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现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

郭串

(音乐学院指导教师:施敏)

摘要:昆曲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最后遗存,它拥有文化和文学上的“合美”意义。它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之所在以及宣告它在艺术中有着无可厚非的雄踞地位。本课题正是受昆曲的呼托,对现代昆曲所呈现的美及其地位予以探讨,让新一代的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这一艺术界的国宝,它已获得了全世界的承认。假以时日,它必将成为中外文化的又一座沟通桥梁。

关键词:昆曲;现代美;地位

渊源的历史长流造就人类对昆曲所寄予的心声和期望,从而使昆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良辰美景三生梦,姹紫嫣红六百年”,昆曲之美,美于其浪漫,美于岁月积攒的点点滴滴。昆曲的孕育、诞生、兴盛到衰弱恰似一抹溪水潺潺流淌于吴地之间,它的曲折迂回几乎长达六百年。当我们一页一页阅读它的同时,不禁引起片刻沉思:它究竟美在何处,竟让世人如此痴迷?

一.昆曲美于“雅俗共赏”

昆曲被人们称之“登大雅之堂”的戏曲,与泛泛之作媲美,昆曲则当之无愧。《诗经》中,曾有一字“雅”使众文人大作文章,其中,清代人则把昆腔叫做“雅部”,从而“雅”给人一种尊崇的意味。“雅”成为了昆曲的灵魂,即使筵席到现代的舞台上,它依旧不改其作风,这也是山清水秀的江南佳地所酝酿出的唯独昆曲才具有的独特品性。现代昆曲研究者周秦曾在他的书中说到:“昆曲艺术之所以雄踞中国戏曲最高典范的至尊地位,不仅是因为明中叶到清中叶的全盛期苏州戏班曾经盛行京都,风靡天下,也不仅是因为清中叶到近代的衰变期在全国络绎形成了众多的昆曲支派”。①他把“而是……”留给了无数爱好昆曲的想象者。对于他们而言,“雅”是一种追求,同时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它无言可述,无词可绘。然而让现今的昆曲贯穿从“雅”通“俗”的美学理念也成为了现今舞台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理念中,“雅”似乎是文人的专属品,只有让昆曲趋于“俗”,才更适合大众的口味。当昆曲研究者正徘徊于现代的昆曲到底应符合“大众化”还是迎合“小众化”的选择之时,各个昆剧团均做出了富有人情味的抉择,他们根据昆剧本的故事情节以及时代需要,尊重了“雅”的传统,同时也抓住“俗”的路径,做到了“雅俗共赏”。这样的抉择同时也成为了对昆曲的保护和传承最为理性的道路。

二.昆曲美于人类对昆曲意境的追求

江南的小桥碧水似乎是为为昆曲量身搭设的水上戏台,加之打渔的船,挂灯的凉棚,静谧的湖亭,赏景的青年,就好比一幅画。因此江南水乡酝酿出了昆曲的委婉纤细。苏州景象繁华,它的一砖一瓦都经过细细雕琢。后人常笑言到:即使是唐伯虎的丹青妙手也会认为苏州“画难工”。与现代化大城市的建筑风貌相比,假如来到苏州听上一曲儿,似乎立刻像穿越到了古代,让人瞬间能够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舒适与淡雅。

回首昆曲的已往,不禁令人感叹:究竟是苏州的昆曲造就了吴地人平和的心境,还是吴

地人恬静淡谧的心境,酝酿了本地绝伦的昆曲艺术。“一杯茶、一小曲儿、两三知己”,便是吴地之士的满足,也诉说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想象如此一幅画面:在一个皇朝即将覆灭的晚春,感情蹉跎的女子在忘穿别苑落花之后,孤寂地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当韶华的烟火仅残剩一炉余烬,回眸一览,往事如烟,锁事凄凉,于是她落寞地吐出警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缕残梦是如此的悠长甚远……于此,当对青春的思念凝聚成不朽的召唤时,便有了《牡丹亭》。此时我们难免不去怀疑:这种“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艺术是如何被文人雅士所接纳和引起共鸣从而为现代的昆曲作了深厚的功底和铺垫呢?不可否认,文人士大夫为昆曲的流传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古至今,古人也与现今人恰似雷同,当对物质的需求达到一定境界时,精神追求的分量便超乎物质分量的存在,这便只有艺术的魅力才得以如此。这些士大夫运用他们高超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闲适的生活和空灵的境界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追求,因此便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质。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这也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昆曲成为了他们生活上的精神寄托,他们渴望从这种艺术中吐露自己的心声或者寄予一种希望,或悲或喜,或起或伏,从而抹平了自己内心的最柔嫩之处,那些微妙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也得以宣泄。很明显,当时这种潮流是被认可的。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这使得士大夫们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但衰弱并不等于灭绝,艺术力量的呼唤同样得到了回应。明清时期是我国私家园林建设最为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昆曲最为繁盛的时期。这里体现了吴地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而不仅仅只是建筑艺术上的欣赏。在当时,唱戏和看戏最能体现文人的品性情操,私家园林的聚会、演戏、听曲儿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文人士大夫在私家宅院观赏昆曲往往是一种很普遍的经验。吴地的高大屋墙为他们创造了最好的环境,只需寻得几名知音,便能随口露出一曲儿。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绝非艺术本身,不然与百戏相竞的昆曲,如今为何又脱颖而出地重返舞台。

人们往往被古代士大夫对昆曲的领悟以折服,片面认为现今昆曲演绎者除拥有高超的演技之外,却少有古代意境的显露,也对究竟是现代人无法追寻过去的意境还是过去的这门艺术根本无法返回发出了疑问。汤显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浪漫主义者,他对人世间的爱情有着别样的价值观,因此他笔下的《牡丹亭》才如此扣人心弦。弄不清到笔下的主人公仅仅只是一个角色还是他其实所向往的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但他却常常被自己笔下的故事情节的至情至性而倾倒。就比如杜丽娘的梦,这是一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勾勒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心境。然而如今的现实状态残酷的宣告于我们根本不可能拥有那样的“梦”,我们都在为生活、工作、金钱、名誉、地位而忙碌着,那样的心境是无暇顾及的。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现代昆曲仅仅只剩空壳呢?显然不是。当我们为昆曲命运轻声叹息的同时,不妨也擦亮双眸探寻现代昆曲的“绚丽多彩”、“馥郁芳香”,这些凝聚了古代无数岁月蹉跎的雕琢意蕴和古今美丽与哀愁的结合是如何形成一种传奇从而展示于当今的舞台上的呢?很庆幸,这些最美的灵魂正完好无损的呈现在了现今的舞台!

三.昆曲美于舞台上的精气氤氲

与灯红酒绿,快板生活,流行节奏相比,昆曲似平静湖中的泛舟:淡雅、舒适、婉转。这种艺术同样驻扎在当今的舞台上,凭借它在舞台上的清柔婉折、流丽悠渺、华赡典雅,让无数戏迷为之倾倒。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昆曲以其别致完善的舞台风格、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完美的词曲意境呈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昆曲的搬演必须慎而又慎,不能随意改动”浙江艺术研究院专家说,“昆曲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