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CT诊断
纵隔肿瘤的CT、MRI诊断
纵 隔 脊 柱 旁线 的 移 位 常 提 示 病 变 来 自后 纵 隔 ,如 后 纵 隔 肿 瘤 、降 主 动 脉 瘤 、降 主 动 脉 扭 曲 、脊 柱 病 变 或 食 道 病 变
【】 1。平 片能 发 现 纵 隔 脊 柱 旁 线 移 位 ,但 很 难 确 定 性 质 。MRI 对后 纵隔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 T,尤 其 对 后 纵 隔 神 经 源 性 肿 瘤侵 及 椎 管 特 别 敏 感 。 对 脊 柱 病 变 与 降 主 动 脉 瘤 的鉴 别 也 较 方便 。 11 .. 血 管 病变 的鉴 别 7心 心 血 管 病 变 的 显示 和 诊 断 以往 常 依 靠 心 血 管 造 影 。 自从 查手段。 MR 运 用 于 临 床 后 对 此 类 病 变 的检 查 已 日益 增 多 ,特 别 对 血 I 1 C 和 MRI 纵 隔病 变 检 查 中的主 要 临床 指 征 ,从 管 的 发 有 异 常 和 先 天 性 心脏 病 。 此 外 对 后 天 性 的心 肌 梗 塞 、 T 在 中可 以反 映 出 CT MRI 对 于 平 片 的优 点 , 以及 辨 膜 病 变 、心 包 病 变 也 经 常使 用 ,它 最 大 的 优 点 是 无 损 伤 即 和 相 能获 得 优 良的 图 像 。 C 与 MR 的各 自相对优 缺 点 T I
x线检 查 , 宜常规应 用 。
【 关键词 】 隔肿瘤 ;C 纵 T;MR ; I
常 规 x 对 纵 隔 肿 瘤 的 诊 断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但 有 一 线 定 的 局 限 性 ,限 于 纵 隔 内 的 未 造 成 其 轮 廓 改 变 的 小 淋 巴 结 和 肿 瘤 占位 病 变 一 般 不 能 被 平 片 发 现 ;造 成 纵 隔 增 宽 的原 因 很 多 ,平 片 的鉴 别 能 力 有 限 ,平 片 对 纵 隔 肿 瘤 的 鉴 别 主要 依 据 解 剖 部 位 和纵 隔 分 区 ,除 典 型 病 例 外 ,明 确 诊 断 有 一 定 难 度 ;其 次 ,对 良 恶性 肿 瘤 判 断 以及 肿 瘤 对 纵 隔 脏 器 的侵 犯 , 也 是 临 床 上 必 须 了解 的 ,平 片 很 难 提 供 更 多 确 切 的信 息 。 鉴 于 以上 理 由 ,C 和MR 为 纵 隔 肿 瘤 诊 断 所 必 须 的 重 要 补 充 检 T I
上纵隔肿瘤的CT诊断
【 摘 要】 目的 研 究上纵隔区域肿瘤 的 C T征象 , 提高诊断准确性 。 方法 回顾分析 4 2 例经病理证实的上纵隔常见肿瘤的
C T表 现 , 包括胸腺瘤 、 胸 内甲 状 腺 肿 、 恶 性 淋 巴瘤 、 支气 管 囊 肿 及 神经 源 肿瘤 。所 有 患 者均 经 C T平扫 检 查 , 3 5例 增 强 扫描 。结 果
维普资讯
・
2 9 8・
实 用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0 0 7年 第 8卷 第 5期 J P MI , 2 0 0 7 , V o 1 . 8 , N o . 5
上 纵 隔肿 瘤 的 C T诊 断
支 国红 , 吉仁 珍
( 山西 省 侯 马 市 人 民 医 院影 像 科 , 山西 侯马 0 4 3 0 0 0 )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Ho u ma s h i 0 4 3 0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T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u p p e r m e d i a s t i n a l t u m o r s a n d t o e l e v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
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
例 中 , 经 源性 肿瘤 1 , 管 囊肿 9例 , 胎 瘤 6例 , 巴管 瘤 5例 , 巴 瘤 ( 神 6例 食 畸 淋 淋 包括 何 杰 金 与 非何 杰 金 ) 5例 , 气 管 囊 肿 4例 , 腺 瘤 1 支 胸
例 , 肪 瘤 1例 。结 论 : T 能 够 显 示 肿 瘤 的 发 生 部 位 、 态 、 度 及 肿 瘤 与 邻 近 组 织 的 关 系。 神 经 源性 肿 瘤 为 小 儿 纵 隔 最 常 见 肿 瘤 , 脂 C 形 密 其
学 , 0 , 9( : 985 9 2 07 2 4) 5 — 9 .
由 于 发 绀 由动 静 脉 系 统 “ 路 ” 起 , 病 常 规 超 声 心 动 图 短 引 本 心脏各房 、 腔内径大 致正 常 , 心 瓣膜 形 态 、 动 正 常, 内 室 各 活 心 及 心 底 无 分 流 。对 于 这 种 超 声 所 见 与 临 床 发 绀 症 状 极 不 相 符 的病 例 , 高 度 怀 疑本 病 , 做 超 声 造 影 [ ] 应 并 6 。经 外 周 静 脉 注 入
次为前肠囊肿。 [ 键 词 ] 纵 隔 ; 瘤 关 肿
中图分类号 :332 1 R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3 5 ( 0 80 —0 —2 17 —4 7 2 0 ) 32 70
纵 隔 为 d J 原 发 性 胸 内肿 瘤 的 最 常 见 部 位 , 中后 纵 隔 发 ,L 其 生 率 相 对 偏 高 , 占 4 , 中 纵 隔 各 占 3 %[ , T 在 肿 瘤 的 约 O 前 O 】C ] 定 位 定 性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回顾 性 分 析 4 7例 纵 隔 肿 瘤 患 者 的 C 表现 , T 旨在 提 高 对 4 J 纵 隔 肿 瘤 的 C 诊 断 水 平 , 临 床 ,L T 为 提供可靠依据 。
纵隔肿瘤31例CT鉴别诊断分析
管钡 餐 检 查 ,观 察 肿 瘤与 食 管 的 关 系 ,如有 无压 迹 移位 等 。支气 管碘 油 造 影 以排 除 肺 内肿 瘤 ,主动 脉 造 影 用 以 区别 主动 脉 瘤 与纵 隔肿 瘤 ,结合 病 史 、 体征 、必 要 的化 验 ,对 诊 断 、鉴别 诊 断 都有 重 要 意 义 ,然 后 以C 检 查 确 诊 ,作 为 C 检查 的 辅 助 或C 检查 前 T T T
医院不 具备 检查条件或患 儿不能配合 时,只要无禁 忌证 ,也可试用 平
喘药 ,若治疗有 效 ,不仅 缓解 了症状 ,还可早 诊断 ②反复呼 吸道 。 感染 :反复 呼吸道感染 是3 以下4J 性 咳嗽的 主要原 因之 一 。近 岁 ,LI I !
[] 中华 医学 会儿 科分 会 消 化学 组 -、 胃食管 反 流病 诊断 治疗 方 4 ,儿 J 案( 试行 ) ] [ . 儿科 杂志 , 0 , () 6从而提高 了纵 膈肿瘤诊断 准确性 ,现将 我们
鉴别诊断分析情况报道如 下。
有 时须 加 斜位 或 切 线 位胸 片 ,胸部 透 视 也 很 重要 ,可 转动 患 者体
位 ,多 轴 向观 察 ,看 肿瘤 与纵 隔 、心 脏 、主 动脉 的 关 系 ,肿 瘤 与 呼吸 及吞 咽 动作 的关 系 ,有 无搏 动 。再作 C 检 查 , 以C 证 实 。食 T T
1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3 例纵 隔肿 瘤 C 检 查 发现 、病理 检 查 证实 患者 ,男 1 例 ,女 1 T 8 l例 }年龄 1 ̄ 9 l ,2- 9 例 ,3- 9 5 ,4- 9 4 , 3 0 1岁 例 0 2 岁2 0 3岁 例 0 4岁 例
5  ̄ 9 例 ,6 ~6 岁8 ,7 ̄ 9 例 。 0 5 岁5 0 9 例 0 7 岁6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一.纵隔解剖、分区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欠称。
(一)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央,下部偏向左侧。
前缘短、后缘长,前后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加,横径下部大于上部。
1.前壁:由胸骨和有关肋软骨。
2.后壁:由脊柱和有关肋骨。
3.两侧:由纵隔胸膜所围绕构成。
4.上端:直接与颈部相连。
5.下端:至横膈与腹腔相隔。
(二)组织、器官:主要有胸腺(幼儿)或胸腺遗迹(成人)、心包和心脏、大血管、神经、气管、胸导管、食管等到器官,以及它们周围的结缔组织。
(三)三个薄弱区:是纵隔疝好发部位。
1.前上纵隔:相当于第1---3或4前肋水平,前缘是胸骨,后缘是大血管构成胸骨后三角。
2.后上纵隔:在第3---5胸椎水平面,前缘是气管、食管、大血管,后缘是脊柱,构成主动脉上三角。
3.后下纵隔:前界是心脏,后界是脊柱及主动脉,构成心后间隙。
(四).纵隔分区各家不一,有三区分法、四区分法、五区分法、六区分法、七区分法、九区分法(三种分法)。
最常用的是九区分法,介绍一种如下:1.从前向后分为:(1)前纵隔: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呈倒置狭长三角形区域。
(2)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位置。
(3)后纵隔:位于食管之后至胸椎旁沟区。
2.从上向下分为:(1)上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点至第4胸椎体下缘之横线以上区域。
(2)中纵隔:横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或肺静脉处)水平线之间区域。
(3)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至横膈间区域。
3.二者将纵隔分为九个区域: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上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升部、无名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气管、胸导管、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等中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气管、胸导管、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心脏、心包、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等下纵隔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心脏、心包、下腔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内脏大小神经、淋巴结等二.纵隔的X、C T、MRI表现:(一)X线表现:1.正位胸片:位于胸腔中部,右缘有两个弧形影,上为下腔静脉、下为右心房;左缘有四个弧形影,由上向下为主动脉弓、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讲义)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性质和生长 方式等相关
上腔静脉受压:头颈面部水肿 气管受压:干咳、气急 膈神经受压:膈麻痹 喉返神经受压:声嘶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影像学表现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的种类 繁多。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居前六位的有:
①神经源性肿瘤; ②恶性淋巴瘤; ③胸腺瘤; ④畸胎瘤; ⑤胸内甲状腺肿; ⑥支气管囊肿。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畸胎瘤及胸内
甲状腺肿)
胸腺瘤 Thymoma
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 50%。多数为成年人。
最常见发生部位是前纵隔中部,其次是上 下部。临床上胸腺瘤约25%出现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
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 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入 口,下界为膈肌。 2、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
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 胸腺、胸导管、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 织。
纵隔的影像解剖及分区
3、纵隔侧位分区: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
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分法
(前)胸骨之后,心脏
病灶内钙化、
骨骼或脂肪 瘤灶与周围结构关系不清, 有诊断意义 浸润性生长提示恶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畸胎类肿瘤
主要诊断依据:
多位于前纵隔心 脏与大血管交界处, 密度不均,瘤灶出现 钙化、骨骼或牙齿及 脂肪等组织成分,多 可明确诊断。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囊性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
1 Dp r etfR d l y h it o il N  ̄ n , ̄ ha 400 . ea m n o a io ,TeFr s t e g cun5 10 ,P. Ci t og sH p a o f R. hn a
2 M dclm ̄ n et ,N j lt o i l 榭 . ei , gCn r o1A ̄ie H st , at e ad p a Ui rt,Caghu5 03 ,P. C / ne i vsy unz 160 . o R. hn a
mo s r .M eh d : oa y f t- ih a e f da t a iOSi e t e ah lgc l e ee a n d w t o u e mo r p y h r - t o s T tl iy eg t s so i i l u Ir d ni d p t o ia yw r x mie i c mp tdt ga h .T i y l f c me s n t T i f o l h o t sv n c ¥ so e wee s o e sc s c Ia s o T s a .O h rt e t- n a e fme i t a sss o e e p ciey aa e e e a ̄ f m r h w a y t s  ̄ n C c n t e w ny o e e s so d a i ln I e h w d r se t l a h t d i n sn s v r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纵膈肿瘤影像诊断(Imaging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tumor)思维导图~纵隔(mediastinum)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其形态复杂,病理类型多样,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纵隔病变及肺内病变均可引起纵隔形态、密度和位置改变。
甲状腺肿(Goiter)·原发(迷走胸内甲状腺)甲状腺组织迁徙异常,与甲状腺分离,由胸内血管供血·继发(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体弥漫或不对称增大胸腔内延伸,主要由颈部血管供血·病理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影像表现·胸廓入口水平气管移位·肿块经上纵隔延伸到颈部·75%源于峡部及下叶,气管前方或侧方;25%源于甲状腺下部侧后面,气管后方;·边缘光滑或分叶;钙化常见·CT 高密度(含碘)70-120HU;囊变区呈低密度;增强明显强化·MRI T1WI及T2WI均略高于周围肌肉软组织,信号多不均匀,增强强化明显。
胸腺瘤(Thymoma)·胸腺上皮性肿瘤·前纵隔最常见肿瘤,成年人多见(>40岁)占所有纵隔肿瘤20%;·病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侵袭性、非侵袭性·临床重症肌无力(胸腺瘤15%)与胸腺相关的重症肌无力65%为胸腺增生而非胸腺瘤<30岁可见正常胸腺,侧缘应为平直或凹陷,向外膨突可考虑增生。
·将胸腺瘤分为A、AB、B三型:A型由梭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组成,缺乏核异型性,不含典型或肿瘤淋巴细胞;B型由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AB型为二者的混合表现,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B型又按照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情况进一步分为B1、B2和B3型。
同时将所有胸腺癌分为C型。
·WHO(2004)分类又将胸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样癌、粘液样癌、淋巴上皮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
探讨CT检查在纵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4 讨 论
Tro X1 .gJ水至10ml磷钨酸一镁试剂(T Mg , 中磷钨酸 in ( 2 ̄ t DO 1 ] 00 ; P A— )其 44 , .g 氯化镁lg, 1 加水至10ml 00 。 1 生化分析仪的采用 采用沈阳东软公司生产提供的全 自动生化分析 . 2 仪。 1 所有检测试剂全部采购于北京万泰公 司 校准品( . 3 标准)质控品为英 、
9 4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 e e i l n s h Me i n 2 1 年 第 l 卷 第 4 e kM dc A dA kT e dc e 0 2 a i O 期
今 医学做 出点 点贡献 。 1 材料 和方 法 11 /5 mg . [ 3 氯化 镁 聚 7, 醇一硫 酸菊 聚糖 镁试 剂 (E  ̄ - _ - P G—D X5 0 , E 0) 87 7 mg氯化 钠 , . m0 l g, 00 0
害患 者健 康 。
() 2成年人总胆固醇正常值在29_ .mmo/ 之间, ._60 lL 过高或过低都会 危害人体健康。 若患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症会导致总 胆固醇含量过高, 能致使冠心病 、 心肌梗塞等病症 发作; 由于严重营养不 良, 重 贫血引起总 胆固醇含量 过低 , 引发严 重肝脏疾 病 。 严 会 甘油三 酯正常 值男性在04 一17mmo/ 之间, .S . lL 女性在04 _ .3 .o一15 mmo/ Z间( lL 国际 标准)若过高可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等疾病。 。 () 3高脂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乳糜微粒增多引起, 脂血会对以光学为 基础的实验检测产生干扰。 由于乳糜微粒和低密度脂蛋白(L L) V D 是悬浮 颗粒 它的散射光会产生一种类似于云雾状东西, 因而会对以光学为基 础 的生化 检测 仪器造 成干扰 , 影响测 定 的正确 度 。 干扰 原 因与光学 理论 有 关 , 电磁辐射 以光 的形式 与物 质相 互作 用 时 , 质 ( 当 物 这里 主 要指 脂质 粒 子) 会产生一个偶极矩( 负电荷中心的间距离r 正、 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 的 乘积。 偶极矩 “= . )从而造成干扰, rq , 从而给检测工作带来相当大困难。 本方法对去 除脂血有很好 的效果 , 防止 脂血在生 化检测 中造 成干扰 对 有一 定作用 , 需注意血 清 与去脂 剂充 分混 合均 匀 , 但 注意放 置和 离心 条件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1.纵隔解剖1.1 纵隔的定义纵隔是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它从胸骨前缘到脊柱后面延伸,从锁骨上方到膈下延伸。
1.2 纵隔的划分纵隔可根据其解剖层面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上纵隔、中纵隔和下纵隔。
1.3 纵隔器官和结构纵隔内含有多个器官和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甲状腺、淋巴结等。
2.常见纵隔肿瘤2.1 骨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骨骼肿瘤,如软骨瘤、骨肉瘤等。
2.2 淋巴结肿瘤包括原发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瘤等。
2.3 间皮瘤包括纵隔间皮瘤、胸膜间皮瘤等。
2.4 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的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2.5 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等。
2.6 支气管肿瘤包括纵隔内的原发性支气管肿瘤、转移性支气管肿瘤等。
3.影像学诊断3.1 X线摄影通过纵隔X线摄影可初步评估纵隔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纵隔肿瘤。
3.2 CT扫描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明确纵隔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3.4 PET-CTPET-CT联合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纵隔肿瘤诊断。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纵隔: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2.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隔内的肿瘤。
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的解剖和分区
●九分法:
●前纵隔:位于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的前缘,呈 倒置的狭长的三角区域;
●中纵隔:相当于气管、主动脉弓、肺门和心脏的 范围;
●后纵隔:食管前缘以后的区域;
2
纵隔的解剖和分区
●九分法:
●上纵隔: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线以上; ●下纵隔: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以
下; ●中纵隔:位于上下纵隔之间。
3
九
中 纵 隔
以 下 ;
下 纵 隔
上 ;
上 纵 隔
后 纵 隔
的 范 围
中 纵 隔
呈 倒 置
前 纵 隔
分 法 :
: : ::;:的:
位 第 胸食 相狭位
于 四 骨管 当长于
上 前 角前 于的气
下 肋 至缘 气三管
纵 端 第以 管角、
隔 至 四后 、区升
之 第 胸的 主域主
间 八 椎区 动;动
。 胸 体域 脉 脉
椎 下; 弓 及
下缘
、心
缘的
肺脏
的水
门的
水平
和前
平线
心缘
线以
脏,
4
纵 隔 分 区 示 意 图
5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 ●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 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 ●由于常见的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因 而后前位和侧位胸部摄片往往能够初步判定肿瘤 的类别。
13
再见!
14
6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织体器层官摄的片关可系准,确断弥显层补示平肿融片块合的层不取面足结代。构及其与邻近组
CT影像学中的纵隔肿瘤的诊断
C T检 查 对 纵 隔 肿 瘤 具 有 较
纵 隔是 胸 部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内 容 纳 多 个 系统 的 组 织 其
器 官 , 而 发 生 病 变 的 机 会 和 疾 病 的 种 类 颇 多 。C 不 但 能 因 T 对 纵 隔肿 瘤 准 确 定 位 , 且 有较 高 的 密度 分辨 率 , 肿 瘤 的 定 而 对 性 诊 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而更 有 效 地 指 导 临 床诊 治 。 从 1 材 料 与 方 法 多年 工 作 累计 加 上 跟 踪 随 访 8 3例纵 隔肿 瘤 患 者 , 终 经 最 手术或活检病理证 实, 4 男 9例 , 3 女 4例 , 龄 1 ~ 7 年 2 8岁 , 平 均4 3岁 。病 例 中胸 腺 肿 瘤 2 8例 , 巴类 肿 瘤 1 淋 5例 , 胎 类 畸
瘤 好 发 于前 纵 隔 的上 区 、 区 和 下 区 , 有 发 生 于 中 区 , 囊 中 也 分
C 诊 断 的 价 值 : 规 x线 对 纵 隔 肿 瘤 的 定 性 有 一 定 的 T 常 参 考 价 值 , 因纵 隔 内部 结 构 复 杂 , 度 接 近 , 规 X 线 影 像 但 密 常 重 叠 , 含 有 较 大 钙 化 、 骼 影 的 畸 胎 瘤 外 , 数 肿 瘤 无 特 征 除 骨 多 改 变 , C 扫 描 可 以发 现 X线 不 能 显 示 的较 小 肿 瘤 , 确 肿 而 T 明 瘤 的 部 位 、 小 、 态 和 内 部 结 构 , 示 肿 瘤 与 周 围结 构 之 间 大 形 显 的关系, 了解 有 无 周 围 浸 润 生 长 或 转 移 , 良恶 性 肿 瘤 的判 断 对 有 重要 价值 , 强 扫 描 有 助 于 鉴 别 囊 实 性 肿 瘤 与 血 供 丰 富 的 增 血 管性 肿 瘤 。 定 位 诊 断 : 隔 肿 瘤 的 定 位 对 判 断 其 来 源 和 性 质 具 有 十 纵 分 重要 的意 义 , T 能 够 十 分 精 确 地 辨 明 肿 块 在 纵 隔 内 的 位 C 置 。纵 隔六 分 区法 分 区简 单 、 区标 记 明确 、 区 定 性 正 确 率 分 分 高, 对判 断肿 块 的组 织 来 源精 细 精确 。 定 性 诊 断 : 隔肿 瘤 的 发 生 部 位 、 度 和 增 强 效 果 结 合 , 纵 密
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完整版)
纵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
胸膜腔积液
X线可见胸膜腔积液征象; CT可见胸膜腔积液的部位 和量。
支气管阻塞
X线可见支气管阻塞征象; CT可见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和程度。
食管受压
X线可见食管受压征象; CT可见食管受压的部位和 程度。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气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诊 断为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需与纵隔肿瘤、胸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纵隔血管性疾病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纵隔内的一种常见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的血管团块或血管扩 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的症状。
血管瘤
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诊断方法
血管瘤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 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血管瘤,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较小的血管畸形,可能无需特殊 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畸形或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巨大纵隔肿瘤的CT诊断
维普资讯
较重要 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纵隔肿 瘤 根 据 其 发 生 部 位 结合 x线 、T表 现 C
多能作 出诊 断 , 某 些 纵 隔肿 瘤 因 体 积 巨 大 , 态 但 形 类 似 , 区生 长 且 多呈 不 均 匀 混 杂 密 度 , 定 位 及 跨 给 定性诊 断 带来 一 定 困难 。本 文作 者 就 2 0 0 1~20 05
基本遵循纵隔肿瘤发生区域规律 ; 除畸胎瘤 和脂肪 肉瘤外均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 , 易囊 变 , 且多呈不 均匀 轻至 中度 强化不具特征 ; 占位效应 以畸胎瘤 、 神经 源性 肿瘤最 为明显 而致 P A失常 ; M 侵袭性胸腺 瘤 、 巴瘤 、 隔转移性 鳞 淋 纵 癌、 神经纤 维瘤恶变表现为灌铸型 MC , I以侵袭性胸腺瘤最为常见 ; 畸胎瘤及神经 源性多表现为凸出型 , 以畸胎瘤最 著代表性 ; 畸胎瘤易致 MP 模糊呈“ I 长毛征” 易牵拽前联合线移 向患侧 , 、 且 胸 肋骨改 变以胸腺 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多 见, 浆膜腔积液 以胸腺瘤 、 巴瘤最为常见。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 基本遵循纵 隔肿瘤发 生区域规律 和内部成分特 淋 征, 仔细分析其病 变 C T表现特征并密切结合观察 P A、 C 、 P 改变在鉴别诊 断和对 指导临床术式选择 过程 中有 M M IM I
维普资讯
5 6
P ata dc eFbu  ̄ ,O8 V 11 . o 1 rci l ii era_20 , b.3 N . c Me n
巨大 纵 隔 肿 瘤 的 C T诊 断
刘 克 昌 项光 涨 陈光 华 肖 彪 严 志汉 周义成。
t i ei n l o o i A c , MA 、 块心 脏 大 e o M da A g f rc r P ) 肿 rr l e A 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肿瘤内密度不均匀,有囊性、脂肪、骨化、钙化或牙齿为 畸胎类肿瘤表现;
4、侵袭性胸腺瘤,边界不清,侵犯附近的组织器官,如合并 非转移性的周身症状,如重症肌无力、内分泌症状(库欣综 合征)和血液系统的症状,应考虑胸腺类癌可能;
5、少数恶性淋巴瘤也可发生在前上纵隔区;
6、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区,呈泪滴状,右侧多于左侧,心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8
纵隔肿瘤概论
• 肿瘤定性诊断
三、纵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1、肿块边缘:良性为光滑锐利清楚,与附近组织器官界限清 楚、脂肪层存在,影响骨骼为骨质硬化的压迹;恶性为边界 模糊不清或有多数小结节突起,分叶和毛刺状态,脂肪层消 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状破坏;
2、纵隔胸膜:良性表现为与肺野之界限光滑锐利,远处胸膜 正常;恶性纵隔胸膜毛糙不平滑,甚至出现多发胸膜结节或 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
3、纵隔内组织器官受累情况:良性为纵隔器官压迫移位;恶
性为侵蚀破坏:A、上腔静脉受累表现为上腔静脉梗阻、管
腔不规则,内有血栓形成;B、神经受累,如喉返神经麻痹
(声带麻痹)膈神经麻痹表现为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C、
远处转移;D、恶性淋巴瘤表现为两侧纵隔和或肺门多发淋
巴结肿大,融合成巨大肿块。病变进展快,同时可见恶性肿
瘤的临床表现。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9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0
纵隔肿瘤概论
• 比较影像学 一、胸片:1、较小肿瘤难以发现;2、密度分辨
率较低,在定性诊断方面限度较大; 二、CT:1、可清楚肿瘤密度差别,如实性、囊
性、脂肪性或钙化骨化;2、能显示肿瘤与周围 器官的解剖关系;3、能显示肿瘤周缘状态;4、 增强CT扫描能显示肿块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 三、MR:1、多体位显示;2、组织特性显示;3、 能清楚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肿瘤内血管。
4、主动脉弓部位于中纵隔,主动脉瘤是鉴别诊断中的重要问 题,增强螺旋CT扫描和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4
纵隔肿瘤概论
•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三、后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肿块最常见的病因、神经根瘤、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较常见为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 具有椎管和肋骨的改变,如受压变形,移位如具有骨质 硬化者为良性肿瘤;如呈侵蚀破坏为恶性肿瘤;
2、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原发性肿瘤以淋巴瘤可能性大,转移 性淋巴结肿大以支气管肺癌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大,特别是小 细胞肺癌,另外腹部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精源细胞瘤,也 可出现纵隔LN转移;
3、气管、支气管囊肿和肿瘤也是中纵隔肿块的常见病变,囊 肿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锐利的低密度阴影,气管、 支气管肿瘤形成肺门纵隔肿块,肿瘤经常向管腔内生长引致 气管、支气管管腔的狭窄变形;
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心包脂肪垫或心 包囊肿;
3、中纵隔区,淋巴组织丰富,故淋巴结肿大和肿瘤最为 常见,气管支气管囊肿和肿瘤也较为常见;
4、后纵隔区,神经组织丰富,最多见为神经源性肿瘤;5、其他,与ຫໍສະໝຸດ 动脉及食管走行区的肿块,要考虑相应的
2020/12/15
肿瘤。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2、食管肿瘤也可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如食管癌,多有吞 咽困难症状,诊断不难,然而良性肿瘤症状不明显,诊 断相对有难度;
3、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椎旁脓肿(TB)、脊柱畸形和 降主动脉瘤等,应注意鉴别诊断。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5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6
胸内甲状腺肿
• 临床概述
一、占纵隔肿瘤的5~11%;
二、胸骨后甲状腺肿系颈部甲状腺向胸内延伸比 较多见,迷走甲状腺肿和颈部甲状腺无直接的 联系;
三、约80%胸内甲状腺肿位于胸骨后气管前间隙, 位于后上纵隔气管后者约为20%;
四、其病理性质可分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
2020/12/15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1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2
纵隔肿瘤概论
•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一、前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前纵隔内至胸腔入口区肿块,在成人强烈提示甲状腺肿大 或肿瘤,常伴有气管受压变形和移位;在儿童应考虑淋巴管 瘤;
2、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均可发生在前纵隔中部,特别是心 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胸腺瘤发生部位较畸胎类肿瘤稍高;
包脂肪垫或脂肪瘤也发生在这个区域,其密度较囊肿还低。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13
纵隔肿瘤概论
•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要点 二、中纵隔肿瘤诊断要点
1、淋巴结病变是中纵隔肿块最常见的病变、气管旁、气管支 气管、支气管肺门、气管分叉下均居中纵隔区,肉芽肿性病 变(结核、结节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右上纵隔气管旁淋巴 结肿大合并肺内区域性结核病变,则纵隔结核可能性大很在;
7
纵隔肿瘤概论
• 肿瘤定性诊断 二、纵隔肿块组织特性分析 1、囊性病变,CT值一般为0~20HU,如囊液内含蛋白质或囊内出
血CT值可增高30~40HU; 2、脂肪性病变其密度较一般组织更低,CT值为-80~-100HU; 3、钙化、骨化发现率较高,CT值一般较高; 4、在MR鉴别组织特性能力强于CT。
纵隔肿瘤CT诊断
感谢您的阅览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2
纵隔肿瘤概论
• 纵隔影像解剖特点 一、纵隔解剖结构复杂 二、影像的对比度差 三、纵隔内病种繁多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3
纵隔肿瘤概论
• 纵隔影像学分区 一、五区分法 二、三区分法 三、分区的目的有利于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4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5
2020/12/15
纵隔肿瘤CT诊断PPT课件
6
纵隔肿瘤概论
• 肿瘤定性诊断
一、肿块的位置与定性诊断
1、胸腔入口区肿块,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变形者,在成年 人多为甲状腺肿瘤,在儿童可能为淋巴管瘤;
2、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最常见的肿瘤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