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二)(选修)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温习(第10周)断句(二)(含解析)
断句(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21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前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先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必将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受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害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A以为……”,所以“曰”后不能停顿。
“何预我事”不能断开,意思是“与我有何相干”。
由此可排除B、D两项。
“自苦奚为”中“为”的意思是“做”,整句话可译为“自找苦吃做什么”,中间不能断开,若断开,则后面的“一萌则庶务皆隳矣”无法理解。
文言文断句方法(二)
文言文断句方法(二)文言文断句方法(二)一、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
在这里,句读的正确与文义的通畅相为表里。
文义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义自然通畅。
请看下文:例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学记》)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读也很上口,但是,从文义上却讲不通。
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义的通畅。
二、利用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判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
充分利用这些语助,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准确地为文章断句。
先说用在句首的,有些是引起议论的。
常见的有:夫(f )、且、且夫、盖等。
例如: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也有些词,同样用在句首,是表明前后句关系的,如:于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
例如: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其可怪也欤!此外,一些表示语气的助词也常常用在句首。
如:其、岂(岂独)、等。
例如: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③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放在句尾的词就更多了。
一般都是助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 课件 (24张PPT)
得无(无乃)……乎,如(若)……何
• 人称: 第一人称:吾、我 、予、自、余、予··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仆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阁下、·· •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阁下 • 指示代词:其__、__彼_、__此__、_是__、__之_、__斯_。
• 无定指代词:___莫______________ 。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17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 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映书而
读之。
8
知识成分的是动词,断句时,可以先找
语句中的动词,确定作谓语的动词,然后根据谓语前
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来断定语句的停顿。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人以药淬之
文言文断句技巧
1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 句的方法,正确断句。
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 步提高解题及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2
什么叫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 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 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选择性必修中册(二) 单篇梳理4 过秦论-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文言文复习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过”“乘”“遗”“策”“顾”“负”“盛”等重要词语。
2.背诵两文,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判断句的特点及辨析方法。
单篇梳理4过秦论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①()耕织,修()而取西河之外。
守战之具.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③(第2段)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①()故业,因.②()遗策,南取汉中,西举.③()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④()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⑤()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⑥()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⑦()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⑧()之费.⑨(),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⑩(),追亡逐北.⑪(),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3段)及至始皇,奋.①()六世之余烈.②(),振.③()长策而(),执敲扑而鞭笞.御.④()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⑤⑥()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⑦()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⑧()。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⑨(),以愚黔首..⑩();隳.⑪()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考点11 文言文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师事,太 后亲送之。
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 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一万追之,无 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 之心。
五、随堂演练(一)
二、知识储备——(六)断常用修辞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 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 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 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二、知识储备—— (七)联系语境,疏通文意
文言文断句最主要的依据依然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因此,在 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 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 句部分的大意。如是记叙型的,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是议论型的,则应弄清观点是什么、观 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 意是什么,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未联系语 境的缘故。凭借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 涉及哪几个人物等。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四)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 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 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 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 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四) 古之圣王为宫室/ 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 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 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 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 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 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 不为也/ 不为也/
(二)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 虀臼”八字。 虀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 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 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 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 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 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 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 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
(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 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 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 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 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 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 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三) 御孙曰/ 德之共也/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 同也/言有德者/ 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 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 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 寡欲/则不役于物/ 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 罪丰家/故曰/ 德之共也/ 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 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小人多欲/ 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 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 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 乡必盗/故曰/ 恶之大也/ 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2课:文言文阅读(二)--断句、实词、虚词
专题二 断句、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要求
一、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 与、则、者、之)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根据上下文猜测
平伐其功—— 非吾莫能为也 (某县)瘠而冲—— 地当冲要
2.借助字形推测词义
觐粜籴
3.借助读音推测词义
颁白者 中矢落马,滨死
语境猜测法
4.借助成语解释词义
听淮北取粜—— 听之任之 因遗策—— 因循守旧 治平至百余年—— 长治久安
语境猜测法
总结方法规律
从造字法推断非常词词义 由已掌握的知识联想判断 借助成语俗语中意义推断 组成现代双音节词来选择 分析词语短语结构来确定 语法分析而推断词性词义 结合语言环境来揣摩词义
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
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
朝绅/
方法指津
一、第一步:通文意,分层次,易到难
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帝要 为她物色一个丈夫
①寻名词、代词断句 ②寻对话词断句 ③寻虚词断句 ④寻句式断句 ⑤寻对称和修辞断句
提示: 断句选择题的快捷解题技法——先缩后排法 1、先缩小范围 选择题的4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4个选项中也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因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 别点,进行比较,根据语感先缩小范围。 2、再重点排除 依据前面讲到的5大断句着眼点,寻找标志词,结合语境就可以确定最终答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
知识梳理
陆 辨句式,定句读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 岂……哉 、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见(受)……于…… 固定句式:况……乎,奈……何,何以……为,
3.“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若“而”连接两个句子, 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4.“夫”有时做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不断。 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彼、之、其。 第三人称
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
远指代词 彼、夫、其 问人:谁、孰、何
疑问代词 事:奚、胡、曷(何)、安、焉、恶
对点训练1.请给下列语段断句
1.元丰六年七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
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我 特别提醒1:不要忽略主语承前省略的情况 玠 2.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
叹词如嗟夫、呜呼 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等词 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特别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乎”有时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不能断开。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有时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不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优秀课件(精品、经典)
其……邪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一般不能拆散,熟悉这些固定句式, 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多在句首,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矣”“耳”后面加圆圈(。) “也”“者”常常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断句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 本方法,正确断句。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 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 的规律。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课外演练手册》相关练习题
革命尚未成功 今朝运筹帷幄欲穷
千里目
同志仍须努力 明日决胜考场更
上一层楼
感谢聆听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对偶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对偶、排比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顶真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 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方 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 进行文言断句。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文言文断句(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文言文断句(二)【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参考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试题分析】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0文言断句(二)(含解析)
文言断句(二)(见课时达标P39)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
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
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
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解析“犹不知警”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
“积戎丑”的意思是“集聚武将败类”,“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结构相同,表意相关,其前后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择B项。
参考译文张士隆,字仲修,是安阳人。
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
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
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任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担任御史。
巡查河东盐政,弹劾除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
创建正学书院,兴办文化教育。
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逆贼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
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节制,亲近行为不端的人。
文言文文本阅读(2):基础保分之“选择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技法演示]
方法一:调动积累直判法。 A项,根据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约车”是“预约车辆”,文中是张仪请
求秦王派车,没有“约定”之意;《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是“约 定”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 方法二:剖析词语推断法。
B项,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 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文中的“宣言”,拆开词语解释,应该是宣扬言论。 二者含义不同。 方法三:由熟入手推断法。
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 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 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 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 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 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 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谓语”,而承担一个句子中谓语成分的一般是 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 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 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二)掌握文言断句 “三步骤”
第一步:分析选项,抓同存异对比四个选项,找准相同点 ,锁定不同点,形成初步判断,找到解题着力点。
202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
文言文文本阅读 (2):基础保分之选择题
【保分小题一:文言断句】 [知 志”: 1.词 语标 志
一般需在其 前面停顿的
6类词
一般需在其 后面停顿的
2类词
或在其前停 顿,或在其 后停顿的词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共1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安徽吉林黑龙江云南四省2023年高三联考】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断句的序号。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2.【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同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给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
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3.【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预测】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观兵。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成,观则玩,玩则无震。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节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用“/”给下面的文段短句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4.【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
2022年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天天练34 文言断句(二) Word版含答案
1.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解析: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断句时可充分利用顶真这一特点。
如本题“炊黍饭令令告曰”中,前一个“令”作“饭”的宾语,后一个“令”作“告”的主语,中间明显应断开。
原文: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
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
”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
刘基辅佐平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与世事多相违逆。
到了洪武四年归隐山中,只饮酒下棋,嘴里从不说自己的功劳。
县令求见不成,穿便装扮作乡村的人来访问刘基。
刘基正在洗脚,让侄子把县令带进茅舍,做饭给他吃。
县令告知他说:“我是青田的知县。
”刘基惊异地起身自称为民,告辞离开,最终不愿再见。
2.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原文: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参考译文】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年时跟从闻人梦吉学习,通晓《春秋》众史。
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学正。
很久之后,他被举荐到朝廷,被封为南康丞。
南康风俗剽悍,人们认为南康丞是读书人,轻视他。
过了几个月,吴履揭发隐伏的坏人坏事犹如老练的狱吏,于是人人都大为吃惊,相继收敛形迹。
3.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原文: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
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很敬重,精通《五经》,正直傲岸,特立独行。
当时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师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那人自称父亲是颍上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快速前进,想不出好办法来。
王义方解下自己所骑的马给他,没告知他姓名就离开了。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高中语文-高考
01 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第3讲 文言文断句(二)-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 笔记
在发语词:夫、盖、惟、斯,前面断句 句首 在时间词:末几、已而、俄而,前面断句
在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前面断句
看虚词 句中 则、而、虽然、于是,前面断句
古
文 断
句末 也、矣、乎、哉、焉、耶(邪),
后面断句
句
的 辨句式 不亦……乎、何……之有,前后断句
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
怎么比得上,表示反问语气
前往
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
名作动,筑巢 状语后置,“于高林之上巢y”uán tuó 状语后置,“于深渊之下穴”
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
同取,取舍
能够 “所”+动词=名词
则:就,关联词,表顺承
除了“则”之外,还有哪些 关联词呢?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中的关联词有:则、 而、乃;关联词还有纵使、至若、于是、 是故、然而、然则等等, 在这些词前面断句
练4
怎么为下面句子断句呢?
太祖曰/尔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
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
知识讲解
“矣、哉、耳”有什么共同点?
也。”
找名词+看虚词+辨句式+找对称
名篇精讲
庞公传
请同学们阅读《庞公传》,为 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依次圈
出官名、地名、人名。
xiàn
居岘山之南
yuán tuó
鼋鼍穴于深渊之下
quǎn
先生苦居畎亩
名篇精讲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 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 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 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 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件 高考语文课件:《文言文断句》(2)
下 之 道 馀 为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奉 有 馀 孰 能 有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 七十七章》)
断句方法探究
例题分析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顶针
诀窍二:据修辞
断句方法探究
例题分析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向 为 身 之 为 身 死 是 身 死 而 亦 死 而 不 不 而 不 受 可 不 受 今 以 受 今 为 已 今 为 所 乎 为 妻 识 此 宫 妾 穷 之 室 之 乏 谓 之 奉 者 失 美 为 得 其 为 之 我 本 之向 向为 而为 心
反复
诀窍二:据修辞
断句方法探究
例题分析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诀窍三:找句式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 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 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 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 其……孰若……。
提示:抓句末语气词,根据文言骈 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
牛刀小试
3、(2011年高考· 浙江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 的部分断句(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二)【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参考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试题分析】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①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与吾..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①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文中指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的人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一居士”即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晋王,中国古代王爵。
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历史上有名的晋王有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等。
C.函,钱币术语,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函;文中“函”指的是木匣子。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
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B.文章笔力雄健,表达情见乎辞,篇幅短小,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
C.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欧阳修写这篇史论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D.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明)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
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癸卯入觐,必游之。
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
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
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
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
寻入欧门,上醉翁亭。
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
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
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
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
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
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
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
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
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
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
座主④门生,古心远矣。
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
②垞(chá):土丘。
③蘧(qú)舍:旅舍。
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B.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C.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D.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B.永叔即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倡导了“古文运动”。
C.《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来时,因为丰乐亭、醉翁亭的官员接待,本来有机会游玩两亭,但催促自己尽快赴任的公文阻断了自己游玩的兴致,作者就打算趁着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游玩一下两亭。
B.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索,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并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
C.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滁阳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迹,有了名人(欧阳修、苏东坡)的垂青,便显现了其游玩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D.欧阳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乐不忌讳醉。
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2)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课内阅读1.A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文中“函”指的是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用。
3.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表述不准确,本文虽然短小,但是说理性非常强。
4.(1)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2)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重点翻译。
(1)至于:到了;何其:怎么那样;岂:难道;易:容易。
(2)兴、亡:使动用法,使……兴、使……亡;逸豫:安乐。
【参考译文】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