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理论(关键词)

文学理论(关键词)

1、文学活动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此观点,具体指作品、作者、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

更好地展示了四要素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3、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和其他意识形态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共同性质,即是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则是指文学不仅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而且尤其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质,即是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一般性的特点。

一方面它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和紧密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

其次,文学虽然属于意识形态,但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它以其特殊的审美性质而保持相当的独立自主性。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审美始终是与意识形态相互交织、渗透的。

审美的无功利,意象一直觉和评价性质往往遭遇来自意识形态性质的功利、概念一推理和认识等性质的挑战或抵抗。

可以说,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既是非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意象一直觉的,也是概念一推理的;既是评价的,也是认识的。

就两者关系而言,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根本性的,它制约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即共性制约着个性;同时,文学的审美意识性质使得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以特殊的审美风貌显示出来,即个性显示了共性。

4、“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说。

他认为诗人和画家一样都是模仿者,模仿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第二种是根据神话传说,第三种(最好的方式)“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四要素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

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

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一作品一读者。

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

作者创造出作品,作品为读者说认知,接受。

研究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再进行新的文学创作。

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纽带相互作用.呈循环之势。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一)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1. 文学活动有什么要素?关系如何?析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2. 论述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2003)3. 怎样认识文学的本质?(四川大学2000)答: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艺术学家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不论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他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是史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读者,他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就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与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只有经过作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5)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考。

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具体的事件或情感,它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来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组织方式。

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节奏。

情节通过一系列的冲突、转折和发展,展现了作品的张力和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参与。

第三,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他们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

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特征,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展示了作品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人物的形象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和对话来展示,读者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和共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最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语言通过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来构建作品的形象和意境。

作者通过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语言,
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美感。

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对声音、节奏和形象的塑造,它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情节展示了作品的发展和张力,人物是情节的推动者和承受者,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工具。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思考和感受。

文学活动四要素

文学活动四要素

文学活动四要素
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 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
- 生产者,即艺术家
- 世界,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和本质所构成
- 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活动,不仅是在文学四要素和三过程的意义上说的,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的。

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我们说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中,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确认,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过程。

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填空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

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4.我们大体将文学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15.马克思提出的“特征性原则”成为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是指在艾布拉姆斯文学理论中提出的四个重要元素,它们分别是情感、思想、形式和语言。

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情感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

情感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作者对于人类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通过情感的渲染,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思想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

思想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对于人类思考、哲学观点和价值观的反思。

艾布拉姆斯文学强调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思想的提炼和阐释,可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第三,形式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三个要素。

形式是指作品的结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呈现。

艾布拉姆斯认为,形式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良好的形式塑造,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语言是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的第四个要素。

语言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通过语言的运用,作者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艾布拉姆斯文学注重语言的韵律、表达力和准确性,通过精炼的语言,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综上所述,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包括情感、思想、形式和语言。

这四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详细探讨每一个要素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揭示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根据主题和要点来安排。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文章结构应该能够清晰地呈现这四个要素的内容,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每个要点的内容,并说明它们在整个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可能的内容的建议:2. 正文2.1 第一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一——情感表达- 介绍情感表达的定义和重要性- 解释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举例说明情感表达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运用2.2 第二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二——思想透视- 阐述思想透视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思想透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价值- 引用相关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展示思想透视的运用技巧2.3 第三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三——形式结构- 简要介绍形式结构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形式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形式结构的不同类型和应用2.4 第四要点: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之四——语言表现- 解释语言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语言表现对读者的影响和情感传达的效果- 引用相关的文学作品,展示语言表现的方式和技巧通过上述文章结构,读者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分析,对每个要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文学理论原题

文学理论原题

1.文艺学:①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②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三者相互包含,密切联系。

③文学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状况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分析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文学批评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所做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

(百度)2.文学理论:①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②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随着文学活动的实践发展而发展,接受文学活动的检验)、人文性(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不可能价值中立,反映着阶级性)、科学性(揭示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接受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其知识系统与时俱进)。

③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P23.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P2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当时文学创作情况:19世纪40年代是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及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各方面变革及文化交融,文学出现世界性的发展与变革,现实主义创作达到新高峰,出现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学。

②马克思自身文学修养:马克思与恩格斯吸收了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批判继承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他们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并且一生都在关注文学活动的发展。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参加过文学团体,公开发表过诗歌、散文、剧本(《乌兰内姆》)、小说(《斯科尔皮昂和费里克斯》)等。

举例试论述文学四要素

举例试论述文学四要素

举例试论述文学活动四要素怎样使抽象的文学理论术语变成有趣吸引人的普通家常,我觉得一个适宜的例子很重要。

通过一个可以引起共鸣的例子来进行论述,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文学理论中很重要的文学活动包括四个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单就从文字看来的确很抽象,看起来很难懂,觉得就只是一堆文字而已,对我们来说没多大的用处。

如果我想通过我的语言让大家懂,这是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撑的。

所以,我想要举一个特别通俗的例子,广大女生都特别喜欢的例子来帮助大家了解。

犹记得2014年前红的一塌糊涂的韩剧《继承者们》,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寝室一边吐槽一边追剧,那阵势快赶上春晚了。

就这样一部被无数追剧党深深大骂编剧脑残的韩剧,创下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在这部剧中,金牌编剧金恩淑用她一贯擅长的语言与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我们每个人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它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的种种现实:职场、家庭、爱情、亲情、朋友···当然也有反应主观世界我们自己会遇到的种种,例如:在年龄面前爱情的选择,在秘密面前友情的选择,在金钱面前亲情的选择···这都是我们简单日常中所会面临的问题,是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在观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继承者们》这个世界中的处处都是我们真实世界的一个缩影,所以引用别林斯基的观点: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这也说明了世界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文学无法脱离世界单独存在。

而从作者即编剧金恩淑的角度和立场来说,她写这个剧本时肯定融入了她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并且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

我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金恩淑的每部作品都是她所一直期望或幻想的事,是她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遇到或不可能实现的事。

她写过很多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那些爱情都是那么让人羡慕,而现实中,她已是一个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了。

浅谈文学四要素的关系

浅谈文学四要素的关系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 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 、 是 接 受 、 究 等 活 动 的 总称 。它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人 类 活 动 . 是 这 种 人 研 又 类 活 动 的产 物 。文 学 活 动不 孤 立 于 社 会 , 是 在 人类 社 会 中产 生 而 并 且作 用 于 社会 。 人 类 社 会 中 自成 一个 系 统 . 作 者 一 作 品 一 在 即 读 者 。这 三 者 也 不 是 相 互 孤立 的 .而 是 有 着 密 切 联 系 的一 个 整 体 。作 者 创 造 出作 品 , 品为 读 者 说 认 知 , 受 . 究 后 反 馈 给作 作 接 研 者, 作者 再 进 行 新 的 文 学 创 作 三 者 之 间 以 文学 作 品 为 纽 带 相互 作 用 . 循 环 之 势 呈 马 克 思 曾深 刻 的 阐述 过 生 产 与 消 费 的 关 系 .挪 用 至 此 也 同 样 受 用 。马克 思 说 “ 生产 的直 接 是 消 费 . 费 的 直接 是 生 产 . 一 消 每 方 的 直 接 是 它 的 对 方 。可 是 同 时在 两者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种 媒 介 运 动 。生 产 媒 介 着 消 费 , 创 造 出 消 费 的材 料 , 它 没有 生 产 . 费就 没 消 有 对象 。但 是 消 费 也 媒 介 着生 产 . 为正 式 消 费 替 产 品创 造 了主 因 题 , 品 对 这 个 主体 才 是 产 品 。 品在 消 费 中 才得 到最 后 完 成 。” 产 产 ① 简单 的拿 一 件 衣 服作 比方 . 产 者 生 产 出一 件 名 叫 “ 服 ” 生 衣 的产 品 , 果 这 件 产 品 不被 任 何 人 所 需 要 . 么 它 也 就 不 能 真 正 地 被 如 那 称 之 为 “ 服 ” 那 便 只 是 一 个 代 号 , 可 以是 “ 布 ” “ 单 ” 衣 , 它 抹 、床 等 等 。正 因为 人 们 需 要 “ 服 ” 件 产 品以 用 于保 暖或 其 他 用 途 。 衣 这 这 个 名 字 才 被 赋 予 的 真 正 的 意 义 . 正 是 由于 有 人 消 费这 件产 品 . 也 生 产 者 才会 继 续 生 产 。如 此 , 种 关 系 才会 持 续 下 去 。 这 同理 , 学生产是特殊 的生产 , 文 文学 消 费 是 特 殊 的 消 费 。 文 学 生 产 与 文 学 接 受 的 关 系 亦 可 用 此 经 济 学 的 观 点 加 以阐 述 。所 以 可 以 推 证 :文 学 艺 术 作 品被 创 造 出来 , 是 为 了 给 人 欣 赏 或 阅 “ 读 的 ; 果 没 人 欣 赏 , 人 阅 读 , 就 还 只 是 潜 在 的 、 能 的 作 如 无 它 可 品 。 艺 术 生 产 为 艺 术 享 受 提 供 了 对 象 和 材 料 . 是 。 有 当艺 术 但 只 生产是符合 社会的审美需要的 , 艺术作 品给人 以艺术享受 , 才从 可 能 的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艺 术 享 受 反 过 来 又成 为 刺 激 艺 术 生 产 的 动 力 和 目的 。 们 互 为 因果 , 断 转 化 , 成 了 艺 术 活 动 这 个 系 它 不 构 统 。 ② 是 . 果遵 循 这 个 理 论 , 们 便会 遇 到一 个 问题 。 ”但 如 我 当一 个 人 写 日记 . 随笔 的 时候 . 的 目的并 不 是 为 了 供 别 人 欣 赏 或 者 阅 他 读 。 样 , 没 有 人 会 因 为 要 给 人 以艺 术 享 受 , 美 愉 悦 而 去 写 同 也 审 封 书 信 。这 些 文 字 产 品 在未 经 公 布 于 世 的 时候 , 们便 不 称 之 它 为 作 品 . 书 写这 些 文 字 的人 所 进 行 的 也 不 能 称 之 为 文 学 活 动 。 而 但 是 . 旦 这 些 文 字 被 发 表 , 人 们 所 认 知 , 些 字 便 成 为 了 作 一 被 这 品 .写 这 些 字 的 人 便 成 为 了作 家 .而这 项 活 动 则 变 成 了文 学 活 动 。诸 如 梭 罗 著 《 尔登 湖 》 傅 雷 所 写 《 雷 家 书 》 或许 他 们 的 瓦 , 傅 。 本 意 并 不 是 想 要 进 行 文 学 生 产 .但 是所 产 生 的 结 果 确 是 进 行 了 文 学 活 动 。在 这 里 . 学 创 作 与普 通 的 文字 写 作 似 乎 没有 一 个 清 文 晰 的 界 限 。所 以上 述 观 点需 要 加 以调 整 , 学 作 品 的 创作 过 程 应 文 当 称 之 为 文 字 创 造 .而 读 者 的欣 赏 与 接 受 才 是 定 义 文 学 活 动 的 标准。 这 就 把 读 者 升 级 到 了主 体 的地 位 。 如福 柯 在 《 者 是什 么 》 作 中所 说 . 写作 的本 质并 不 涉 及 与 写 作 行 为 相 关 的崇 高情 感 , 不 更 是 为 了 把作 者 用语 言 表 现 出来 。写 作 不 过 是 在 制造 开局 , 开局 之 后 . 者 便 不 断 从 文本 中 消失 。 作 以曹 禺的《 雷雨》 为例 , 作者创作 《 雷雨 》 目的本 是对命运 的 不可知性的探索 ,《 “雷雨》 对我是个诱惑 。与《 雷雨》 据来 的情绪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名词解释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这四个方面。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是主题,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或情感。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所在。

它可以是生活哲理、人生价值观、社会问题等等,通过文学作品的叙述、描写、对话等手法来表达。

主题可以是直接明确的,也可以是间接暗示的,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是情节,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说剧情。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骨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连续发展来展示主题。

情节包括起因、发展和结局,在其中融入了冲突、转折和高潮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张力。

情节的构建要求紧凑合理,展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变化,并与主题相一致。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他们是情节展开的驱动力和主要承担者。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是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方式来展现主题的具体体现。

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背景、关系等的刻画,使之具备丰满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

人物的塑造应该真实可信,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关注。

最后是语言,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词语、句子和修辞等的运用,使作品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语言包括形象生动的描写、对话的逼真自然、节奏韵律的把控等等,能够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觉和强烈的共鸣。

语言的运用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文学四要素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主题给予作品思想内涵,情节展现了主题的发展过程,人物是主题的具体体现,而语言是主题、情节和人物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具备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只有将这四个要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一部有意义、有思想、有感染力的优秀文学作品。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应用与影响。

艾布拉姆斯在其著名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文学活动的完整框架。

本文将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分析中国文学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和实践,探讨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理论在中国文学理论中的适用性和独特性。

The article "Abrams' Four Elements and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influence of Abrams' theory of the four elements of literature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 his famous book "Mirror and Lamp: Romantic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al Tradition," Abrams proposed four basic elements of literary activity: world, author, work, and reader. These four elements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orming a complete framework for literaryactiviti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se four elements, and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and uniqueness of Abrams' Four Elements Theory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文章首先将对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内涵和核心观点。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文学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基本元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

这四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首先,主题是指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

它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审视。

主题的选择对于整个作品的构建和相关要素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安排和发展都围绕主题展开。

其次,情节是作品中发展的线索和事件的组合。

它是故事的骨架,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

情节的安排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通过情节的起伏和发展,主题能够得以展现和加以论证。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代表,他们是情节的推动者和代表者。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动机和行为方式。

人物的塑造需要结合主题和情节的要求,使他们在作品中具有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的感情。

人物的塑造往往是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对话来呈现的。

最后,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词汇、结构、节奏等手段来传达情感和想法。

语言的选用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效果。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主题决定了情节的选择和发展,情节的安排和发展则需要借助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展现,而语言则是主题、情节和人物在读者面前呈现的媒介。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需要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总之,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作家需要考虑主题、情节、人物和语言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震撼人心。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分析和理解,更好地欣赏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1复习

文学理论1复习

一、名词解释3*51、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文学作品做出的预先估计和判断。

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4、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5、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

6、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创作灵感到来之时也就是艺术直觉能力充分展现之时。

7、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的特征。

8、文学意境意境概念是中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9、文学典型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生命的斑斓色彩、灵魂的深度和深刻的历史真实。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对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对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对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标题:揭示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对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引言:艺术是一门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艺术研究则是深入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

在艺术研究中,探索透视艺术创作过程的方法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为切入点,探讨其对于艺术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包括作者、作品、接受者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全面评估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并解构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一、作者:洞察创作动机与思想核心1.1 作者背景与经历的影响在艺术研究中,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历是理解作品的关键。

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对其创作动机和思想核心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艺术家的意图与表达方式通过分析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方式,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目的和表达方式。

探索艺术家选择特定艺术形式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作品:解构结构与风格特点2.1 艺术形式与结构作品的艺术形式与结构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信息呈现方式至关重要。

结构的解构与分析能够揭示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意义层次。

2.2 风格特点与艺术手法通过研究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受影响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三、接受者:理解观众与响应解读3.1 观众角色与文化背景作品意义的解读往往与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息息相关。

通过分析观众的角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接受与影响。

3.2 解读与观众心理艺术作品多层次的解读与观众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观众的解读过程和反应,有助于我们透彻理解作品的不同解读可能性和情感共鸣。

四、环境:解析社会与历史背景4.1 社会语境与政治环境作品创作背后的社会语境和政治环境对其内涵和意义产生重要影响。

关注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构作品的社会批判以及政治意味。

4.2 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承理解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承,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导言1、文学的构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关系: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2、文学批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五要素:+传媒)第一章1、文学理论中两条线索●绝对主义:文学是独立的、纯粹的,文学拒绝社会历史的插手,文学理论的目的就是揭示文学的终极公式●相对主义(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尾随文学回到历史语境中,文学并没有什么终极公式,文学的秘密配方由历史老人调制,并且时不时就会发生变化2、文学的“无用之用:(夜牛汉1997)《夜》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3、韦勒克和沃伦的“透视主义:是把诗和其他类型的文字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4、“透视主义”既有相对主义的灵动性,又拥有绝对主义的恒常性。

研究某一艺术品时,必须能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时代和那以后历代的价值,一件艺术品既是永恒的(即永久保有某种特质),又是历史的(即经过有迹可循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一、几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1、西方最为古老的理论: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一切实际上模仿,只是三种差别,即模范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文学艺术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模仿,是“模仿的艺术”●模仿说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镜缘关系摹本(文学)【镜缘关系】原本(生活)●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2、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康德: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的而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如同一种游戏。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类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

文学的四要素说名词解释文学的四要素是指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基本要素,包括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线索或情节线索,它是作品的骨架,承载着作品的发展和进程。

情节可以是相对简单的线性叙事,也可以是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

它通过情节的衔接和推进,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世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情节的设置需要合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让读者投入到作品中,与作品的发展产生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的载体,也是情节发展的主体。

人物的定位和塑造需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活力,使其在读者的心中栩栩如生。

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作者根据生活经验或想象创作的虚构人物。

无论真实还是虚构,人物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作品。

通过人物的冲突、成长和转变,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丰富多样,既能够表达作者的深度思考,又能够贴近生活,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足够的语言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共鸣。

不同的作品类型和风格,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手法,但无论如何,语言应该是美丽、精确、生动的,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或中心思想,是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作者意图和情感之所在。

主题可以是社会现象、人性探索、历史背景等,也可以是抒情、思考、哲学等。

主题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辨和思考,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主题的呈现和探索,作品能够在审美层面上得到读者的赏识和思考。

四个要素情节、人物、语言和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相互促进和制约。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

文学理论基本术语1. 文学四要素。

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M.H. 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模仿说。

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模仿。

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模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模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模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3. 观物取象说。

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模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

这是西方18世纪以来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

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6. 文学本体论。

这是美国批评家兰塞姆(J. C. Ransom)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作品的内容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的形式。

7. 劳动说。

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认为文学活动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

第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劳动摧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

8. 不平衡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关系的学说,认为艺术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或快或慢,有时甚至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范性表现:一种是某些文艺类型如神话和史诗只能兴盛于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另一种则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在艺术上反而领先。

9. 循环说。

这是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 Frye)提出的有关文学发展动因的学说,认为文学的变化与自然节律相似,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与循环过程,黎明和春天与喜剧对应,日午和夏天与传奇对应,日落和秋天与悲剧对应,黑暗和冬天与讽刺文学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四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又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产物。

文学活动不孤立于社会.而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并且作用于社会。

在人类社会中自成一个系统.即作者一作品一读者。

这三者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

作者创造出作品,作品为读者说认知,接受。

研究后反馈给作者,作者再进行新的文学创作。

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纽带相互作用.呈循环
之势。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 文学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1. 文学活动有什么要素?关系如何?析之。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
2. 论述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2003)
3. 怎样认识文学的本质?(四川大学2000)
答: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艺术学家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不论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他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是史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读者,他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就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与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只有经过作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5)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

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能与对象所建立的十一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的主体化,正式在这个双向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文学所特有的社会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6)简而言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创作与生活俄乡纪程
果戈理有句名言“让大家替我写作。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让大家替我搜集材料”或“我利用大家的材料”。

果戈理写《狄康卡近乡夜话》的时候,向母亲求助:“我求求您,
最尊敬的妈妈,我善良的守护天使,请您为我多多费心。

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熟悉咱们小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因此我知道您不会拒绝写信告诉我。

这对我太需要了。

下一封信,请您替我描绘一下乡村教堂差役的全套行头,从上衣到靴子,并注明它们在最顽固的、最古老的、最守旧的小俄罗斯人那里的叫法,也请列出咱们乡村姑娘穿的连衣裙各部分的名称,一根绸带也别漏掉。

还有现时结过婚的女人和农夫服装的名称……”类似的信果戈理不知给母亲写过多少封。

他的成名之作《狄康卡近乡夜话》的材料都是母亲提供的。

母亲总是无条件地完成儿子的委托,因为她是母亲。

但要求所有人都像母亲那样做就困难了。

可果戈理却要求大家都像母亲那样为他提供材料。

他在《死魂灵》第一卷第二版的序言中刊登了“作者向读者呼吁”:
“我的读者,不管你是谁,身居何位,何等身份,只要上帝赐你识字,并且我的书又落在你手里,就请你帮助我……读过几页之后便联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所遇见过的人,联想一下眼前发生过的事,联想一下自己看到的或从别人那儿听到的同我书中所描写的类似的或相反的事,并且把联想起来的一切都照直写出来,写满一张纸便寄给我一张纸,直到用这种方法读完全书为止。


让别人代替自己深入生活,叫读者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给他,是完全行不通的办法,自然没有人响应。

果戈理后来在《作者自白》中伤心地承认道:
“我曾向《死魂灵》所有的读者呼吁———不大体面的和不大合适的呼吁。

我自己很清楚,很多人都在嘲笑我的做法;但我准备忍受任何嘲笑,只要能达到目的。

我想,说不定会有五六个人像我所希望的那样满足我的请求。

其实,我并不要求别人替我修改《死魂灵》:我不过想以此为借口获得私人札记、他一生中所遇到的种种性格和人物的回忆录以及散发着俄罗斯气息的故事而已。

我想,阅读《死魂灵》或许可以触动……但竟没有收到一份应我请求而寄来的札记……”
没有人理睬他的要求,让他大失所望。

果戈理该怎么办呢?理应自己深入生活,接触各类人,观察他们,搜集素材。

但那样做就不是果戈理了。

他坚决不到生活中去,不接触他塑造出的如此生动的形象,仍然吸取别人的素材。

《死魂灵》的读者不理睬他,他便“偷听”别人谈话,从中汲取创作素材。

著名的小说《外套》,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拼命攒钱买了一件外套,后因外套被抢劫郁郁而死的故事。

这篇小说对俄国文学影响极大,影响了屠格涅夫等一代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说:“我们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走出来的。

”但这篇小说的素材就是果戈理“听来的”。

果戈理的友人安年科夫回忆道:“有一天,有人当着果戈理的面讲了一个办公室的笑话:一个穷公务员嗜好打鸟,用异乎寻常的办法、加上公务之余的拼命干活,终于积蓄了购买一支价值二百卢布猎枪的钱。

他头一次划船沿芬兰湾寻找猎物的时候,把珍贵的猎枪摆在船头上,用他本人的话来说,自己处于忘我的境界,直到朝船头一看,不见新买的猎枪时才清醒过来。

小船穿过芦苇稠密的地方时,猎枪被挂到水里去了。

他拼命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

公务员一回到家便倒在床上,从此再没起来。

直到同事们知道这件事后,大家捐款替他买了一支新猎枪,他才活了下来,但一提起这件可怕的事,他就吓得面无人色……大家听了确有其事的笑话都笑起来,只有果戈理除外。

他若有所思地听完笑话,低下了头。

这个笑话便是他创作卓越的《外套》的最初念头,而这个念头当晚便在他心中萌生了。


果戈理这样“听”并无不妥。

谁叫别人不“听”呢。

但老是这样“听”,拒绝进入生活,就带有“偷窃”的味道了。

比如,让我百思不解的是塑造出如此真实的地主形象的果戈理,居
然没到过任何一个俄国地主家,全部来自他听来的材料。

奥秘何在?我至今无法解释。

作家要深入生活,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写出无愧时代的作品。

这是我从小耳熟能详的话。

但这些话对果戈理就完全不适用了。

他不深入生活,却写出极为真实地反映俄国现实的伟大作品来,而他的作品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作家的作品媲美。

果戈理创作的奥秘我始终解不开。

知名翻译家蓝英年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