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纸影响力排名【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发生的制约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报纸影响力排名【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发生的制约因
素】
摘要:报纸新闻时评要发挥影响力,必须考虑到报纸新闻时评影响的对象因素,即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发生的制约因素。

报纸媒体和报纸新闻评论作者在经营报纸时评时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心理,并在意见传播中注重平等性、亲近性、事理性和公正性,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关键词: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制约因素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注重去理解这个社会及其发生的各类事件的缘由,更看重别人对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所持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并且愿意主动地发表看法、表达观点,进而被别人影响或者影响到别人。

作为报纸新闻时评而言,要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就必须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报纸新闻时评影响的对象因素,即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发生的制约因素。

因为时评作为一种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比事实性信息传播更需要考虑受传者基于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经验积累以及年龄性别等所产生的不同的接受心理,从而使意见性信息的传播能建立在平等性、主动性、选择性、实用性、精神需要等层面,如此才能很好地发挥传播的功能,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笔者在《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一文中指出:“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可以看成是文本内容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它通过传播‘观念信息’,包括对特定事物的见解、主张、态度等,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
论,促使社会问题的解决。

其构成因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内容的含金量;2.写作技巧的运用。

3.时评专栏品牌度;4.新闻时评作者的素质;5.受众的参与度。

”结合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形成诸要素,谋求报纸新闻时评在传播中如何更为高效地产生社会效应,就必须注重对传播对象在接受时评观点时具有制约性的各种元素的利用,趋利避害,充分彰显时评的真正功能与价值。

接受心理是决定报纸新闻时评能否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是新闻实践与新闻变革中的重要经验,也是新闻传播理论中核心的问题。

就西方新闻界而论,真正实现从传者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当在上世纪60年代。

此时的受众不再是传播的被动者,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并积极地有选择地接受各种对自己有用、有益的信息。

对于这种受众本位意识,施拉姆认为: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他们足够丰富的佳肴,即信息。

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

与此同时,议程设置说、沉默的螺旋、传播生态学等学说的出现更进一步推动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逐步过渡。

在我国,受众中心论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之后。

由于传媒界对于西方传播理论的不断引进,与世界接轨已成必然趋势,再加上竞争机制的引入,媒体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受众反馈的信息来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手段,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事业的观念开始形成。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代之以意识形态属性和产
业属性的双重属性的认识。

因为新闻媒介是文化产业,受众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媒介理应充分满足受众的需要。

中国的新闻理论界由于不断地从西方的大众传播学中汲取营养,为阐释新闻媒介寻找理论依据,这种观念的变革可以说是我国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归。

这一变革,遵循了“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

因此,基于目前中国新闻传播的“观点”时代大背景下,如何使报纸新闻时评更能引领时代主流意识,体现民意,关注民生,反映民声,更具现实意义。

意见传播的平等性是确立报纸时评传播效果的重要基础
由于电视、网络等媒体言论的冲击,报纸新闻时评遭受到空前的压力。

因此,如何扭转形势而提升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是摆在报纸时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报纸言论,由于过去的积习以及自身所存在的局限,因此,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更需注重从尊重传播规律出发,注重传者与受者的平等相待。

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其一,从尊重受众的角度入手,无论是基于事件、现象等提炼出来的观点和观点的表述,还是在具体的说理分析中,都应充分地将接受对象当做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的人,同时,即使是一个专业评论员也应当尝试以普通作者或读者的身份与受众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就有助于消除或弱化“官腔”,改进文风,能够避免传播者的武断与傲气,观点传播的可受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二,创新言论交流的平台。

报纸时评大多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而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扩增与受众交流观点的专栏等平台或者交流方式,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受众进行真正的互动。

意见传播的亲近性是确定报纸时评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闻学意义上的亲近性,主要指的是地域的接近、年龄的层级、群体或阶层利益的相关、生活的接近性等方面。

因为受众对于与自身关联度高的信息总是存在较强的关注度,他们会更愿意倾听和接受,如此,则能使影响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为例,这个言论栏目被推出是有其深刻的背景的。

由于此前我国的报纸评论“社论”极少,通常逢大的纪念日出一篇,空话、套话成堆,没法读。

署名“本报评论员”文章频度颇高,可读性却不强。

而“对报纸读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好的、多的、真实的、全面的新闻报道,还需要及时的、深刻的、‘说人话的’(相对于假大空)评论”①。

“《冰点时评》从考虑大众的要求出发,其目光更多的是落在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处境出发,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其亲近性是可以触摸可感的,因此,受众对其可以说是情有独钟。

报纸时评传播的亲近性,可以表现为地域、年龄等地理和生理上的接近,而更重要的还应是群体利益的接近。

《冰点时评》在这方面做得极为成功。

它涉及的是公民的自身权益,关注的大多是弱势群体。

尤其是《冰点时评》在维护公民权益和替弱势群体代言的过程中,可谓是锋芒毕现,绝无犹疑。

学者林嘉对《冰点时评》前几年的文章作了一个抽样研究,发现其批评性文章占其文章总数的八成以上,②可见该栏目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将对社会现状的质疑与批判这种时代的使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这种对于某些因为权力运行和资源享受不公的现象的尖锐批判,能够让普通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感到亲近、温情和感动。

《冰点时评》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在很广的受众领域辐射开去,这应是根本的原因。

意见传播的事理性是确定报纸时评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评论是要表达观点的,其目的是通过说理来改变人们固有的不太科学的认识,从而接受你的观点。

因此,如何让对方对你心悦诚服是成功的关键。

过去的评论写作者常常喜好抽象思维,总是试图通过纯粹的说理来进行观点的表达,往往忽略人们的认识与接受中还存在着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实际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中两种不同的方式。

它们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要传播意见与观点,则需两者兼用,注重新闻评论的事理性,即由事出理。

如何做到这一点,尚需注意事与理的关系度。

一些道理就存在于事实之中,无须多言,稍加点拨即可。

一些理深蕴事中,需层层剖析,方能让读者理清头绪。

晚清至民国间的陈冷做编辑时,常常撰写出精妙的评论。

如他的《中国事之一例》:“松江四乡多牛疫,牛死每弃之河,河有为之塞者。

或曰:‘此乡民之愚无识也,河水染牛疫多及于人,奈何不埋之土?’然而乡人则亦有说:‘疫牛埋之土,土苟生草,他日牛食久必又疫,故不埋之土而弃之河。

’呜呼!消毒之法不明,卫生之政不讲,弃河与埋土两者均害而已矣,尚安责哉?尚安责哉?”③此文看似苛责乡民,实则讥讽当政者不重科学,执政无作为的流弊。

评论多为叙事,只在结尾处略加评点,观点鲜明,极有感染力量。

如果要解读复杂的事实,则就不能如同上文的做法。

评论作者不能只是简单地解读新闻事实,而要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让新闻事实的深层次价值充分地发散出来,让受众理清重点,了解原因,思考对策,然后方可水到渠成。

报纸新闻评论理当做到这一步,如此才能彰显其强大的影响力量。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个海量资讯每日从世界各个角落溢出的时代,一篇精到200字的时评,其揭示新闻真相的深刻性和洞察力甚至可以超过一篇一万字的长篇报道。

”④
意见传播的公正性是确定报纸时评传播效果的决定因素
一般认为新闻报道特别强调真实、客观与公正,而新闻评论只是媒体或个体的观点与见解,其自由度相对宽松。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正因为是观点的表达,直接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等,因此,报纸新闻评论更需注意新闻由头的准确与真实、判断的公允和观点的正确。

笔者以为意见传播公正性的含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1)新闻评论作者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选择事实由头。

(2)新闻评论作者不以主观之好恶来曲解事实,作出不公允的判断。

(3)新闻评论作者要能顾全大局,以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辩证地对待事实,提供较为权威的看法与意见。

(4)新闻评论作者要有强烈的正义之心,要敢言人之不言。

只有这样,报纸新闻评论才能通过自己正确的事理分析,直指事实关键,痛陈得失,发表前瞻性观点,才能真正获得民心,提升报纸新闻评论品位,打造报纸新闻评论品牌,进而提升报纸媒体的整体影响力。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报纸新闻时评的影响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YBB297)
注释:
①李大同:《说说〈冰点时评〉》,《向我们的处境发问》,中国青年报出版社,2000年版。

②林嘉等:《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新闻记者》,2003(11)。

③《中国事之一例》,《时报》,1910年8月7日。

④王秀清:《时评写作三维度探索》,《聊城大学学报》,2008(6)。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编校:郑艳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