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列夫托尔斯泰共47页

合集下载

《 列夫托尔斯泰 》ppt课件

《 列夫托尔斯泰 》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1 2 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 品味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的语句,体会典雅优美的语言。 4
把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学习托尔斯泰伟大高尚的心灵。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王雪飞译。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1928年茨 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 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到托尔斯泰 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 夫·托尔斯泰》。
胡髭( zī ) 长髯( rán ) 黝黑( yǒu ) 脸膛( tánɡ ) 鬈发( quán ) 粗劣( liè ) 穹顶( qiónɡ) 禁锢( ɡù ) 貂皮( diāo) 尴尬( ɡān ɡà ) 粲然( càn ) 藏污纳垢( ɡòu ) 甲胄( zhòu ) 崎岖( qíqū )
两颊( jiá ) 一绺( liǔ ) 酒肆( sì ) 蒙昧( mèi ) 锃亮( zènɡ ) 广袤( mào ) 滞留( zhì )
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 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 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庸 普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 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 浪的大胡子。
2.为什么说“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 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PPT课件
第23页/共54页
结构分析
由“表”及“里”,课文明 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怎样 分呢?
一、(1-5)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丑 陋——外表。
二、(6-9) 透过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
眼睛表现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精神。
第24页/共54页
前5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l.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2.他的面部轮廓、结构。 3.他的面容、表情。 4.他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5.他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 刀切开了玻璃” (第6段)
第40页/共54页
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 的含意。
品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 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味 暗示托尔斯泰对时代的观察与认识十分深刻。 语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言 夸张, 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
第51页/共54页
我的收获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第7页/共54页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 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 为“世界最美丽的坟墓”。
第8页/共54页
第9页/共54页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第10页/共54页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第11页/共54页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第12页/共54页

【奥地利】茨威格
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第1
额头 • 段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
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第2段)
皮肤 •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
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第2段)
耳朵 •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

4.《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4.《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比喻、夸张 的效果
比喻: 夸张: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凸显托翁的形 貌特征。 生动形象,特征突出,引起读者丰富的 联想和想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效果:
3
鲁迅先生说过:“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速读6-9段,找出 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
列夫· 托尔斯泰一直被认为是最 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因 种种原因,他却与该奖失之交臂。 太不公平了!!今天,让我们把 “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心目中伟大 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现在请 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以示我们心 中对他的敬意,你会怎么写?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 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 仪文稿。
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 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 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 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 留下深刻印象
描写内容
描写手法
突出的特征:
面部 轮廓、结构: 面容表情: 长相:
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 丑陋 可憎 普通(面相、穿戴、职业)

身材
矮小敦实、侏儒 犀利的目光
眼睛
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颁 奖 词 的 构 成
生平事迹的简要概括
人物品质的热情赞美
颁奖词的特点
高 度 概 括
言 简 意 赅
画 龙 点 睛
评 价 中 肯
生 动 优 美
语 言 准 确
列夫*托尔斯泰
穿越一个世纪,见 证沧桑百年, 刻画历 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 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 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 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 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 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 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 热情、忧患、良知,将 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 着璀璨的光辉。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课后作业
1.试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要求安排合理,抑与 扬之间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2.模仿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身边的人。
示例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 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 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 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 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 灰色,有一种凝重不逼视的 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 紧闭的嘴,衬着略琏方形的 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 的生的意志。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学习字音
quán zhū rú
鬈 发 侏儒
yǒu
zhì
黝黑 滞留
mào gān gà
广 袤 尴尬
rán
长髯

胡髭
zènɡ
锃亮
gù liǔ
禁锢 绺
hàn xuān
颔首 轩 昂
mèi qiào
蒙昧 鞘
词语解释
器宇: 气概,风度。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禁锢: 束缚,限制。 轩昂: 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盎然: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轶事
一次,在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调侃托尔斯泰:“你除
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
实。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一声不吭地
回到家里的“车间”,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
房,当中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
课堂探究
理解第三段“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才使这块悲凉 之地解冻。”的深刻含义。
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变化说成悲凉之地。
指的他晚年时期世界观的转变,站在了农民的立场,对贵 族阶级土地私有强烈否定,对黑暗统治和教会猛烈抨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下《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8下《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托 尔 斯 泰
·
俄 国 [ ]
托尔斯泰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出身 名门贵族。自小酷爱文学和哲学。 在大学时代,他接触到平民出身的 同学。退学后,回到庄园,他企图改 善农民的生活,为农民子弟兴办 学。1851年,赴高加索服军役。在 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 和士兵的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 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 判态度。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 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 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 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 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是否矛盾?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 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附录
部位 脸 特点 多毛(长满胡须) 比喻、 比喻、夸张 皱树皮、低矮的陋室、吉尔吉斯人搭建的 皮帐篷、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 小屋 卷起的滔滔白浪 黑貂皮面具 纠缠不清的树根、灌木丛 泡沫一样 陋室小窗的上方的横梁、一堆用刀胡乱劈 成的树柴 藏污纳垢、缺少光泽、粗糙 宽宽的、两孔朝天 难看 厚厚的 灰色 犀利、入木三分 闪光的珠宝 一道黑豹、一把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 刀、手术刀、X射线、俯冲的猎鹰、一副寒 光四射的匕首、探照灯光 神奇的星光 用枝条扎成的村舍的外墙 被人一拳头打塌了
面部表情: 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 面部表情: 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 着装穿戴: 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 着装穿戴: 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都

第四节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第四节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道德自我完善”的理想。
思考题
1、术语:
“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主义”
2、托尔斯泰“平民化”思想在作品中的 体现
3、“忏悔贵族”形象 4、结合作品,为安娜的悲剧寻找可以站得住
脚的理由。
托尔斯泰主义
❖ 指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 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 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 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 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 泰主义”。在他的一系列的重要作品中都体 现了他这种思想。如《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童年·少年·青年>
❖ 把约伯的痛苦和快要自杀的托尔斯泰的痛苦 相比较是很有意思的。约伯喊叫是那种在生 活中失去了一切,成为人们中最不幸者的受 苦人的大喊叫。而托尔斯泰的呐喊则是那种 处在幸福的环境中,拥有一切,但却不能忍 受自己的特权地位的受苦人的呐喊。人们追 求荣誉、钱财、显赫地位和家庭幸福,并把 这一切看成是生活的幸福。托尔斯泰拥有这 一切,却竭力放弃这一切,他希望平民化并 且和劳动人民融为一体。在对于这个问题的 痛苦中,他是个纯粹的俄罗斯人。
二、人物形象解析:
1、安娜
结合作品,为安娜的悲剧 寻找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
悲剧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 情与理的矛盾
2、客观因素 虚伪的上流社会和以卡列宁为首的官僚
集团以及渥伦斯基的情感嬗变
❖ 3、作者创作的双重态度
安娜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与理智
的二重性矛盾,理性要求安娜走一条符合社 会道德规范的生活之路,安于政治联盟划等 号的婚姻,安于所谓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和地 位,同时亦要求压抑自己,从而为社会规范 所认同;情感则驱使安娜倾心于一种既充满 罪恶,又不乏欢乐的生活,正是这种矛盾冲 突,使安娜始终在顾虑、向往中徘徊,行为 上的义无返顾与思想上的紧张焦虑相伴而生, 从而使她失去宁静,更无坦然享受,由此体 现了人类因理性延续而出现的困惑,并促使 人类改造世界,完善自己,但却使领风气之 先的人付出了生命代价。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又是伟 大而幸福的。
任务四:再读课文,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 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崇敬之情。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 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 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 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任务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文章6—9段,找出描写眼睛的关键性句子,看看 作者又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眼睛的。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 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目光犀利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 各种各样的感情。
情感丰富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 地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一个贵族,却希望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 并为此和家庭决裂,秘密出走。不幸在途中患肺炎死在车 站。尽管政府力图封锁他的死讯,但成千上万的人还是赶 来为作家送葬。最后,依照他的遗言,遗体被安葬在森林 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 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 庭。
比喻、夸张,生动形象 地写出托尔斯泰须发浓 密的特点。
第一段:须发——多而密
第 一 部
第二段:面部轮廓——粗鄙、崎岖、平庸、失 调 第三段:面容表情——愚钝、蒙昧

第四段:长相平平——普通、平凡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矮小

《列夫托尔斯泰》PPT优秀课件(2024)

《列夫托尔斯泰》PPT优秀课件(2024)
婚姻与爱情的观念
他强调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而不是以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为考 量。
道德观与宗教信仰
托尔斯泰的道德观深受基督教影响,他认为人应该遵循神的旨意,追 求道德完善和精神成长。
2024/1/29
26
07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
2024/1/29
27
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托尔斯泰
俄罗斯文化传统与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
探讨俄罗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因素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体现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东方元素和西方 思想的交织。
托尔斯泰作品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与接受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历程、接受情况以及产生的跨文化影响。
《复活》
以男主人公的精神复活为主线,探讨了人性的救赎和社会 的改良等问题
2024/1/29
风格特点
注重历史背景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入微,同时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形成了独特的 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10
03
文学成就与影响
2024/1/29
11
对俄国文学的贡献
1 2
丰富了俄国文学的题材和主题
托尔斯泰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哲学等领 域,为俄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深刻的社会 意义和历史内涵,成为俄国文学的经典。
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3
托尔斯泰的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社 会现实和人性本质,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 PPT优秀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三 拓展内容,走近形象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 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助读资料1 托尔斯泰生平
1828年生于,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由家里亲戚抚养成人。 1845年(17岁)考入喀山大学, 1851年(23岁)年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 1852年(24岁)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 1856年(28岁)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1862年(34岁)托尔斯泰与17岁的沙皇御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 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 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 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
•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 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文集,是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 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助读资料3
•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 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 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学习活动
一 积累词句,感受形象 二 运用词句,累词句,感受形象
长相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41页)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41页)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 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 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神奇的夸张和连珠似的妙喻;不
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 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 联想&比喻不是追求神肖;夸张是故 意言过其实;尽量做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更加突显他的形貌特征&“形”、 “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 无穷&
大众化 说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
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扬 眼睛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 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 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 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 眼睛的神奇&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 尔斯泰的眼睛的?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 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 已达炉火纯青&
•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 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 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何不抗恶思 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 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 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 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列夫·托尔斯

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 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 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 人物传记见著&
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 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外


列 夫
部 分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特 征
·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托 尔 斯
第 第六段:目光犀利
二 部
第七段:蕴含丰富
眼 光

分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犀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

与人生的不幸
(1)、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 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 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 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 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的脸孔。
2、托尔斯泰的脸(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给人
的印象。
3、从托尔斯泰的身上,可看出他是
的一个俄国人。
用简单的语句来概括托尔斯泰以下方 面的特点: 须发: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表情:忧郁、消沉 长相:普通大众的脸 印象:矮小敦实、侏儒 眼睛: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感情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 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 中止。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 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 程。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 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 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 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总 印 象抑
扬 眼睛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 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 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 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 眼睛的神奇。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 尔斯泰的眼睛的?
犀利的目光; 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赞美他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 他人生的不幸。
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 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 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 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 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 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比喻、夸张 的效果
修辞效果:
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
夸张效果:
故意言过其实,尽量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 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 写,主要突出了哪两个方面 的特点?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 有何作用?
反衬 平庸丑陋 大众化 说明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 美
4列夫托尔斯泰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列 夫
·

茨尔
威 格
斯 泰
•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 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 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 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 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 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 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 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 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 幸?
“幸福”与“不幸”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 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托 尔斯泰这样的人可以掌握世界的运作和知识财富。 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 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 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 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 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 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 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 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4、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 的洞察力。
多毛、须发浓密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敬
欲 (平庸甚至丑陋) 扬 先
忧郁、消沉 普通大众的脸
赞 美 (
抑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思 想
(敏察、深刻) 蕴藏丰富的感情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 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 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 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 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 一拳打塌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

代表作:
列宁: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 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1、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共同合作为托尔斯泰 画一张肖像画。
2、说一说 你(们)所画的肖像画。
3、评价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肖像画。
请用以下句式说几句话:
1、托尔斯泰有一张
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 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 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 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 冻”这段话的含义?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 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 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 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 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 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 准确的。
•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 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 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 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 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何不 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 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 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 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