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现状,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高等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是指各个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无形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式上的分配。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据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的一般规律的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情况。
在市场配置方式中,市场支配学校,学校适应市场,市场调节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市场对供求状况以及学校的规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办学方向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采用市场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灵敏的市场信号反映的供求关系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及时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向,使有限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
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本上是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配置方式,市场化配置比较欠缺,在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滞后于经济体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2.1 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首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与学生、教工与职工的比例不合理。随着高校连续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急剧增长,而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教师队伍的数量特别是新设置或新升格高校的教师人数总量更是不足。其次,高校教师流动量较大。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人才流动量增大,无形中加大了学校引进人才和培养教师的成本和经费开支。再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的传统专业和学科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较低,因此出现了老专业教师过剩、新型学科专业教师较为紧缺的现象。此外,高校职工与专任教师比例不合理,有的高校授课教师仅占全部教职工的1/3,
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过度膨胀。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主要流向普通高校,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生相对较少。这是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现状不符合的。在现阶段,社会需要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而不是高端人才,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比较少。
2.2 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我国高校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政府对高校的拨款和高校收取学生部分培养费以及服务社会取得的收入,但国家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仍然偏高,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政府拨款占高校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学费收入和自筹资金的份额逐渐增大,学校财力资源的配置和投入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在高校内部的财力配置上,则经费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严重浪费。管理部门和教学研究单位的经费分配缺乏科学的分配标准,往往是“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缺乏全面、长远的规划,出现盲目投资,搞小而全。有些高校多校区办学,各校区功能划分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办学成本加大;非教学人员膨胀,开支过大;后勤管理不善,产业经营管理失控等,存在“隐性浪费”现象。由于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多数高校都在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不惜举债贷款维持运转。目前,高校已进入还贷高峰期,资金紧张对高校发展的直接制约已显露端倪。
2.3 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物力资源是高校的办学条件。近几年,高校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由于连续的扩招,我国在校生规模急速膨胀,使办学条件全面趋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验、研究及其配套设施全面紧张,甚至短缺。与此同时,高校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校舍等资产的利用率普遍较低,没有或很少有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一旦分配,就为高校所独有。据统计,一般高校60%的高档教学设备年开机时间不足1000学时,图书利用率也仅有30-40%。“扩招”政策下的“新校区”、“大学城”,存在新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问题。此外,一些高校由于多校区办学,增加了办公、交通、能源、生活等设施设备,办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运行成本明显加大。
2.4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广大农村占有80%以上的人口和面积,却只占有10%的高等教育资源。反之,城市占有20%以下的人口和面积,却占有绝大多数的高等教育资源,因而造成广大农村高等教育资源奇缺、局部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大面积干涸、局部泛滥”局面。同样,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以及沿海与内地之间也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这种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格局不仅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均衡发展,使“教育机会均等”难以实现,而且也长期加剧城乡对立。
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有些专业老化,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
2.5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比例失衡。
在办学体制上,公有民办高校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完全民办高校则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目前的民办高校只是在极有限的方面弥补公办高等教育的不足,与公办高校实力对比过于悬殊,根本无法平等竞争,更不存在竞争优势。竞争一方的缺失,使市场化效应只能流于形式。
2.6 教育行政化倾向十分严重。
高等院校是一个学术性单位,但目前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十分严重,破坏了高校的学术尊严,造成学校培养人才与人才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严重脱节。学校机关俨然成为一级政府。
总之,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水平还比较低,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尚未完全确立,还处于转轨时期,所以教育发展的市场化低是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但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趋于完善,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却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由于教育循环周期长,教育成果不像其他产品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显现出来,因此过多计划配置的后果不可能一下子突现出来。只有对教育超前性有一个前瞻性的认识,合理选择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资源配置方式,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以计划调节为辅,才能真正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3 建议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要符合透明性原则、公