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建筑设计世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式雷(建筑设计世家)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

本名: 雷氏
别称: 样式雷
所处时代: 清朝
出生地: 江西永修
主要作品: 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
主要成就: 把持200年皇家设计
鼻祖: 雷发达
家族成员: 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
目录
1 历史发展
2 历史
3 家族介绍
▪第一代样式雷▪第二代样式雷▪第三代样式雷▪第四代样式雷▪第五代样式雷▪第六代样式雷▪第七代样式雷▪第八代样式雷4 世家身份
▪关于旗籍
▪关于品秩
▪关于世袭
▪多重身份
5 职业地位
▪皇家作用
▪与帝后的关系▪与皇族关系▪关系
6 作品设计
7 突出贡献
8 发展现状
9 相关信息
历史发展
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


样式雷设计的作品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

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

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由江宁(现江苏南京)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

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即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也有口语话"样子雷"的叫法。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

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

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

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雷氏家族进行建筑设计方案,都按1/100或1/200 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

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

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

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存于北京故宫。

历史
在故宫的高墙之内,保存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样式雷”图档,传说着一个八代家族与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传奇故事,一些简单材料所制成的烫样,其原理竟与现代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如出一辙。

这些古老的设计给予了后辈怎样的指引和力量?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古建专家周苏琴将带我们走近神秘的清代皇家建筑设计。

“样式雷”把持200年皇家设计
上世纪30年代,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些以“样式雷”署名的图档,精美的建筑图档在当时卖价并不高,而它们却真实地记录了清代皇家建筑的全部秘密,珍贵无比。

“‘样式雷’是清代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从清康熙皇帝开始直至清末两百年间,雷氏共八代人主持了皇家建筑设计。

”据周苏琴介绍,包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及清东陵和西陵等这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都是出自这个‘样式雷’
家族,他们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和传奇。

据了解,“样式雷”家族来自江西,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

明末清初动乱的时候,他们家族在南京住着,后来三藩基本平定以后,这个家族就有人到北京。

其中就包括雷发达和雷发宣,他们带着自己的子女,就住在海淀。

他们在南方的时候就用楠木盖楼、装修、做家具,来到北京后就通过自己的手艺干活儿。

康熙二十二年,雷发达来到了北京,参加了清廷宫禁营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去世。

继他之后,包括雷金玉、雷家玺、雷景修、雷廷昌等雷氏子孙继续着祖辈的事业,长期主管着样式房的工作。

传说将雷发达父子张冠李戴
雷氏家族究竟是如何发迹的?民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康熙中叶时期,要重修太和殿,在工程基本接近竣工的时候,要举行一个上梁的活动,相当于现在的奠基礼、剪彩。

“上梁”仪式那天,康熙皇帝亲临太和殿,到了上梁的关键时刻,可能是上梁的官员木工技术不好,脊檩安装时榫卯总是合对不上。

当时主持的工部官员都急坏了,因为要是不成功,可能就要有人被杀头。

最后,雷发达自告奋勇上去装梁,但是上去干这个活儿起码也要有七品官职,他一个小工匠就换上七品官的衣服,爬上去啪啪几斧头,很轻松就装上了。

康熙看了之后,非常欣赏,当场就封七品官,当了样式房的掌案。

此后,历史学家为了考证这个故事,开始查找历史资料。

据史记载,太和殿在清代康熙年间确曾经有过重修和重建,康熙八年太和殿重修,此时雷家尚未来北京;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重
建,此时距雷发达去世已有两年。

因此,专家认为,雷发达不可能参与太和殿的重建工作。

事件的主角不是雷发达,应当是雷氏家族第二代雷金玉。

当时在上梁的时候,康熙发现雷金玉很年轻,技艺也非凡,召见他谈话,谈话当中发现他才思敏捷,正好两个人年龄也相当,康熙非常欣赏他,马上封他为七品官,食七品俸,而且让他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

至今,在雷金玉的碑文中还如实地记录着这个故事。

稀缺图档凸显古代建筑创意设计
据悉,现存“样式雷”图档包括样图,现今可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见到的“样式雷”建筑样图,涵盖了众多类型,比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等,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的尺寸,全部有所记载。

此外,“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寝从选地到基础开挖,再到基础施工,从地宫、地面、立柱直到最后屋面完成,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施工程序上的过程。

而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则是流传至今的“样式雷”图档中另一大组成部分,“故宫收藏的83件烫样由于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因而形象逼真,数据准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现存烫样主要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重建圆明园、颐和园、西苑等地时所做的设计模型。

”周苏琴告诉记者,作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御用班底的样式雷家族,在他们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变成立体微缩景观,这就是按照比例制作、精细无比的“烫样”。

“虽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方式,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到公元七世纪初的隋朝有了使用1%比例尺的图样和模型,但是长久以来史料却十分缺乏,到目前的发现为止,“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

”周苏琴认为,样式雷图档的存世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决不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的,它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慈禧、慈安的陵寝一模一样?
在“样式雷”家族的设计作品当中,陵寝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传,当年为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修建陵寝时,雷家第六代传人雷思起按照祖先的规制作出设计,两位太后各用一个地宫,共用一套祭殿。

谁知两位太后不肯接受,不得已,雷思起改变方案,重新设计两个各自独立、配殿和祭殿齐全的定东陵。

这才得到了两位太后的首肯。

当时醇亲王、恭亲王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两个陵墓的细节修建得一模一样,因为无论得罪哪一位太后都是杀头之罪。

最后,工程好不容易完工了,而慈安太后已经去世,慈禧开始独揽大权。

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高于慈安,她竟然下令将已经修建好的陵墓内部全部重新修缮,让雷思起重新为她的陵墓进行装修。

因此外表看来两个一模一样的陵墓,内部却有着天壤之别。

为了让慈禧太后满意,雷思起几次更改设计,耗尽心血,最后劳累而死。

有专家称,慈禧墓的体制跟慈安的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包括建筑的规格尺寸都是一致的。

但在具体建造的时候,它使用的材料有很大区别。

慈禧的大木结构用的是非常名贵的黄花梨木木材,至今仍然保持着木头的本色,纹理非常细腻、非常
坚固。

此外,慈禧陵寝内的许多装饰,大量使用贴金,豪华异常,这在整个清帝陵中也仅一例。

样式雷图片锦集 (14张)
家族介绍
第一代样式雷
雷发达,字明所,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1619年4月5日)。

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八月十一日(1694年9月29日)。

祖籍江西永修。

雷发达曾祖在明末迁居江苏金陵(今南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和堂弟雷发宣应募来到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发达以其精湛的卓越的技术才能,得到康熙帝的赏赐,并获得了官职。

70岁退休,死后葬于江宁。

第二代样式雷
雷金玉,字良生,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卒于雍正七年(1729)。

以监生考授州同,继父在工部营造所任长班之职,投充内务府包衣旗。

康熙年时逢营造畅春园,金玉供役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

严格地说,雷家有声誉于外者,自雷金玉始。

雷金玉70岁时,蒙太子(弘历)赐书“古稀”匾额,此匾运回故乡,供奉原籍祖居大堂。

雷金玉71岁去世,又得到皇帝恩“赏盘费一百余金,奉旨驰驿”。

归葬原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安德门外。

从时间上看,雍正帝从雍正三年(1725)大规模扩建圆明园,雷金玉作为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圆明园工程从设计图纸、烫样到营造,是功不可没的,他是雷氏家族第一位执掌这一职
位的人,应了朱启钤老的那句话:“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事,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

第三代样式雷
雷声征,字藻亭,生于雍正七年(1729),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是金玉幼
样式雷设计的作品子,为金玉第六位夫人张氏所生。

声征出生三月,父亲雷金玉去世。

张宝章先生在《雷动星流》一书中谈到此时有“雷声征成年后,生活于乾隆盛世,正是京城西郊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大兴土木之时,他当有所贡献。

但雷氏家谱确难见记载”。

第四代样式雷
雷家玺,字国贤,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道光五年(1825)。

雷声征次子。

他与长兄雷家玮(1758—1845),字席珍,三弟雷家瑞(1770—1830),三兄弟供职工部样式房,家玺是三兄弟中的翘楚,先后承办乾隆、嘉庆两朝的营造业,操办宁寿宫花园工程、设计嘉庆陵寝工程、筹办乾隆八十大寿庆典由圆明园至皇宫沿路点景楼台的设计与营造工程以及宫中年例彩灯、西厂焰火等设计与实施,嘉庆年间又成建了圆明园绮春园建设工程以及同乐园戏楼的改建、含经堂戏楼的添建、长春园如园的改建工程。

此时形成第四代样式雷最为强大阵容。

雷家玺去世后,安葬于海淀巨山祖茔。

第五代样式雷
雷景修,字先文,号白璧,生于嘉庆八年(1803),卒于同治五年(1866)。

雷家玺第三子。

景修16岁开始便随身家玺在圆明园
样式房学习传世技艺,正当他勤奋学习造业技之时,父亲猝然去世,家玺担心景修难盛重任,留下遗言,将掌案名目移交郭九承办。

景修知道父亲心意,兢兢业业尽心竭力,深通营造技艺,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建筑经验和卓越的才能,争回了祖传样式房掌案之职。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西郊的三山五园,样式房工作停止,雷景修虽身怀绝技,没有用武之地,主要参与清西陵、慕东陵、圆明园工程。

雷景修除了兢兢业业、克勤职守以外,聚集了样式雷图档装满了三间房屋,样式雷图档之所以流传至今日,雷景修功不可没。

第六代样式雷
雷思起,号禹门,生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绪二年(1876)。

景修三子。

雷思起继承祖业,执掌样式房,承担起设计营造咸丰清东陵定陵的任务,因建陵有功,以监生钦赏盐场大使,为五品职衔。

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圆明园,雷思起与其子雷廷昌因进呈所设计的园庭工程图样得蒙皇帝召见5次。

雷思起与子雷廷昌还参与惠陵、盛京永陵、三海工程。

第七代样式雷
雷廷昌,字辅臣,又字恩绶,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雷思起长子。

雷廷昌随父参加定陵、重修圆明园等工程,独立承担设计营造同治惠陵、慈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光绪帝的崇陵等项大型陵寝工程以及颐和园、西苑、慈禧太后六旬万寿盛典工程。

同治十二年被赏布政司职衔。

与此同时,普祥、普陀两大工程方起,其后的三海、万寿山庆
典工程接踵而至,样式房此时生意兴盛,样式雷也于雷思起雷廷昌父子两代闻名遐迩,地位更加显赫。

第八代样式雷
雷献彩,字霞峰光绪三年——不详(1877——不详)。

雷献光、雷献瑞、雷献春、雷献华兄弟参与圆明园、普陀峪定东陵重建、颐和园、西苑、崇陵、摄政王府、北京正阳门的工程等。

世家身份
编辑关于旗籍
朱启钤先生撰《样式雷考》言雷金玉“投充内务府包衣旗”。

此说未见于雷
相关图片氏所遗家谱、笔记,可能是雷献瑞、雷献华兄弟向朱氏口述的。

包衣是旗籍的名称,原是满洲话“家”的意思。

清未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都编为“包衣”,分属八旗。

属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隶内务府;属其余下五旗的,隶各王府。

朱氏所说的“投充”即投靠,是包衣的又一来源。

投充人既有贫困无依或被勒索逼迫者,也有带地投充者。

前者为谋生,后者则为得到政治上的庇护,但法定身份都是奴婢。

按此说,雷氏既然隶内务府包衣旗,显然是上三旗之一。

至于是哪一旗,《样式雷考》也没有明确。

雷氏家族自康熙朝至咸丰十年(1860年),主要聚居在宛平县海淀村槐树街。

咸丰十一年(1861年)迁居城内。

雷景修一支住西直门内迤南东观音寺路北;另有一支住新街口以东水车胡同,始自雷家瑞子懿修于道光廿一年分居;雷思起笔记云雷氏族祠在东直门北新仓。

而雷克修撰《雷氏支谱》,跋亦云其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自
海甸(淀)槐树街祖宅迁出,别居东直门北新仓。

查东观音寺属正红旗地,水车胡同属正黄旗地,北新仓属正白旗地,各不相同。

后二者倒是属于上三旗,但不知何故样式雷的正宗传人却择地于下五旗之正红旗地居住。

作者认为,虽然雷氏长期居住在海淀,但从族祠所在地分析,应属正白旗人。

雷氏《城内外各处雷宅置房产图五十处》显示雷景修置办的50处房产位于北京西城地区和西直门、阜成门内外,其中有30处集中在宣武门至新街口这条南北大街的两侧,地跨均为下五旗的正红、镶红、镶蓝三旗,足见到清末,旗民管理涣散,住地的划分不再像清初那样严格了。

但雷氏为包衣旗人之说也有可疑之处。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规定,旗人按期领取“钱粮”,包括“月饷”和“季米”,并禁止旗人做工、务农、经商以及从事其他职业。

就现存雷氏账目来看,尚未发现其以旗人身份定期领取钱粮的记载;同时至迟从雷景修开始,雷氏在样式房工作之余,还兼作多种经营,也与八旗制度相悖。

这或许从侧面说明,此时雷氏家族已经不在旗籍了。

查乾隆七年(1742年),高宗旨在缓和“八旗生计”的压力,曾谕令在京八旗汉军出旗为民。

随后,内务府和下五旗王公所属的汉族血统包衣人,也多被出旗为民。

倘若朱启钤云雷金玉“投充内务府包衣旗”事不假,雷氏也肯定是在乾隆年间已脱离旗籍了。

有鉴于此,因为无法考证雷氏北新仓族祠的创建年代,所以由此来推断雷氏所在旗籍的依据也就有可能不够充分了。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初一日的《堂谕司谕档》记载了内务府向样子匠放给津贴和添给饭食银两的特谕。

其中写到发放
的三条原则:一是“开工放,止工停”;二是“著掌案头目人雷思起自行秉公酌量添给当差勤奋之人”;三是“经此次定准后,尔等如有差使迟误,或另有私事滑懒之人,一经查出即行撤去工食”。

可见,内务府与样子匠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而不是包衣的人身依附关系。

因此作者认为,从职业角度来看,样子匠在宫廷中既无编制又无名份,都是临时被派当差,由熟悉设计业务的工匠充任。

样子匠的身份与普通匠役无二,是凭特殊技艺谋生的手工业者,在相关档案中亦被称为“烫画样人”。

在《翁同龢日记》中是连名字都没有被提及的“画工”。

关于品秩
《雷金玉墓碑》云雷金玉“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赏七品官,食七品俸”。

那么样式房掌案(或掌班)是否真的是七品职官呢?“赏七品官,食七品俸”只是皇帝临时性的封赏。

掌案不过是“烫画样人”的“头目”而已,根本没有品秩可言。

清制,七品官年俸 45两,折合每月3.75两,京官例支双俸,也不过7.5两。

而前述《堂谕司谕档》中掌案每月津贴6两、饭费4两,合计10两,已经达到了六品京官的收入水平,说明掌案收入与七品官俸没有对应关系。

至于晚清时雷金玉被貤赠奉政大夫(正五品),雷家玺被貤赠奉直大夫(从五品),雷景修被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从四品),最后貤赠通奉大夫(从二品)等皆是通过捐输得来的。

所费资财,在雷氏笔记中都有清楚的记载。

关于世袭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写道:“在清朝……北京皇室
相关图片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掌案的职位确是世袭的吗?清制,世袭仅指帝位、爵位、领地(土官)等的世代承袭。

样式房掌案既非爵位又非土官,何来世袭之说?虽然雷氏家族自雷金玉至雷献彩七代共有10余人担任过样式房掌案职位,但这只能说明雷氏家族在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技艺高超,少旁人可比,故而能屡任掌案之职。

倘使掌案职位果为世袭,就不会有雷氏后人争工的故事,更不会有雷声澄的掌案职位被他人攘夺、雷景修将掌案移与他人承办的情况发生。

事实上,清代皇家建筑工程也并非全由雷氏一族承担,雷金玉之前有梁九,雷声澄幼年时有雷金玉的“伙伴”,雷景修青年时期有郭九等,以及雷思跃与雷思起争工等事例充分说明,样式房掌案的职位是有竞争的,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法则。

多重身份
在主持建筑设计的同时,雷氏家族还兼办内檐装修,包揽从材料购置、设计到制作的全部工程。

因此,他们不仅是建筑师,同时还是营造商。

如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奉宸苑、总管内务府会同承办工程处在给雷思起赴津购办三海工程内檐装修免税放行的执照中,写明其身份为“承办装修商人”。

雷氏开办有自家的营造厂,名“龙(隆)聚”,是承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十八年(1892年)西苑大修工程中的十六家厂商之一。

此外,从现有材料分析,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等与样子匠职业无关的身份还有地主、房产主、普通商人、放贷人等。

在样式房内工作的还有其他一些非雷氏家族的样子匠,虽然限于材料其身份目前还不能有定论,但作者认为应与普通匠人无异。

职业地位
编辑皇家作用
光绪十九年(1893年)雷廷昌在一张纸片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案(按)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上奉旨议(意),下遵堂司谕,其拟活计,自案(按)法办以成,更改由上意。

而今办法,上意传出,官役并无定准办法,下忍(任)意拟办,三心八意,以至用有办法之人,又忍(“任”?原字被删去)听回禀,例制直言,不顺耳也。

”尽管这段牢骚话的后半段读起来不够通顺,但还是表述了很多关于样子匠在清代皇家建筑设计中的作用等极富研究价值的宝贵信息。

首先,“样式房之差,五行八作之首”,说明样式房及其匠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处于主导专业地位,与现代建筑专业及建筑师的作用基本无异。

其次,设计方法是“案(按)规矩、例制之法绘图、烫样”,即根据清代建筑工程模数化、标准化的生产与设计特点进行建筑设计,完成图纸和模型。

再次,“上奉旨议(意),下遵堂司谕……更改由上意”,说明业主(皇帝、太后、董工王大臣)的意见在建筑设计、施工中占统治地位。

《园冶》论造园有“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

但计成所说的“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即所谓“主人”不是建筑物的“主人”,而是主持建筑计划的人(即今日之建筑师)。

建筑师必须善于秉承园主人的意图,并把它转化为规划的主导思想,从而具体地贯彻于造园的全部实践之中,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一座园林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清代皇家
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中,皇帝往往对建筑工程直接发出指令,甚至一竿子插到底。

所以,此时的“主人”就是真正的建筑物的主人;而应该作为“能主之人”的建筑师的作用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除了雷廷昌的笔录外,各种文献、档案中记载的皇帝、太后直接干预皇家建筑设计、施工的实例不胜枚举。

对于“主人”的意图,样子匠只有和盘接受,即便是朝令夕改,也只能在所不辞。

所以,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优劣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皇帝、太后或董工官员的修养和学识的,不是样子匠能够左右的。

加之工程进行过程中,了无专业背景的中下级官吏的阿谀奉承和中饱私囊,制造了重重困难,无怪乎雷廷昌会发出那样无奈的感叹了。

与帝后的关系
样式雷与帝、后之间的对话,就目前材料看仅有两次。

第一次是前述《雷金玉墓碑》中记载的“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雷金玉)领楠木作工程。

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

”第二次是“(雷)思起自记,同治十三年因园庭工程进呈图样与子廷昌蒙召见五次”。

实际上,这两次召见都是特例,第一次是在上梁仪式上,第二次则是因为圆明园重修工程不便完全公开。

结合前文关于雷氏家族通过捐输取得散阶职衔的论述可知,所谓样式雷世家“时常得到皇上和太后的肯定和奖赏,有时皇帝要亲自召见奖赏,还要加官进爵”的说法明显有臆断的成分。

与皇族关系
正常情况下,皇帝有关建筑工程的“旨意(议)”一般通过军机处、内阁、内务府或直接通过太监传给有关机构或官员,再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