specification RFC 3209 - RSVP-TE : Extensions to RSVP for LSP Tunnels RFC 3212 - Constraint-Based LSP Setup using LDP RFC 3270 - MPLS Support of Differentiate Services RFC 4220 - Traffic Engineering Lin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RFC 4221 -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Management Overview RFC 5283 - LDP Extension for Inter-Area Label Switched Paths (LSPs) RFC 5860 - Requirements for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 MPLS Transport Networks

MPLS原理

MPLS原理

MPLS(Multi-Propocol Label Switching)即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所提出,由Cisco、ASCEND、3Com等网络设备大厂所主导。

MPLS是集成式的IP Over ATM技术,即在Frame Re lay及ATM Switch上结合路由功能,数据包通过虚拟电路来传送,只须在OSI第二层(数据链结层)执行硬件式交换(取代第三层(网络层)软件式routing),它整合了IP选径与第二层标记交换为单一的系统,因此可以解决Internet路由的问题,使数据包传送的延迟时间减短,增加网络传输的速度,更适合多媒体讯息的传送。

因此,MPLS最大技术特色为可以指定数据包传送的先后顺序。

MPLS使用标记交换(Label Switching),网络路由器只需要判别标记后即可进行转送处理。

MPLS的运作原理是提供每个IP数据包一个标记,并由此决定数据包的路径以及优先级。

与MPLS兼容的路由器(Router),在将数据包转送到其路径前,仅读取数据包标记,无须读取每个数据包的IP地址以及标头(因此网络速度便会加快),然后将所传送的数据包置于Frame Relay或ATM的虚拟电路上,并迅速将数据包传送至终点的路由器,进而减少数据包的延迟,同时由Frame Relay及ATM交换器所提供的QoS(Quality of Service)对所传送的数据包加以分级,因而大幅提升网络服务品质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技术,它吸收了ATM的VPI/VCI 交换一些思想,无缝地集成了IP路由技术的灵活性和2层交换的简捷性,在面向无连接的IP网络中增加了MPLS这种面向连接的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LS有望帮助服务提供商动态地供应带宽和容量,增强网络恢复功能及降低运营费用。GMPLS还有可能带来光VPN这些新的创收服务。另一个预期的好处来自GMPLS支持开放标准,这将使运营商在扩建网络时可以采用最好的设备。
随着IP流量和服务的增多,市场对GMPLS的需求将随之增长。不过,挑战依然存在。厂商需要建立支持引入GMPLS的商业案例。如果企业想要获得最大效率,就要克服导致光传输与IP管理域相隔离的组织上的障碍。
GMPLS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它影响了请求及分发标记、分配带宽以及通知网络故障的方式。GMPLS利用内部网关协议(IGP)扩展来支持各种链路:正常、非分组和转发等邻接,它们都输入到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如பைடு நூலகம்链路两端的节点能够收发数据包,GMPLS把它们视为正常链路。如果不能,它们就是非分组链路。如果某LSR能够创建及保持标记交换路径,就可以向IGP宣布该LSP是转发邻接。
无论对等模型还是覆盖模型,GMPLS的目的都是为了把MPLS的范围从路由器扩展到光域。在光域中,转发决定基于时隙、波长或物理端口(在GMPLS术语中称为“隐式标记”),而不是分组边界。GMPLS通过支持新型LSR,包括密集波分复用器、插分复用器和光交叉连接器,实现这类跨域的对等功能。
GMPLS有两种部署方式:覆盖模型(overlay model)和对等模型(peer model)。在覆盖模型(又叫UNI)中,路由器是相对光域的客户机,只与直接相邻的光节点进行联系。在覆盖模型中,决定实际物理光路径的是光网络,而不是路由器。在对等模型中,IP/MPLS层的运作方式与光传输层完全对等。确切地说,IP路由器能够决定连接的整个路径,包括通过光设备的路径。
GMPLS的工作原理
GMPLS是一项拟议中的IETF标准,仍在开发当中,预计一两年内不可能得到大规模部署。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全新技术,因为它依赖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开发与标准化所取得的诸多成果。MPLS取代了监视流量工程的ATM和帧中继设备,从而简化了网络架构。
MPLS通过在由标记交换路由器(LSR)组成的网络上建立虚拟标记交换路径(LSP),提高了IP的可伸缩性和服务质量。GMPLS对MPLS的改进之处,主要就是增添了在第一层建立连接的功能。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GMPLS定义了LSP的分层体系。这使LSP的嵌套能支持流量主干的建立。该功能类似于MPLS对标记堆叠功能的支持,许多较小的LSP可以*成一个较大的LSP。GMPLS的运行方式非常类似LSP,都是以虚拟方式表示物理路径。
在GMPLS建立的分层体系下,以分组交换节点开始和结束的LSP处于底部,从下往上依次是:连接到TDM交换节点的LSP、连接到光波长交换节点的LSP和连接到光交换节点的LSP。
解析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工作原理
运营商们正在通过整合IPIP与光网络光网络技术,力求提高服务效率和开发高级服务。然而,首先他们需要克服极其复杂的多层架构。即从第三层的IP一直延伸到第一层的光传输层。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MPLS)旨在满足上述需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在统一的控制平面下,让网络智能通过网络核心再延伸到网络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