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414期
第24期2012年12月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已是当务之急。为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各部委和行业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文件。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
—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出要求并提供指导。如何根据《基本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值得我们思考。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概念
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定义,“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可见,内部控制评价实际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再控制”,目的旨在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以堵塞漏洞、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展评价工作时,应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确定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坚持风险导向和突出重点,同时范围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两方面。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可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专门机构负责。
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程序与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以下阶段,即:项目准备(组成工作组,了解企业现行内部控制,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现场实施(实施现场测试,评价内控有效性,认定设计缺陷或运行缺陷)→结果报告(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后续反馈与回访→底稿整理和归档。各主要阶段的工作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一)项目准备
1.开展前期调查。通过前期调查,熟悉企业基本情况、主要的管理与业务流程、各类内部控制的设计及制定情况,明确控制目标,厘清各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开展方式有:(1)与部门相关人员访谈;(2)取得并审阅内部控制制度等文件资料;(3)绘制各类经营管理活动的流程图等。
2.拟定工作方案。根据前期调查情况,拟定方案,明确评价对象、覆盖期间、相关项目权重、评价方法与程序、进度安排、人员组织和费用预算等内容,并报董事会或其授权机构审批。
评价对象的选择应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风险导向和重要性原则,按内部控制五要素分类,选定主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权重和包含的关键控制点个数。例:
XX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采用百分制法,选定评价主项目24项,上述24项主项目涉及业务或事项的内部控制涵盖了XX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包含关键控制点297个,
权重分配(表略)。以“控制活动”这一内控要素为例,控制活动在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总分中所占权重为60%,控制活动中选定销售业务、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研究与开发、筹资与担保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这10项主项目,包含156个关键控制点。
各主评价项目再进一步细化包含的子评价项目、具体控制点描述、控制点按风险等级和重要性赋予的分值、具体审计程序等。
(二)现场实施
1.现场测试。工作组通过现场测试,充分收集被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并如实填写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开展方式:综合运用个别询问、调查问卷、穿行测试、抽样、实地查验、比较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以实地查验和穿行测试为例,测试表样本(表略)
。2.按内控要素分类形成评分表。每类内控要素评分表均以100分为合计分,各子项目分值和评分标准按经批准的工作方案确定的分值执行。
以XX 企业为例,评分标准如下:如果在抽样范围内,某关键控制点均有效,则该控制点得满分;如果在抽样范围内,发现两个以上(含两个)样本无效,则该控制点不得分;仅发现一个无效的,应扩大一倍抽样,在扩大抽样范围内未发现新的无效,则可得分值的50%,又发现新的无效,则该控制点不得分;如果发现有重大缺陷的,则直接扣除控制点分值。XX 企业内控要素—“控制活动”评价(表略)。
3.质量复核。评价工作组中的复核人员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逐级复核已形成的各类内控要素评价工作底稿,并对结果签字确认。
(三)结果报告
1.汇总形成评价总分。将内部控制五要素得分根据权重加计得出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总分,具体计算公式为:内部控制评价总分=∑(某项内控要素评价分值合计×该项内控要素所占权重)。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初探
周琳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监察审计室浙江杭州310005)
摘
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可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文章通过探讨内部控制评价
从项目准备、现场实施、结果报告到后续回访等各阶段的主要程序与具体执行方法,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关注的事项进行分析,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工作思路。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
23··
要坚持以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为主要的原则,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评价。
因此,企业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分析和了解,要做到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涵盖。
(三)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的控制活动必须要贯彻并落实,要做到上下的贯彻以及同级部门之间的贯彻落实。首先,要对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和细化。企业内部控制各个岗位职责应该明确,要对企业内部控实施过程进行细化,要明确规范企业各个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流程。
其次,资产控制,企业要保护自身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制定可执行的资产保护方法和措施,要严格各项资产入库登记,并要定期进行清查,要和会计记录做好核对。再者,要对企业会计加强控制,对于任何的经济业务,都要填制和保存合法的、真实的凭证,会计要对此进行编号。
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凭证来进行程序的传递,并要保证对原始记录进行严格的印刷、填写、保管和使用。最后,企业还要对确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方法和标准要做到公正和正确。企业要考虑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另外还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考核,要对内部控制人员实施必要的奖惩措施,让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要致力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作用,认识到目前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并要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规范内部审计评价的范围以及内容,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师兰芳,
黄志海.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150—151.
[2]白鹰,
乔文盛,赵洪明,刘谦.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7):72—74.
[3]马明灿.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04):213.
如果是集团公司,则还需根据集团内部各测试单位的权重再汇总评价得分,各测试单位权重可综合考虑其在集团公司中所占重要性、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程度、业务流程所占比重等因素具体确定。
评价总分根据高低分为五级:90分以上(含90分)的评价等级为优,80分(含80分)-89分为良,70分(含80分)-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含60分)-69分为一定缺陷,60分以下为较大缺陷。
2.编制缺陷汇总表。根据现场工作底稿,形成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包括缺陷类别、缺陷项目名称、缺陷描述、认定意见、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
3.形成评价报告。根据评价工作底稿、评价分等级、缺陷汇总表等资料,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报告应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并报经董事会审批。报告内容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评价依据、范围、评价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认定情况、整改措施、评价结果、重要事项说明等。
(四)后续反馈与回访
1.下达整改通知书。评价工作组根据内部控制中存在设计或运行的缺陷,向责任单位(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落实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2.后续回访。评价工作组适时组织后续回访,对责任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董事会提交后续报告。
三、需关注的事项
(一)应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价人员只能按照自身职
业素质进行评价,评价报告质量易不稳定且缺乏可比性。因而,内控评价的各环节均需规范化、标准化,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一套可操作的内控评价标准,使评价人员实施工作时有据可依。
(二)重视设计的有效性
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企业需要提升整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因而,内部控制评价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已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还须重视控制制度在设计上是否涵盖了业务或管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只有当设计合理时,执行有效才有意义。尤其是对新型业务事项的控制,传统的内控程序很可能未关注到其风险点,需分析查找关键点,评价控制是否设计合理。
(三)关注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是有成本的,不应过分强调全面性。控制措施过细,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和运行效率降低。内部控制评价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重视分析寻找内控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定企业合适的内部控制体系,来防范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万金.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评审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1):48-49.
[2]何薇.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J].中国外资,2012,(12):81-82.
(上接第21页)
!!!!!!!!!!!!!!!!!!!!!!!!!!!!!!!!!!!!!!!!!!!!!
周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初探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