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练习0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考点☆巩固基础
一、原因:
1.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
二、具体表现:
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
3.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地限制。
三、影响:
1.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2.消极影响:(1)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四、实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五、启示: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这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我们今天一定要吸取教训,实行对外开放。
【知识拓展】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清政府在对贸易范围实行限制同时实行禁教,减少中外之间的往来。17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它开始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尤其是1704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订立“禁约”,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康熙严辞拒绝了这项要求。1720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1727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1757年正式实行闭关的政策,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
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特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广州十三行
【图解】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赚大洋。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有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兴隆旺景。[1]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开放海禁之处,并没有设置专营外贸商行。次年四月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住税征收对象是本省内陆交易一切落地货物,由税课司征收;行税征收对象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征收。为此,建立相应的两类商行,以分别经理贸易税饷。前者称金丝行,后者称洋货行即十三行。名义上虽称“十三”,其实并无定数。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闭关锁国政策
【例1】(2016年绵阳卷) 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点睛】此题属于难度较大的理解型选择题,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2016年潍坊卷)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认识。题干材料信息“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反映出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抑制商业、实行海禁“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类型二、闭关锁国的影响
【例2】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即腐朽的封建制度,故选D,ABC都是这个制度导致的或者说是这个制度的表现,故排除。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点睛】本题属于难度较大的分析型选择题,需识记基础知识,在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分析,探究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
【举一反三】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