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收藏汉籍的图书馆和汉籍书目

合集下载

日本馆藏汉籍文献价值研究——以《诗经》为例

日本馆藏汉籍文献价值研究——以《诗经》为例
的态度 与 中国人有 所不 同。 中国人虽然 尊重 圣人 创 立 的经 典 , 但 不 限于亦 步亦 趋 , 更 热衷 于重 新 阐释经
典 甚 至于不 惜篡 改经 文 以服 务 于现实 的需 要 。 日本
资料库。 ” l _ 2 文学文献如此 , 汉籍文献同样如此 。 1 日本藏唐前《 毛传》 、 《 郑笺》 、 《 孔疏》 古本
下的东西 , 是不允许丝毫违背 的。从江户时期产生
于江户末期 , 当时流传在世 的有三通《 毛传》 唐前古
本, 其中两通 为足利学 校遗 迹 图书馆藏本 , 称足利 本。针对 日 本 国藏有《 毛诗 》 古本 , 山井鼎撰、 物观 补遗《 七经孟子考问补遗》 中也曾有过论述。《 钦定 四库全书 ・ 七经孟子考问补遗提要》 日“信息诗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以其经的特殊身份在唐代大量被介绍到日本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与文学交流的见证同时保留了毛传郑笺孔疏唐时的面貌
2 0 1 3 年 5月 2 0 1 3年第 2 — 3 期( 总第 1 3 5— 1 3 6 期)
晋 图 学 刊 S h a n x i L i b r a r y J o u na r l
的态度 , 往往在一个相对封 闭的环境 中, 将不同时代 的中国古籍保存下来 。所以至今我们仍然可以读到
数 百年乃 至 千余 年前 的 抄 本 。 ” … 因此 日本 、 韩 国、
本学人在崇拜和敬仰 心理 的作用下 , 使这些汉籍如
同化 石一般 , 保 留 了不 同历 史 时期 的文献 原貌 , 具有 重要 的文献 价值 。该 文 以《 诗经》 为例 , 从 版 本 价值
的学术环境。 日本学人 随时关注着新传人 的书籍 , 同时又对原来传人的那些版本抱充分尊重不予割爱

近代日本之汉籍收藏与编目.pdf

近代日本之汉籍收藏与编目.pdf

近代日本之汉籍收藏与编目.pdf近代日本之漢籍收藏與編目高田時雄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之漢籍收藏,有其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

而明治以來收藏事業之展開,愈見其曲折與複雜。

因此欲把握今日日本之漢籍收藏狀況,則有必要先將明治以來百數十年之收藏歷史作一概觀。

而在此時期,由於圖書館員及學者之熱心努力,亦有相當數量漢籍目錄得以編纂公刊。

這些成果,俱已成爲當今正在進行中的日本所藏漢籍目錄資料庫建設之重大資源。

蓋因明治維新爲日本歷史上前所未有之一大變革期,其時徹底歐化思想之所披,便導致此前一直受人珍重的和漢古書流失之事態。

大量古書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從市場上流出,而此中影響最劇者,當然是中國古典書籍。

明治十三年(光緒六年庚辰、1880年),作爲公使館隨員來日的楊守敬,於滯在四年之間,全力購入當時爲日人所不顧的中國古典書籍,並持之以歸中國。

據說楊氏所購之數,僅最初一年間卽有三萬册以上。

雖說所購之書多數採自齋藤琳琅閣、松山堂等書肆,但在此之外,楊守敬還與森立之、向山黄村、島田重禮等當時聞名的藏書家交往,並通過此中人脈,得以大量入手諸如《經籍訪古志》中所著錄的善本。

在楊守敬購得漢籍的同時,薩道(Sir Ernest Satow)等西洋人則專收日本書,大量收購日本書中的善本。

總之,在明治最初十數年間,大量善本古籍流出國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至明治三十一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作爲出使日本大臣到東京赴任的李盛鐸,在其就任至離任三年多的時間中,得到書誌學者島田翰的協作,大量購入殘存於日本的宋元版、日本古鈔本等書物。

當時的古書價格,比起楊守敬時代來肯定已經相當昇值,但若通過努力,仍可以得到豐厚的收獲。

如眾所周知,李氏藏書現已歸北京大學圖書館。

至德川幕府末年爲止積蓄的圖書流出國外這樣一種不幸的狀況,卽爲近代日本漢籍蒐集歷史之起始。

而與此種狀況之發生相對,擁有財力的古典書籍愛好家們亦隨卽開始了新的蒐集事業。

幕末以來文人墨客的中國興趣,在明治時期的知識人之間仍然具有很大影響力,因此他們對於漢籍的興趣,當然也就不可小看。

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一览

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一览

アラビア語写本ダイバーコレクション
[url]http://ricasdb.ioc.u-tokyo.ac.jp/daiber/db_index.html[/url]
インド・イスラーム史跡建築/
[url]http://www.ioc.u-tokyo.ac.jp/~islamarc/WebPage1/htm/index.shtml[/url]
内陆アジア史学会 [url]http://www.littera.waseda.ac.jp/appendix/sias/top_j.html[/url]
遼金西夏史研究会 [url]/liaojinxixia/j-top.htm[/url]
高句麗研究会 [url]/~hp/koguryo/[/url]
東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大正新脩大藏經テキストデータベース
[url]http://www.l.u-tokyo.ac.jp/~sat/japan/index.html[/url]
東洋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文學科——中國宗教關係文獻目錄(道教篇)
[url]http://bunbun.toyo.ac.jp/chutetsu/database/daoism/intro.htm[/url]
The Silk Road Project: Reuniting Turfan's Scattered Treasures(美)
[url]:8084/turfan/[/url]
インターネット 西夏学会 [url]http://www3.aa.tufs.ac.jp/~mnaka/tangutindex.htm[/url]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目录
[url]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url]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的特点和价值——以该目录“小学类”为中心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的特点和价值——以该目录“小学类”为中心

对于某种书,则原书排列于前,其注解、考证及其他相
如“说文之属”中,先列《说文解字》,继先后列出不同时
(以下简称“东大研究所”
)这两所著名的研究机构的目录书
在分类上更为合理,著录上更为准确,而且在很多方面胜过
代研究此书的著作,如《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韵谱》等。
我们国内的一些权威目录书(如《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
此目录从大类来看,基本遵从自民国以来形成的古籍分
1.3
类法,即分经史子集丛五大类著录古籍。而就其“经部·小学
著录全面而准确
类”来说,其不再按照《四库全书》以来的“训诂之属、字书之
对于具体的一部书,
《京大人文研书目》一般依次著录书
属、韵书之属”的三级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是根据具体实际分
名、卷数、附刻书,均大字题写;继以小字著录撰者、版本、批
《韵钥》则仅题“志清堂
然,
《京大人文研书目》亦或有此瑕疵,但多数可以据之校勘
藏板”。故而,为了避免误解,此本应该著录为“明崇祯年间
中国国内目录。如《西儒耳目资》3 卷,京大人文研题“民国
吉州杨文骢刊本”
或“明崇祯年间志清堂刊本”
才比较准确。
二十二年(1933)国立北京大学据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明天启
今检京大人文研所藏之本,严氏著录为残本。但《同文
育出版社,2009:4-5.
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355.
高拜石.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 13 集)
·治学有一套——
李若农淹雅通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316.
罗振玉.俑庐日札拾遗[G]//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历
史文献研究集刊(第 2 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日本汉籍《和尔雅》引《说文》考

日本汉籍《和尔雅》引《说文》考

日本汉籍《和尔雅》引《说文》考张颖慧(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摘 要]《和尔雅》为日本贝原好古编撰的一部雅学汉籍,该书引用了众多中国古籍,其中就有重要字书———《说文》。

我们对其中的22条引文和大小徐本《说文》进行比勘,并结合其他古籍所引《说文》对该书所引进行了判定。

[关键词]日本汉籍;《和尔雅》;《说文》 ①[中图分类号]H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21)03-0079-06一《和尔雅》为日本贝原好古编撰的一部雅学著作,也是一部和刻本汉籍。

该书共八卷,分天文、地理、岁时、神祇、人伦、身体、亲戚、官职、姓名、衣服、宝货、器用、畜兽、禽鸟、龙鱼、虫介、米谷、饮食、菜蔬、草木、数量、言语共计22个门类。

外加附录杂类。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保存有两种《和尔雅》:一种是由大井七郎兵卫印刷于元禄7年(公元1694年),五册;一种是堀川高*上ル丁印刷于江户时期,四册。

二种版本相同,印刷时间不同。

本文依据的是前者。

《和尔雅》是“以《尔雅》的内容与形式为模本、结合日本类书《倭名类聚抄》的撰写特点,对日本词汇的一次整理和汇编,是一部仿雅著作,同时也是雅学本土化的一个范例。

”[1](P11)该书所引中国古籍众多,如《诗经》《释名》《尔雅》《左传》《方言》《淮南子》《文选》《吕氏春秋》等;也引了一些重要的日本古籍,如《日本书纪》《倭名抄》《释日本纪》《词林釆叶抄》等。

这些文献保存了不少异文另说,通过互勘,对于还原古籍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今从《和尔雅》所引《说文》条目中择22条,略加按语,比勘其与大小徐本之异同,并通过其他古籍做出判断。

因目前学界对《和尔雅》关注不多,权列小文,以抛砖引玉。

本文所据《说文》底本为王贵元《说文解字校笺》。

二1.天文门·堪与《说文》云:“堪,天道。

舆,地道。

”(卷1P7)①按:《说文·土部》:“堪,地突也。

”[2](P602)《说文·车部》:“舆,车舆也。

安平秋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安平秋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影印说明(第一辑)原載中國典籍與文化雜志编者按: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有一百四十余种,比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及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总和还要多。

宫内厅书陵部系日本皇家机构,所藏图书不对外开放,日本学者亦少有入宫看书的机会,中国学者对这一部分藏书的了解更少。

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向关注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籍的命运,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要求:“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書处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正在进行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复制工程,力争将一百四十余种宋元版汉籍全部复制回来,并有计划地选择其中国内缺藏或学术价值较高的若干种影印出版。

目前已复制回国74种,尚差70种正在复制之中。

其中第一批14種(27函,181冊)已于2001年12月由中國線裝書局出版。

現將該叢書的總序(《編纂緣起》)和各書的《影印说明》发表,以飨读者。

编纂缘起安平秋目前,国外收藏中国古籍数量最多、珍贵程度最高的,当属东邻日本。

日本收藏古籍的机构著名的有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尊经阁文库、金泽文库、东洋文库、内阁文库(国立公文书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杏雨书屋等。

其中,又以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所藏中国宋元版古籍为多。

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国天皇的皇家藏书机构。

创建于公元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当时称做图书寮,隸属中务省。

1884年改称宫内省图书寮,1949年更名宫内厅书陵部。

宫内厅书陵部所收图书,至今历经十三个世纪的累积,数量甚夥,而未见公开发表确切的数字。

其中,中国古籍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

从目前已公开的书目看,所收中国古籍宋刊本七十五种、元刊本六十九种、明刊本三三六种,另有唐写本六种、元钞本五种、明钞本三十種)。

东京大学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书目

东京大学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书目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http://shanben.ioc.u-tokyo.ac.jp/list.php目录序號書名1 十三經註疏嘉靖中福建刊本2 [十三經註疏] 周易兼義九卷3 [十三經註疏] 尚書註疏二十卷4 [十三經註疏] 毛詩註疏二十卷5 [十三經註疏] 周禮註疏四十二卷6 [十三經註疏] 儀禮註疏十七卷7 [十三經註疏] 禮記註疏六十三卷8 [十三經註疏] 春秋左傳註疏六十卷9 [十三經註疏] 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10 [十三經註疏] 春秋穀梁註疏二十卷11 [十三經註疏] 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12 [十三經註疏] 孝經正義九卷13 [十三經註疏] 爾雅註疏十一卷14 [十三經註疏] 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15 十三經註疏崇禎中古虞毛氏汲古閣刊本16 [十三經註疏] 周易兼義九卷17 [十三經註疏] 尚書註疏二十卷18 [十三經註疏] 毛詩註疏二十卷19 [十三經註疏] 周禮註疏四十二卷20 [十三經註疏] 儀禮註疏十七卷21 [十三經註疏] 禮記註疏六十三卷22 [十三經註疏] 春秋左傳註疏六十卷23 [十三經註疏] 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24 [十三經註疏] 春秋穀梁註疏二十卷25 [十三經註疏] 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26 [十三經註疏] 孝經註疏九卷27 [十三經註疏] 爾雅註疏十一卷28 [十三經註疏] 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29 周易九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30 周易略例一卷嘉靖四年范氏天一閣刊本31 周易舉正三卷嘉靖四年范氏天一閣刊本32 周易二十四卷嘉靖中刊本33 易象鉤解四卷嘉靖三十年序刊本34 易象彙解二卷萬曆中刊本35 尚書十三卷元和中古活字印本36 書傳會選六卷洪武中味經堂刊本37 毛詩二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38 韓詩外傳殘五卷嘉靖十八年歷下薛氏芙蓉泉書屋刊本39 附釋音周禮註疏四十二卷元刊明修本40 禮經會元四卷明刊本41 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首一卷嘉靖二十七年仁和芮氏刊本42 儀禮十七卷嘉靖中徐氏刊本43 儀禮殘五卷明刊本44 儀禮注疏十七卷嘉靖五年廬陵陳鳳梧刊本45 儀禮注疏十七卷嘉靖中遂昌應檟刊本46 禮記二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47 禮記釋文四卷宋淳熙中撫州公使庫刊開禧咸淳間修本48 禮記正義殘一卷紹熙中三山黃唐刊明印本49 禮書一百五十卷宋刊元修本50 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註十四卷嘉定中刊元明閒遞修刊本51 儀禮經傳通解殘一卷南宋刊本52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53 春秋左傳詳節句解三十五卷正德八年序刊本54 監本附音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元刊明修本55 春秋胡傳三十卷首一卷嘉靖二十八年新興鄭氏刊本56 論語十卷天文二年泉南阿佐井野氏刊本57 論語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58 論語十卷日本刊本59 論語十卷日本刊本60 論語十卷日本刊本61 論語十卷日本刊本62 論語十卷慶長年間日本要法寺刊本63 論語十卷慶長年間日本活字本64 論語十卷文化十三年序日本刊本65 論語十卷文化年間日本刊本66 論語十卷江戶時期日本刊本67 孟子十四卷慶長中用古活字印本景刊68 孟子集註重訂輯釋章圖通義大成十四卷正統中刊本69 鄭氏佚書光緒十四年浙江書局刊本70 授經圖殘八卷萬曆二年跋汴上朱氏刊本71 五雅七十三卷嘉靖中新安畢氏刊本72 [五雅] 新刻釋名八卷73 [五雅] 新刊廣雅翼三十二卷74 [五雅] 新刊爾雅三卷75 [五雅] 廣雅十卷76 [五雅] 新刊埤雅二十卷77 說文解字十五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78 六書音均表五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79 汲古閣說文訂一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80 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康熙四十三年序張氏澤存堂刊本81 廣韻五卷康熙四十三年序張氏澤存堂刊本82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殘三卷正德十年刊本83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正德十年金臺衍法寺釋覺恒重刊本84 五音集韻殘五卷嘉慶三十八年補修本(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85 新編經史正音切韻指南一卷元劉鑑撰(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86 直指玉鑰匙門法一卷明釋慶傳撰坿錄(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87 新增篇韻拾遺并藏經字義一卷(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88 新編篇韻貫珠集八卷明釋真空撰(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89 重覔五音借部免疑隱形字一卷(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附録)90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併五音集韻十五卷成化六年重刊本91 成化丁亥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十五卷成化三年重刊本92 重修二十一史元刊明南京國子監刊康熙三十九年四十年重修本93 [重修二十一史] 史記一百三十卷94 [重修二十一史] 前漢書一百卷95 [重修二十一史] 後漢書九十卷96 [重修二十一史] 三國志六十五卷97 [重修二十一史] 晉書一百三十卷98 [重修二十一史] 宋書一百卷99 [重修二十一史] 南齊書五十九卷100 [重修二十一史] 梁書五十六卷101 [重修二十一史] 陳書三十六卷102 [重修二十一史] 魏書一百十四卷103 [重修二十一史] 北齊書五十卷104 [重修二十一史] 周書五十卷105 [重修二十一史] 隋書八十五卷106 [重修二十一史] 南史八十卷107 [重修二十一史] 北史一百卷108 [重修二十一史]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109 [重修二十一史] 五代史記七十四卷110 [重修二十一史]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111 [重修二十一史] 遼史一百十六卷112 [重修二十一史]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113 [重修二十一史] 元史二百十卷114 [重修二十一史附録] 金國語解一卷115 史記殘二卷慶元中建安黃善夫刊本116 史記一百三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117 諸儒校正東漢詳節殘一卷宋刊本118 增修陸狀元集百家註資治通鑑詳節殘六卷宋刊元修本119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成化九年序內府刊本120 甲子會紀五卷嘉靖三十八年序刊本121 資治通鑑殘二卷宋刊本122 歷代通鑑纂要九十二卷正德十四年慎獨齋刊本123 重刻校正增補皇明資治通紀十卷嘉靖三十四年序刊本124 汲冢周書十卷嘉靖元年跋刊本125 竹書紀年二卷嘉靖中四明范氏天一閣刊本126 鄭端簡公今言四卷簡嘉靖四十五年鄭氏刊本127 鄭端簡公古言二卷簡嘉靖四十五年鄭氏刊本128 皇明聖諭訓解一卷萬曆中刊本129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卷正德十一年跋刊本 (卷第十二至第二十二第三十二至第四十)鈔本130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卷]附錄九卷正德十一年跋刊本 (卷第十二至第二十二第三十二至第四十)鈔本131 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嘉靖二十八年序刊本132 太師王端毅公奏議十五卷嘉靖十三年刊嘉慶十一年補刊本133 戶科等都給事中等官趙氏等奏稿嘉靖中鈔本134 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三卷日本弘毅館刊本135 近代名臣言行錄十卷嘉靖十一年跋濠梁崔氏刊本136 濟美錄四卷嘉靖十四年歙鄭氏刊本137 新安休寧嶺南張氏會通譜不分卷嘉靖十二年重修刊本138 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譜五卷嘉靖十四年序刊本139 長沙檀山陳氏族譜不分卷萬曆中刊本140 元微之年譜一卷141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天順五年御製序刊本142 吳縣啚圖不分卷同治十三年跋刊本143 吳縣啚圖不分卷清刊本144 咸淳臨安志殘二卷宋刊本145 蘇州府纂修識略四卷正德元年序刊本146 盛湖誌二卷乾隆三十五年跋刊本147 安東縣志十五卷首一卷光緒元年刊本148 江山縣志十四卷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序刊本149 [江山縣志]附錄一卷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序刊本150 武康縣志八卷據乾隆十二年重修刊本鈔151 蕭山縣志四十卷乾隆十六年刊本152 開化縣志十四卷首一卷光緒二十四年重修刊本153 遂安縣志十卷首一卷光緒十六年據乾隆三十二年刊本活字印154 壽昌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據乾隆十九年刊本鈔155 富順縣志三十八卷道光七年刊本156 豐順縣志八卷首一卷同治四年重補刊本157 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一卷嘉靖四十一年序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158 會稽三賦一卷圖說一卷嘉靖二年序刊本159 崇禎三壬午式年司馬榜目一卷英祖四十年芸閣刊本160 金陵古今圖攷一卷天啟三年四年序金陵朱氏刊本161 金陵圖詠一卷天啟三年四年序金陵朱氏刊本162 西湖遊覽志二十四卷嘉靖二十六年序刊萬曆十二年序江陰范鳴謙修本163 西陵細路程一卷鈔本164 西陵細路程一卷鈔本165 西陵細路程一卷鈔本166 西陵路程發報到報日期單不分卷鈔本167 東陵細路程一卷鈔本168 東陵路程圖式一卷鈔本169 東陵路程二卷鈔本170 周行備覽六卷乾隆三年序刊本171 大唐六典三十卷正德十年序重刊本172 大唐六典殘十六卷正德中刊本173 大唐六典殘十三卷嘉靖中刊本174 官制備攷二卷明刊本175 大清職官遷除題名錄崇壽堂刊本17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榮慶堂刊本17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嘉慶六年奎文閣刊本178 大清中樞備覽不分卷道光三年名貴堂刊本17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七年京都榮覲堂刊本18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十年京都英秀堂刊本18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十一年京都榮覲堂刊本18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十七年京都本立堂刊本18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二十年京都榮祿堂刊本18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二十三年京都本書坊刊本18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二十三年京都榮祿堂刊本18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二十八年京都榮祿堂刊本18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二十九年北京榮陞堂刊本18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道光三十年北京榮祿堂刊本18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四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五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六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六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六年榮晉齋刊本19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九年北京榮晉齋刊本19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咸豐十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元年榮錄堂刊本19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二年北京榮錄堂刊本198 大清中樞備覽不分卷同治三年榮晉齋刊本19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四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0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五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0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六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0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八年榮祿堂刊本20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九年北京榮晉齋刊本20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年北京斌陞堂刊本20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一年斌陞堂刊本20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二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0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二年冬季北京榮錄堂刊本20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三年榮錄堂刊本20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同治十三年北京榮晉齋刊本21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年北京斌陞堂刊本21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六年榮華堂刊本21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六年北京斌陞堂刊本21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七年榮祿堂刊本21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年北京榮華堂刊本21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一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16 大清中樞備覽不分卷光緒十二年來鹿堂刊本21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三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1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四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1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六年北京順濟局刊本22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七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2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九年文寶堂刊本22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十九年北京松竹齋刊本22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年來鹿堂刊本22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年北京松竹齋,榮寶齋刊本22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年北京善成堂刊本22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一年北京善成堂刊本22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三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2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四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2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五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3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六年榮祿堂刊本23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七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3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八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3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八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3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九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3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二十九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3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3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3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3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一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4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一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一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3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二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4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二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4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7 大清百官錄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北京槐蔭山房刊本24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四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4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四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50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光緒三十四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51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元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52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元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53 大清百官錄不分卷宣統元年北京槐蔭山房刊本254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二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55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二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56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二年北京榮寶齋刊本257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二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58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三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59 大清搢紳全書不分卷宣統三年北京榮祿堂刊本260 大中華搢紳全覽不分卷民國六年北京榮錄堂刊本261 各部院簽式不分卷鈔本262 部本簽式六卷鈔本263 通本簽式四卷鈔本264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十八年西樵方獻夫刊本265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正德十一年建陽劉氏慎獨齋刊本266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中雲南李氏刊本267 新刊增入諸儒議論杜氏通典詳節四十二卷至元二十三年刊本268 通志二百卷至治二年刊本萬曆崇禎中補修刊本269 通志殘二卷至大二年福州刊本270 通志殘一卷至治二年福州三山郡學刊本271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蘄陽馮天馭校刊本272 定例全編五十卷康熙五十四年京都榮錦堂刊本273 [定例全編]續增新例六卷雍正元年274 文公家禮殘二卷宋刊本275 重刻丘閣老校正朱文公家禮宗四卷萬曆中午山熊氏刊本276 滿洲世譜式樣圖不分卷清鈔本277 魚鱗圖冊不分卷鈔本278 兩淮鹽法志四十卷首一卷圖一卷乾隆十三年刊本279 唐律疏議殘一卷宋刊本280 明法類說殘一卷元刊本281 故唐律疏議殘四卷至正十一年崇化余氏勤有堂刊本282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存卷第二第三)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283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比附律條一卷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284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附錄一卷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285 大明律集說附例九卷圖一卷萬曆十九年挝州劉氏刊本286 新刻御頒新例三台明律招判正宗十三卷首一卷萬曆四十六年建邑余氏雙峯堂刊本287 刻精註大明律例致君奇術十一卷首一卷萬曆中閩潭城余氏萃慶堂刊本288 宋提刑洗冤錄一卷289 鐫大明龍頭便讀傍訓律法全書十一卷首一卷萬曆中劉氏安正堂刊本290 新刊刑學大成殘六卷刊本291 大明律附例三十卷首一卷萬曆四十年序刊本292 慎刑說一卷萬曆四十年序刊本293 新刻全像海剛峯先生居官公案四卷萬曆中金陵萬卷樓虛舟生刊本294 定例成案合鐫三十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295 [定例成案合鐫]逃人一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296 [定例成案合鐫]續增不分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297 例案全集三十五卷康熙六十一年序思敬堂刊本298 成案續編十二卷乾隆二十年刊本299 [成案續編]二刻八卷補二卷(二刻)乾隆二十八年刊本(補)乾隆三十六年刊本300 刑名條例不分卷乾隆四十六年刊本301 大清律箋釋合鈔三十卷首不分卷康熙四十一年序錢氏思補堂刊本302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303 照房等丈尺做法細冊一號至二十號清鈔本304 中海木瓦石作做法尺寸清冊不分卷清鈔本305 正藍旗兵房做法不分卷清鈔本306 神廚庫做法冊不分卷清鈔本307 監修正陽門工關防稿不分卷清鈔本308 諸陵工程報告不分卷清鈔本309 諸陵規制尺寸略節不分卷清鈔本310 崇陵工程做法冊一百二十八卷油印本311 崇陵做法簡冊四卷油印本312 妃園寢做法簡冊四卷油印本313 妃園寢工程做法冊五十卷油印本314 風水圍牆做法冊六卷油印本315 普祥峪定東陵拉運石料成撘浮橋等工銷算不分卷同治中鈔本316 修理城外水溝河桶等工銷算銀兩總一卷鈔本317 碧雲寺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18 廣源閘至鐵欞閘河桶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19 靜明園內疏濬泉源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20 靜明園外出水閘至廣源閘河桶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21 靜宜園內外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22 櫻桃溝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23 太和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4 太和門迤西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5 太和門迤東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6 貞度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7 昭德門迤東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8 貞度門迤西庫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329 同治十三年太廟東西兩廡等工一摺他十摺同治中鈔本330 太和門修理文書光緒中鈔本331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332 新編漢唐通鑑品藻殘十五卷嘉靖十七年序西安府刊本333 標題句解孔子家語三卷慶長四年古活字印本334 鹽鐵論十二卷嘉靖三十三年雲閒張氏猗蘭堂刊本335 鹽鐵論十卷弘治十四年新淦涂氏據嘉泰二年刊本重刊336 貞觀政要十卷成化元年內府刊本337 大學衍義節略二十卷嘉靖四年序刊本338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目二卷正德元年刊本339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嘉靖三十八年福建吉澄等校刊本340 近思錄十四卷嘉靖六年刊本341 新刊性理大全七十卷嘉靖三十九年進賢堂重刊本342 五倫書殘五卷景泰五年京兆劉氏翠巖舍刊本343 聖學格物通一百卷嘉靖七年福建右布政使吳昂刊本344 靈棋經一卷正德十五年序重刊本345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明刊本346 淮南鴻烈解二十七卷明王元賓刊本347 [淮南鴻烈解二十七卷] 要略間詁一卷畧明王元賓刊本348 天祿閣外史八卷嘉靖二年序刊本349 草木子四卷正德十一年葉溥刊本350 新刊鶴林玉露十八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351 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錄一卷嘉靖四十一年長洲王氏重刊本352 竹嶼山房雜部殘八卷清內府鈔本353 群書治要五十卷羣元和二年銅活字印本駿河版354 藝文類聚一百卷嘉靖中天水胡纘宗刊本355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萬曆二十八年序刊本356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外集十五卷泰定三年廬陵武溪書院刊本357 新雕皇朝類苑七十八卷銅活字印本358 玉海二百四卷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刊本359 [玉海二百四卷] 詩攷一卷360 [玉海二百四卷] 詩地理攷六卷361 [玉海二百四卷] 漢藝文志攷證十卷362 [玉海二百四卷] 通鑑地理通釋十四卷363 [玉海二百四卷] 周書王會補注一卷364 [玉海二百四卷] 踐阼篇集解一卷365 [玉海二百四卷] 急就篇四卷366 [玉海二百四卷] 漢制攷四卷367 [玉海二百四卷] 小學紺珠十卷368 [玉海二百四卷] 周易鄭康成注一卷369 [玉海二百四卷] 通鑑荅問五卷370 [玉海二百四卷] 姓氏急就篇二卷371 [玉海二百四卷] 六經天文編二卷372 事物紀原二十卷正統九年序刊本373 群書考索別集二十五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374 群書考索續集五十六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375 群書考索後集六十五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376 群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377 錦繡萬花谷別集三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378 錦繡萬花谷續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379 錦繡萬花谷後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380 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381 事物紀原二十卷正統九年建安陳氏刊本382 群書考索後集殘二十一卷383 對類二十卷目一卷嘉靖二十九年序刊本384 新鋟增補萬錦書言故事大全八卷萬曆中閩建黃直齋刊本385 新鐫赤心子彙編四民利觀翰府錦囊八卷萬曆十三年閩建明雅堂刊本386 新刻類輯故事通考旁訓十卷萬曆三十六年詹聖澤重刊本387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四十三卷萬曆二十七年余氏雙峰堂刊本388 重刻聯對便蒙圖像七寶故事大全二十卷萬曆三十二年黃氏集義堂重刊本389 新刻太倉藏板全補合像註釋大字日記故事四卷首一卷明閩建劉君麗刊本390 新鍥天下備覽文林類記萬書萃寶殘九卷萬曆二十四年刊本391 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三十三卷萬曆二十五年書林閩建雲齋刊本392 新刊翰苑廣記補訂四民捷用學海群玉二十三卷萬曆三十五年序潭陽熊氏種德堂刊本393 新刊天下民家便用萬錦全書十卷萬曆中刊本394 新鍥重訂補遺音釋大字日記故事大成殘四卷萬曆中熊氏吾書舍刊本395 鍥旁註事類捷錄十五卷萬曆三十一年序余氏萃慶堂刊本396 鼎鋟崇文閣彙纂士民萬用正宗不求人全編三十五卷萬曆三十五年潭陽余文台刊本397 鼎鍥龍頭一覽學海不求人二十二卷明刊本398 新刻鄴架新裁萬寶全書三十四卷萬曆四十二年序刊本399 增補易知雜字全書二卷明刊本400 新鐫幼學易知書札便覽一卷明刊本401 韻府群玉二十卷朝鮮翻刊元統二年梅溪書院刊本402 類聚古今韻府續編二十八卷弘治十二年序日新堂刊本403 世說新語六卷嘉靖十四年序三畏堂刊本404 新刻京臺公餘勝覽國色天香十卷大梁周文煒重刊本405 選鍥騷壇摭粹嚼麝譚苑十二卷萬曆中世德堂刊本406 世說新語八卷明據萬曆十年吳興淩瀛初刊本重刊407 霍小玉傳一卷文化七年跋竹田莊刊本408 會真記詩詞跋序辯證一卷尊生館刊本409 新編分類夷堅志甲集五卷嘉靖二十五年序錢塘洪楩清平山堂刊本410 繪圖痴婦說情傳一卷上海圖書局排印本。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介绍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介绍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介绍《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是著名学者安平秋教授领衔的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海外汉籍学术团队经过十五年的默默耕耘而完成的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重要研究成果。

这套丛书收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66种,共计170册,于2012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最初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科研规划重点项目。

后来又得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列入该机构的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批准以安平秋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为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这套《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成为《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的子项目,也是其中最先出版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像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千百年来,有相当多的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流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总数不下数千种之多。

其中,流传到日本的数量最多,且版本价值最为珍贵。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国天皇的皇家机构。

它创建于公元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当时称作“图书寮”,隶属中务省。

1884年改称“宫内省图书寮”,1949年更名“宫内厅书陵部”。

宫内厅书陵部所收图书,至今历经十三个世纪的累积,数量甚夥,中国古籍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

从目前已公开的书目看,所收中国古籍宋刊本75种、元刊本69种、明刊本336种,另有唐写本6种、元钞本5种、明钞本30种。

过去日本学者阿部隆一做过统计,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宋元版汉籍大约有3000-3500部。

据安平秋教授暨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海外汉籍团队的调查,大约有5500-6000部。

其中,海外收藏最多的是日本,大约有800-1000部。

日本养安院藏书考

日本养安院藏书考
2018年 6月 2018年第 3期 (总第 166期 )
· 古籍研究 ·
晋 图 学 刊
Shanxi Library JournM
Jun.,2018 No.3,2018(Issue No.166)
日本 养 安院 藏书 考
陈 瑜
(河 南 中 医药大 学 图书馆 ,河 南 郑州 450046)
书为 主 ,在前 田纲 纪 藏 书 上 基 础 发展 起 来 的尊 经 阁
1603年 ,江户幕府建立 ,以德川家康亲 自设 立
59
2018年 6月 2018年 第 3期 (总第 166期 )
晋 图 学 刊
Shanxi Library Jour nal
Jun.,2018
No.3,2018(I 以及 藩文 库 , 使 臣 ,并称 无传 ,且 云秀 吉之乱以儒学 、易 学 图 然则求 朝 鲜逸 书者 ,此地 当得 半中图分 类号 :G250.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04—1680(2018)03—0059—06
0 引 言 明 治 以前 ,日本收 藏汉 籍之 所 ,一为 旧藩 及幕 府
官库 ,一为古刹名寺 ,前者如佐伯、御等 ,后 者如 高 山寺 、真福 寺 ,往 往 有真本 秘 笈 。养安 院 为幕 府 时期 曲直濑 氏家 族 藏 书 处 ,庆 长 五 年 (1600年 ), 后 阳成 天 皇御 赐名 医 曲 直 濑正 琳 (1565— 1611年 ) “养 安 院”之 尊 号 ,遂 以此 为 藏 书号 ,“养 安 院藏 书” 之 印在 正琳之 后 亦 一直 沿 用 ,从 初 代 的正 琳 至 幕末 的正 健共 历经 十代 。曲直 濑养 安 院 家作 为 江户 幕 府 的内科医官 ,不仅世代为医 ,且藏书 闳富 ,文禄 四年 (1595年 ),宇喜 多秀 家将侵 攻朝 鲜 时所 获 秘籍 数 百 卷全 部 赠给 正琳 ,杨惺吾 《日本 访 书 志缘 起 》日 :“日 本 收藏 家 除足 利 官 学 外 ,以 金 泽 文 库 为 最 古 ,当 我 元 、明之 间 ,今 日流传 宋 本 大 半 是 其 所 遗 ;次 则 养 安 院 ,当明之季世 ,亦多宋元本 ,且有朝鲜古本。”_l

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大全

日本汉学研究数据库大全
[url]http://www.bbaw.de/forschung/turfanforschung/dta/ch_u/dta_chu_index.html[/url]
三國志辞書の頁
[url]/[/url]
DOKISHA (Daoqishe) Home Page
[url]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url]
Kambun Database 日本漢文学書誌データベース
[url]/database/[/url]
Digitales Turfan Archiv(德国)
SAT 大正新脩大藏經データベース(SAT)について
[url]http://www.l.u-tokyo.ac.jp/%7Esat/japan/preview.html[/url]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石刻拓本資料
[url]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imgsrv/takuhon/index.html[/url]
The Silk Road Project: Reuniting Turfan's Scattered Treasures(美)
[url]:8084/turfan/[/url]
インターネット 西夏学会 [url]http://www3.aa.tufs.ac.jp/~mnaka/tangutindex.htm[/url]
[url]http://www.asahi-net.or.jp/%7EYW5A-IWMT/kantoku/sokan.htm[/url]
楚簡データベースindex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数据库馆藏中国古籍目录(简)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数据库馆藏中国古籍目录(简)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藏中国古籍目录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网址: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Bunko17 :bunko17_w0003 校訂困学紀聞集証.bunko17_w0004 経典余師女孝経bunko17_w0005 靖献遺言bunko17_w0006 五経bunko17_w0007 論語集註.bunko17_w0008 孟子集註.bunko17_w0010 荀子増注.bunko17_w0017 景徳伝灯録.bunko17_w0020 根本大師将来録bunko17_w0022 入蜀記.bunko17_w0023 観無量寿仏経疏妙宗鈔bunko17_w0027 摧邪輪bunko17_w0028 摧邪輪荘厳記bunko17_w0031 仏果圜悟禅師碧巌録.bunko17_w0032 忘路集bunko17_w0033 禅宗無門関bunko17_w0034 増続大広益会玉篇大全bunko17_w0037 助字考証bunko17_w0039 译文初编bunko17_w0040 译文須知: 虚字部. bunko17_w0054 初唐四杰集bunko17_w0056 瓯北诗话bunko17_w0057 詩語觧bunko17_w0061 蜀詩.bunko17_w0064 御選唐宋詩醇bunko17_w0065 御定全唐詩録bunko17_w0067 錦繍段詳註. bunko17_w0068 欽定国朝詩別裁集. bunko17_w0071 元詩別裁集bunko17_w0072 01 重訂宋詩別裁集bunko17_w0072 05 重訂元詩別裁集bunko17_w0073 古詩大観bunko17_w0074 古唐詩合解bunko17_w0075 古唐詩合解王尭衢bunko17_w0076 唐詩品汇bunko17_w0077 重訂唐詩別裁集bunko17_w0078 众妙集bunko17_w0079 全唐试律类笺bunko17_w0080 全唐詩話bunko17_w0083 宋詩別裁集bunko17_w0084 唐詩筌蹄集bunko17_w0085 唐詩遺bunko17_w0086 唐詩解頤bunko17_w0089 唐詩集註bunko17_w0090 唐詩事略bunko17_w0091 唐詩正声箋註bunko17_w0093 唐詩別裁集引典備註bunko17_w0096 御定杜陸千選bunko17_w0097 方正学文粋bunko17_w0098 重訂明詩別裁集bunko17_w0099 屈辞精義bunko17_w0100 陶靖节集此乃本人耗时半年整理而成,以上只是一小部分,有要全目录的请QQ联系, qq : 1540319836 。

日本各地收藏中医古籍的图书馆(五)——京都大学

日本各地收藏中医古籍的图书馆(五)——京都大学
为 预约 制 , 无论 校 内 、 校外人 员 , 一 律 提 前 一 周 预
约 。为 方便 读者 , 在 图 书馆 主 页 中有 专设 贵重 图书 阅览 申请 表 和 阅读 目录 表 , 下 载填 写后 需 邮寄 至 图 书馆 的特殊 资料 管理 人 员 , 经 确认 所 申请 的资 料 状 况后 一周 左 右 , 通 过 传 真 发 回 阅览 同 意 书 , 届 时 校 外人 员持 此 同 意 书 原 件 、 阅览介绍信 、 本 人 身 份 证 等可 前往 阅读 。阅读 时 间为 上 午 9 : O 0~1 1 : 4 5 , 下
此外 还有 位 于吉 田 、 桂校 园、 以及 1 5公 里 外 的宇 治
京 都大 学 图 书 馆 主 页 中 , 设 立 项 目繁 多 , 其 中 与 中医古籍 相关 者 主 要 为 位 于右 侧 的藏 书 检 索 , 以 及 页 面下 部 的京 都 大 学 电子 图 书 馆 。藏 书 检 索 栏 目中可 通过 关 键 词 查 找 包 括 古 代 图 书 、 现代 图书、 电子 书以及 学位 论 文 , 和 汉 医籍 及 贵 重 图书 亦 可 在 其 中检 索 ; 同时 , 还可直接检索 “ 贵重 资料 画 像 ” 部
京 都大 学是 E t 本 国立 大 学 中非 常 闻名 的学 校 ,
排 名仅 次 于 东 京 大 学 , 是 日本 旧九 大 帝 国 大 学 之


午1 3 : O 0~1 6 : 4 5 。对 于 分 类 属 于贵 重 部分 的资 料 ,
经 申请 同意后 可制 作 缩 微 胶卷 加 以复 制 , 但 禁 止 采 用 其 他任何 电子 方 式 复制 。若 复制 后 要 用 于 出版 、 摄 像 等商业 活 动时 , 读 者 亦 至 少 需在 三 日前 与 管 理 人 员联 系 , 否则会 被追 究 相应 的法 律责任 。

日本收藏汉籍的图书馆和汉籍书目

日本收藏汉籍的图书馆和汉籍书目

一、藏有汉籍图册的日本文库、图书馆1、内阁文库与德川幕府藏书内阁文库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下属。

馆内所藏汉籍,基本上由幕府时代的“红叶山文库”、昌平黉和江户医学所旧藏这三部分组成。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丰臣秀吉时代和其后的德川幕府时代的“红叶山文库”。

十六世纪末,关白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次随丰臣军征服关东时,将利足学校连同藏书一起运往京都。

又将原藏于金泽文库的包括宋元版的全部藏书,称名寺的宋版经卷,镰仓古寺院的大量墨宝也一并带回京都。

丰臣的家将们也协助秀次蒐集,将万历朝鲜战争中朝鲜半岛掠夺的朝鲜古籍和宋版提供给秀次。

秀次也成为16世纪末日本最大的藏书家。

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位居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与秀明书馆,图书第二部汉书目录》,在原来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收录字书、韵书、目录、类书、丛书,别立第五门。

现行目录是1956年由福井保编纂的,名为《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

编纂过程中,始终得到目录学专家长泽规矩的指导。

此目录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一起,成为日本汉籍目录编纂的样本。

2、宫内厅书陵部现在称作宫内厅书陵部图书馆,二战前称为宫内省图书寮。

建立于明治十七年(1884),其藏书由献纳和接受两种来源。

如昭和二十四年三月,一次接受的书籍仅汉籍就有18384册10568帖,以红叶山文库的藏书为主献纳较多者如古贺家之藏书(古贺精里、古贺侗庵、古贺茶溪)于明治二十二年献纳于宫内厅书陵部德山藩主毛利元次亦于明治二十九年将其中善本献于宫内省。

宫内厅书陵部的汉籍藏书经神田喜一郎整理编目,分别出版有《帝室和汉图书目录》、《增加帝室和汉图书目录》、《图书寮汉籍善本目录》。

3、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是日本的中央图书馆,其前身是“东京书籍馆”,开设于明治八年(1873)。

明治三十年(1897)改称“帝国图书馆”。

明治三十九年在上野开设新馆,此后馆址一直在上野。

安平秋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安平秋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影印说明(第一辑)原載中國典籍與文化雜志编者按: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有一百四十余种,比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及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所藏宋元版汉籍的总和还要多。

宫内厅书陵部系日本皇家机构,所藏图书不对外开放,日本学者亦少有入宫看书的机会,中国学者对这一部分藏书的了解更少。

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一向关注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籍的命运,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要求:“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書处和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正在进行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复制工程,力争将一百四十余种宋元版汉籍全部复制回来,并有计划地选择其中国内缺藏或学术价值较高的若干种影印出版。

目前已复制回国74种,尚差70种正在复制之中。

其中第一批14種(27函,181冊)已于2001年12月由中國線裝書局出版。

現將該叢書的總序(《編纂緣起》)和各書的《影印说明》发表,以飨读者。

编纂缘起安平秋目前,国外收藏中国古籍数量最多、珍贵程度最高的,当属东邻日本。

日本收藏古籍的机构著名的有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尊经阁文库、金泽文库、东洋文库、内阁文库(国立公文书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杏雨书屋等。

其中,又以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所藏中国宋元版古籍为多。

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国天皇的皇家藏书机构。

创建于公元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当时称做图书寮,隸属中务省。

1884年改称宫内省图书寮,1949年更名宫内厅书陵部。

宫内厅书陵部所收图书,至今历经十三个世纪的累积,数量甚夥,而未见公开发表确切的数字。

其中,中国古籍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

从目前已公开的书目看,所收中国古籍宋刊本七十五种、元刊本六十九种、明刊本三三六种,另有唐写本六种、元钞本五种、明钞本三十種)。

日本各地收藏中医古籍的图书馆(二)——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日本各地收藏中医古籍的图书馆(二)——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阅览证 即可 。
初, 当时辗转听说该处 收藏有很多 中医古籍 , 便 怀 着 非 常好 奇 的心 情 去探 查 。 内 阁文 库 与 宫 内廷 皇
家 图 书馆相 距 不 远 , 从 东 京 站 丸 之 内 出 口, 沿 着 皇
宫护城河的对岸 , 途经《 每 日新闻》 报社 , 步行 1 8 分 钟 即到 。它 坐落 于 东京 美 术 馆 之 邻 , 虽 也 可乘 坐 地 下 铁 东西线 在竹 下 站 出 口即达 , 但 笔 者 每 次都 愿 享
世 界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2 0 1 3年 第 8卷 第 3期
Wo r l d J o u na r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 V o 1 . 8 , N o . 3
用 。 同时 阅览 室还 明 文规 定 , 铅 笔 刀 使 用后 应 立 即 拔 出 电源 , 以防止 误 碰 出现 意 外 。 随着 检 索 电子 书 目的完善 , 服务 台对 侧 还 专 门设 有 计 算 机检 索 设 备 4台 , 但 只提供 检索 馆 内 目录 , 不 允许 其 他互 联 网查 询 。服务 台 对侧 两 边 排 放 着 几 十 张 长 条 状 阅读 书 桌, 非常 简便 实 用 , 有 助 于 档 案 和线 装 书 籍 的 摊 开 阅读 。阅览 室 服务 台 处还 设 有 征 求 意见 本 , 因汉 籍 文献 较多 , 他们 非常 欢 迎 来 自中 国 的学 者用 中文 记
。3 1 3・

海外 中医药动态 ・
日本 各 地 收 藏 中 医古籍号 】R 2— 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6 6 1 3 ( 2 0 1 3 ) 0 3—0 3 1 3— 0 2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张君;川尻秋生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6
【摘要】创建于公元701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

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

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图书著录书名、卷数、册数、撰者、版本、行款和印记的梳理,简明扼要地揭示所藏图书的特征,为当下发掘、整理海外中医善本古籍,进而深入进行中日传统医药知识的交流研究提供助益。

【总页数】5页(P1020-1024)
【作者】张君;川尻秋生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86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9
【相关文献】
1.和刻本汉籍医书源流与价值考略
2.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括地志》残卷校释
3.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景泰年间优免俞侍郎家匠役帖文》
4.岛田翰《汉籍善本考》书后——兼谈日本古钞本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5.日本神宫文库汉籍考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崇祯本《山西通志》的文献史料价值

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崇祯本《山西通志》的文献史料价值

2018.01155文化长廊Cultural Corridor·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崇祯本《山西通志》的文献史料价值文 / 蔡二勤摘要:日本东洋文库“汉书部”所藏稀见的崇祯年间所修《山西通志》,共10函90册,是明代地方志书中的体大思精之作。

中土常见的山西通志著作多为明代万历与清代光绪时所修,以崇祯本与以上二本对校,可挖掘出崇祯本的重要文献价值,其《古迹志》著录了26首宋僧释焕本的作品,为《全宋诗》所失收。

同时,该组诗亦不见于嘉靖本和光绪本。

对这26首宋诗进行补遗,既可充实宋诗的著录,又可彰显崇祯本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东洋文库;崇祯;山西通志;释焕本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1-0155-03一、崇祯本《山西通志》述略日本东洋文库是日本国重要的古籍藏书处,共分6个馆藏机构,分别为“和书重要文化财”、“汉书重要文化财”、“丛书”、“类书”、“总集”和“别集”,其中均有不少中土所未见的汉籍。

在“汉书重要文化财”中,便藏有极其罕见的崇祯年间所修《山西通志》。

遍查清人所编书目,仅钱谦益《绛云楼善本书目》著录过《(崇祯)山西通志》[1]98,其他目录学家均未著录此本。

然钱谦益所录此本,仅言其为180卷,于此书之具体信息则未着一字,当是据其时口耳相传所得,这不免给读者留下遗憾。

幸有东洋文库所藏完帙,方使这部神秘的崇祯本《山西通志》揭开面纱。

东洋文库本《山西通志》共10函90册,凡180卷,含图10卷及志文170卷。

卷首图10卷,分别为《全境水利图》《卫城图》《乡保区划图》《兵房图》各2卷,《书庙图》《县学图》各1卷。

正文170卷则包含了沿革、职官、选举、山川、建置、赋役、古迹、艺文与金石九类。

在末卷《金石志》后,有岛田翰所作跋文一条,颇有助于我们推考东洋文库本《山西通志》的版本信息:明の崇祯年间に刊行された地方志です。

他に伝本として知られるものはありません,现存する世界唯一の刊本で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藏有汉籍图册的日本文库、图书馆1、内阁文库与德川幕府藏书内阁文库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下属。

馆内所藏汉籍,基本上由幕府时代的“红叶山文库”、昌平黉和江户医学所旧藏这三部分组成。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丰臣秀吉时代和其后的德川幕府时代的“红叶山文库”。

十六世纪末,关白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次随丰臣军征服关东时,将利足学校连同藏书一起运往京都。

又将原藏于金泽文库的包括宋元版的全部藏书,称名寺的宋版经卷,镰仓古寺院的大量墨宝也一并带回京都。

丰臣的家将们也协助秀次蒐集,将万历朝鲜战争中朝鲜半岛掠夺的朝鲜古籍和宋版提供给秀次。

秀次也成为16世纪末日本最大的藏书家。

r〃i々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位居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与秀次争夺领导权。

1615年5月大今大阪之役,丰臣秀次战败自杀。

秀r1 L ? 「予次的藏书尽归德川。

德川家康将原利足学校的藏书和金泽文库送回关东旧址,其余余下的书籍藏于自己的红叶山文库。

德川本人很好学,翻刻了许多汉文古籍,如《孔子家语》、《六韬》、《三略》、《贞观政要》、《周易》、《武经七书》、《大藏一览集》、《群书治要》等。

在日本翻刻的汉籍被称为“和刻本”。

德川时代的和刻本主要有“伏见版”和“骏河版”。

家康在骏府(今静冈市)去世后,其藏书一分为四:一部分运回江户,其余分给尾张、纪州、水户的德川氏三家。

这就是所谓“骏河御让本”。

尾张德川为此设立蓬左文库,纪州德川家设立南纪文库,水户德川的藏书则保存于藩校彰考馆。

整个江户时代,其“红叶山文库”起着一种国家图书馆的功能,不仅从中国运来的书籍由其优先购置,诸藩也将最好的书籍进贡给“红叶山书库”如九州大分佐伯藩主毛利高标(1755 —1801 )就将其藏书中精品两万余册无偿进献。

昌平黉之藏书,起源于林罗山为首的林家私家藏书。

到宽正九年(1797 )林述斋时代林家家塾被改组成幕府的官学以来,其藏书已变成官学附属的图书馆。

明治维新后归属中央行政机关太政官属下太政官文库。

明治十八年创设内阁制,此文库改称内阁文库。

二次大战后为国会图书馆支部。

昭和46年(1971)设立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为其下属部门之一。

近几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立公文书馆行政法人化,在正式场合,“内阁文库”这一名称已经消亡。

内阁文库之汉籍目录,1889年录有《内阁文库图书假名目录汉书门》二册,《《内阁文库图书图书类别目录汉书门》二册。

1900年,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任记录课长时,将库内汉籍重新登陆,改称《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书目录》,在原来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收录字书、韵书、目录、类书、丛书,别立第五门。

现行目录是1956年由福井保编纂的, 名为《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

编纂过程中,始终得到目录学专家长泽规矩的指导。

此目录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一起,成为日本汉籍目录编纂的样本。

2、宫内厅书陵部现在称作宫内厅书陵部图书馆,二战前称为宫内省图书寮。

建立于明治十七年(1884),其藏书由献纳和接受两种来源。

如昭和二十四年三月,一次接受的书籍仅汉籍就有18384册10568帖,以红叶山文库的藏书为主献纳较多者如古贺家之藏书(古贺精里、古贺侗庵、古贺茶溪)于明治二十二年献纳于宫内厅书陵部德山藩主毛利元次亦于明治二十九年将其中善本献于宫内省。

宫内厅书陵部的汉籍藏书经神田喜一郎整理编目,分别出版有《帝室和汉图书目录》、《增加帝室和汉图书目录》、《图书寮汉籍善本目录》。

% t r 夕'V3、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I *! '1“国立国会图书馆”是日本的中央图书馆,其前身是“东京书籍馆”,开设于明治八年(1873 )。

明治三十年(1897 )改称“帝国图书馆”。

明治三十九年在上野开设新馆,此后馆址一直在上野。

昭和24年改组为国立国会图书馆。

其藏书最初是以全国各藩的藩校图■V,、“I} I书馆为主。

废藩置县时由文部省接受。

馆藏并不丰富,后经购置和捐赠逐渐增加。

现已有相当分量。

但比不上内阁文库和宫内厅书陵部。

,其所藏汉籍之目录长期未进行编纂,直到1987年才出版《国立国会图书馆汉籍目录》。

至U 1995年,才刊行其索引。

4、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大学中收藏中文古籍最多的要数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这两个研究所都是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赔款设立的,名为京都研究所和东京研究所,均属于东方文化学院。

其任务就是开展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研究。

1945年日本战败后,这两个研究所分别归属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

京都研究所根据所长狩野直喜的方针,重点购置收藏以清代考据学为中心的实用图书,其中就有天津着名藏书家陶湘的明清丛书数百种,共26985册。

战后又接收了松本文三郎的全部藏书,以及中江丑吉与村本英秀的旧藏,内藤湖南关于满洲、蒙古的部分旧藏。

其图书馆收藏汉籍珍本、善本极为丰富,仅甲骨文片就达3600多片,龙门、云冈石窟资料5600多件。

该馆出版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64、1965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1979、1980 )。

它与内阁文库之汉籍目录《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汉书目录》一起,成为日本汉籍目录编纂的样本。

除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其附属图书馆以及京都大学各部图书馆内也存有汉籍。

如文学部,其《铃木文库》、《狩野文库》、《今西文库》等个人文库内的汉籍都相当丰富。

但遗憾的是:自1959年编成的《京都大学文学部汉籍分类目录第一》以来,反映新增汉籍的新书目一直没有公开刊行。

5、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文化研究所的汉籍,是以大木贯一、长泽规矩也、仁井田陞等藏书的受赠和购入开始,再加上一九四八年东方文化学院并入东洋文化研究所时移交的图书为基础。

东方文化学院在一九二九年曾购得中国藏书家徐则恂“东海藏书楼”的藏书四万余册,在移交时图书有103,587册。

至于各方捐书及购得的私人藏书以下列几个“文库”最为重要:“大木文库”,系民国初期长久居留北平的日籍律师大木干一的收藏,号“读残书堂”藏书。

大木文库图书45,452册,其线装书的数量约占东洋文化研究所全部中文古籍之半,以有关法律、政制为二. % 7 「主,很多是研究社会经济史的基本资料,如官笺箴、公牍、奏议等,是一个具有特色而且研究价值极高的书藏;长泽规矩也的“双红堂文库”的三千余册,多属明清戏曲小说类;“下中文库”为前平凡社社长下中弥三郎购赠之二次大战后出版之中文图书杂志;“仁井田文库”为已故中国法制史学者仁井田升之遗书,包含许多特殊的资料,如会馆录、各种规约、契约、•• I•. I / - !'通俗百科文范、执照、族谱等珍贵史料;已故中国文学家仓石武四郎搜藏的古籍,最近亦由该所所购得,现正待整理中。

u/// I J ----------------------------------------------------------------------. I现在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书约三十五万册,以中国研究的藏书为主,其中汉籍古籍约一万种。

近年来又积极搜集亚洲其他地域的研究资料。

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书内容及搜书原则是以对科学研究有实用价值的图书资料为重点,宋元版之类的珍本版本并不受重视,完全是以研究为主的图书馆。

该馆1973-1975 年间出版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95年又出版新增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目录》。

1 I除图书以外,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研究资料尚有(一)殷商甲骨2,103片,数量仅次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二)分藏于世界各处的中国绘画的图片资料,以及(三)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文书资料,包括北京、上海、苏州、嘉兴、武进等处之地主、当铺、商店资料一千余种。

6、东洋文库日本最大(也是全球第五大)的亚洲研究图书馆,也是日本三大汉学研究重镇之一,位于东京都文京区。

是一个专门把中国与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兼研究所,1948年起成为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分馆。

东洋文库的前身是英国人莫里逊(Geoge Ernest Morrison )创立的莫里逊文库。

莫里逊于1897年以伦敦《泰晤士报》通讯员身份来华,后任北洋军阀政府的英国顾问。

此人从1897年到1917年的二十年间,在中国收集图书文献二万四千余册,地图画卷一千余份。

这些文献主要是以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瑞典文、波兰文、匈牙利文、希腊文和芬兰文等十几种语撰写的有关部门中国、西伯利亚及南洋各国的论着。

这些论着涉及政治、外交、法制、经济、军事、历史、考古、艺术、地理、地质、动物等许多的领域,有许多的珍版善本,如马可•波罗的《东方闻见录》,莫里逊文库保存有十五世纪的十四种刊本。

这些文献中还有大量的极为重要的中国近代史资料,如中国海关自建立以来的“季报”、“年报”、“十年报”,美国政府的“远东外事汇报”,英国政府关于中国问题的“蓝皮书”,欧洲各国政府驻华大馆的“报告”等等。

另外有五百余册中国语辞书,大都是在华的传教士们在十七一十九世纪时代编纂的中国地方方言与欧洲语言对译的各种“手册”。

此外还有百十种五千余册定期刊物,这些刊物是关于中国及东亚的专门性杂志,以及欧洲各国的亚细亚协会、东洋学会的会报、论丛之类。

上述资料最早藏于中国北京东交民巷,最后北京王府井大街寓所建立了以本人姓氏命名的私人图书馆一一莫利逊文库,藏书约2.4万余册。

大约在1916年前后,莫里逊私下进行出卖这批文献的交易,曾I '与美国的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荷兰公使馆等洽商。

这一消息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总裁井上准之助(此人后来为山本权兵卫内阁的大藏大臣)所知,他与当时日本三菱财阀的巨头岩崎久弥相协商。

1917年夏天,他们委派正金银行的董事小田切万寿之助为代表,携带东洋史学的名家石田干之助等来华,与莫里逊反复磋商,同年8月29日终于以35,000■V,、“I} I英镑成交,这批典籍遂被藏于日本深川岩崎久弥的别墅中。

岩崎久弥以这批从中国来的文献为基础,拨款三百五十五万日元作为基金,于1924年11月正式建立“东洋文库”。

在石田干之助、榎一雄等人的经营下,东洋文库收藏各国有关东方研究的书籍相当全面。

至上世纪末,藏书已达95万多册,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蒙古、西伯利亚、中亚、西亚、埃及、印度、东南亚等国和地区的图书资料。

1 I东洋文库在日本学术界被称之为亚洲文献的宝库,实际上是一个把中国与中国文化作为主要对象的专门性的图书馆兼研究所。

所藏中国珍籍有:中国方志和丛书约4000部、中国方言辞典500多册、中国家谱、清版满蒙文书籍、中国探险队报告、中国考古学资料、《顺天时报》、《华北正报》、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其他西藏文献3100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