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的诗词《本事诗》赏析
本事诗原文赏析
本事诗原文赏析本事诗原文赏析原文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赏析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
清代苏曼殊
苏曼殊·《本事诗》英译乌舍零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Episodic Poems (1)Su ManshuShe is a goddess with a light step and fair skin;A red leaf in her hand, she asks me to inscribe it with verse.To her I can offer only an alms-bowl of callous tears;How I wish to have met her before being tonsured!I hear a Japanese flute complaining in rain on a towerAnd long for the time to return and see the Qiantang bore.In sandals, with a monk’s alms-bowl, unknown to all,I do not know how many bridges I have crossed among cherry flowers.(1)Taken from a series of ten poems written in 1909 in Japan.苏曼殊·《寄广州晦公》英译忽闻邻女艳阳歌,南国诗人近若何?欲寄数行相问讯,落花如雨乱愁多。
To Mei-wen in KuangchouSu Man-shuJust now: heart flagged to hearthe neigh bor’s girl so sweetly singing,and I thoughtwhat’s that “Southern Poet” up to now?So I wrote a couple of linesjust to ask news of you.Here the flowers fall like rain:so much sadness in all this chaos.苏曼殊·《过平户廷平诞生处》英译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苏曼殊的诗精选合集
苏曼殊的诗精选合集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
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通。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曼殊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吴门·四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姑苏台畔夕阳斜,宝马金鞍翡翠车。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本事诗·碧玉莫愁身世贱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
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
本事诗·相怜病骨轻于蝶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
赠尔多情诗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何处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何处停侬油壁车,西陵终古即天涯。
拗莲捣麝欢情断,转绿回黄妄意赊。
玳瑁窗虚延冷月,芭蕉叶卷抱秋花。
伤心独向妆台照,瘦尽朱颜只自嗟。
本事诗·愧向尊前说报恩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黛浅含颦。
卿自无言侬已会,湘兰天女是前身。
碧阑干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碧阑干外遇婵娟,故弄云鬟不肯前。
问到年华更羞怯,背人偷指十三弦。
本事诗·九年面壁成空相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我本负人今巳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吴门·三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月华如水浸瑶阶,环佩声声扰梦怀。
记得吴王宫里事,春风一夜百花开。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海天龙战血玄黄朝代:近现代|作者:苏曼殊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苏曼殊的诗精选合集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诗词赏析
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诗词赏析本事诗十首·选二清代:苏曼殊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赏析苏曼殊,中国近代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不过,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苏曼殊 古诗词
苏曼殊古诗词
以下是苏曼殊的古诗词: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清·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恨不相逢未剃时——清·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近代·苏曼殊《樱花落》
·踏过樱花第几桥——清·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近代·苏曼殊《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苏曼殊诗词
苏曼殊全集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为其法号。
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为南社社员。
他现存诗约百首,大多为七绝。
译作《拜伦诗选》在民国初年非常有名。
著作有《苏曼殊全集》。
--------------------------------------------------------------------------------七绝·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注释】: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
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七绝·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
羸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
莫愁湖寓望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明镜。
终日对凝妆,掩映万荷柄。
柬法忍来醉茎深露,胭脂画牡丹。
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
南楼寺怀法忍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
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为玉鸾女弟绘扇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彦居士席上赠歌者贾碧云一曲凌波去,红莲礼白莲。
江南谁得似,犹忆李龟年。
佳人佳人名小品,绝世已无俦。
横波翻泻泪,绿黛自生愁。
舞袖倾东海,纤腰惑九洲。
传歌如有诉,余转杂箜篌。
住西湖白云禅院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晨起口占一炉香篆袅窗纱,紫燕寻巢识旧家。
莫怪东风无赖甚,春来吹发满庭花。
花朝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春日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迟友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鱼郎引入林深处,轻叩柴扉问起居。
本事诗(孟棨)
本事诗(孟棨)本事诗孟棨(qǐ)序目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
抒怀佳作,讽刺雅言,虽著于群书①,盈厨溢阁,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义?因采为《本事诗》,凡七题,犹四始也。
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各以其类聚之。
亦有独掇其要,不全篇者,咸为小序以引之,贻诸好事。
其有出诸异传怪录,疑非是实者,则略之。
拙俗鄙俚,亦所不取。
闻见非博,事多阙漏,访于通识,期复续之。
时光启二年(886)十一月,大驾在裦中,前尚书司勋郎中赐紫金鱼袋孟棨序。
①“虽”原脱,据《津逮秘书》本补。
情感第一事感第二高逸第三怨愤第四徵异第五徵咎第六嘲戏第七情感第一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
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
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
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
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
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陈氏得诗,涕泣不食。
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闻者无不感叹。
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唐武后时,左司郎中乔知之有婢名窈娘,艺色为当时第一。
知之宠爱,为之不婚。
武延嗣闻之,求一见,势不可抑。
既见即留,无复还理。
知之愤痛成疾,因为诗,写以缣素,厚赂阍守以达。
窈娘得诗悲惋,结于裙带,赴井而死。
延嗣见诗,遣酷吏诬陷知之,破其家。
诗曰:“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昔日可怜君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难,好将歌舞借人看。
富贵雄豪非分理,骄奢势力横相干。
多少魏晋名士,抵不过一个《苏曼殊》苏曼殊诗词大全集
多少魏晋名士,抵不过一个《苏曼殊》苏曼殊诗词大全集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生平事迹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另号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
广东珠海市沥溪村人,文学家,能诗文,善绘画,通梵文。
故居苏曼殊的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曼殊曾入日本横滨大学预科、振武学校学习。
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
次年加入拒俄义勇队。
同年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
1903年,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旋至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
光绪三十年,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
1906年夏,革命党人、著名汉学家刘光汉邀其至芜湖皖江中学、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时旧友陈独秀相遇,是年与陈东渡日本省亲未遇,归国后,仍执教于芜湖,并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曾孙教育家邓绳侯相识,结下笔墨之谊。
离芜后常有诗画往来。
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
同年和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未成。
宣统元年(1909),再度南游,任教于爪哇中华学堂。
辛亥革命后归国,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
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
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曼殊的诗歌
苏曼殊的诗歌苏曼殊,是个一生都和情产生不解之缘的诗人,同时又终身以佛陀为人生皈依的僧人。
他短短三十五年的生活历程,是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剧烈的动荡中度过的,乱象频生,苏曼殊常常有意无意地被牵入动荡漩涡的中心或接近中心的边缘,成为众生所瞩目的人物;而他内在的情感世界,既欲远离沸羹蜩螗的现状,又对民生国事倾注了极大的热忱。
人生即是矛盾,对于苏曼殊来说,似乎更有实际的缘由;然而,他遁迹佛家之清静的精神苑囿,不仅是为了消解,对抗昏暗浊世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并且也有与生俱来的因而是难以解脱的宿命的推力。
寻花问柳的行径,是苏曼殊意欲避世以求慰藉的另类举止。
灯红酒绿和轻歌曼舞令人迷醉,那些善解人意的女性,能给苏曼殊带来他人无法替代的温情及刺激。
在这个诚心向佛的“和尚”、“大师”眼里,妓女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他在海外乃至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说上海的那一群可人的年轻女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家如此说,苏曼殊是否也以此作为支配自己的为人和行事的意识呢?由于他终身未娶,又自幼缺少家庭的关爱,因此,对女性的兴趣和钟情,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补偿。
苏曼殊的本性是诗人,只有诗歌才能承载和化解个人的真实的丰富的感情,他的诗歌(还应包括绘画)使他生命的存在个性化和艺术化了,从古典诗歌的源流上看,其风情和格调远契中晚唐,近则得益于龚自珍;一些诗篇弥漫着伤感及哀怨,无疑,这是其一生依此不定的游离生涯的投射,也是对于男女之性爱的欲离还即,欲即还离的矛盾情感的显露。
豪迈硬朗之气的匮乏,似乎和他的革命意志相北,但这恰恰表现了苏曼殊诗歌独特的内向性。
换言之,他写作的情态就是精神上的内视反省。
苏曼殊诗在内容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一反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深刻地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抗争、昂奋、憧憬、失望后的孤独、迷惘、感伤心态。
曼殊诗在艺术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诗虽多为七绝,也用典故,但却注重新意境的创造,艺术上显得深邃、完美。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意思-赏析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意思|赏析作者:佚名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
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
《本事诗》唐孟棨撰情感第一
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唐武后时,左司郎中乔知之有婢名窈娘,艺色为当时第一。知之宠爱,为之不婚。武延嗣闻之,求一见,势不可抑。既见即留,无复还理。知之愤痛成疾,因为诗,写以缣素,厚赂阍守以达。窈娘得诗悲惋,结于裙带,赴井而死。延嗣见诗,遣酷吏诬陷知之,破其家。诗曰:“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昔日可怜君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君家闺阁不曾难,好将歌舞借人看。富贵雄豪非分理,骄奢势力横相干。别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红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时载初元年三月也。四月下狱,八月死。
《本事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本事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本事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诗论著作。
邱振中(苏曼殊《七绝·本事诗》)
邱振中(苏曼殊《七绝·本事诗》)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1947年生于南昌。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1995-1997年任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
邱振中教授在书法的构成分析与文化阐释等方面,都提出了白己独特的见解。
他在理论上的贡献,得到学术界的关注,被认为对理解中国诗学,甚至中国哲学开辟了新路。
邱振中教授同时致力于艺术创作。
198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最初的四个系列”展,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有重要影响。
于日内瓦、奈良、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作品参加“生活在此时——29位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德国国家现代美术馆)等多种重要展览。
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
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
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苏曼殊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世界诗歌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几代诗人,他的诗歌也深受读者爱戴,充满激情、无限感伤,令读者感受到温暖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来回顾苏曼殊最好的十首诗。
第一首诗是“梦”,是苏曼殊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梦想的美好,激励我们坚定不移地追求梦想。
歌词中写道:“漫天白雪飘飘,天地纷飞梦,大地含苞芳,心无杂念便是安康。
”这些话语提醒着我们,只要心中没有负面思想,就能安康。
第二首“三更雨”,这首诗刻画了雨夜景象,诉说着浩大的情感。
歌词中写道:“三更雨,落满天,天地无声,只有远处的雷声轰鸣。
”这些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万物的凝固,也感受到了孤独的无尽。
第三首“归去来”,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归去来,看一看冬草春花,清秋芳菲尽,一山连绵掩平地。
”这些话语渲染出了昔日纯真的生活,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第四首“静夜思”,这首诗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也反映出苏曼殊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歌词中写道:“窗外密密叶,明月半江瑟。
思想乡国,深叹一声,回梦依稀,回梦依稀。
”这些话语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感受到苏曼殊对家乡的深情。
第五首“十月秋雨”,这首诗反映出苏曼殊对自然的崇敬,也体现出他渴望重拾出生之地的思想。
诗中写道:“十月秋雨,落尽秋色,湖波风起,但见日月。
天际细碎,山中红叶,梦回秋天,洒过故乡。
”这些话语把苏曼殊的情感凝结成一片,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第六首“山林夜归”,这首诗反映苏曼殊对大自然的明媚之情,也显示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诗中写道:“山林夜归,星月依旧,日出叠彩,月洒清辉。
常恐秋夜,回梦渺茫,烟波浩荡,无心不远。
”这些话语令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凛冽的美,也见识到苏曼殊对家乡的深情。
第七首“春心”,这首诗表达了苏曼殊对爱情的狂热,抒发着他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诗中写道:“春心荡漾,桃花开漫,情意宿命,活在年华。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原文、赏析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出自近现代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选二》
原文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创作背景:。
本事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事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近代·苏曼殊《本事诗》本事诗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苏曼殊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宋代·陈师道《泛淮》泛淮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惟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宋代·刘子翬《潭溪十咏·南溪》潭溪十咏·南溪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惟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蓓蕾树上花,莹絜昔婴女。
春风不长久,吹落便归土。
娇爱命亦然,苍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干同两乳。
——宋代·梅尧臣《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蓓蕾树上花,莹絜昔婴女。
春风不长久,吹落便归土。
娇爱命亦然,苍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干同两乳。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出自清代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选二》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1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赏析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
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
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
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
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
古代爱情诗词《》本事诗(其六)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古代爱情诗词《》本事诗(其六)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本诗是《本事诗》十章之六。
据考证,《本事诗》是写给日本歌伎百助眉史的。
柳无忌《苏曼殊及其友人》指出:“曼殊的《本事诗》十章,全为百助而作。
”诗作于1909年春,当时苏曼殊正在东京,与百助交往密切。
周瘦鹃《紫兰花片》说:“(曼殊)久寓扶桑,与彼邦名花百助女(眉)史善,过从綦(qi)密,燕子龛中,时着亭亭倩影焉。
”(转引自马以君《燕子龛诗笺注》)但此时曼殊早已出家,自觉对不住百助的多情,于是在诗中深寄感慨。
柳亚子先生分析说:“学佛与恋爱,正是曼殊一生胸中交战的冰炭。
……无怪他的《本事诗》十章内要说:'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了。
”(见《苏曼殊〈绛纱记〉之考证》,转引自《笺注》)任访秋教授也指出:“在《本事诗》中反映出他同爱他的女子之间的感情,已达到了相当深邃的地步……但由于他已出家,已不可能再同她结合,所以在诗中写出自己无可奈何的怅恨。
”(见《苏曼殊》,收于《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意谓美丽而多情的少女,已向自己婉转而明确地表达了情意。
“乌舍”,女神名,形容少女秀美的容貌。
作者自注:“梵土相传,神女乌舍监守天阍,侍宴诸神。
”乌舍作为侍宴的女神,恰合百助歌伎的身分,因此这一喻写绝非信手拈来,而出于作者精心的抉择。
“凌波”,形容少女轻盈的步履。
典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肌似雪”,形容少女的肌肤细嫩洁白。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整句诗,对百助姣好的姿容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
据包天笑回忆: “君(指曼殊)在东京,寄我以日本百助眉史弹筝一小影,……此百助小影我曾载之所编小说杂志,后为瘦鹃借去影印,不知今尚在否? ”周瘦鹃也回忆说:“(曼殊)往岁尝以一邮片贻包天笑前辈,上镌女史调筝小影,神光离合,不可逼视,璧月琼花,犹不足以方其明冶也。
岭南近代四家诗
岭南近代四家诗《岭南近代四家诗赏析一、原文:《本事诗十首·选二》(苏曼殊)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二、衍生注释:- “乌舍”:在古代印度神话中,乌舍是司晨的女神,这里可指代一位美丽的女子。
- “红叶索题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红叶题诗传情的典故,表示女子向男子传情表意。
- “钵”:和尚化缘所用的器具,苏曼殊是僧人,这里指代与自己的身份相关之物。
- “芒鞋破钵”:这描绘出苏曼殊自己当时行僧的形象,芒鞋是草鞋,象征着漂泊无依。
三、赏析:主题上,这两首诗体现出苏曼殊对爱情与身世的复杂感受。
从情感方面来看,充满了无奈和矛盾。
在第一首诗中,前两句描绘出女子的美丽动人,向自己表露情感,而后两句却发出“还卿一钵无情泪”,表明自己身为僧人不能回应爱情的无奈,情感从短暂的美好瞬间转为无尽的遗憾,其中“恨不相逢未剃时”可谓直抒胸臆。
第二首诗在一种惆怅的氛围中,借“春雨楼头尺八箫”营出一种寂寥的环境,“何时归看浙江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则写出自己漂泊异国他乡的孤独以及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感慨。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如第一首中男女情感与身份的矛盾对比,以及用意象烘托氛围,像第二首中的“春雨楼头”“尺八箫”“樱花”等意象。
四、作者介绍: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
他身世坎坷,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
他富有才情,既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接触到西方的现代思想。
他削发为僧,却又情缘未了,其经历种种矛盾都体现在他的诗文中。
一方面在佛教的空寂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另一方面又被世俗的爱欲所牵绊,这种矛盾造就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五、运用片段:例一:同学们在讨论爱情与理想的冲突时,小明站起来讲:“就像苏曼殊诗里所写的‘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有时候理想就像那身上的僧衣,爱情来了时,却只能无奈地拒绝,这种冲突太让人心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曼殊的诗词《本事诗》赏析《本事诗》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赏析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
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
“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
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
加以婉拒了。
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
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
“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
“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
“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
“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
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
苏曼殊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扩展阅读:苏曼殊的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光绪十年(公
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
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苏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诗、文、小说、绘画无不精通。
尤其以诗的影响,故有“诗僧”之称。
他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可惜已经失传。
今存者一百零一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
扩展阅读:苏曼殊的才艺
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
他一生共写小说七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未完)、《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六种。
另有《惨世界》一种,名为翻译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实则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苏曼殊的创作,所以也应算作苏曼殊的作品。
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
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节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
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
辞典》、《英汉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不幸均已失传。
据有人统计,苏曼殊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著述共达三十种以上,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了。
苏曼殊作品所表现的基本思想,是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息息相通的,是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
譬如,当1903年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大论战的时候,苏曼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作者用战国时鲁仲连力主抗秦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同时他又发表了杂文《呜呼广东人》,对那些数典忘祖、认贼作父的洋奴买办之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同年发表的《惨世界》,则不但批判了清政府统治下的“悲惨世界”和数千年来的封建观念,而且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并主张用暴力手段*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道的新世界”。
因而曾经受到了青年鲁迅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