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 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蠢”,“骗”,“伪”,“假”,“傻”,“装”,“新”,“心”
指导学生用排除法“筛选”(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 指导学生用比较法来解决。(骗,心)
示例三
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了。
评注:一个短句,两个动词“掷”、“踏”就把当时我粗 暴地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让人体验 到第一则资料中说道的“鲁迅风”的语言:简洁、明快、 直白、洗练。同时,“掷在地上”和“踏了”之间用了逗 号,这里可以不用逗号,如果比较阅读一下,两个动词之 间用了逗号之后,减慢了动作的过程,为什么要减慢动作 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在毁坏弟弟风筝是快意解 恨的,这两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快速有力的。那么当二十 多年后来回忆这一幕时,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内疚、自责, 似乎不愿意相信自己曾有过的事实,于是,记忆在作者痛 苦中慢慢展开,回忆这精神虐杀的一幕也恰如第四则资料 中鲁迅先生曾所说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 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课例——《风筝》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 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学 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 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鉴于此,在曾老师 的指导下,《风筝》一文我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 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点划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方 法、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哪里点,在哪里划,在哪里评, 在哪里注,关乎阅读的内容、教学的内容。
1
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确定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
明确内容落点 组织学的活动
1.名课研习 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1
清 纳兰性德:长 相 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研习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 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 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 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 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 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 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 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二、谁能有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 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请同学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 骗”字进行活动的?
题解:1、默读提示,抓五点。 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1 ?(一个……………的皇帝)
8个学生按座次读课文,师正音。学生拟副标题。 学生交流:爱美的,虚伪的,不可救药的,昏庸的,无能的 ,无知的,不称职的(对课文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 认识)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
读出味道和感觉
讨论两个问题:
身在何方?
心在哪儿?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自提问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夫、 父、 儿、 弟
反提问题: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学问与智慧 论辩文(正式的论)
论美
哲理散文
最苦与最乐 论辩文
一般流程
找语句(知内容?) 指方法(说知识?) 图拓展(积论据?) 作号召(听激情?)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 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 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 方式、阅读方法。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4 鲁迅的散文不仅有独特的话题,更有其独特 的话语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虽然时时可以感受 到他的深邃、冷峻,但绝无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 态。他总是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矛盾、困惑展 示给读者。他的目的是要诱发读者更多的联想、 发现、议论与诘难,他对读者的要求是精神的互 补而非趋一,是对自我的严厉解剖。鲁迅先生曾 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 地解剖我自己。”
人生经验。
课例讨论
《七根火柴》
课例讨论
议论文教学的十五堂课
文章体式
七年级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 个 励志文
我若为王 杂文
八年级
纪念白求恩 悼词
敬业与乐业 演讲辞 (阐释文)
论逆境 哲理散文
多一些宽容 报刊言论
读书杂谈 杂谈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随笔
九年级:
成功
杂感
创造学思想录 随想录
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 行全班交流。
三、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 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 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 中的重要信息。参照示例三。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1 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确精炼,逐 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人把它叫做“鲁 迅风”。我们阅读任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 它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 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富于节奏感和 音乐美。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1
阅读是一种 文体思维
阅读能力是 具体的
1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1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课例讨论
《藤野先生》
课例讨论
《散步》
散文阅读
◎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
示例二 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 “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是多 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 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这块铅始终压在心上, 很重很重堕着堕着。“重”、“堕”是第四声,读 起来就有沉重的感觉。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2、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课例讨论
《生命,生命》
课例讨论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组织“学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5《风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联想注入 作品生活的情趣,把抒情与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联想的手法在《风筝》一文中也有所表现。它由北方 的春想到南方的春,又由春想到南方的故乡。从写风 筝落笔,引出了一段极具生活情趣的事件,阻止兄弟 做风筝。文章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叙事抒情,把孩提 时代的那种童真之趣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Leabharlann Baidu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3 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 语言特色之一。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词的 运用都是非常重视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不论 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 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因此。我们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动词和形容 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对遣词用字 的要求也很严。他曾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景抒情,所用的 动词、形容词都是非常鲜明生动的。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2 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 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 一大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 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 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 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 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 铺陈,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 朴实自然。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 ——备课备两头
1
语文经验(阅读能力)
学生
《背影 》 理解感受
生活经验(百科知识)
阅读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定性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 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效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组织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教学程序 怎么教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组织的两个特征
在纵向上 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
或方面的扩展
在横向上 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 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 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起点
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 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 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
名课的经验: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
一、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 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的皇帝)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 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 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 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 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 笼花。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
文本的教学解读
依据体式 根据学情
1、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 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
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 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 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 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1 学习方式
内容落点2 学习方式
内容落点3 学习方式
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
“蠢”,“骗”,“伪”,“假”,“傻”,“装”,“新”,“心”
指导学生用排除法“筛选”(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 指导学生用比较法来解决。(骗,心)
示例三
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了。
评注:一个短句,两个动词“掷”、“踏”就把当时我粗 暴地毁坏了弟弟的风筝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让人体验 到第一则资料中说道的“鲁迅风”的语言:简洁、明快、 直白、洗练。同时,“掷在地上”和“踏了”之间用了逗 号,这里可以不用逗号,如果比较阅读一下,两个动词之 间用了逗号之后,减慢了动作的过程,为什么要减慢动作 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作者当时在毁坏弟弟风筝是快意解 恨的,这两个动作是一气呵成,快速有力的。那么当二十 多年后来回忆这一幕时,作者是带着深深的内疚、自责, 似乎不愿意相信自己曾有过的事实,于是,记忆在作者痛 苦中慢慢展开,回忆这精神虐杀的一幕也恰如第四则资料 中鲁迅先生曾所说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 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课例——《风筝》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汪湖英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 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学 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 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鉴于此,在曾老师 的指导下,《风筝》一文我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 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点划评注”不仅仅是阅读方 法、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哪里点,在哪里划,在哪里评, 在哪里注,关乎阅读的内容、教学的内容。
1
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确定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
明确内容落点 组织学的活动
1.名课研习 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1
清 纳兰性德:长 相 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研习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 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 幅画面的色彩陡然变得黯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 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 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 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 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 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二、谁能有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 者说这个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请同学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 骗”字进行活动的?
题解:1、默读提示,抓五点。 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1 ?(一个……………的皇帝)
8个学生按座次读课文,师正音。学生拟副标题。 学生交流:爱美的,虚伪的,不可救药的,昏庸的,无能的 ,无知的,不称职的(对课文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 认识)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
读出味道和感觉
讨论两个问题:
身在何方?
心在哪儿?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自提问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夫、 父、 儿、 弟
反提问题: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学问与智慧 论辩文(正式的论)
论美
哲理散文
最苦与最乐 论辩文
一般流程
找语句(知内容?) 指方法(说知识?) 图拓展(积论据?) 作号召(听激情?)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 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 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 方式、阅读方法。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4 鲁迅的散文不仅有独特的话题,更有其独特 的话语方式。在他的散文中,虽然时时可以感受 到他的深邃、冷峻,但绝无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之 态。他总是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矛盾、困惑展 示给读者。他的目的是要诱发读者更多的联想、 发现、议论与诘难,他对读者的要求是精神的互 补而非趋一,是对自我的严厉解剖。鲁迅先生曾 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 地解剖我自己。”
人生经验。
课例讨论
《七根火柴》
课例讨论
议论文教学的十五堂课
文章体式
七年级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 个 励志文
我若为王 杂文
八年级
纪念白求恩 悼词
敬业与乐业 演讲辞 (阐释文)
论逆境 哲理散文
多一些宽容 报刊言论
读书杂谈 杂谈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随笔
九年级:
成功
杂感
创造学思想录 随想录
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 行全班交流。
三、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 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 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 中的重要信息。参照示例三。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1 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确精炼,逐 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人把它叫做“鲁 迅风”。我们阅读任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 它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 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富于节奏感和 音乐美。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1
阅读是一种 文体思维
阅读能力是 具体的
1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1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课例讨论
《藤野先生》
课例讨论
《散步》
散文阅读
◎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
示例二 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评注:“重”、“堕”用了反复的手法,与前面 “心变成了铅块”相照应,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是多 么沉重,这沉重是由于虐杀了弟弟游戏的童心造成 的,因为一直无法补过,所以这块铅始终压在心上, 很重很重堕着堕着。“重”、“堕”是第四声,读 起来就有沉重的感觉。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2、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课例讨论
《生命,生命》
课例讨论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教学环节的组织 ——组织“学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5《风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联想注入 作品生活的情趣,把抒情与叙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联想的手法在《风筝》一文中也有所表现。它由北方 的春想到南方的春,又由春想到南方的故乡。从写风 筝落笔,引出了一段极具生活情趣的事件,阻止兄弟 做风筝。文章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叙事抒情,把孩提 时代的那种童真之趣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Leabharlann Baidu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3 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也是鲁迅作品比较突出的 语言特色之一。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对词的 运用都是非常重视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说过:“不论 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 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因此。我们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个字,这动词和形容 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对遣词用字 的要求也很严。他曾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因此,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叙事状物还是写景抒情,所用的 动词、形容词都是非常鲜明生动的。
【资料】
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2 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 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 一大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 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 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 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 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 铺陈,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 朴实自然。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 ——备课备两头
1
语文经验(阅读能力)
学生
《背影 》 理解感受
生活经验(百科知识)
阅读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定性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 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效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组织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教学程序 怎么教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教学流程
“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组织的两个特征
在纵向上 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
或方面的扩展
在横向上 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 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 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起点
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 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 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必需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
名课的经验:宁鸿彬施教的《皇帝的新装》
一、读课文之后,请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 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的皇帝)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 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 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 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 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 笼花。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
文本的教学解读
依据体式 根据学情
1、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
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的?
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
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 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示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
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 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 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 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1 学习方式
内容落点2 学习方式
内容落点3 学习方式
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组织“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