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3课《空气中有什么》。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的周围的空气”单元中的第三课,与《空气的性质》、《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三课一起组成了这个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之源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说课。

二、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包括科学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探索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认真、严谨的探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如何完美配合以保证实验成功,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现此现象原因。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知道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学习方式与习惯: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学习自觉性较强,对实验感兴趣。通过之前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实践的探究过程,学会探究的规律。同时综合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来组织课堂教学。

2、学法:采取与教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运用探究实验法、观察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学习方法获取新知,掌握技能。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在感性认识向理想认识的过渡时期,关于空气的成分及各自的特性,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这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使学生能从小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科学知识,不断的探求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本着“探究、开放、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巩固应用,知识拓展。(四)总结收获,升华课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一个好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走进课堂,课堂伊始,我用“露在空气中的和罩在大、小玻璃杯中的三只蜡烛”进行燃烧比赛的活动导入,通过猜测、观察、分析比赛结果,我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空气中有什么?的问题”,并进行猜测。我试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探究的方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的能力,让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蕴含着科学知识。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用实验的方法了解空气的成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设计了2个分组实验。

实验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12分钟)

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拧紧,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观察到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结合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学生分析出蜡烛燃烧只用去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

实验二: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8分钟)

接着上面的实验做,把水槽里的水加到比瓶内水面略高的位置,然后再拧开瓶盖迅速插入燃烧着的火柴,小组内同学紧密配合完成实验,观察到火柴立即熄灭,分析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我进行板书。

在实验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0页的资料,深入了解出空气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我进行板书5分钟)

第二环节的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巩固应用,知识拓展(5分钟)

一、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个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是:填空题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二、科学探究

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蜡烛熄灭后,发生的现象是: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插入燃烧的火柴后,发生的现象是:火柴熄灭;说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收获,升华课堂(5分钟)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提出质疑,然后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说板书设计

5、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