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之美——以牡丹亭为例[知识研究]

合集下载

昆曲之美——以牡丹亭为例[知识研究]

昆曲之美——以牡丹亭为例[知识研究]

专业知识
18
昆曲的音乐是曲牌体,共有一千多 个曲牌,唱腔婉转细腻,有“婉丽 妩媚,一唱三叹”之说,讲究吐字。
沈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昆曲 “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 音纯细” 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 荡人。
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 离人相 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 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识、 相知、相恋、相许。
一面之缘,生死相随!这是 多么动人的爱情华章!
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上寻寻 觅觅,寻找自己的真心所依, 终其一生而不得结果?
在当今喧嚣的世界,这样至 情至真的爱情故事,最能打 动人心!
专业知识
6




专业知识
7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饰保持了昆曲的传统服饰形式, 在选择服饰上注重了它的款式、质地,这样能够与演员 的动作相协调,达到一种韵律美。服饰多用真丝面料,
在那个禁锢感情的社会,人是不能 像花草般任由你爱慕的。
如果可以生死皆随我愿,即便是酸 楚苦涩也不会怨及别人 。
专业知识
16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 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 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
路。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 有情难诉。
专业知识
17
唱 腔 之 美
专业知识
12
服饰与演员的动作相结
合,如水袖、汗巾等既 丰富了舞台语言又给人 以遐想的空间,把杜丽 娘与柳梦梅之间那种难 以启齿又朦胧的情愫, 通过演员水袖的收放、 勾搭、缠绵,既大胆又 含蓄,让人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
专业知识
13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昆曲牡丹亭名段

昆曲牡丹亭名段

昆曲牡丹亭名段
【最新版】
目录
1.昆曲牡丹亭简介
2.牡丹亭名段概述
3.牡丹亭名段的艺术特点
4.牡丹亭名段的历史与影响
5.结语
正文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被誉为“百戏之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昆曲牡丹亭是昆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牧与女子红儿的爱情故事。

其中,牡丹亭名段是这部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段,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人们喜爱。

牡丹亭名段是昆曲牡丹亭中的精华所在,它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杜牧与红儿之间深厚的爱情,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审美情趣。

牡丹亭名段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词句的运用上,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押韵等,使得词句音韵优美,富有节奏感。

牡丹亭名段的历史与影响非常深远。

这一段戏在昆曲演出中一直备受欢迎,被誉为昆曲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词句和旋律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昆曲创作,还对京剧、越剧等其他戏曲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牡丹亭名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审美情趣和爱情观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1页共1页。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牡丹亭》是中国昆曲中的经典之作,其细腻的剧情和优美的音乐脍炙人口。

本文将对两首不同版本的《牡丹亭》歌曲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作品的词曲作者、写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唱方法,探究歌曲的创作价值和艺术规律。

我们来看“王磊词、栾凯曲”版本的《牡丹亭》。

在创作背景方面,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王磊的歌词将作者自身的情感与故事的情感融为一体,以准确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栾凯的曲则将这种情感贯穿于旋律之中,用严谨的结构支撑着歌词的内涵。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看,《牡丹亭》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其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变化多样,运用了昆曲的音乐元素,使曲调具有深厚的民族风味。

同时,这首歌的词曲配合得恰到好处,通过和谐的旋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使音乐与文学紧密相连。

在演唱方法上,民族声乐的技巧被充分运用。

《牡丹亭》的演唱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呼吸控制和发声技巧,以确保在表现歌曲情感和展示昆曲韵味时达到最佳效果。

演唱者还需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以便准确地传达出歌曲的内涵。

“王磊词、栾凯曲”的《牡丹亭》展示了传统昆曲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现代音乐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深入探究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唱方法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昆曲艺术的精髓,并为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化,跨文化传播的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传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跨文化传播的经验和启示。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传播,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相结合是关键。

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商业策略,如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推出吸引年轻人的活动,举办世界巡回演出等,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同时,该剧目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们普遍熟知的经典故事以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牡丹亭》:昆曲之美在何处,竟让世人如此痴迷?

《牡丹亭》:昆曲之美在何处,竟让世人如此痴迷?

《牡丹亭》:昆曲之美在何处,竟让世人如此痴迷?喜欢这个音乐吗?在京剧班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许多行外的人未必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昆曲便成了京剧演员必修的一门基础,行内常说,一个京戏演员假如不会上那么三四出昆曲戏,那他就算不得好演员,因为昆曲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的高,过去老前辈们一拿就能拿出几十出昆腔戏。

昆曲是我们的百戏之母,具有600年的历史,而京戏不过200余年。

然京剧汲取各家所长,才成为国剧。

昆曲的剧本文学价值比任何剧种都要高,那些词藻太雅太美了。

京剧中有很多戏都源于昆曲,并受昆曲影响较深。

梅兰芳先生曾嘱咐其子葆玖,必须要学昆曲,因为学好昆曲的基础,才能动“梅派”戏。

话说回来,昆曲它的原名是“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百年前,一部《牡丹亭》孕育而生,成就了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也让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四百年后,由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一扫昆曲界的寂寥,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打开新局面。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讲述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

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直接触及到了情与理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故而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的问柳 梦梅 :秀才 , 怎的? 然 后柳梦 梅毫无顾 忌的表达 出 自 “ 去 ” 己的欲望 :和你把领 扣松 , “ 衣带 宽 , 梢儿扭 着牙儿 苫也 , 袖 则待
你 忍耐 温存 一 晌 眠 。 ”
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 自从 昆曲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 织定为
“ 口头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 后 , 曲 受到 了极 大 的 重视 , 让 我们 以 昆 也 重 新 开始 审视 昆曲在 中 国戏 曲史 上 的地 位 。
《 牡丹亭》 究竟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 吸引众多的眼球 呢? 对于《 牡丹亭》 这一作 品, 多年来 大家对 它的定位 已经形 成
了共 识 : 通 过 杜 丽 娘 和 柳 梦 梅 生 死 不 渝 的 爱 情 . 颂 了男 女 剧本 歌
青年在追求 自由幸福 的爱情生活上所作 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 表达 了挣脱封建牢笼 、 粉碎宋 明理学枷锁 , 追求个性解放 、 向往 理想生
文 学 评 论
文 学 界
因 情 而 生 的 昆 曲
— —
《 牡丹亭》
于岩
( 国传 媒 大 学 , 京 10 2 ) 中 北 0 04
摘 要: 昆曲在 很 长一 段 时 间 内 , 处 于 一 种 尴 尬 的 地 位 。 王 都 国维这 位 国 学大 师 的观 点是 : 国 戏 曲 兴 于 宋止 于 元 . 清 两代 中 明
什 么感 情 流 露 , 个 人 一 见 钟 情之 后 就 直 接 共 赴 断的被重排 , 搬上舞 台, 甚至输 出国外 , 得到 了国际文化界一致 的肯定 , 这就是《 丹亭》 牡 。那 么
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有没有考虑到这种情感产生的合理性? 答案是肯定的。戏剧性产 生是 因为人物 的心理和性格产生 了巨大的变化 , 为了使人物 的情绪变化 不唐突 , 须要设置一个 必 合适的情境 , 让人物 和他周 围的环境也 产生冲突 , 由此产生强烈 的戏 剧性 。比如罗密欧与朱 丽叶的爱情本没有什么戏剧性 , 而把 他们 两家世仇 的背景加进 去 , 就产生 了戏剧性 。所 以《 惊梦》 的 产生之前 , 汤显祖特意用《 训女》 闺塾》 为铺垫 。 《 作 在这两折 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 面对封建家庭的严格管制却没 有丝毫反抗 , 并且严守着封建礼教 的杜 丽娘 , 那个时代是几乎 在 完美的女性形象 。而这都不是真正 的杜丽娘 , 真正 的杜丽娘在她 的梦里 出现 , 得到了本性的解放。因为人在梦 中是很难受理性控 制的 , 我们在 日常生活 中带着 的假面具 , 将一切情绪 和思想隐藏 在心里 , 但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在梦中我们 回到本真的状态, 我

从艺术手法和美学角度分析昆曲《牡丹亭》

从艺术手法和美学角度分析昆曲《牡丹亭》

从艺术手法和美学角度分析昆曲《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品,现如今已登上了戏曲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舞台艺术作品;舞台中绚丽的服装、优美的乐曲、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程式化的动作,受到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以及艺术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当我第一次走近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

艺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息。

正如汤显祖所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毫无疑问,《牡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最高成就。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

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故事美——它讲述了一个在明媚的春天里开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家的后花园是一片姹紫嫣红,但是他的独生女儿杜丽娘被牢牢地关在闺房里。

姹紫嫣红的后花园作为《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丽娘在百花争艳、春心荡漾的季节里接受一个六十多岁、咳嗽多病的老学究陈最良关于《诗经》的讲议,灌注贤达、风化的教义。

不妨说,在《牡丹亭》的开头作者扳开了封建礼教的重闸,放进一丝新鲜的气流,然而让我们可怜的女主角倾刻间迷醉和眩晕了。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她竟然吃惊地发现《诗经》中还有坦率表达男女恋情的诗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闺房后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饰的春光!因此,丽娘虽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却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我国明代就有如此浪漫爱情故事,可见当时的文明程度。

汉民族的含蓄和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放到现在都堪称典范!当我们现代人还在讨论清朝留下的封建礼教的时候,从元代的年轻人张生和莺莺到明代青年柳梦梅和杜丽娘已经实践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了!唱词、唱腔、台词美——曲词,与昆曲唱腔的婉转、柔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现代感台词仿佛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痴情的柳梦梅对丽娘的呼唤,好像喊出的是我们曾经的呼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百家讲坛从汤显祖《牡丹亭》感受昆曲之美

百家讲坛从汤显祖《牡丹亭》感受昆曲之美

百家讲坛从汤显祖《牡丹亭》感受昆曲之美天朗气清,小天在这里陪伴你提到昆曲,你会想到什么?是老一辈人才会喜欢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是晦涩难懂的吴侬软语?实则不然,昆曲时下“火”得很。

各大剧院昆曲剧目相继上映,从早期看戏居多的老年人,转变为现在90%以上观众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

很明显,这代表着当今人们的涉猎范围越来越宽,更加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定位。

那要如何“听懂”昆曲呢?今天《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泰康人寿天津分公司昆曲爱好者、研究者李计青经理,带大家走近昆曲……本期嘉宾李计青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文学专业硕士泰康人寿天津分公司银保业务支持部经理200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曾经举行过一场特殊的展览,展品不同往常,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一部分,历经时间和变革的洗礼保存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第一批非遗代表作,以至于让人们忍不住惊叹,古老的昆曲为何能在现代的今天依然有这么大的魅力?现在让我们通过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走进这一古老的艺术,体会一下她的美…第一美唱腔的美-流丽悠远昆曲的唱词主要来源于文人的创作,但是仅有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昆曲的声腔美,说的就是昆曲在音乐方面的美,即唱出来的腔调特别好听: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

昆曲的唱词采用曲牌体。

关于唱腔的改进,此处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魏良辅,他花了很长时间将昆山腔进行改造和创新,调用水磨,让声音听起来像南方糯米做成的汤圆,软糯细腻;或者就像加水用砂纸打磨过的家俱一样,清丽润泽。

改进后的唱腔,音律一唱三叹,是昆山腔的独特节奏,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

水磨调的唱法与昆山腔的旋律一节一节细细磨合,加之婉转细腻的唱词,给人的那种美不仅是视觉、听觉的华丽盛宴,更是将江南软语丝丝钻进心里,将观众全部身心都油光在江南青山绿水的柔情里。

大家来听一段张静娴演唱的《步步娇》、《醉扶归》感受一下它的唱腔音律。

领略昆曲之美,树立文化自信——以汤显祖《牡丹亭》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

领略昆曲之美,树立文化自信——以汤显祖《牡丹亭》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
三、扩展:建立传统戏曲与高考试题 的联系
历 年 高 考 历 史 试 题 中, 昆 曲 题 材 首 先 出 现 在
28 2020年第05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研讨
2018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 27 题。题干中,“官腔”、 “雅乐”、“宫廷”、“郡邑大夫宴款”,说明昆 曲的倡导者是官方和文人士大夫,故正确答案是 D 项“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自明朝中后期开始, 全国戏曲品味主要由江南地区的精英左右。明清易 代之际,北京成为全国戏曲的剧集地,有来自江南 的昆曲、北方的京腔、西北的秦腔等。虽然统治者 大体上对多种地方剧持包容态度,但戏曲内行和朝 廷还是对戏曲剧种进行了品评排位,昆曲被尊为雅 部,其他剧种都被归入花部,或被轻蔑地称为“乱 弹”。昆曲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唱词依照既定的曲 牌填写;花部戏曲则采用较为简单直接的唱词,使 用更为喧闹的打击乐器。文人偏爱昆曲,花部则对 较为愚昧的观众更有吸引力。[15]
【注释】
[1] 教育部考试中心:《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 2018 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18 年第 7 期。
[2][3] 钱慧:《让戏曲走近中学生——从一份问卷调查说起》, 《艺术百家》2004 年第 2 期。
[4]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转引自徐朔方:《汤
但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是否是昆曲 在明清时期流行的唯一原因?正如上文李啸仓先生 所言,昆曲的流行始于民间,文人士大夫为追求享 乐,才逐渐将昆曲改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娱乐工具。 昆曲固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但我们也不能忽 略了市民阶层对昆曲的喜爱。其实,即便在雅部的 范围内,也有雅与俗两种表达。[16] 若以昆曲为命题 资源,其题干信息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若以昆曲 为教学资源,则必须深入追溯其受众群体及流传过 程。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3篇)

昆曲牡丹亭读后感样本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奋斗精神。

在阅读了《牡丹亭》之后,我深受触动,对于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爱情所打动。

作品以柳梅两个角色的相爱为开端,他们坚守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幸福。

尽管柳梅被迫嫁给了他人,但他们的爱情从未改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爱情的坚强与纯粹。

尤其是柳梅对于爱情的追求,她不畏压力,甘愿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最终以彻底牺牲自己来完成爱情的传承,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

其次,我被《牡丹亭》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与善良所感动。

尽管作品中有许多反面人物,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都来源于人性的复杂。

比如花草岩、刘二哥等角色,他们在柳梅遇难之后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他们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让柳梅陷入了危险之中,而这种愧疚推动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拯救柳梅,最终他们也成为了柳梅命运中的一部分。

这其中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另外,《牡丹亭》中的音乐和舞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富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而在《牡丹亭》中,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添了情感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让人在读剧本的时候似乎能够感受到戏剧的现场氛围。

最后,《牡丹亭》给了我对于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一起,却又让他们无法在一起。

尤其是柳梅的命运,她作为一个女子,一直承受着许多压力和束缚,最终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爱情的传承,这使我深思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它或许会让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对,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真正幸福。

通过阅读《牡丹亭》,我对昆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于爱情、人性、音乐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折射出了人们对于幸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皇冠上的明珠”。

它以音乐和唱腔为主要特征,形态多样,表演丰富。

《牡丹亭》是昆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昆曲之冠”,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牡丹亭游园》的表演特点进行探讨。

一、音乐特点昆曲音乐是昆曲中最重要的表演特征之一。

《牡丹亭游园》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美的旋律昆曲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唱腔,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婉转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和高亢的音调,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牡丹亭游园》中的音乐旋律轻盈婉转,柔美动听,悠扬动听,令人陶醉。

2.富有变化的节奏昆曲音乐具有丰富的节奏变化,节奏变化丰富而有层次,表现了不同情节的氛围和感情。

例如《牡丹亭游园》中的舞蹈部分,节奏轻快活泼,表现出少女们欢快轻盈的心情。

3.严格的音高和音律昆曲音乐有着严格的音高和音律要求,这些规定对演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

昆曲音乐的严格性,使得演唱者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和彩排,确保表演效果最佳。

二、表演特点昆曲的表演特点是其独特之处,表演形式多样,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

1.手势细腻唯美昆曲表演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演员的手势表现。

演员们的手势非常细腻,每个手势都非常精细,表达了角色的状态和情感。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的手势,柔美细腻,优雅动人,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2.行走曲艺的巧妙结合昆曲是以行走为基础的曲艺。

演员在舞台上的走动动作非常精细,融合了曲艺表演的元素,令人佩服不已。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的身姿优美动人,形象生动,不仅表达了主要人物的个性,也表现出时代的主题。

3.以暗示为主的道白和馆子昆曲以暗示为主的表演风格,是其表演特点之一。

演员们的表演方式非常含蓄,通过言语、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去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牡丹亭游园》中少女们在馆子里的表演,通过暗示表达出她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三、服装道具特点昆曲服装道具非常精美,能够为角色形象的塑造增添无穷魅力。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昆曲《牡丹亭》中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名著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从这里可以看到,汤显祖是典型的士阶层代表人物。

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又称《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该时期的戏曲创作意图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主要分为三大类别:自喻、媚上、教化。

《牡丹亭》属于其中的教化一类,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剧情简介年少美丽聪慧的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夫妇二人视如掌上明珠,聘请老儒生陈最良教授古文。

这天讲《诗经?关雎》。

丽娘辨认出它是一首古代恋歌。

授课已毕,在丫环春香的?Z恿下,第二天,背着父母偷偷地到后花园游玩。

“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春光,使“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顿觉心旷神怡,春意盎然,更激起她对青春的爱恋。

时至三春,不觉使人困倦。

她在回房小酣时竟得一梦,梦见一风流才子,手拿柳枝在牡丹亭柏树下与她幽会。

醒来寻梦而不得,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她临死前,画就一幅自画像并提诗一首,托春香藏于后花园太湖石旁。

后来,杜宝升官,离任前,杜丽娘嘱托在其墓地建起一座梅花观。

三年后,举子柳梦梅进京赶考,中途借宿梅花观,在花园太湖石旁拾得杜丽娘自画像。

仿佛面善,顿觉有情,将画端挂,焚香供奉,终于和画中人阴魂幽会。

杜丽娘的嘱托,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作为一位戏曲爱好者,我近日有幸观赏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昆曲版演出。

在这次观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昆曲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首先,昆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昆曲中,演员们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变化多端的音调,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动情激昂的戏曲唱段,还是温柔细致的抑扬顿挫,都展现出中国戏曲独特的音乐氛围。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用娴熟的唱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如痴如醉。

其次,昆曲的表演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表演注重修身养性,追求细腻、协调和美感。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身段和婉约的动作,将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通过身体语言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手势、舞蹈和面部表情都展现出了戏曲表演的独特之美。

特别是牡丹亭中高平转角、龟甲蜈蚣步等昆曲的独特表演功底更加突出,让我不禁赞叹演员的技艺和专注。

值得一提的是,昆曲在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方面也十分讲究。

《牡丹亭》的舞台美术设计充满诗意和唯美主义的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优雅而迷人的世界。

精致的华服、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精美的道具无一不彰显出古代戏曲的精致和高雅。

观剧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牡丹亭中,亲眼目睹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

此外,昆曲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戏曲,描述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的感情故事。

白梅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智慧的女子,而唐伯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错失和重逢,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性情感和人生哲理。

通过这一故事,昆曲传递了爱情的坚持、勇气和无悔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们对人生中真爱和抉择的思考。

在整个观剧过程中,我不禁被昆曲所带来的视听盛宴所震撼。

昆曲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精美的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深情动人的剧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引领着观众们进入一个富有艺术感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昆曲《牡丹亭》的曲辞之美

昆曲《牡丹亭》的曲辞之美

昆曲《牡丹亭》的曲辞之美作者:范果来源:《牡丹》2017年第14期《牡丹亭》诞生于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是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

《牡丹亭》戏文格调高雅,文学性很强,尤其是其中的曲辞清丽柔婉、细腻抒情,很多都是婉约优美的诗词,具备独特美感。

一、《牡丹亭》的剧情梗概《牡丹亭》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原名《还魂记》(《牡丹亭慕色还魂记》),是一部婚姻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

宋代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才华出众,貌美多姿,受封建礼教禁锢,从小深居简出,待字闺中。

一次,杜丽娘瞒着父母、塾师,与丫环春香去后花园游春。

美好的风光,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自然景色,激发了她对青春流逝的深深惋惜和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

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名青年男子在牡丹亭畔相会,两人互相爱悦,许多花仙齐来做媒,两人遂成百年之好。

但好景不长,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游园。

丽娘虽应允,但心中仍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肓。

杜丽娘在临终前自画一幅肖像并在上面题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

”死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三年后,书生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郡,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

柳生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

丽娘的幽魂显现,认出柳梦梅就是她梦中所会的那位书生,于是两人表明心迹,展开热恋。

柳梦梅与杜丽娘夜夜谈笑风生,一次偶然被人撞破,丽娘魂飞魄散。

于是,托梦告诉梦梅掘墓开棺能起死回生。

梦梅掘墓开棺,丽娘果然起死回生。

梦梅进京赶考,夫妇同赴临安。

梦梅科举考试后,正赶上了金兵入侵,朝廷推迟发榜。

而此时,杜丽娘的父亲正处于乱军包围中。

梦梅冒险前去搭救,不料杜宝不承认这个女婿,将梦梅关押起来。

金兵退兵后,杜宝获救,朝廷张榜,梦梅中了状元。

但顽固的杜宝仍不同意女儿婚事,上书奏明皇帝诬陷梦梅,想拆散他们。

最终两人的故事感动了皇帝,得到皇帝赐婚,夫妻得以团圆。

二、曲辞的艺术特征曲辞又称之为曲词,是指戏剧人物的语言。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术分析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术分析

3、剧情结构:《牡丹亭游园》的剧情结构精巧,跌宕起伏。从游园开始, 描述了梦中相见、离别相思、魂牵梦萦等多个情节,最终以大团圆结束,给观众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诗词歌赋:《牡丹亭游园》中的诗词歌赋非常丰富,这些优美的词句不 仅描绘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雅致风貌。
三、个人观点
在《牡丹亭》中,语言修辞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善于 运用各种诗词形式,如长句、短句、对仗、排比等,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和个性特征。例如,剧中杜丽娘的唱词《皂罗袍》就运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手法, 将她曲折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牡丹亭》还注重节奏韵律的运用。作者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平仄、 韵脚和声调,使得语言富有音乐感、韵律美。例如,剧中的《好姐姐》运用了民 歌的节奏韵律,使曲调流畅、优美,令人百听不厌。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 术分析
01 一、背景概述
目录
02 二、深入分析
03 三、个人观点
04 四、对比与参照
05 五、结论和评分
06 参考内容
《牡丹亭游园》是昆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本篇文章 将对这个作品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背景概述
《牡丹亭游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6世纪。这部作 品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悲剧为主题,流传至今仍广受喜爱。在昆曲的表演中,《牡 丹亭游园》是一个重要的剧目,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美的唱腔设计,让观众百 看不厌。
栾凯的曲则将这种情感贯穿于旋律之中,用严谨的结构支撑着歌词的内涵。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看,《牡丹亭》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其旋律优美 动听,节奏变化多样,运用了昆曲的音乐元素,使曲调具有深厚的民族风味。同 时,这首歌的词曲配合得恰到好处,通过和谐的旋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使音乐 与文学紧密相连。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简介解析
《昆曲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流行曲艺,也是昆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自此以来,它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昆曲牡丹亭是昆曲中二部曲艺的主要组成。

它由一个小型舞台组成,舞台上装饰精美,被称为“牡丹亭”。

每当晚上和春节期间,舞台上就会有各种歌舞表演,吸引众多人来观看。

牡丹亭属于社会歌舞,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牡丹亭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时是以评剧的形式出现的,有时会演奏舞曲,也有口技表演,令观众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而牡丹亭的表演者则把他们的独特技艺和多样的文化元素融汇在一起,表演出极具魅力的歌舞。

牡丹亭的表演分为“正剧”和“反剧”两种,“正剧”演出较为传统,“反剧”则更加现代化,充满着幽默与新颖,被称为“牡丹亭最精彩的部分”。

牡丹亭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中心,也是一个文化空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聚集了各色人物,融合了不同社会背景的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民俗文化。

它不仅在当地影响深远,也被全国所关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艺术震撼。

牡丹亭的发展也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现在,许多舞台演出都使用电子音响设备,有时也使用灯光音响,以提升表演质量,使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观众。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经沧桑,牡丹亭的形式变化多端,表演的表现力也不断增强,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得更加精彩、多彩。

今天,牡丹亭以其古朴的表演形式,一直吸引着大批观众,也希望未来能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的发展,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

《牡丹亭》论文(参考仅供)

《牡丹亭》论文(参考仅供)

《牡丹亭》的魅力摘要《牡丹亭》作为昆曲的代表,自产生以来,久演不衰,带给人们视觉及听觉上的享受。

《牡丹亭》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了人生中的激情与消况,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营造一个浪漫而传奇的故事。

本文试图通过对《牡丹亭》鲜明的人物形象,清新的语言风格及唯美的意境三方面的分析,有力论证其艺术成就,以此来肯定它在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浪漫主义至情至性诗意语言梦幻“Peony Pavilion" charmAbstract"The Peony Pavil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Kunqu Opera, since, not long, bring people visual and auditory enjoyment. "Peony Pavilion" with the sentimental love story as the main line, into the life of passion and fire situ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creating a romantic and legendary sto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s of "Peony Pavilion", the fresh language style and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 romantic emotion and poetic language of dreams《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艺术特色研究

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艺术特色研究

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艺术特色研究摘要:《牡丹亭·游园》是昆曲《牡丹亭》中的精选折子戏《游园惊梦》的片段。

整段《游园》有六支曲子,其中最出名的是【皂罗袍】和【好姐姐】。

通过描写杜丽娘与春香在花园中的所见及其说唱,刻画杜丽娘的形象,以美景衬托她心中的哀情。

间接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压抑的生活。

其词文精巧、朦胧华丽;曲调优美、深入人心,已成为昆曲的代表旋律。

本文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究,加强对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保护。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游园》;艺术特色“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

希腊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有芭蕾,英国有莎士比亚戏剧。

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

而我们中国人的雅乐又是什么?”昆曲可以说是中国的雅乐。

2001年5月18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来自中国的昆曲全票当选。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昆腔,是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为一体的表演艺术。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元末宋初年间发源于江苏昆山,有着“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名。

一、昆曲的产生、发展及表演特色(一)昆曲的产生及发展元末明初,南戏在华东华南地区广为流传,出现了四大声腔,分别是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而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昆山腔由昆曲鼻祖顾坚整理创建。

到了明代,戏曲家魏良辅搜集整理地方的音乐,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曲的优点,还增加了筝、阮以及提琴等新乐器,形成一种新的腔调——“水磨调”。

“水磨”的意思就是打磨的很细腻,这个词刚好可以形容昆曲的细腻婉约,犹如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软糯、细腻。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而魏良辅则被后人尊为“曲圣”。

他们当时研究音乐的地方江苏昆山千灯镇太仓南码头,被喻为昆曲的源,也是中国戏曲的源。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前言《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昆曲剧目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瑰丽的戏曲唱腔、精妙的表演手法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牡丹亭》的演出,深深地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于《牡丹亭》的感受和体会。

内容《牡丹亭》是清代文学家汤显祖所著的一部昆曲剧本,讲述了唐代才子张生和美丽的牡丹亭主人柳湘莲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整个剧目分为三十八个场次,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又探讨了爱情、生命和命运等哲学问题。

这场演出中,我被昆曲唱腔的美妙所深深吸引。

昆曲以其高亢激越的音调和凄婉悲切的音色,将角色的心情与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尤其是主人公张生和柳湘莲的唱腔,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而且,在唱腔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技巧,例如泛音、装饰音等,使每个音符都鲜活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演员精湛的演技,他们通过细致而熟练的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此外,我们还不能忽视舞台美术对于《牡丹亭》演出的重要性。

舞台背景利用道具、灯光和幻影效果,精确再现了唐代的宫廷和牡丹亭的景色,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并增强了戏剧的戏谑和浪漫氛围。

特别是在表达爱情、悲伤和痛苦的场景中,舞台布景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变化,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角色的情感。

从故事情节来看,《牡丹亭》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个故事中,爱情被扩展到了极致。

张生的坚持、柳湘莲的忍耐都让人深受触动。

他们通过牡丹亭这个象征性的场所,展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虽然他们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但他们仍然相信真爱和美好的未来,并最终得以圆满。

此外,我也被《牡丹亭》中对于命运和生死的探讨所打动。

在剧中,柳湘莲在阎王的审判中选择了无尽的牢狱,为了与张生再续前缘。

这种对于生死的态度使我不禁思考: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愿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和死亡。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

2024年昆曲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牡丹亭》是中国昆曲的经典之作,是明代昆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该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遭到了家族的阻拦,最终以梁祝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和无奈,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我来说,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之后,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美与哀。

首先,昆曲剧中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令人赞叹。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以曲调悠扬、婉转动人的方式进行唱腔,表达了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他们在舞台上用身体语言、韵律动作和唱腔音调,完美地呈现了梁祝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

每一个动作和音符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训练,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尤其是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思凡”、“白头吟”等情节,更是将昆曲的唯美和悲哀发挥到了极致。

其次,昆曲版的《牡丹亭》给人一种优雅和高贵的感觉。

昆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其表演风格典雅、端庄而不失纤细。

观看昆曲时,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戏服,精心打扮,舞台布置精美,营造出了一种古典美和精致的氛围。

演员们的动作优雅,姿态得体,给人以高贵的感受。

这种优雅与高贵的感觉与梁祝之间的纯洁爱情相得益彰,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应有的共鸣。

再次,昆曲版的《牡丹亭》通过唯美的场景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悲剧的人性困境。

梁祝之间的爱情是纯真而充满美好的,然而梁山伯的父亲却将梁祝分开,祝英台被迫订婚,而梁山伯则被父亲软禁在家中,无法再见到心爱的人。

这种不幸的分离和命运的无情,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和绝望。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悲剧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让人不禁为梁祝的命运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昆曲版的《牡丹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

通过观看昆曲版的《牡丹亭》,我对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昆曲有着复杂的唱腔结构和丰富的表演技巧,对演员的技艺要求非常高,更了解到昆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学之巅峰——牡丹亭

中国美学之巅峰——牡丹亭

中国美学之巅峰——牡丹亭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

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

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昆曲。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有评论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昆曲所代表的是一种古代中国人的精致的生活方式,充实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美的细微感悟。

是慢节奏生活的别样优雅,是中华士大夫文化的血脉。

而其中的翘楚自然是《牡丹亭》。

伟大的文学是能超越文字的形式之美,而牡丹亭已经是形式美的巅峰。

《牡丹亭》云: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牡丹亭是一场迤逦重华的春梦,安知理之所必无,情之必有。

三千琉璃,娑婆世界,有情众生。

情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前提,也是一切痛苦和美好的根源。

问世间情为何物?若按佛家来说情就是执念。

但若无执念何以存在?文化需要亲历,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要亲自入梦方知戏梦人生。

杜丽娘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戏梦人生。

她是天下文人士子心。

人活着本质是对于心灵自由和生命自我的彰显。

《牡丹亭》写的是旖旎之情,表达的却是生命的展现方式。

人生如果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让人为之付出生命是可悲。

人生是常有困顿,理想太容易被现实所纠缠,但只要心中有力量就可以让理想超脱现实。

牡丹亭将这种情怀沉淀成一个女人的痴和梦。

看似春梦了无痕,而我们谁又不是在做梦呢。

人生须经历才会知道是梦还是真实,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何须随物婉转,与心徘徊?多一份生而不有的洒脱,就会到达自如舒畅,清风月明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皂罗袍】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 转的心态变化。郁郁寡欢的杜丽 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 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 被压抑的人生欲望。
专业知识
14
辞 藻 之 美
专业知识
15
【江儿水】偶然间心似谴, 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 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 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 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 根相见。
专业知识
18
昆曲的音乐是曲牌体,共有一千多 个曲牌,唱腔婉转细腻,有“婉丽 妩媚,一唱三叹”之说,讲究吐字。
沈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昆曲 “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 音纯细” 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 荡人。
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 离人相 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 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以牡丹亭为例 Nhomakorabea专业知识
1
于丹在《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 书中曾概括昆曲一共有“七美”:
梦幻之美
深情之美
悲壮之美
苍凉之美
诙谐之美
灵异之美
风雅之美
专业知识
2
• 爱情之美 • 辞藻之美
• 服饰之美 • 唱腔之美
专业知识
3
爱情之美
专业知识
4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这是对柳杜二人爱情最真实的写照。
在那个禁锢感情的社会,人是不能 像花草般任由你爱慕的。
如果可以生死皆随我愿,即便是酸 楚苦涩也不会怨及别人 。
专业知识
16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 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 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
路。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 有情难诉。
专业知识
17
唱 腔 之 美
这样体现一种既典雅又华丽的飘逸的感觉。
专业知识
8
整体色调是淡雅的,尤其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服装, 质地飘逸柔软,采用了贵重的手工苏绣,形成精美、 雅致的风格。服装的色彩与人物的处境相符,尤其
二人同台时的色彩搭配很和谐。
专业知识
9
专业知识
10
专业知识
11
戏中十二花神的服饰,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 同的花,五颜六色,色彩缤纷,打造出姹紫 嫣红的百花园,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相识、 相知、相恋、相许。
一面之缘,生死相随!这是 多么动人的爱情华章!
有多少人在这个世界上寻寻 觅觅,寻找自己的真心所依, 终其一生而不得结果?
在当今喧嚣的世界,这样至 情至真的爱情故事,最能打 动人心!
专业知识
6




专业知识
7
青春版《牡丹亭》的服饰保持了昆曲的传统服饰形式, 在选择服饰上注重了它的款式、质地,这样能够与演员 的动作相协调,达到一种韵律美。服饰多用真丝面料,
松淡雅,道不尽的情意绵绵。
专业知识
20
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这五百 年前的感动!
end
专业知识
21
【惊梦】杜丽娘感慨韶光易逝,如同女子的青春。 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私定终身。
【寻梦】思念柳梦梅而不得见,因情而病、因情而亡。 临终前作自画像一幅以凭吊青春。
【拾画】柳梦梅因画生情,继而 成痴,生死追随。
【幽媾】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 见,一诉衷肠。
【回生】二人的故事感动鬼差, 杜丽娘得以复生。
【圆驾】杜丽娘之父不承认二人 爱情,将柳梦梅抓起来。 杜丽娘去金銮殿上专告业知御识状,说明前后经过,大团圆5。
专业知识
19
《牡丹亭》既保持了南昆的特色,又赋予了一定的新 意,采用了现代人欣赏音乐及唱腔的审美视听方式, 加入了一些现代乐器和配器手法,弥补了唱腔、音 乐、配器等出现的缺陷,加上包装后的昆曲,它的
可欣赏性更高,使得昆曲更年轻、更好听。
昆曲之美同时还美在舞蹈。边歌边舞,水袖抛舞,
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哀怨,时而绕出 情思绵绵。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这是一 种虚幻之美,指尖轻舒,便是如画江山,梦幻时空; 这同时也是一种写意之美,柔指纤纤,说不尽的轻
专业知识
12
服饰与演员的动作相结
合,如水袖、汗巾等既 丰富了舞台语言又给人 以遐想的空间,把杜丽 娘与柳梦梅之间那种难 以启齿又朦胧的情愫, 通过演员水袖的收放、 勾搭、缠绵,既大胆又 含蓄,让人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
专业知识
13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