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系统设计报告
单体门禁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单体门禁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概述本案例分析的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商务写字楼,该写字楼采用了单体门禁系统来管理员工和访客的进出。
系统由门禁控制器、读卡器、身份识别卡和后台管理软件组成。
门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特定的区域,同时记录所有进出人员的信息,以便于安全管理和事后追踪。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单体门禁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前端设备层、网络传输层和后台管理层。
前端设备层主要由读卡器和身份识别卡组成,网络传输层负责将数据传输至后台,后台管理层则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2. 技术选择:系统采用了RFID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具有非接触、快速识别的特点。
此外,系统还支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3. 功能模块:系统具备权限管理、实时监控、事件记录、报警联动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门禁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三、实施过程1. 需求分析:在项目启动之初,对写字楼的门禁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员工数量、访客流量、特殊区域的安全要求等。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一套适合该写字楼的门禁系统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布线设计、功能配置等。
3. 设备安装:在写字楼的入口处、电梯间、重要区域等关键位置安装了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确保了门禁系统的全面覆盖。
4. 系统调试:安装完成后,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试,包括设备的连接、功能的测试、权限的设置等,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5. 用户培训:对写字楼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门禁系统。
四、运行效果1. 安全性提升:自从安装了单体门禁系统后,写字楼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未授权人员无法进入,有效防止了非法入侵和盗窃事件的发生。
2. 管理效率提高:通过后台管理软件,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门禁状态,快速响应各种安全事件,提高了管理效率。
3. 访客管理优化:系统支持访客预约和登记功能,使得访客管理更加规范和便捷。
高校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校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选题的背景、意义1.1 历史背景为了科学地管理特定区域场所的出入权限,及时、准确地监控被管制区域出入情况,辅助工作人员监控异常情况的发生,防止各种人为的失误,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智能门禁监控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原始的保安管制措施就是把门锁上,由专人巡逻看守以保证安全的手段,这是保安系统的雏形,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门禁监控已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脑应用系统己渗透到各个角落。
因此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及高效率的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己成为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门禁监控管理系统是该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门禁监控管理系统己不再是单一地、简单地进出开门,而是一个集智能卡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及机械工程为一体的智能化保安管理系统。
它涉及到智能卡制作、发行、验卡、人流监控、资源利用及管理决策等系统。
它通过管理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且操作简便的集成管理监控系统,从技术角度来讲己完全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现代都市的高级写字楼大厦里,公司的形象体现了您所追求的风格和气度,也是给顾客建立起信心的保障。
可想而知,在追求智能型大厦无纸办公的今天,如果豪华气派的玻璃大门装上一把笨重的锁无疑是件繁琐而尴尬的事情。
但是,如果用手中的卡片轻轻一晃,大门就应声而开,那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越来越注重商业情报和安全的今天,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防范的需要。
从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来看,只有不易被他人代替、仿制、甚至本人也无法转让的身份识别凭证才能胜任。
因此,从易用性、安全性、成熟性、造价性等方面综合比较,感应卡门禁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
这也正是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1.2 国内现状门禁系统在国内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门禁产品无论是功能开发还是市场的应用都已经相当成熟,而如今大家已逐渐把目光转向到了如何提高门禁控制系统的附加价值上,因此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门禁软件的稳定性及可集成性越来越高,未来的门禁系统将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出入口控制系统,而是一个综合控制安保的平台。
指纹智能公交支付系统
指纹智能公交支付系统1.设计领域及背景本指纹智能公交支付系统,也就是一种通过指纹识别并进行付费的系统,可完全替代现有支付介质,如钱、IC卡等。
目前有不少的公交支付还是人工售票或者自主投币形式,有少数是刷卡形式,并且现有的公交刷卡识别系统中刷卡所用载体都是IC 卡的形式,具有容易丢失、被盗、忘带或拿取不方便,而且办理费用高,易折旧等诸多缺陷。
这些不安全因素使得人们频繁地充公交费,既耽误时间,又给公交公司增加不少压力。
另外很多公交车读卡器只显示乘客余额、老人,小孩往往不便看清所剩余额。
2.设计思路设计该指纹智能公交支付系统,是一种通过指纹识别进行公交办理、充值、支付的一体化综合运用系统,可完全替代现有卡类缴费系统。
本智能系统实用新型,开发后可以借用公交网络平台由公交开户/充值系统、公交公司总机、公交车消费系统三部分完成缴费过程。
在该系统主要通过指纹模块、单片机、微机、GPS模块进行乘客信息的远程传输、录入、对比、调用、改写等功能。
本系统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很好地替代现有公交存储介质,大大减少管理成本;2.充值、支付过程简单,快捷;3.由于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使用更安全;4.避免传统IC卡易丢失、被盗、忘带或拿取不方便的问题。
3.设计理论论述该系统由公交开户/充值系统、公交公司总机、公交车消费系统三部分公交公司总机由微机和GPS模块构成,微机中有专用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储存、调用,并用微机进行运算和改写。
GPS模块与各公交车、各开户/充费点进行及时的信息传输。
公交开户/充值系统由指纹模块、录入键盘、单片机、GPS模块、显示器、声音模块等组成。
由单片机对各部分进行协调,首先乘客将手指指纹通过指纹模块录入,办理人员根据用户提示操作键盘进行费用信息录入。
这些信息经单片机处理后通过GPS模块飞速传入到公交公司GPS模块处,自动导入微机进行数据录入。
并沿相反路径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开户/办理点,在单片机协调下,通过声音模块、显示器等进行光电显示。
指纹实验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指纹性状就是属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
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
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
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 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 实验原理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指指纹。
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
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是一种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实现考勤管理的系统。
本文将讨论这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需求分析考勤管理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管理工作,其主要包括员工的考勤记录、请假审批、加班记录、考勤统计等多个方面。
以往的考勤管理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考勤数据的准确性不高、考勤信息的处理速度慢、考勤监督的难度大等。
因此,需要一种系统使考勤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考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设计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指纹采集、指纹识别、考勤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等。
以下是系统的主要设计要点:1.指纹采集指纹采集是指纹识别系统的第一步,需要设计一个指纹采集器来采集员工的指纹信息。
该硬件设备需要具有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采集能力,能够快速采集到员工指纹信息。
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指纹识别算法非常重要,以确保能够正确地识别员工的指纹信息。
3.考勤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考勤数据需要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进行处理,以便计算员工的考勤情况。
同时,该系统还需要实现考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使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员工的考勤情况。
三、系统实现指纹识别考勤管理系统的实现需要进行软硬件的配合。
以下是该系统的主要实现步骤:1.硬件设备的选择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纹采集器和服务器。
指纹采集器通常通过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上,服务器是安装在办公室电脑或是数据中心的一台或多台服务器。
2.指纹采集安装指纹采集器驱动程序,并使用开发包编写采集程序对员工的指纹信息进行采集。
采集程序需要对指纹信息进行处理,并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
3.指纹识别采用指纹识别算法对员工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
4.考勤数据的处理设计考勤数据处理程序,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生成考勤报告和分析。
智能门锁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门锁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掌握智能门锁的关键技术,如单片机控制、无线通信、密码管理等。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智能门锁是一种集密码、指纹、刷卡等多种开锁方式于一体的智能家居产品。
本实验基于STM32微控制器,通过整合指纹识别、密码输入、刷卡等模块,实现门锁的智能化控制。
1. 单片机控制: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负责处理各种输入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驱动门锁的开关。
2. 无线通信:采用Wi-Fi模块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开锁、设置密码等。
3. 密码管理:采用加密算法存储密码,防止密码泄露。
4. 指纹识别: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实现指纹开锁,提高安全性。
5. 刷卡开锁:通过刷卡模块实现刷卡开锁,方便用户使用。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设计(1)主控芯片:STM32F103C8T6(2)指纹识别模块:GM811(3)Wi-Fi模块:ESP8266(4)LCD显示屏:LCD1602(5)按键模块:按键阵列(6)密码存储芯片:AT24C02(7)继电器驱动电路:采用MOSFET2. 软件设计(1)主程序:负责初始化硬件模块、处理用户输入、控制门锁开关等。
(2)指纹识别模块驱动程序:负责读取指纹信息、识别指纹等。
(3)Wi-Fi模块驱动程序:负责连接Wi-Fi网络、发送接收数据等。
(4)密码管理模块:负责存储、验证密码等。
3.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连接各个硬件模块。
(2)编写主程序,实现基本功能。
(3)编写指纹识别模块驱动程序,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4)编写Wi-Fi模块驱动程序,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
(5)编写密码管理模块,实现密码设置、验证等功能。
(6)测试实验结果,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实现指纹开锁、密码开锁、刷卡开锁等功能。
(2)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正常,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开锁、设置密码等。
基于ARM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门禁系统在各种场合越来越普及。
传统的门禁系统主要采用IC卡、密码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但是这些方式都有着各种弊端,例如IC卡可能丢失或者被人冒用,密码易被猜测等。
而指纹识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不可复制、高精度、高速度等,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项目将基于ARM开发板和指纹识别模块,设计并实现一款基于ARM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
该门禁系统实现了对用户指纹的采集和匹配,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上位机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对门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通过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将指纹信息存储到ARM开发板中。
- 指纹匹配模块:通过指纹识别模块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判断是否有门禁权限。
- 门禁控制模块:通过驱动开发板上的继电器模块进行门禁的开关控制。
- 网络连接模块:通过硬件连接以太网模块,通过网络连接上位机进行远程控制。
技术路线如下:- 系统硬件设计:选用ARM开发板和指纹识别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太网模块等相关硬件。
- 系统软件设计:采用ARM的裸机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对指纹采集、指纹匹配、门禁控制、网络连接等模块进行开发。
- 系统调试测试:进行系统测试和功能验证,调试系统软硬件问题。
三、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 完成指纹识别门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现了指纹采集、指纹匹配、门禁控制、网络连接等功能。
- 展示门禁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 发表论文或报告,介绍整个设计过程和技术路线,分享经验和感悟。
四、项目计划本项目的计划如下:- 第一周:确定选题,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市面上的各种指纹识别门禁系统和技术方案,熟悉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具。
- 第二周:进行系统硬件选型和设计,绘制电路图和PCB布局图。
指纹识别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指纹识别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指纹识别算法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指纹识别技术以其高效、准确、便捷的特点,在安全、金融、人员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的指纹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指纹图像质量问题、橙皮效应、容易受到猜测攻击等问题。
因此,研究指纹识别算法,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指纹识别算法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研究指纹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算法等关键技术,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指纹识别算法,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安全的指纹识别应用。
内容:1. 指纹识别技术的背景和概述2. 指纹图像预处理技术研究3. 指纹特征提取算法研究4. 指纹匹配算法研究5. 算法设计和实现6. 实验和结果分析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分析文献,系统研究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2.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并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3.比较和分析不同的匹配算法,提出一种新的高效、准确的匹配算法;4.设计和实现指纹识别系统,进行实验测试。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是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指纹识别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指纹识别更加精确和安全。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指纹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此研究也对提高安全保障、优化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实际和深远的经济、社会和科技价值。
小区门禁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在小区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实现一套基于现代技术的智能小区门禁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智能门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智能门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 分析智能门禁系统的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原理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控制模块:负责处理门禁系统的指令,控制门的开关。
2. 信息采集模块:负责采集进出人员的身份信息,如人脸、指纹、IC卡等。
3. 通信模块:负责门禁系统与外部设备(如服务器、手机APP等)的通信。
4. 执行模块:负责执行控制模块的指令,如控制门的开关。
本实验采用的智能门禁系统基于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通过RFID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等采集进出人员的身份信息,并通过WiFi模块实现与手机APP的通信。
四、实验内容1. 硬件设计:- 控制模块: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
- 信息采集模块:包括RFID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
- 通信模块:选用WiFi模块实现与手机APP的通信。
- 执行模块:包括继电器、门锁等。
2. 软件设计:- 控制模块程序:实现门禁系统的基本功能,如门禁状态控制、身份信息采集、通信处理等。
- 信息采集模块程序:实现RFID、指纹、人脸等身份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 通信模块程序:实现与手机APP的通信,如用户管理、门禁状态监控等。
3. 实验步骤:- 组装门禁系统硬件,连接各个模块。
- 编写控制模块程序,实现门禁系统的基本功能。
- 编写信息采集模块程序,实现身份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 编写通信模块程序,实现与手机APP的通信。
- 进行实验测试,验证门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性能测试:- 门禁系统响应时间:在1秒内完成身份信息采集和处理。
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门禁系统作为保障场所安全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传统的门禁系统,如钥匙开锁、密码锁等,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容易丢失钥匙、密码易被破解等。
而智能门禁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便捷的使用方式,逐渐成为了门禁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
智能门禁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更加精确、高效、便捷的人员身份识别和出入管理。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学校、工厂等场所,还可以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特殊场所,如银行、政府机关、军事单位等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对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智能门禁系统,以满足不同场所对于人员出入管理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1、提高场所安全性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人员身份,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从而大大提高场所的安全性。
2、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自动化的出入管理,减少人工干预,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方便用户使用采用便捷的操作方式,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使用户无需携带钥匙或记忆密码,提高用户体验。
4、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在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将推动计算机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了先进的门禁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并将其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远程控制和管理。
同时,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在门禁系统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高性能、高安全性的产品。
(二)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的智能门禁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门禁管理服务,减少了传统门禁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展开探讨,分析现有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特点,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一、引言智能门禁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门禁管理的实际需求,解决传统门禁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门禁服务。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门禁设备、实时监控门禁状态、集成多种身份验证手段等功能。
本文将从智能门禁系统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出发,对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智能门禁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智能门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身份验证方式多样化。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使用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刷卡、指纹、人脸识别等,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2. 远程控制和监控功能。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管理。
3. 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对门禁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力。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车辆管理系统、人员考勤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理。
智能门禁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住宅小区门禁管理。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小区门禁设备的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和方便的门禁服务。
2. 商业办公楼门禁管理。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企业门禁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远程控制,提高员工的出入安全性。
3. 学校校园门禁管理。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学校门禁设备与学生信息系统的集成,方便学生入校和离校。
4. 交通枢纽门禁管理。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车站、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的门禁管理,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三、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我们提出了以下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1. 硬件设备设计。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和身份识别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指纹识别技术是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一种身份认证方式。
传统的指纹识别系统一般是基于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等平台实现的,但是好的指纹识别系统需要不易被攻击、不易被篡改、不易被破解等多方面的保障,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在保持传统指纹识别技术优势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和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因此,设计和研究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意义非常重要。
本文将基于此开题,探究如何设计和研究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
二、研究内容1. 研究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研究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常见的算法模型和部署实现方式,包括缺陷和优化方案;3. 设计和实现一套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以及模型优化和实验调试;4. 对所设计实现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和安全性评估,并针对不足和缺陷开展改进和优化方案;5. 探究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调研:对当前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系统调研,了解常见的算法模型和部署实现方式;2. 系统设计: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指纹识别系统,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以及优化算法模型和实验调试;3. 实验测试:对所设计实现的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和安全性评估,评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针对不足和缺陷开展改进和优化方案;4. 总结评价:总结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四、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概述2.1 嵌入式系统概述2.2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和算法3.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3.1 系统硬件设计3.2 系统软件设计4. 系统实现和调试4.1 系统部署和调试4.2 系统优化和改进方案5. 系统实验和评价5.1 系统实验设计5.2 实验结果和分析5.3 安全性评估和改进方案6. 发展和展望6.1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未来发展方向6.2 系统优缺点及未来研究方向7. 结论参考文献以上就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报告——指纹图像识别技术
的指纹 ,判 断 出相 对应 的指纹 ,这 广泛应 用于传 统领 域。两
者在 比对算法 上有 着各 自不 同的技 术特点 。辨识 系统在 对 比 残纹 时更具 优势 ,而验证 系统 侧重 于 比对 完整 的指纹 ;验证 系统强调 的是易用性 ,要 求有较 高 的识别 率 ,处 理速度较快 。 辨识 系统采 用分类 技术 ,以提 高查 询速度 ,对对 比的识 别 率
研 究 主要采 用 的是基 于 G a b o r 滤波 对 图像所 开展 的分 析 。使 用 Wi e n e r 滤波器 计算平方 梯度矢量 图 。具 体算法 如下所示 :
f 岛( i . j ) = 2 { 。 ( i , j ) G , ( i . j ) 【 &( i , j ) = G : ( i o j ) 一 c : ( i . J )
( 2 )
【 2 】刘健 , 王万 良 . 基 于中心 区域 基准点的指 纹匹配算法 卟 计 算
机 应 用 与软 件 , 2 0 1 1 ( f ) 2 ) .
2 . 1 . 2 指纹 图像的增强 与重构 。一般情 况下 ,原始指纹 图 像 有很 多 噪声 、 断 纹或 纹线模 糊等 ,所 以为 了改善 质量 ,必
须 使用滤 波技术进 行图像增 强 。 2 . 1 . 3指纹特 征提取 。为提取指 纹特征 ,需要通 过二值化 和细化 ,把纹 线变 成灰 度相 同的单像 素宽 的细 纹线 。本研 究 采 用的是 扇格块 的平 均绝对 偏差作 为特征 。
【 3 】魏发 建 ,游敏 娟 , 王保 帅 , 赵传 华 , 王世刚 浅谈指纹识 别的 基本原理 U I . 中国科技 信息 , 2 0 0 9 ( 1 0 ) .
如图 l
智能门禁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和安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为了深入了解智能门禁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智能门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熟悉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
3. 通过实际操作,实现智能门禁系统的功能。
三、实验原理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包括指纹识别、RFID识别、人脸识别等,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
2. 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身份信息,控制门禁设备开关。
3. 门禁设备:包括电动锁、电磁锁等,用于控制门的开关。
4. 通讯模块:负责将控制器与上位机或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本次实验采用STM32作为控制器,结合OLED显示屏、RFID模块、指纹模块等硬件,实现智能门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实验器材1. 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板2. OLED显示屏3. 44矩阵键盘4. RFID门禁模块5. AS608指纹模块6. 蓝牙模块7. 蜂鸣器8. 电源模块9. 实验平台五、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STM32最小系统板、OLED显示屏、44矩阵键盘、RFID模块、AS608指纹模块、蓝牙模块和蜂鸣器等硬件按照原理图进行连接。
2. 系统初始化:编写程序对STM32进行初始化,包括时钟配置、GPIO配置、I2C 配置、SPI配置等。
3. 功能实现:- 按键解锁:通过44矩阵键盘输入密码,实现解锁功能。
- RFID刷卡解锁:使用RFID门禁模块,读取卡片信息,实现解锁功能。
- 指纹识别解锁:使用AS608指纹模块,识别用户指纹,实现解锁功能。
- 蓝牙APP解锁:通过蓝牙模块,与手机APP进行通信,实现解锁功能。
- OLED显示:在OLED显示屏上显示实时时间和各项解锁界面。
- 蜂鸣器报警:当输入错误密码或非法入侵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指纹识别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指纹识别系统》【实验名称】指纹识别系统【实验目的】 1.对指纹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有一定的掌握;2.对后续操作只简单了解;3.通过功能模块实现指纹识别系统。
【实验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现。
【实验步骤】一、系统需求分析1、目的与背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认证密码,比如开机密码、邮箱密码、银行密码、论坛登录密码等;并配备了各种钥匙,如门钥匙,汽车钥匙,保险柜钥匙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安全系统所采用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弱。
而我们的生活随时都需要进行个人身份的确认和权限的认定,尤其是在信息社会,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事希望认证的方式简单快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希望能借助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来进行身份识别。
这样人们可以不用携带大串钥匙,不用费心去记各种密码。
另外,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例如指纹。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
而人类在追寻文档、交易及物品的安全保护的有效性与方便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始的方法,是采用大家早已熟悉的各种机械钥匙。
第二阶段是由机械钥匙发展到数字密钥如密码或条形码等。
第三阶段是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指纹识别)来辨识与验证身份。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是当今数字化生活中最高级别的安全密钥系统。
对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来说,被广泛应用意味着它能在影响亿万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使用。
通过取代个人识别码和口令,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可以阻止非授权的"访问",可以防止盗用ATM、蜂窝电话、智能卡、桌面PC、工作站及其计算机网络;在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金融交易时进行身份认证;在建筑物或工作场所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可以取代钥匙、证件、图章等。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将开创个人身份鉴别的新时代!指纹识别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及系统架构本系统有两大功能:指纹登记和指纹比对。
指纹提取实验报告
指纹提取实验报告篇一:指纹实验报告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指纹性状就是属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
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
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
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 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 实验原理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指指纹。
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
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智能人脸识别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监狱车间是指在监狱内进行劳动的场所,为了确保车间的安全和秩序,监狱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点名管理,记录车间人员的出勤情况。
传统的点名方式往往效率低下、容易出错,因此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点名管理成为必要。
监狱车间点名系统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点名效率低下:传统的点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容易出现漏点、误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车间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准确性要求高:车间点名管理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便监狱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车间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信息化管理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狱管理部门对车间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系统架构三、系统功能车间点名系统是为监狱应用场景设计的多样化人脸点名及区域管控业务解决方案,在监管场所的重要通道、监舍、生产车间等场所进行部署,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人像识别技术,依托高性能的前端高清智能摄像头、后端智能分析设备和完善的平台人员库管理,实现被监管人员进出通道点名,监舍点名,工间点名等功能。
1、信息录入服刑人员人脸/指纹/指静脉信息录入及存储。
2、用户管理1)服刑人员管理:支持新增、删除、修改和查询服刑人员账户,服刑人员账户可绑定车间和工位。
2)民警管理:支持新增、删除、修改和查询民警账户,服刑人员账户可绑定值班室和车间。
3、人员列表支持展示和查询服刑人员信息列表,以服刑人员维度展示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
4、设备管理支持对上线设备进行管理配置,包括设置设备名称,所属车间,工位、IP信息等,支持对设备进行分组管理,升级管理和在线状态统计等。
5、设备分组支持根据不同车间不同流水线对点名设备进行分区分组,可按分组设置点名计划等。
6、设备监测支持查看系统车间点名设备在线情况和离线情况,支持按关键字查找设备并查看设备详细信息。
包括设备所属车间,设备名称,版本号,IP地址、MAC地址等属性。
基于STM32的指纹识别安全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STM32的指纹识别安全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安全领域,指纹识别技术因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易于使用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指纹识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它通过获取人体指纹上的纹理特征,来判断身份信息的真伪。
在指纹识别系统中,硬件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指纹识别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指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比对等基本功能,还可以提供数据加密和保护等附加功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指纹识别系统硬件设计:包括指纹传感器驱动电路、STM32微控制器电路及其外围电路等。
2.指纹图像采集和处理: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图像,并通过嵌入式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增强和特征提取等操作。
3.指纹比对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该部分主要是进行指纹图像与指纹数据库的比对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4.基于STM32的指纹识别安全系统软件设计:指纹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程序编写实现系统算法控制、数据存储管理及电子密码锁控制功能等。
本项目将采用实验室现有的开发板材料,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指纹识别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性分析1. 该项目能够实现基于STM32的指纹识别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可以提供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识率。
2. 该项目对指纹识别系统硬件设计、指纹图像处理、指纹比对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对指纹识别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 该项目在安全防范领域中,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智能安防方面,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
四、进度安排1.前期调研和文献阅读:2个月2.系统功能要求和设计方案:1个月3.硬件设计与实现:2个月4.算法研究和实现:3个月5.软件设计:2个月6.系统测试和优化:1个月7.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2个月五、参考文献1.《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自机械电子信息,第30卷,第7期,20152.《STM32微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3.《指纹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摘自计算机应用,第30卷,第3期,20104.《指纹识别技术在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探究》,摘自装备制造技术,第51卷,第8期,2013注:由于语言限制,本文提供的机器翻译可能不太准确或不适合阅读,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纹识别系统程序设计实习报告设计名称:指纹识别系统程序设计姓名:WYP班级:软件08-1指导老师:XXX设计学时:6周设计时间:2010年11月15日至2010年12月26日目录课程实习准备工作 (2)程序实习项目及目的 (2)一、项目 (2)二、目的 (2)程序设计内容 (2)一、目标 (2)二、功能 (3)三、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 (3)指纹识别系统的代码实现 (5)结论 (12)致谢 (13)➢课程实习准备工作1、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明确设计内容。
2、根据课程设计内容,查找有关编程资料。
3、根据设计内容的编程特点,准备实验环境和开发工具、文档书写工具。
➢程序实习项目及目的一、项目课题为:《指纹识别系统》二、目的当代社会,身份鉴别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如身份证、信用卡、口令、密码等)可能会丢失、被盗或忘记。
同时,传统的身份鉴别手段与用户并不惟一绑定,一旦他人获得,将拥有和失主同样的权力。
而指纹特征是人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具有惟一性和终生不变性的特点。
因此指纹认证在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中成为重要的手段。
➢程序设计内容一、目标本指纹识别系统主要是对用户指纹进行提取将采集的指纹模板数据写入数据库,将实时采集的指纹图像作为指纹样板和数据库中的指纹模板逐一对,从而确认指纹样板身份。
二、功能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包括指纹图像获取、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等模块。
指纹图像获取:通过专门的指纹采集仪可以采集活体指纹图像。
目前,指纹采集仪主要有活体光学式、电容式和压感式。
对于分辨率和采集面积等技术指标,公安行业已经形成了国际和国内标准,但其他还缺少统一标准。
根据采集指纹面积大体可以分为滚动捺印指纹和平面捺印指纹,公安行业普遍采用滚动捺印指纹。
另外,也可以通过扫描仪、数字相机等获取指纹图像。
指纹图像压缩:大容量的指纹数据库必须经过压缩后存储,以减少存储空间。
指纹图像处理:包括指纹区域检测、图像质量判断、方向图和频率估计、图像增强、指纹图像细化等。
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指纹采集、指纹识别、人员认证、人员登记。
三、功能实现的基本思路(1)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特征。
把特定应用设计为一个模块,并从属性和方法两方面设计成为一个类模块。
把类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名字空间就可以用这类相同的类对应不同的应用。
即使添加一个同样的类也不会影响不同名字空间的其他同类成员。
(2)可扩充设计面向对象编程从本质上支持可扩充性。
在不影响或极少影响已有代码的情况下,添加加一种功能。
它的好处是新加代码无需大量发动已有代码。
(3)封装设计由于功能被封装在类中,且类是作为一个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因此只要提供该类库,用户就可在无需知道该方法类详细实现的细节情况下,调用该功能,以达到重用代码的目的。
➢指纹识别系统的代码实现一、主要窗体的布局设计二、主窗体功能的代码实现void LiveMatch::OnButtonCreate() //创建指纹数据库{CFileDialog dlg(TRUE,"txt",".txt",OFN_HIDEREADONL Y | OFN_OVERWRITEPROMPT,"Text (*.txt)|*.TXT||");if (dlg.DoModal() != IDOK) return;DatabasePath = dlg.GetPathName();FPA_CreateDatabase(DatabasePath, IndexList, &ListSize);}void LiveMatch::OnButtonSave() //保存指纹数据库{//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FPA_SaveDatabase(DatabasePath, IndexList, ListSize);}void LiveMatch::OnButtonLoad() //导入指纹数据库{CFileDialog dlg(TRUE,"txt",".txt",OFN_HIDEREADONL Y | OFN_OVERWRITEPROMPT,"Text (*.txt)|*.TXT||");if (dlg.DoModal() != IDOK) return;DatabasePath = dlg.GetPathName();FPA_LoadDatabase(DatabasePath, IndexList, &ListSize);CString msg;msg.Format("Number of Record: %d", ListSize);AfxMessageBox(msg);}void LiveMatch::OnButtonAdd() //保存指纹数据库{//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CString FolderName = DatabasePath;int t = FolderName.ReverseFind('\\');FolderName = FolderName.Left(t);CString IDStr, FingerIndexStr;GetDlgItemText(IDC_EDIT_ID, IDStr);GetDlgItemText(IDC_EDIT_FINGERINDEX, FingerIndexStr);int ID = atoi((LPCSTR)IDStr);int FingerIndex = atoi((LPCSTR)FingerIndexStr);int Size;BYTE lpFeature[430];FPA_AnalyzeFeature_File(LiveFilePath, lpFeature, &Size);int ret = FPA_AddEntry(FolderName, ID, IndexList, &ListSize, FingerIndex, lpFeature);if (ret == 0)SetDlgItemText(IDC_STA TIC_ADDSTATUS, "添加成功");elseSetDlgItemText(IDC_STA TIC_ADDSTATUS, "添加失败,请改变ID");}void LiveMatch::OnButtonIdentify() //开始识别{if (ListSize >= 0) bIdentify = true;}void LiveMatch::OnButtonNidentify() //停止识别{bIdentify = false;}void LiveMatch::OnTimer(UINT nIDEvent){//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int Size; CString t;if (nIDEvent == 1){FPA_Camera_Capture_File(LiveFilePath, lpLiveData1, 0);HBITMAP m_hImage;m_hImage = (HBITMAP)LoadImage(AfxGetInstanceHandle(),LiveFilePath,IMAGE_BITMAP,0,0,LR_LOADFROMFILE|LR_CREATEDIBSECTION);GetDlgItem(IDC_STATIC_LIVE)->SendMessage(STM_SETIMAGE,IMAGE_BITMAP, (LPARAM)m_hImage);if (bIdentify){int ret = FPA_AnalyzeFeature_File((LPCSTR)LiveFilePath, lpFeature1, &Size);if (ret == 0){ret = FPA_Identify(DatabasePath, IndexList, ListSize, lpFeature1);if (ret != -1){int ID = IndexList[ret] / 10;int FingerIndex = IndexList[ret] % 10;t.Format("获取! ID: %d\t\tFingerIndex:%d", ID, FingerIndex);}Else { t.Format("不能获取"); }}Else { t.Format("捕捉中..."); }}Else { t.Format("捕捉中..."); }SetDlgItemText(IDC_STA TIC_STATUS, t);}CDialog::OnTimer(nIDEvent);}void LiveMatch::OnButtonCap() //打开感应器{int ret = FPA_Camera_Init(); TCHAR tchBuffer[256 ];LPTSTR lpszCurDir; lpszCurDir = tchBuffer;GetCurrentDirectory(256 , lpszCurDir); CString showme(lpszCurDir);LiveFilePath = showme + "\\live.bmp"; SetTimer(1, 1000, 0);}void LiveMatch::OnButtonClosesensor() //关闭感应器{KillTimer(1);FPA_Camera_Exit();}三、指纹比对窗体四、指纹比对功能的代码实现对各函数变量进行定义LPVOID lpImage1 = new BYTE[SizeCDib]; //输入图像句柄LPVOID lpImage2 = new BYTE[SizeCDib]; //输出图像句柄BYTE *lpData1; //输入图像数据指针BYTE *lpData2; //输出图像数据指针int Width1, Height1; //图像1宽、高int Width2, Height2; //图像2宽、高CString ImagePathName1, ImagePathName2; //定义图像文件路径void OffineMatch::OnButtonOpen1() //打开图片1{CFileDialog dlg(TRUE,"bmp",".bmp",OFN_HIDEREADONL Y |OFN_OVERWRITEPROMPT,"Bitmap (*.BMP)|*.BMP||"); //定义“打开文件”对话框的属性HBITMAP m_hImage; //定义图像句柄if (dlg.DoModal() != IDOK) return; //开启“打开文件”对话框ImagePathName1 = dlg.GetPathName(); //获取文件路径m_hImage = (HBITMAP)LoadImage(AfxGetInstanceHandle(),dlg.GetPathName(),IMAGE_BITMAP,0,0,LR_LOADFROMFILE|LR_CREATEDIBSECTION); //导入图像GetDlgItem(IDC_STATIC_IMG1)->SendMessage(STM_SETIMAGE,IMAGE_BITMAP, (LPARAM)m_hImage); //显示图像FPA_CreateImage(lpImage1); //初始代输入图像句柄FPA_LoadImage(ImagePathName1, lpImage1, &lpData1, &Width1, &Height1);}void OffineMatch::OnButtonOpen2() //打开图片2{CFileDialog dlg(TRUE,"bmp",".bmp",OFN_HIDEREADONL Y | OFN_OVERWRITEPROMPT,"Bitmap (*.BMP)|*.BMP||");HBITMAP m_hImage;if (dlg.DoModal() != IDOK) return;ImagePathName2 = dlg.GetPathName();m_hImage = (HBITMAP)LoadImage(AfxGetInstanceHandle(),dlg.GetPathName(),IMAGE_BITMAP,0,0,LR_LOADFROMFILE|LR_CREATEDIBSECTION);GetDlgItem(IDC_STATIC_IMG2)->SendMessage(STM_SETIMAGE,IMAGE_BITMAP, (LPARAM)m_hImage);FPA_CreateImage(lpImage2);FPA_LoadImage(ImagePathName2, lpImage2, &lpData2, &Width2, &Height2);}void OffineMatch::OnButtonMatch() //指纹比对{BYTE lpFeature1[430];BYTE lpFeature2[430];int lpSize1, lpSize2, score;FPA_AnalyzeFeature_File(ImagePathName1, lpFeature1, &lpSize1);FPA_AnalyzeFeature_File(ImagePathName2, lpFeature2, &lpSize2);FPA_PatternMatch(lpFeature1, lpFeature2, &score);if (score > 60){AfxMessageBox("认证成功,指纹相同!");}Else { AfxMessageBox("认证失败,指纹相异!"); }}void OffineMatch::OnCancel() //取消{FPA_CloseImage(lpImage1); //关闭图片1句柄FPA_CloseImage(lpImage2); //关闭图片2句柄CDialog::OnCancel();}五、指纹比对算法的主要代码void DrawMinutiae(int dx, int dy, int x, int y, CDC *pDc, CPen *Pen){CPen *oldPen=pDc->SelectObject(Pen);CRect rc; POINT p, pb;p.x = dx+x; p.y = dy+360-y;pb.x=p.x; pb.y=p.y;rc.left=p.x-3; rc.top=p.y-3;rc.bottom=p.y+3; rc.right=p.x+3;pDc->Arc(&rc,p,p); pDc->SelectObject(&oldPen);}void DrawCore(POINT core, int x, int y, CDC *pDC){CRect rc;rc.left = core.x + x-5; rc.right = core.x + x +5;rc.top = (360-core.y) + y-5; rc.bottom = (360-core.y) + y + 5;pDC->Draw3dRect(&rc,RGB(255,0,0),RGB(255,0,0));}#define MAX_MINUTIANUM 60 // 最大特征点数#define MAX_SINGULARYNUM 30typedef struct tagMinutiae {int x; // 横坐标int y; // 纵坐标int Direction; // 方向int Triangle[3]; // 特征点为中心外接圆半径为定值的正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方向int Type; // 类型} MINUTIA, *MINUTIAPTR;// 指纹特征(模板)结构typedef struct tagFeature{int MinutiaNum; // 特征点数MINUTIA MinutiaArr[MAX_MINUTIANUM]; // 特征点数组} FEATURE, *FEATUREPTR;void CSampleDemoDlg::OnButtonFeature(){POINT Core[MAX_SINGULARYNUM];int Num_Core = 0;POINT Delta[MAX_SINGULARYNUM];int Num_Delta = 0;int i; FEATURE feature;FPA_GetMinutia(lpData, lpOrient, (LPVOID*)&feature, Width, Height);FPA_GetSingulary(lpOrient, Width, Height, &Num_Core, Core, -1);FPA_GetSingulary(lpOrient, Width, Height, &Num_Delta, Delta, 1);CString OutImagePathName = "tmp.bmp";CDC *myDC = m_img_feature.GetDC();COLORREF red = RGB(255, 0, 0); COLORREF green = RGB(0, 255, 0);COLORREF blue = RGB(0, 0, 255); COLORREF yellow = RGB(255, 255, 0);COLORREF orange = RGB(255, 102, 0); COLORREF purple = RGB(204, 33, 255);COLORREF gray = RGB(192, 192, 192);CBrush br; br.CreateSolidBrush(red);CDC *dc = myDC; dc->SelectObject(&br);ShowImg(OutImagePathName, 0, 0, dc);for(i = 0; i < Num_Core; i++){int x = Core[i].x; int y = Core[i].y;CRect rc;rc.left = x-5; rc.right = x +5;rc.top = 360 - (y-5); rc.bottom = 360 - (y + 5);dc->Draw3dRect(&rc, red, red); dc->DrawFocusRect(&rc);}for(i = 0; i < Num_Delta; i++){int x = Delta[i].x; int y = Delta[i].y;CRect rc;rc.left = x-5; rc.right = x +5;rc.top = 360- (y-5); rc.bottom = 360 - (y + 5);dc->Draw3dRect(&rc, yellow, yellow); dc->DrawFocusRect(&rc);}for(i = 0; i < feature.MinutiaNum; i++){int x = feature.MinutiaArr[i].x; int y = feature.MinutiaArr[i].y;CRect rc;rc.left = x-5; rc.right = x +5;rc.top = 360- (y-5); rc.bottom = 360 - (y + 5);if (feature.MinutiaArr[i].Type == 1)dc->Draw3dRect(&rc, blue, blue);elsedc->Draw3dRect(&rc, green, green);dc->DrawFocusRect(&rc);}}➢结论面对最后一学期软件项目开发,想着刚刚过去的六周,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正如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六周,一个半月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感受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